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壟斷 支持國產質譜發展

2021-01-20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導語】在2013年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大會上,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的郭冬發研究員做了題為「國產質譜儀應用實踐」的報告,列舉了要用國產質譜儀的三大理由,語驚四座。郭冬發研究員添置了天瑞儀器的ICP-MS和廣州禾信TOF-MS產品,研製了LI/TI-TOF-MS和各種制樣裝置,並建立了相應的分析方法;通過自己的實踐,實證了國產質譜儀的可用性、科研價值及投資回報率;所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在會議的口頭報告和海報上都做了展示。郭冬發老師以一個使用過眾多高端質譜儀的儀器應用專家身份,大力支持國產質譜的舉動令人欽佩。會議間隙,記者十分榮幸採訪到郭冬發研究員,郭冬發老師分享了更多關於質譜應用和我國質譜發展的觀點,希望對所有關注者有所啟發……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郭冬發研究員

  與ICP-MS和無機質譜結緣

  1984~1986年,郭冬發研究員當時在東華理工大學任教,那時就開始使用ICP光譜儀,而且第一臺是中國鐵嶺儀器廠生產的ICP光譜儀。1986~1989年期間,他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該院工作。當時的導師蔣鐵珊研究員引進了我國第一臺進口ICP光譜儀:島津公司的多道ICP-OES光譜儀。郭冬發老師在研究生就讀期間用這臺ICP光譜儀開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如:流動注射、氫化物發生-ICP分析方法。在有了ICP光譜儀的操作經驗後,他開始對靈敏度更高、檢測能力更強的ICP-MS產生濃厚的興趣。

  1992年,郭冬發老師有機會到日本研修,第一次接觸到ICP-MS(原安捷倫與日本Yokogawa電氣的合資公司聯合推出)。回國後,郭冬發老師便惦記著要為自己的實驗室購買一臺ICP-MS。1997年郭冬發老師得到了國家經費支持,購買了實驗室第一臺磁式高分辨的ICP-MS(Element, Finnigan,Germany),並組建了高水平的ICP-MS實驗室;而當時Element型高分辨ICP-MS在國內的用戶不到10家。利用ICP-MS技術,郭冬發老師實驗室在核燃料循環工業、核地質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科研生產工作,部分研究成果在有關期刊上進行了展示。

  如果不只是談ICP-MS,而是質譜儀的使用經歷,郭冬發老師實驗室幾乎使用過世界上各種主流的無機、同位素質譜,比如:氣體同位素質譜儀(早期前蘇聯產氣體同位素質譜儀、德國產MAT251、MAT253、Delta-plus、Helix等)、熱電離質譜TIMS(無機質譜德國產MAT261、MAT262,英國產ISOPROB-T, ISOPROB-X等)系列同位素質譜儀。

  ICP-MS的熱點應用及技術難點

  作為無機質譜的應用專家,郭冬發老師也為小編普及了無機質譜及ICP-MS的一些知識。

  應用極其廣泛 在諸領域有廣闊應用前景

  作為無機質譜分析的主力儀器,ICP-MS可圍繞周期表中的大部分金屬和部分非金屬元素進行測定。既然是元素,那麼從應用角度看,它與國民經濟、科學發展和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如能源、材料、高純物質、半導體、地質等檢測領域都離不開ICP-MS。在當前環境監測的熱點領域,ICP-MS可大顯身手,比如用於微粒、顆粒物、重金屬等分析對象中多元素的測定等。

  此外,ICP-MS還可應用於生命科學領域,包括細胞組織裡無機元素的檢測、生物樣品中的無機物檢測。「除了生物樣品,還用於醫用材料的檢測,」郭冬發老師補充說,「譬如牙科材料都是無機元素,都可用ICP-MS檢測;醫用材料中人造骨頭的成分是磷灰石,對我們來說這是礦物,又是醫用人造骨頭,這一類的材料檢測也離不開ICP-MS。」

