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魯迅送給蕭紅的紅豆」拍出二十多萬?真相是……

2020-11-25 騰訊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30日電(記者 宋宇晟)近日,有報導稱,「一枚被賣家稱為魯迅送給蕭紅的紅豆」拍出二十多萬元的高價,引發關注。

但,一顆紅豆這麼值錢?魯迅真的曾送過紅豆給蕭紅嗎?

被拍賣的紅豆。拍賣公司文章截圖

一顆紅豆賣了二十多萬?

6月27日,在廣東崇正雅集第九期藝術品拍賣會上,端木蕻良舊藏一組三件以無底價1000元起拍,最終以21萬元落槌,加佣金24.15萬元成交。

端木蕻良舊藏一組三件。拍賣公司文章截圖

端木蕻良1938年與蕭紅結婚,在這次拍賣的其舊藏之中,就包含那枚被認為是「魯迅送給蕭紅」的紅豆。此事隨後在網上引起關注與討論。

拍賣行介紹顯示,此次上拍的一組三件端木蕻良舊藏包括清代燒藍嵌玉香盒(含香囊、紅豆等)、舊宣紙、燒藍嵌玉首飾盒。

因此,嚴格來說,這次拍賣並非大家理解的「一顆紅豆賣出二十多萬」,紅豆只是其中一部分。

紅豆從哪來?

廣東崇正拍賣公司相關負責人向中新網記者透露,這枚紅豆其實是「無意間發現的」。

此次拍賣的端木蕻良舊藏拍品由端木蕻良的後人提供。「她知道家裡有這紅豆,但一直找不到。這枚紅豆是直到預展期間才無意中發現。」該負責人稱。

被拍賣的紅豆。拍賣公司文章截圖

而與紅豆一起發現的還有兩張字條。其中一張紙片上寫著:「魯迅先生送給廣平先生的紅豆,端木誌」;另一張紙片寫著:「這是魯迅先生送給肖(蕭)紅的紅豆」。

拍賣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廣東崇正與委託方取得聯繫,確認字條上為端木親筆題記,紅豆即端木親自保存的蕭紅遺物。同時,拍賣行也列舉《蕭紅研究》《蕭紅全集》等文獻資料對此進行佐證。

關於紅豆的不同說法

另一方面,記者注意到,此前有媒體就此事採訪了魯迅長孫周令飛與位於哈爾濱市呼蘭區的蕭紅紀念館,但並未得到肯定的答案。

其中,周令飛表示,「祖母許廣平活著的時候,從未對我聊起過祖父魯迅送紅豆給蕭紅這事,她也未在日記中記錄這事。這個東西有可能是人家送給我祖父母的,或是轉送的,現在誰都說不清楚了。還有那(字條)上面到底是不是端木蕻良寫的字跡,我無從判斷。」

而蕭紅紀念館則直接表示,「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雖然目前無法找到當事人對此事的直接記載,但記者發現,在《蕭紅全集》一書中,確有一幅標註為「魯迅和許廣平贈給蕭紅的紅豆」的圖片。

《蕭紅全集》中的紅豆插圖。翻攝自《蕭紅全集》

拍賣行發布的文章顯示,《鍾耀群談端木蕻良家事》一書有《魯迅夫婦贈給蕭紅的紅豆》一文。鍾耀群是端木蕻良的第二任妻子,她在文中指出,紅豆可以看作魯迅對一代青年作家的關愛。

《魯迅夫婦贈給蕭紅的紅豆》一文。拍賣公司文章截圖

對此,廣東崇正拍賣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現有文獻資料看,我們認為這顆紅豆為魯迅、許廣平送給蕭紅的,但由於時間久遠,學術界還有一些待解之謎,會引起討論,這很正常。我們也歡迎大家一起來研究,把謎底解開。」

