我想很多人給我的回答是:
我們處在同一個地球,每天都看著同一個太陽升起和落下,看著同一個月亮高掛星空;
地球自轉一圈算一天,我們也自轉一圈過一天,地球公轉一周為一年,我們也公轉一周過一年,
手錶上的刻度都是相同的24小時,不會多也不會少,我們的時間為什麼不一樣?
然而我想說的是:大家雖然都在看似相同的環境之下,但你的24小時卻不是我的24小時。
不同的人,他每天擁有的「時間」完全不一樣,不僅總量不一樣,而且時間流逝速度也不一樣,還有單位時間效率更是不一樣。
那為什麼不一樣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地球自轉一圈,公轉一周,這些是地球自身的生命周期,是它本身具有的「生命活動」,這跟我們人吃喝拉撒,白天幹活晚上睡覺一樣,都是既定的運動規律。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探討了「時間是人類的一種錯覺」,它是人虛構出來的事物,時間的本質其實就是「物質的變化」。
既然是物質變化,那麼不同物質,它本身的變化周期也完全不同,只是人類為了方便計算,習慣性的把它統一成同樣的「刻度」,也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時間觀念」,即每天24小時,太陽升起落下為一天,春夏秋冬為一年。
雖然萬物都在受著地球的滋養,但是地球上的不同生命,其實擁有著各種完全不一樣的「時間」,因為他們自身都有著不一樣的「變化」規律。
1牛頓曾經說過「絕對時間」的理論,沒有事物的變化,時間也會存在,時間不受任何外物的影響,它均勻的流逝。
2一般人眼中的「統一時間」觀念,來自於古人對於自然現象的總結,如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的交替變換,這個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對時間這個概念的普遍「認識」:
3相對論認為時間隨著觀察者的速度和位置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變化,物體接近光速運動,時間會變慢,空間會壓縮。
從生命周期去看時間的不一致性,以物體自身「生命時鐘」來度量,我們的時間是否是一樣的?
從仔細觀察現實世界我們不難得知:
時間由「物質變化」決定,物質變化由它的能量決定,
它有多少「生命能量」它就有多少時間,它的「生命能量」決定了它的生命周期。
當然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道德經》裡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為道的存在而推動事物的發展,但是現代科學很難具體解釋這個「道」;
因為不同事物有不同的「道」。所以它叫什麼其實不重要,甚至具體是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在左右事物的生死。這個東西就決定了它的時間。
「萬物總是在經歷這個這樣一個過程「生→死」,然後往復循環;這個第一階段循環就是它的「生命周期」,當然你可以叫它為「生命時鐘」。
它們其實都有不同的生命「時鐘」,各種變量聚合在一起,決定了這個「生命時鐘」的長度,速度。
這個時鐘導致它們的「時間」不一致性
由於我們經常用時鐘計時,被現實的「統一時間」觀念灌輸,誤認為不同事物的「時間都一樣」。
我們不妨放到現實裡去看一看:
事物因為「生命能量」的不同它的時間其實完全不一樣的。
國:
一個王朝和另一個王朝。例如同時期的宋朝和元朝,明朝和清朝,這兩撥人都是在相同時期遇見,但是他們時間一樣嗎?不一樣,因為前者走到了生命總量的末尾,它們氣數已盡,如果你拿日月更迭,拿時鐘擺動去看待它為:「我們的時間還有的是」,我們的時間都是24小時~。那麼這個是錯誤的認識,會讓當局者萬劫不復。
公司:
例如兩個同樣類型的公司A和B,甚至它還可以是同一個老闆經營,它們兩個的時間一樣嗎?不一樣。A是「親兒子」主體公司,B就是老闆的「私生子」子公司,所以B公司很可能被老闆給賣了結束它的生命。B很明顯比A「短命」,那麼B比A時間更少,而且它因為比A更快距離「死亡」而使得它「時間流逝」得更快。
另一個例子,相同規模的公司,做著不同的行業,一個幹網際網路,一個幹家電,它們都在24小時之下,但是他們時間一樣嘛?不一樣!一個行業正處在朝氣蓬勃之上,一個是不景氣的夕陽產業,花相同的時間,你也不一定能撈到甜頭,說不定還「game over」了,這就是不同物體因為存量導致的時間不一致性
動物
還是以狗為例,狗只能活十幾年,你從小和它玩,你長大了處於青少年時期,它呢?它快死了!它活不了幾天了。這就是生命的總量導致了,不同個體之間時間的不一致性。如果你一直以「統一時間」概念來看待狗,那麼你只會覺得它「很年輕」。甚至還會覺得它「時間很多」。
物質
一個沒有生命的物質,比如艾菲爾鐵塔和巴黎聖母院,它們倆時間一樣嘛?一個沒被燒,還活著;一個被燒了,再也沒有了。如果一個物體,你不確定它的時間存量,你就不能按「統一時間」角度,說它倆「時間一樣」它很可能就這樣沒了,一個「快沒了」的物體已經「沒有時間」了。
人
(本文重點)
不同的人時間一樣嗎?不一樣。你別看每個人都是24小時,不同的人時間完全不一樣。
體質好的人比體質差的人時間總量多,不僅多而且還效率高,體質很棒的人可以一天睡4個小時,身體素質不太好的經常嗜睡,要睡9個10個小時,它們各種擁有的時間完全不一樣,導致他們擁有不一樣的「時間回報」
1.老人和年輕人的時間一樣嗎?不一樣。
老人工作效率低,年輕人工作效率高,他們的時間存量完全不一樣,
在相同時鐘下,老人「時日不多了」,而年輕人「如日中天,時間很多」
如果你用24小時「統一時間」觀念來看這兩個群體,覺得「你和我時間一樣」,是不對的。造成你以為他們都會和你一樣,得到相同的「時間回報」,結果是這樣嗎?