  郭冬發老師還指出,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在本屆大會上帶來的題為《ICP-MS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潛力》報告非常有意義,展示了ICP-MS作為重要的生命科學分析工具的潛力,它具有多組分分析和絕對定量的能力,在生命科學研究中有廣泛應用前景。郭冬發老師還特別談到,ICP-MS測定非金屬元素(B、S、P、As、Se、Ge等) 的潛能,將打通無機與有機生物界的通道,為ICP-MS在無機界以外的應用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ICP-MS中如何消除或利用幹擾

  眾所周知,ICP-MS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基體幹擾,二是質譜幹擾。針對這些難點,目前已有一些方法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基體幹擾的去除法包括:改進儀器本身,離線化學前處理、或在儀器前端通過化學反應等方法在線分離去除基體。而各廠家提供的碰撞池、反應池等技術,常常是為了去除質譜幹擾。

  另外,可通入某種氣體使幹擾物解離或複合,達到測試目的。比如測定硫元素,可以加氧使其變成SO或SO2,不是測單個元素的同位素,而是測量分子化合物,通過將硫元素轉變成分子來消除原來位置的幹擾。郭冬發老師舉例說:「氣體質譜分析非常典型,如生產線上測鈾-235、鈾-238的時候,是將鈾轉化為六氟化鈾氣體後,用氣體同位素質譜儀來測定;同樣,在ICP-MS測定某些元素過程中,也可通過在線氣相反應來消除質譜幹擾。」

  不用ICP離子化的無機質譜技術

  以雷射、介質放電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和質譜儀聯用,是未來無機質譜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不用ICP,使樣品直接離子化,不會丟失碎片信息。因為樣品在ICP 8000℃條件下經原子、離子化後,分子信息相對較少;如果不接ICP,樣品離子化後的分子信息將會很豐富,可成為有用的特徵信息。例如檢測四氟化鈾時,如果經過ICP則完全檢測不到氟,全部是鈾,無法區分樣品是四氟化鈾還是金屬鈾;但如果直接用雷射離子化後同質譜聯用,氟和鈾這兩個信號就能非常清楚地得到區分。

  郭冬發老師表示,「所以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幹擾的現象,將不利化為有利,而不是消除它們。例如無機元素在真空環境中很容易形成化合物,這是它的自然條件。如果有幹擾的話,故意加進去一些反應物,就形成了化合物,那就是利用幹擾。」郭冬發老師團隊在這次大會中牆報展示的成果之一,雷射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技術測定鈾基核材料的方法,就利用了這一原理,效果很不錯。

  未來無機質譜的幾大發展方向

  儀器自身性能要追求更高指標,以及可靠耐用性

  談到ICP-MS儀器技術的發展方向,郭冬發老師表示:首先,從儀器本身來講,不斷追求更高的指標是永恆的主題,包括靈敏度、選擇性、高通量、準確度、重複性、穩定性等;其次,由於質譜技術已成為一種常規分析工具,所以除了指標外,還要追求可靠性、耐用性。

  關於如何實現指標的提高,郭冬發老師介紹了幾種技術,「比如用串聯型ICP-MS/MS,離子傳輸系統變化,可進一步消除本底和幹擾,提高靈敏度;從檢測器方面來看,離子計數檢測器、高穩定度的法拉第杯等儀器硬體還有不斷完善的空間。另外在儀器軟體方面也有提高的空間,比如智能化軟體、個性化定製軟體的發展。」

  總結本屆會議關於質譜技術的報告亮點,郭冬發老師談到了固體進樣技術、定製質譜儀器等。

  新型樣品進樣技術

  郭冬發老師指出,固體樣品原位進樣技術是本屆無機質譜大會的一大亮點,期間有多位報告人的報告中都談及此技術。比如廈門大學杭緯教授提出了雷射濺射電離新型進樣技術,操作簡單、直接;清華大學邢志老師的報告也很精彩,介紹了一種用LTP探針進行固體樣品剝蝕、利用原子光譜或等離子體質譜作檢測的新技術,可直接對固體樣品進行表面分析和成像分析。

  另外,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侯賢燈教授的報告,提出了光化學蒸氣發生進樣的新技術,可提高分析物引入的效率,提高選擇性,直接分離基體降低幹擾,提高靈敏度降低檢出限,使直接分析形態(包括分子形態和元素價態)成為可能,容易實現自動化。