魯迅和蕭紅的交集

雖然關於這顆紅豆目前有不同說法,但魯迅與蕭紅確曾有交集。

上世紀30年代,蕭紅和蕭軍離開哈爾濱到達上海,並與魯迅取得書信聯繫。1934年11月,蕭紅、蕭軍與魯迅見面。此後,蕭紅便和魯迅建立師生情誼。

電影中的魯迅、蕭紅、蕭軍。電影《黃金時代》海報

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在《追憶蕭紅》中說,魯迅「除了撥出許多時間用來和蕭紅先生等通訊之外,更多方設法給他們介紹出版」。毫無疑問,這段時間魯迅對蕭紅的寫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期間,蕭紅的代表作《生死場》出版,魯迅還親自為其寫了序文。

及至1936年,蕭紅和蕭軍的愛情發生裂痕,蕭紅又舊病復發。她便常去魯迅家中。許廣平也記載,此時的蕭紅「無法擺脫她的傷感,每每整天的耽擱在我們寓裡」。

魯迅研究專家倪墨炎就曾在文章中指出,「魯迅與女作家,關係最密切的,當首推蕭紅。」但他並不認為魯迅與蕭紅「有非同尋常的關係」。

此外,按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的說法,許廣平在《憶蕭紅》一文中談到,魯迅跟二蕭接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兩個北方來的不甘做奴隸者」,而且蕭紅又具有活潑開朗、天真無邪的性格,因此才「用接待自己兄弟一樣的感情招待了他們」。

陳漱渝認為,「二蕭跟魯迅接觸過程中,蕭軍寫信多,蕭紅上門拜訪多。因魯迅當時多病,蕭紅來時多半是由許廣平出面作陪。在蕭紅心目中,魯迅是敬愛的導師,慈祥的長輩,並沒有留下讓人猜量的感情空間。」(完)

參考資料:

《蕭紅全集》《魯迅的婚戀——兼駁有關訛傳謬說》《請疏解「疑案」而不要傳播流言》《魯迅對蕭紅的影響》《蕭紅與〈生死場〉——兼談魯迅對蕭紅的友誼》

相關焦點

  • 女神湯唯演繹的「蕭紅」,你看過嗎?
    女神湯唯演繹的「蕭紅」,你看過嗎?電影《她認出了風暴》又名《黃金時代》,描述了女作家蕭紅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她的作品、她的愛情以及她所處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下面,,一起來看劇中的大咖都有誰吧!湯唯飾演 蕭紅湯唯,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曾獲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女演員等獎項,代表作有《晚秋》、《北京遇上西雅圖》等。劇中的是個極具才華的作家,文章裡世事人間的美好、疾苦、醜陋、掙扎、不堪輪番上演,文章外她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永恆追求愛與自由。馮紹峰飾演 蕭軍馮紹峰,出生於上海,曾獲2011年度華語電影產業最具商業價值男新人獎等獎項,代表作有《狼圖騰》、《蘭陵王》等。
  • 從這些作品中走近蕭紅,民國最悲苦的女性
    蕭紅被譽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蕭紅是魯迅給予高度評價的作者,甚至一代文豪魯迅和茅盾分別為《呼蘭河傳》作序,確定了蕭紅的文學地位的扛鼎之作。1.
  • 《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一部有濃鬱小說意味的學術著作
    更為怪異的是,有關蕭紅生平的研究,越是深入詳細,越生起了許多迷霧。蕭紅離開我們的日子並不遙遠,許多蕭紅的敘述者都參與或見證了她的生活。從生活現場走來的敘述者,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筆下的蕭紅是真實的,如松花江那樣低吟高歌,浪花中飛濺濃情實感。然而,眾多的真實,竟然讓事實越加迷惑,不同的敘述中竟然擁抱出更多的虛幻。
  • 蕭紅:我的作品也許不會有人看,但緋聞永遠流傳
    二蕭對於蕭紅的了解,始於一本關於民國四大才女的書,除了蕭紅,對其餘三人的文字和個人經歷或多或少都有些零散的認知。要問一個初中的小姑娘為何把蕭紅排除在外,現在想想有可能是因為名字吧。但如今看來,這短短兩個音節的字符,朗朗上口,因為蕭紅,還記住了另一個在她生命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蕭軍。
  • 魯迅寫不出長篇小說的原因是什麼?
    魯迅作為中國近代最有影響的雜文家和小說家,其作品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但翻完《魯迅全集》發現其主要作品是散文、隨筆、雜文和短篇小說,究其一生竟然沒有一部長篇小說,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魯迅為何寫不出長篇小說?主要原因在此。
  • 要了解真實的蕭紅,應當多讀讀她的散文
    特別是後者,很能見出她選材的特點。  魯迅逝世後,頌悼和緬懷文章很多,大都是讚揚魯迅的功績或追述他在一些重要事件中的活動。而《回憶魯迅先生》卻單單選取了魯迅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小的事情,從平時的衣著、言談乃至舉手投足都纖悉無遺、活靈活現地被描繪出來。  蕭紅的足跡遍布半個中國,還到過日本,她的散文卻多取材於她的東北故鄉的生活。
  • 湯唯在《黃金時代》中扮演的蕭紅,是 一個文字裡住著魂魄的女子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回憶魯迅先生》細膩真實的描述,令其餘懷念魯迅先生的文字,立馬都黯淡了下去,虛空了下去。如果蕭紅不是魯迅的知己,還有誰敢當得起這兩個字?這就是蕭紅的筆法。獨一無二,熠熠生輝。
  • 蕭紅小說中的空間性敘事結構:《生死場》的鏈條型結構
    對蕭紅小說的空間敘事研究同樣離不開對小說空間性結構的分析,探究蕭紅小說空間性結構的類型及特點對於研究蕭紅小說的空間敘事具有重要的幫助。蕭紅的小說具有不同的敘事結構類型,龍迪勇在《現代小說的空間形式》中介紹了中國套盒、圓圈式結構、鏈條式結構、桔瓣式結構、拼圖式結構和詞典體結構等不同的空間形式,本篇論文主要從鏈條式結構、桔瓣型結構、圓圈型結構三種結構對蕭紅小說的空間形式進行分析。
  • 多年後,蕭紅致朋友信一語成讖:我的作品無人看,我的緋聞永流傳
    可惜,創作出《呼蘭河傳》,同時還有《生死場》《紀念魯迅先生》《馬伯樂》等優秀作品的蕭紅,命運也太悲慘了!逃離家門之後的乞食,變故頻生的兩性生活,從異鄉到異鄉的漂泊……這裡不詳述蕭紅的生平,單說——茅盾先生的這篇評論不足5,000字,而在這麼簡短的篇什中,茅盾先生居然在28處使用了「寂寞」一詞。
  • 聶紺弩:若非你名字不好,就是才女第一;蕭紅:我只是紅樓痴丫頭
