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場裡,涵涵媽媽正在催促涵涵快點回家。她說:「涵涵,快回家了,還有一小時就十二點了,媽媽要回家做飯,而且你今天的思維作業還沒有寫!我們沒時間了!」
對於成年人來說,這樣的表述很好理解: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時間不多了。但是對於涵涵這樣三四歲的寶寶來說,媽媽說的話讓他倍感困惑,難以理解。
「時間是什麼?有什麼用?能吃,能玩嗎?」比起手邊有趣的遊戲,玄而又玄的時間,實在算不上什麼?這可能就是我們的催促總是不起作用的原因。
那孩子該如何認識時間呢?對於時間的認識,具有很深刻的心理學和歷史背景,時間管理的第一天,我將深入淺出的為您解讀時間意識的形成過程,以及該傳達給孩子關於時間的重要知識。
孩子的時間啟蒙該怎麼做?
想要理解孩子的世界,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時間是真實存在的嗎?」這雖然看起來像一個哲學問題。但幾乎大家都知道,時間只是人類發明的概念,用來標識宇宙的運行規律,和生命的逐漸流逝。既然如此,其實時間就像是「形狀」、「文字」、「數字」一樣是抽象的,也是需要學習的。那麼該如何帶領孩子學習時間呢?最好的方法是帶孩子理解循環往復。
在先秦時代的《擊壤歌》中,古人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而人類對時間最初、最直觀的認知,也是來自日升日落的循環往復。甚至可以說時間這一概念,也是建立在循環往復的基礎上的。因此,讓孩子理解和認知時間,從白天和黑夜的交替開始最好不過。
哥哥小時候特別喜歡聖誕節,因為先生總會假裝聖誕老人給他送上禮物。24日晚上,我會帶他裝飾好聖誕樹,掛好裝聖誕禮物的襪子。哥哥總會很心急地問我:「聖誕老人什麼時候來?」我告訴他:「明天!」他自己解釋道:「哦,就是睡一覺以後!」可見孩子也會自行觀察晝夜規律,並且試圖找到可以用來標記時間的行為或工具。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學會利用常用的計時工具內化時間的概念。
認識時間要抓住三個關鍵點
哥哥小時候很磨蹭,有一天上午計劃去買他喜歡吃的山楂糕。結果早餐時他不斷磨蹭,一頓飯吃了一個小時。我對他說:「本來我們計劃去買山楂糕,但是你把時間全部用在了吃飯上,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去買山楂糕了。所以就不去了。」
哥哥大哭說:「我們再去買點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