  針對需求 研發定製質譜儀器 促進原始創新

  目前傳統的質譜儀器市場已基本被國外儀器公司所壟斷,針對某些特殊問題研製專用質譜儀,是我國質譜儀器公司發展的一大前景。郭冬發老師也談到了一些開發研製的思路:「研製專用質譜儀需採用合作方式,質譜公司同行業專家一同合作研發,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定製,更可以根據儀器的具體應用來命名,比如禾信研發的氣溶膠質譜儀,我們集團的鈾同位素質譜儀、硫同位素質譜儀等。」

  實驗室自主研發的雷射熱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儀(LI/TI-TOF-MS)

  據了解,郭冬發老師所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的應用特色為核素分析和同位素分析,並擁有大量的質譜儀器。2011年開始,實驗室自己組裝搭建了新型雷射熱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儀(LI/TI-TOF-MS),禾信公司提供了TOF質譜部分,其餘部分由該實驗室完成設計、加工、組裝、軟體設計。TI-TOF-MS可作為磁質譜的伴侶來應用。以前開發磁質譜的每個方法周期漫長,因為無法了解同位素的蒸發、電離過程和條件;而有了TI-TOF-MS後,檢測過程一目了然,大大縮短了磁質譜應用方法的開發周期,能促進實現元素周期表上更多元素的分析,促進檢測方法和技術上的創新。郭冬發老師表示:以前購買國外的商用儀器再開發分析和前處理方法,創新性不足;而現在根據自己的研究需要開發儀器,可以在儀器檢測技術上有更多原始創新。

  應用領域和儀器技術結合的未來幾大方向

  應用和技術的結合發展方向,郭冬發老師首先談到了本屆大會上王海舟院士提到的材料基因組研究方向。它要求在材料中找到代表材料性能的基本單元,這些基本單元有些可以用傳統的元素分析技術,而有些基本單元可能以團簇形式存在,用傳統的ICP把團簇都打碎了,所以需要新型的進樣技術,而在分析團簇方面,使用TOF也將比傳統的四極杆分析器更有優勢。

  其次是聯用技術的發展將促進質譜儀在生命科學、醫療診斷領域的應用。該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尋找和疾病有關的基本單元,並用檢測方法來表徵結構、定性定量。無機和有機質譜與其它技術的聯用,都將在這些領域大有作為。

  郭冬發老師總結道:「研究熱點有很多,我的總結是:原位、快速、高靈敏度、高精密度仍然是質譜的發展方向;分析測試技術方面要追求四「高」,高準確度(包括精密度和正確度)、高靈敏度、高通量、高性價比(包括儀器和方法)。」

  國內研發的儀器要更接地氣,形成更好的研發製造營銷循環

  大家都知道,天瑞儀器2012年重磅推出GC-MS、ICP-MS、LC-MS三款質譜。據了解,郭冬發老師實驗室購買了天瑞公司生產的中國第一臺商品化ICP-MS;同時據這次崑山質譜會了解,天瑞的GC-MS已經售出50餘套。天瑞儀器研發質譜儀採用了不同的融資渠道。針對此問題我們問及了郭冬發老師的看法。郭冬發老師談了以下幾個觀點:

  上市公司更能保證科學儀器研發的持續性

  企業家應有眼光和魄力,天瑞是上市公司,得到了股民的支持,所以有實力來開發高端的質譜儀器。對於產品研發項目產出的檢驗,市場和公眾一定更嚴格。這對中國儀器的發展極為重要,應該讓市場來分配資源、檢驗資源,這也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

  質譜的投入比想像中要更大,需要更持續的投入和企業家的長遠目光。目前生產一臺質譜儀僅原材料成本就達幾十萬;進口儀器的價格上限在那裡,一臺經典的四級杆ICP-MS,一百二十多萬元左右,中國企業剛做出來,超不出這個價吧,確實沒有什麼利潤空間。所以,即使做出了產品,還需要長久的堅持、長久的投入。

