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7點59分43秒,城市的輪廓在朝陽中已清晰可見。
瀟湘晨報記者 黎棠長沙報導
城市中的你這一秒在幹什麼?賴床、嗦粉、堵車,抑或是搭乘地鐵在城市地下十多米處穿行?
如果你正在搭乘地鐵,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一秒地下共有11輛地鐵在高速行進中,發車間隔是7分57秒,兩車之間至少相距180米以上。
地鐵開通後,市民的出行開始以秒為計算單位,你能更快地看見橘子洲,也能快速抵達火車南站,進而奔赴更精彩的遠方。作為這座城市最快的公共運輸工具,地鐵以它的速度,重構了長沙的格局。
我們將以時間單位為線索,從一秒鐘開始,進而一小時、一天、一年,用圖譜的方式描繪地鐵的三維時代,以及被地鐵改變的新生態。
地鐵運行解密
時間不同地鐵運行軌跡也不一樣
當地鐵成為人流、信息流的主要載體,它亦不自覺地成為「公共的場域」。那你肯定好奇地鐵到底是怎樣運行的?
我們希望通過這張製圖,以及長沙市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OCC值班主任何高元的解讀,向大家展示某個時刻地鐵在地下運行的狀態,以及為了保障地鐵列車的安全運行,地鐵工作人員所需要進行的工作。
1.地鐵調度控制中心:地鐵人日常簡稱為OCC,這裡是地鐵行車指揮和應急處置的神經中樞,是地鐵運營生產的「大腦」。我們能時時監視並控制地鐵列車的運行,察看地鐵站內、列車車廂裡的乘客情況,就連乘客所持書籍上的文字,都能清晰地看到。
2.列車運行圖:地鐵列車的運行,主要靠之前就編制好的地鐵列車運行圖,以及OCC調度員科學的調度指揮。時間(工作日、周末、節假日)不同,運行圖也不一樣。如4月2日早上7點59分,高峰期,地鐵的發車間隔為7分57秒,這個時刻地鐵2號線上共有11輛列車在運行,還有一列備用列車存放在濚灣鎮站的存車線上。
列車運行圖早就設計好了每一列車開點和到點的時間,可以精確到每一分每一秒;地鐵列車就是按照運行圖來實現有序、平穩的運行。同時,控制中心的行車調度員24小時不斷間地通過大屏監視著每一列車的運行狀態,一旦出現晚點、緊急制動等異常情況時,行車調度員會立即通過調度電話指揮司機、車站人員進行人工調整,確保每一列車都按運行圖設定的時分運行。
3.列車自動防護系統:該系統用於保障地鐵安全運營。後面一列運行的列車可以通過信號系統接收到前方列車的具體位置和兩車距離,當後面列車快到達與前行列車最小的安全防護距離時,列車會自動減速直至停車,以防止兩列車之間發生追尾。兩輛列車之間的最小安全距離為180米,與以前部分城市地鐵的300米的安全距離相比較,距離越短說明設備的科技化程度越高。就好比開車,剎車距離越短,說明車的制動系統越好,駕駛技術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