    9歲入第一女子高等民國小學就讀,蕭紅便因為文章出眾,頗受老師的賞識。五卅運動的火焰在中國蔓延。14歲的蕭紅也曾上街遊行,出演宣傳話劇。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蕭紅慢慢懂得了對抗的意義。這次對抗是與外國資本家對抗,不過卻拉開了蕭紅對抗的一生。16歲的蕭紅從高小畢業,進入哈爾濱第一女子中學就讀。在校期間,蕭紅將自己徹底沉浸在文學之中。
  • 「大的慈悲,大的自由」:中肯說出了蕭紅作品經久不衰的現實意義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二代女作家,魯迅曾經稱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這一評價既是對蕭紅文學創作才華的首肯,也是對其鼓勵和期待。作家在創作中會有意識形態和政治意義上的傾向,這些或許在未來的時間長河滌蕩之後會顯示出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是這並不妨礙偉大作家的誕生,偉大作家的關鍵是要從生命層面感受人生的意義,從生命層面給予時代一個態度。在《人民文學》發起的一項匿名投票評選中,蕭紅的《呼蘭河傳》被評為「驚為天人的好作品」。
  • 魯迅原配朱安一生悲苦 如一顆生鏽了的圖釘[圖]
    ,桌子上放著一個介紹性質的小紙片,上書:魯迅母親和朱安的臥房。  1906年夏,魯迅從日本回到紹興,在母親的安排下,與同鄉的、大自己三歲的朱安結婚,婚後四天,魯迅毅然東渡日本,朱安頂著一個名不副實的媳婦頭銜,伺候娘娘(紹興話,即婆婆,魯迅的母親魯瑞),獨守空房,一等就是十三年。直到1919年冬天,她才在魯迅的安排下,和婆婆及魯迅三弟一家搬進了北京西直門的八道灣居住。
  • 一代才女蕭紅: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前天開始翻閱這本書,看到其中有一篇蕭紅寫的《祖父死了的時候》。蕭紅的文字總有一種意境,她能夠用最簡短的文字,讓你感受到她想要傳遞的情感,愉悅或欣喜,痛苦或悲傷… 提到蕭紅,我和她還是老鄉呢,上小學時學校組織參觀蕭紅故居,闊別家鄉十幾年後,還去了改建後的蕭紅故居。
  • 蕭紅筆下東北大地的社會空間,一個病態的社會文化空間
    在文學創作中,作家會在有意無意間將空間作為文化、習俗、政治的集合體,魯迅在《故鄉》中,不僅描寫了對於故鄉的回憶,更寫出了故鄉的愚昧與落後;沈從文在《邊城》中描繪了不為世俗所擾的邊城,描寫了邊城淳樸的民風與民俗。蕭紅筆下的空間是對東北大地文化風俗的集合,通過中國鄉村的原始的性、死亡與生育等場景,寫出東北大地的混亂的社會空間。
  • 怎樣區分赤小豆與紅豆 赤小豆和紅豆的區別
    很多人誤以為赤小豆就是紅豆,其實他們除了顏色相似外,不管在形態還是功效上都有著很大的區別。那麼赤小豆和紅豆的區別在哪?小編總結出了有以下4點。希望能幫助你區分出赤小豆和紅豆。形狀赤小豆的顆粒比較細小,呈扁形,一般一顆成熟的果殼裡面含有5個赤小豆,外觀看起來是深紅色,紅豆的顆粒是呈圓形的,顆粒比較飽滿
  • 張莉:一個作家的重生——蕭紅與中國當代文學
    然而,她用生命血淚寫下的文字卻神奇地從死滅中飛翔而出。七十多年來,尤其是近三十年來,當作為普通讀者的我們談起文學史上的著名原鄉、那最難忘的呼蘭小城時;當我們談起現代文學史中最優秀的那幾位作家時,總是會情不自禁地談起她。
  • 飛蛾與紅爐的愛情:蕭紅的朋友們為何向「左」轉
    電影展現了蕭軍蕭紅等一批三四十年代的左翼文人,他們受五四啟蒙,追求自由和個性,卻又集體向左轉,投入了一個高度集體化和意識形態化的陣營,這是那個時代的一股潮流。他們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左翼在當時社會處於一種怎樣的狀況和位置?學者劉仲敬認為有產階級家庭的青年才能做左派,他們的終極追求是個性解放,戀愛自由成了集中體現。
  • 電影《黃金時代》:湯唯的四場「吃戲」精準詮釋蕭紅的個性
    電影黃金時代:湯唯的四場吃戲是對蕭紅個性的精準詮釋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講述了作家蕭紅悲苦又短暫的人生經歷,這部劇的拍攝重點在於對蕭紅本人客觀深刻,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剖析,故事性不強,且在敘述時有意碎片化,多次運用倒敘插敘手法打亂時間順序,有意讓觀眾自己去拼湊還原心目中的蕭紅形象。
  • 蕭紅作品中特有的「女性意識」的是如何形成的?
    蕭紅——她的一生經歷了精神與肉體的屈辱與苦難,她從小在缺少溫暖的家庭中度過了孤寂的童年,尚未成年便被迫離家出走,開始踏上漂泊歲月的寂寞之路。她的作品從 1933 年與蕭軍的合著《跋涉》到「九﹒一八」紀念日前夕的絕筆《九﹒一八致弟弟》均是在漂泊寂寞歲月中完成的。她的百萬餘字作品超越了死亡,超越了那個泥濘的時代,最終「與藍天碧水永處」。
  • 蕭紅的「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中」隱含著很深的潛在意義
    蕭紅的《呼蘭河傳》被茅盾先生稱為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獨具特色的語言展現了小城的風土人情,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如大泥坑、跳大神、逛廟會、放河燈。而讓人最深刻的是小城裡有一個大泥坑,這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