  比如,靠立項能獲得國家財政支持,能解一時之渴,現在也確實有一些用戶進來產學研用,從用戶的角度提一些意見;但這畢竟財力和人力有限。這些錢一旦斷掉了,如果沒有新的經費來源,項目就有可能不可持續。市場真的很殘酷,不講情面。而上市公司從一開始就面對大眾,投資任何項目都要面對大眾,受到更多的監督,也一定會在重壓下更多地考慮產品的市場前景。股民如看好公司的預期和遠見,就會持續投入。「我認為,將來的主要方向應當依靠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企業來發展高技術含量、高端科學儀器產品。國家財政資金要用在刀刃上,用於解決共性關鍵技術等問題。」

  中國的科學儀器目前更要「接地氣」

  儀器公司也許能獲得資本支持、國家項目支持,但最重要的還是得到客戶的支持,主渠道是需要公眾的使用、公眾的支持、公眾的監督。離開公眾的參與,很難得到市場的檢驗。市場檢驗的依據最終需要解決科學問題和應用問題。郭冬發老師指出,「學術報告時有專家談到儀器研製要『頂天立地』,面對國際巨頭,我們還談不上『頂天』;所以這個階段國內的儀器研發要談更多的是『立地』,要更『接地氣』,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的社會財富,為國家創造更多的利稅,為公眾帶來更多的利益,也就有更多的資金進一步研發,這樣走下去中國分析儀器市場一定能獲得成功。」

  企業之間不要打價格戰 科學家要為中國企業提供幫助

  郭冬發老師認為,企業間有競爭也要有合作,真正推向市場的產品不要太同質化,也不要以降價來惡性競爭。只有當銷售得很多了,價格才能真正便宜下來。

  極其難能可貴的是,對於國產質譜的技術進步和資金壓力,郭冬發老師表達了深刻的理解:「如果天瑞一年能賣幾百臺ICP-MS,我相信天瑞的技術進步會很快,但是賣的量不夠,資金就有壓力。」郭冬發老師還對我國科研界發出了倡議:「我倡導科學家們要講良心,科學家有那麼多研究,花了那麼多納稅人的錢,發表了那麼多論文,最好是能有意識地幫助國內廠家,把研究的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科學家對企業得給些具體的指點,指出問題到底在哪裡,如何改進,國產廠家一定會虛心接受你的意見。因為外國公司的技術秘密是不會告訴我們的,需要我國的科學家們幫助企業一起摸索。大道理誰都懂,但是具體做會遇上很多很多問題,比如質譜要求精密加工和裝配,『差之微米,失之千裡』,其中有很多竅門。科學家們要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技術支持和幫助,而不要總是責備。當然,企業也要自己爭氣,真正的發展要靠自己。」

  國家經費要支持解決實際工藝中的科學問題

  郭冬發老師認為,不僅基礎研究,工程化研究中也包含科學問題。工程化中遇到的問題如抽象出來也是科學問題。所以,使用納稅人渠道的國家經費,也要支持解決實際工藝中的科學問題。比如分子泵、檢測器、質譜電子學、質譜軟體等等。我們特別需要大量的小公司來把每一件事都做精了,大公司才有能力把眾多小公司綁在一條利益鏈上。「目前,企業界得到的自然科學基金支持比較少,自然科學基金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我們也呼籲將來自然科學基金也能夠在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抽象出來的科學問題方面提供幫助。比如美國的頁巖氣開發為什麼能成功,是因為大量的小公司,每家就幹一件事,來支撐一個大產業,而小公司也正是技術創新的源泉之一。中國質譜儀器製造,要專業化、股份化,要讓小公司慢慢成長。 今天中國小米等IT企業的成功,也是如此!」

  支持國產質譜儀器的三大理由

  採訪中郭冬發老師告訴我們:「在ICP-MS應用研發方面,我做出的最大成績就是在國外ICP-MS儀器的基礎上建立了一些國家標準方法,例如海洋沉積物、海洋錳結石的ICP-MS方法國家標準。」但隨著國家標準方法的建立,郭冬發老師又有了擔憂,這些標準都基於國外儀器,今後是否可靠無法保證,萬一國外出口管制,不賣給中國,後果不堪設想;而針對中國涉「核」單位,外國政府向來實行出口管制,設置重重障礙。因此從國家安全層面考慮,研發國產質譜儀非常重要。