2.資本家和窮人的時間,一樣嗎?完全不一樣。
3.富二代和一般人,時間一樣嗎?
不一樣,富二代因為前一代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個使得他們已經活在了和你不一樣的「時間跨度」裡。他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各種資源,
而一般人呢?假設你和他做同樣一件事,比如讀博士,他已經完成了,而你還差十幾年功夫,這就是不同人之間的時間差別。
每個事物因為「生命總量」的不一樣,導致它們「生命周期」也不一樣。
一個事物的生命周期,決定了他們時間的不一樣性,
切不可以認為「我們都是24小時」來認為「我們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我們的時間還很多」。
你們的時間不一樣,你們的時間是:「你用你的,我用我的」
用的全是你生命周期裡的時間,這個是你的存量時間,而不是用那個所謂「統一時間」24小時。
「生命能量」決定了時間的效率,也決定了生命周期。
掌握資本的人,他們的時間存量比一般人要多的多,如果你還相信什麼所謂,「時間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蠢話」那真的太蠢了。他們這麼一講你就這樣一信,正好「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做同樣一件事情,
掌握資本的人比沒有資本的人效率要高很多,他一年內完工,你花十年。
掌握關係的人比沒有關係的人效率要高,他輕鬆就可以「進門」,你就慢慢考吧。
擁有天賦的人比沒有天賦的人,學一個事物花更少的的時間,他只需五分鐘而你需要六個小時,
性格好的人比毛病多的人完成效率高,他花一次時間,你需要花幾天。
前者的「生命能量」決定了他們的時間效率,這個能量可以是任何有助於推動事物發展的因素,
而這個生命能量增多時間效率增高,反過來減少了時間總量的使用,從而「變相」增加了他們的「生命周期」,所以他們時間比你多,而且還長。當然這只是局部計算。還有其他變量決定他們的時間總量。
時間的總量決定了,時間流逝的快慢
一個國家快滅亡了,它跟一個正在興起的國家比誰的時間流逝速度快?
一個行業快被取代了,它跟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行業比誰的時間流逝速度快?
一個人只能活60歲,而一個人能活90歲,誰的時間流逝速度快?
所以在生命周期裡,時間總量決定了時間的流逝速度,時間存量少的事物,比存量多的事物,更快接近「死亡」,所以它們時間,流逝得更快,因為它們更快「死掉」,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那什麼情況下, 事物的時間才是一樣的?
他們用各自的相同「生命時鐘」, 他們可以不同時出生,雖然中間經歷了不同的變化,但是他們最後同時「game over」,那他們的時間可以近似為一樣的。
因為過去的「路程」(時光)已經過去,但是他們未來還剩的路程一樣,假如不管他們受到何種變量,最後結束的時刻都是一樣的,那麼他們就是「時間一致」。真正是做到了「絕對公平」。
因為他們僅剩下的存量一樣,但還是要由上帝「擲骰子」後的結果決定。
(「不同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句古話算不算是對時間一致性的真實寫照呢)
至此,你還會覺得「我們時間一樣嗎?」
我們的時間不一樣,世界不僅現在是,而且以後依舊是:
「你用你的時間,我用我的時間」。
你的生命周期決定你的時間長度
每一個事物都用著自己的「生命時鐘」,來活在「自己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