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濃鬱小說意味的學術著作
——評葉君《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
※北喬
人們對蕭紅本人的興趣似乎遠遠超過了她的作品,這本身就是件奇怪的事。更為怪異的是,有關蕭紅生平的研究,越是深入詳細,越生起了許多迷霧。蕭紅離開我們的日子並不遙遠,許多蕭紅的敘述者都參與或見證了她的生活。從生活現場走來的敘述者,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筆下的蕭紅是真實的,如松花江那樣低吟高歌,浪花中飛濺濃情實感。然而,眾多的真實,竟然讓事實越加迷惑,不同的敘述中竟然擁抱出更多的虛幻。葉君《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沒有加入這多聲部的合唱,而是立於河岸聆聽、分辨,心無旁騖地還原蕭紅那行走於大地的腳步聲。他在沒有立場的解讀中表現了自己的立場,讓《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成為蕭紅生平研究中一個可以駐足的碼頭。
《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是部研究性的著作,顯示了葉君紮實、老實的學術之氣。他如實地呈現親歷者的敘述,客觀地加以交叉驗證,有時會表明自己的觀點,但更多的時候只是敘述。不預設立場,不摻入情感,不挾任何私利,把學理融入生活現場以及他們講述的生活。葉君筆下的蕭紅,不再是敘述中的蕭紅,而是曾經真實生活的蕭紅。如此,我們眼中的蕭紅在向現實走近,腳步聲清晰起來,真實起來。
從敘事倫理角度而言,《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是一部很好的小說。把學術著作寫成小說,具備小說的氣質和精神,可能是這部書最大的價值。《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主要是考察蕭紅與蕭軍、魯迅、端木蕻良等人的關係,以此來釐清某些記憶或講述的真實與否。葉君極度尊重這些講述者,讓他們自由言說,讓他們把蕭紅作為講述對象,以自己的方式描述蕭紅這一人物形象。可是,當我們在閱讀蕭紅的同時,強烈地感受這些講述者只是在以蕭紅的名義講述他們自己的人性與情感。我們一旦從這角度進入《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感覺已從學術著作不由自主地滑入小說狀態,一切變得更加有趣,當然也就更加有意味。
與一般小說不同的是,《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中的人物都是真實的,尤其是與蕭紅有過相處或接觸的人,並非葉君虛構出的人物。他們的講述也已進入大眾視野,成為文字上的事實。當我們不糾結於他們講述內容的真實性,試圖去體味內容與現實的差異時,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說就出現了。比如有關蕭紅被困旅館的前前後後一事上,幾乎所有的當事人都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以親歷者的身份還原事實的真相。然而,所謂的真相只會有一個,也經葉君的比對分析有了答案。可以說,有關蕭紅的一些紛爭和疑惑,葉君都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在梳理。有了這樣一些最接近真實的答案或可能會接近真實的答案時,我們再細讀這些人的講述,他們的性情就像小說那樣精彩紛呈。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敘述中讀到很多文字以外的東西,比如他們在一件事對不同的態度與立場,以真實的名義在講述經過他們情感洗涮過的真相。這麼一來,蕭紅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敘述場,大家都借著蕭紅的名義在塑造自身的形象。而我們經由他們敘述中的有意刪減、加工、變異等行為,便能感知到他們隱秘的內心。他們在製造一團團迷霧或陷阱的同時,卻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心靈的顫動和人生的某些腳印。甚至可以說,他們在把蕭紅人生這河水攪渾的同時,居然把自己的心靈翻曬於陽光之下。相信,這在他們的意料之外。
《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的小說意味,在於葉君在努力探求真相的同時,並沒有偏袒或指責某一人。他以小說家的審美度量任由人物自在說話,揮灑自己的表現。他只是一個旁觀者和記錄者,忠實於人物本真的言行。正因為如此,在閱讀中,我們常常不再關注蕭紅,而對那些敘述者津津有味。當然,我們感興趣的或許不是這些人的好與壞,而是驚嘆人的複雜性以及真實性在立場、情感和訴求指引下的敘述是如此的豐富,如此的大相逕庭。
有關蕭紅的生平,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界的研究有什麼新成果,《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可以借鑑的答案。這或許還有商榷之處,但以蕭紅為顯影劑而呈現的人性的複雜以及我們看待歷史的動機與目的,在某種程度上,比研究蕭紅似乎更有價值,更值得我們思考。
(《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葉君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