  天瑞儀器生產的ICP-MS 2000

  郭冬發老師2007年見到天瑞儀器的劉召貴博士,就希望劉博士的企業能夠研發國產質譜儀;2012年3月天瑞質譜儀誕生,年底郭冬發老師實驗室就添置了天瑞ICP-MS 2000型質譜儀,通過實際分析,郭冬發老師表示:中國國產系列質譜儀已經能滿足核燃料循環分析的要求。同時,郭冬發老師還欣喜地告訴我們,天瑞這臺ICP-MS已經用於第三方檢測,明年上半年就能夠收回投資。這對我們是個啟發,國產質譜若能滿足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需求,將形成良性的循環模式。

  談到未來我國質譜的發展前景時,郭冬發老師借用自己在會議報告中結尾的寄語:「曙光在前頭,任重而道遠。」我國質譜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但前行的道路是曲折的。非常需要我國質譜儀器公司將我國商品化質譜儀的市場做大,並一定要在儀器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上下功夫,儀器質量提高,自然就會贏得市場。

  總結為何要用國產質譜,郭冬發老師提了三大理由:

  1)國外儀器很好,但對中國涉「核」單位實行出口管制,外國政府設置重重障礙;

  2)通過自己的實踐證明,中國國產系列質譜儀已經能滿足核燃料循環分析要求;

  3)使用納稅人的錢,科學家得講良心。

  無機質譜大會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

  談到會議的感受,郭冬發老師表示:全國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學學術會議是中國質譜學會歷屆舉辦的很重要的一個活動,本屆參與人數超出了預期,共計200多位與會者參會,參會人員包括最頂級的研究工作者,也包括在一線的分析檢測工作者。本次會議前期通過網絡投稿,在流程方面也得到了優化。此外大會得到了江蘇天瑞公司的大力支持,給與會者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大家相互探討,交流學術心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會議。

  把分析工作當成遊戲來玩 挖掘遊戲大門背後的寶藏

  最後,當談到對年輕一代從事分析化學的工作者有哪些建議時,郭冬發老師談及了自己的幾點感受:第一,一定要熱愛你所從事的行業,從某些角度看,分析工作是非常枯燥的,天天面對的是瓶瓶罐罐;但如果「你把分析過程當成遊戲來玩,你就會非常有興趣,並一定能做出成績來。比如質譜分析的遊戲就是操控離子,你玩得越好,級別越高,就能打開遊戲中更多的神秘大門,發掘更多的寶藏」。第二,一定要認識到,分析化學在社會生活、國民經濟、國家安全等方面都非常重要。分析化學本質是獲取信息,以前說分析化學是科學的「眼睛」,現在更可以說分析化學就像科學的「五官」,幫助各行各業科學工作者的大腦獲取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例如在醫療領域就是先通過分析檢測手段發現癌症,之後再採取措施進行治療;在材料領域,通過分析技術可得知物質材料的缺陷,發現問題之後進行改造和創新。

  附錄:郭冬發研究員簡歷

  郭冬發(1965年1月生),1984年畢業於東華理工大學分析系,1989年獲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核地質分析專業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燃料與材料分析專業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兼分析測試研究所所長、二級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分析測試學科帶頭人、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分析測試技術項目總地質師。兼任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地礦實驗分會副主任、全國核能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技術經歷如下:1984~1986年在東華理工大學任助教,主要從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教學與實驗工作;1989年加入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至今,先後任課題負責人、室副主任、室主任等職。其中,2003~2005年,任國際原子能機構武器核查專家。主要技術領域涉及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與流動注射及氫化物發生聯用技術、α&γ能譜分析技術、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技術、微粒同位素分析技術、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熱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技術、雷射飛行時間質譜技術、分析方法標準化和標準物質研製等,主要研究對象為鑭系和錒系元素。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十多項,公開發表論文六十多篇,獲專利十多項,制定各類標準十多項。現致力於核地質分析測試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力推國產質譜儀器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國產國際先機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發布 成功打破國外壟斷(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式宣布了一則好消息,公開發布了一款名為NNW-FlowStar的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打破外國技術在我國航天軟體領域的壟斷。下一步將推出系列特色優勢軟體,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國外工業軟體技術壟斷和封鎖,打造國產自主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生態。 工業軟體是「中國製造2025」的必經之路,是科技強國的核心實力。在目前的國際環境大背景下,突破制約我國產業安全的關鍵技術瓶頸,打破可能被「卡脖子」的技術領域壁壘已經迫在眉睫。截止2019年,我國工業軟體市場規模達1796多億。
  • 首臺國產多邊折彎機在揚亮相 打破國外產品壟斷
    亞威的多邊折彎機  中國江蘇網7月2日訊 昨日,國內首臺國產多邊折彎機在我市的亞威工具機亮相它不僅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還提高了電梯的生產效率。人工輔助生產一臺電梯的時間,它可以生產4臺。  生活中常常需要乘坐電梯,可是你知道嗎,雖然很多電梯是咱們國產的,可是生產電梯的工具機,不少還是國外進口的。其中的一大難度在於,生產電梯時需要用到折彎機,目前國產的設備只能做到單邊折彎,在遇到多邊折彎時,需要人工輔助。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打破國外壟斷,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發布,2股或受益
    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式宣布了一則好消息,公開發布了一款名為NNW-FlowStar的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打破外國技術在我國航天軟體領域的壟斷。下一步將推出系列特色優勢軟體,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國外工業軟體技術壟斷和封鎖,打造國產自主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生態。點評:工業軟體是「中國製造2025」的必經之路,是科技強國的核心實力。在目前的國際環境大背景下,突破制約我國產業安全的關鍵技術瓶頸,打破可能被「卡脖子」的技術領域壁壘已經迫在眉睫。截止2019年,我國工業軟體市場規模達1796多億。
  • 又一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10月25日,中國金屬學會在內蒙古包頭市組織召開了由包頭市威豐稀土電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國產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委會聽取了項目工作報告和技術研究報告,經質詢和討論後形成一致意見,認為基於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的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藝控制完全自主,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 中海油成套地震勘探裝備「首戰告捷」,打破國外裝備壟斷
    中海油成套地震勘探裝備「首戰告捷」,打破國外裝備壟斷 張光明 軒倩茹 郭軼/中國海洋石油報 2016-11-10 14:07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從廈門質譜推出MALDI-TOF看國產質譜研發——訪廈門大學何堅教授
    國產廠商逐步推出了商品化GC-QMS、GC-TOFMS、LC-MS、工業在線質譜和氣溶膠質譜等產品。   自2010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實際需求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國產質譜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發展新浪潮。廈門質譜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簡稱廈門質譜)是發展勢頭正勁的國產質譜公司之一。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首臺國產A320 NEO/CEO全動飛行模擬機在滬交付
    10月16日,國內首臺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320 NEO/CEO全動飛行模擬機在滬交付給吉祥航空,標誌著研發生產該飛行模擬機的上海華模科技有限公司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一舉躋身研發生產世界最高等級飛行模擬器廠家的行列。
  • 鞍鋼新型索道用鋼絲繩打破國外壟斷
    近日,由鞍鋼鋼繩公司研製的高性能柱狀新型繩芯索道鋼絲繩,成功應用到浙江溪口雪竇山景區和浙江千島湖黃山尖景區的脫掛式索道,打破了國外對該領域的壟斷,為鞍鋼進一步拓展客運索道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脫掛式索道對鋼絲繩性能要求極高,延伸率需達到1.5‰,而國產鋼絲繩延伸率通常在3.5‰左右,所以脫掛式索道鋼絲繩的供貨一直被少數歐洲公司壟斷。我國名山大川眾多,索道建設日新月異,索道發展空間極為廣闊,目前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 聚焦離子源技術 暢談國產質譜發展——BCEIA 2011質譜儀器評議活動...
    通過此次質譜儀器技術評議我們希望能為國產質譜儀器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以及專業技術方面的指導,希望國產儀器有騰飛的一天。,看看國產質譜儀器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有哪些進步,和進口儀器有什麼差距,希望通過這一活動能對國產質譜儀器的發展有所幫助。
  • 國產全息瞄準鏡打入國際市場 打破美制產品壟斷 又一高科技被我們...
    有一個細節大家可能忽略了,這些輕武器都配備了國產OS3A型雷射全息瞄準鏡,有效提高了武器作戰能力。 這也表明國產雷射全息瞄準鏡已經進入國際市場,打破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於全息瞄準鏡的壟斷,又一型高技術被我們做成了大白菜。
  • 國產核心零部件步入爆發前夜 將打破國外品牌在關鍵領域的壟斷
    無論是減速機的信任破冰,還是伺服電機的穩步發展,亦或者是控制器進入高端市場,都表明中國在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上長期受制於外資企業的情形正在慢慢發生改變。國內廠商相繼攻克了核心零部件領域的部分難題,正在穩步推進零部件的國產化,這將降低國產機器人的成本,提升國產機器人在新增裝機中的佔比,更重要的是,這將打破國外品牌在關鍵領域的壟斷。
  • 國產質譜儀的行業進展
    由於質譜儀具有直接測量的本質特徵,以及高分辨、高靈敏、大通量和高準確度的特性,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食品安全、環境監測、醫療衛生、國家安全及國際反恐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質譜學與質譜技術也成為當今分析科學領域最為前沿、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然而,中國的質譜市場上,儀器設備幾乎被國外公司壟斷,我國國產質譜儀的市場佔有率不足一成。
  • 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上海榕融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明年在臨港量產正在舉行的2020中國工博會上傳來好消息,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在臨港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
  • 打破國外壟斷,全球排名第四
    如此快速的增長得益於公司抓住了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隨著5G技術的推廣和物聯網的不斷發展,使用MEMS技術生產相關器件已經成為趨勢,市場競爭也逐漸加劇。而帶領公司保持行業龍頭位置的人就是李剛。3、沉澱兩年厚積薄發,摸索獨特道路打破實現量產沉澱了兩年時間,李剛終於一舉跟上了時代的浪潮,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等設備對MEMS傳感器產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於是在2007年,李剛與另外兩位創始人成立了敏芯。個人的執著還有能力終於與時代相契合,李剛的企業也發展得越來越順利。
  • 中國2萬瓦光纖雷射器將實現國產化 打破國外壟斷
    銳科公司經過幾年努力,先後自主研發出功率從10瓦至1千瓦的多型全光纖雷射器,打破國外壟斷並迫使同類進口產品價格下降50%。2013年,銳科公司成功研發出我國首臺1萬瓦光纖雷射器,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家掌握此核心技術的企業。該項目負責人之一、銳科公司總工程師閆大鵬介紹,萬瓦連續光纖雷射器的研製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迫使進口產品價格由每臺500萬元降至300多萬元。
  • 山東造醫療用品打破國外壟斷 惠及百姓的「威高製造」成威海驕傲
    威高術中神經監護系統打破了國外壟斷,操作簡便快捷,是國內首款。近年來,通過不斷創新,威高集團開發的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迫使進口產品大幅度降價,降低了國家醫療開支,也惠及了百姓。21日下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採訪團就來到了位於山東威海的威高集團,參觀了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 國產大飛機C919圖片資料曝光 有望打破波音、空客壟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C919是中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短程商用幹線飛機,也是中國繼運10後自主設計並且研製的第二種國產大型客機,標準航程型設計航程為4075公裡,增大航程型設計航程為5555公裡,可滿足航空公司對不同航線的運營需求。C919客機的發展目標是為民用航空市場提供安全、舒適、節能、環保、具有競爭力的中短程單通道商用運輸機。
  • 打破晶片壟斷,是國產晶片公司一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實施制裁的案例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沒有核心的技術,我們的發展將處處受制於人。早在2014年,國務院就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點及目標。同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首期總金額超1300億元。國家對晶片產業的支持力度是空前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