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美被捕雌蛇兩次出現無性產卵

2021-01-15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聯社9月17日報導,8年前在美國密蘇裡州西南部被捕捉到的一條雌性黃腹水蛇近日再次產卵,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它此前一直與雄蛇完全隔離。專家推測此現象可能是單性生殖。

密蘇裡州保護部下屬的開普吉拉多市自然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條雌蛇被捕8年來從未與雄性同類有過任何接觸,然而繼2014年首次獨自產卵之後,近日它再次誕下後代。7月,照看這條蛇的實習醫師發現了剛誕下的蛇卵。但今年的蛇卵沒有存活,而去年夏季出生的兩條小蛇已在自然中心展出。

保護部的爬蟲學家傑夫(Jeff Briggler)說,單性生殖雖然很罕見,卻也可以在某些種類中實現,例如一些昆蟲、魚類、兩棲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部分蛇類,但不包括哺乳類。這是一種無性繁殖,後代由未受精的卵子發育而來。在雌性產卵過程中,無雄性參與。保護部稱,此前沒有黃腹水蛇無性生殖的相關資料。它同其他大部分水蛇一樣,往往是直接產下小蛇而非待孵化的蛇卵。

生物學教授、蛇類專家羅伯特•鮑威爾(Robert Powell)表示,婆羅門盲蛇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長期由無性生殖繁衍後代的蛇類。而在這次案例中,可能這條雌蛇將被捕前所受的精子儲存了下來,8年後才產下受精卵。但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儘管此前有雌蛇成功在3年內儲存精子的案例,這種儲存通常無法超過一年。他認為這次的事件「無論是長期儲存(精子)的結果還是一次無性生殖,都是非常有趣的現象。這證明大自然確實以神秘的方式運行著。」(實習編譯:張彬彬 審稿:朱盈庫)

相關焦點

  • 美國動物園62歲巨蟒產卵,園方透露它已經「15年未與雄性在一起了」
    這條神奇的巨蟒居住在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動物園。 科學家們表示,球蟒通常在4-6歲之間開始產卵,60歲之前就停止產卵了。
  • 墾丁珊瑚產卵
    潛莊教練拍攝的絕佳美景神秘的海洋,總有你想不到的神奇事兒,這不珊瑚繁殖的兩種方式就讓小編震驚了一把
  • 60多歲蟒蛇產卵,動物園工作人員很困惑:它15年沒接觸過雄蛇了
    這條產卵的雌性球蟒編號361003,是1961年由一位私人蟒蛇愛好者贈送給動物園的。當時主人說它已經3歲了,這樣推算,這條蟒蛇2020年時至少有62歲了!    這條球蟒不但創造了球蟒界高齡產卵的記錄,而且它15年沒接觸過雄性球蟒,卻突然產卵,也是一件令人很吃驚的事。  蛇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無性繁殖,在2014年,也是在聖路易斯動物園裡,有一條11歲的網紋蟒Thelma在4年沒有接觸過雄性網紋蟒的情況下,生了61枚蛋,而且其中有6枚成功孵化了。
  • 蚯蚓產卵後會死嗎?為什麼?
    在網絡上,流傳著許多說法,比如產卵後的蚯蚓就會死亡、蚯蚓的生殖方式是將身體斷成一節節的、無論將蚯蚓切成多少份,它都能長成新的個體等等。但是,這些說法都是謠言,今天我們就來闢一下謠。蚯蚓的生殖方式在自然界的動物中,有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 自然界一大奇觀:大量珊瑚同時產卵,超震撼!
    近點看是這樣的,美炸了。每年農曆3月中旬,是珊瑚密集產卵的季節。但是珊瑚產卵的時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每年農曆三月月圓之後一個星期,是一般估計的預產期,至於產卵的時間是在天黑之後的二至三小時,也就是晚間九點左右。
  • 雌性鯊魚能「處女生育」 未交配產卵(圖)
    未交配就能產卵的鯊魚網易探索5月23日報導 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一家動物園對錘頭鯊進行的一項無性繁殖研究發現,雌性鯊魚能夠在沒有受精的情況下產卵繁殖後代。在昆蟲、爬行動物以及魚類物種當中,無性繁殖是比較常見的,在哺乳動物當中還從來沒有過無性繁殖的記載。此前,還從來沒有記載說鯊魚進行無性繁殖。「這項發現確實令人很驚訝。因為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鯊魚是通過雌雄交配繁殖的,也就是說胚胎必須獲得雌雄雙方的DNA才能完全的發展,就和哺乳動物一樣。」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說。
  • 處女王產卵危害大,如何提前判斷處女王產卵?養蜂人講了實話
    蜜蜂「受孕」的方式是通過短時間和多隻雄蜂交配的方式存儲大量精子,然後這些精子供給蜂王終身使用,而且比較特別的是,蜂王在一生中適合交配的時間,正常情況下(不受氣候等條件影響)只有7天左右,超過這個時間後蜂王就可能終身不再交配,但是由於蜜蜂是可以進行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昆蟲,就算蜂王沒有交尾,過了這個時間同樣會正常產卵,只是不會產受精卵,這就是在蜜蜂養殖業上我們常說的處女王產卵的來源。
  • 地球最「神奇」的動物:滅絕兩次又復活兩次,恐龍為何無法復活?
    不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種動物,這種動物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曾經滅絕過,但是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它們又復活了。這種動物就是白喉秧雞,這種動物是24萬年前生活在阿爾達布拉島上的動物,而在一次地球環境的變化中整個島嶼被洪水淹沒,而白喉秧雞並不具備飛行的能力,所以當時所有白喉秧雞都被淹死了,而這也是它們的第一次滅絕。
  • 地球最「神奇」的動物:滅絕兩次又復活兩次,恐龍為何無法復活?
    不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種動物,這種動物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曾經滅絕過,但是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它們又復活了。但是在十萬年前這種白喉秧雞又重新出現了,只是可能外觀有些不同,不過不久後這種動物又再次滅絕,而直到今天人類發現阿爾達布拉島上依舊還存活著這種動物,這讓很多人覺得非常神奇,這種滅絕兩次又復活兩次的操作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 史上最悲情的天才數學家,曾經兩次被捕,20歲就黯然離世!
    他兩次進不了大學,三次拒絕發表論文,兩次被捕,兩次入獄。20歲時,就因與情敵對決而黯然離世。他是法國數學家伽羅華,他驚人的才華是充滿挫折的悲劇背後的生活。當我們再次回憶起科學史上的傳奇,我們仍會讚嘆它的成就,感嘆它的命運。令人驚嘆的天才少年伽羅華1811年生於法國巴黎。
  • 澳洲頂級猛獸食人魔龍古巨蜥,能無性繁殖,如何被非洲移民滅絕?
    ——無性繁殖!科莫多巨蜥美一家動物園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一隻雌性科莫多巨蜥獨自生下了三隻小蜥蜴,引發科學家研究,發現巨蜥無性繁殖的秘密。同樣,古巨蜥並不單單依靠兩性繁殖,也可進行無性繁殖,雌性古巨蜥體內具有兩種不同的染色體,而雄性只有一種,在不接觸雄性的時候,雌性可以進行細胞分裂,通過自身不同三色體的細胞受孕並且繁殖。這就大大增強了古巨蜥的生存能力,由此在史前150萬年開始,古巨蜥就牢牢佔據了食物鏈的頂端。
  • 如果未來可以無性生殖,男女哪個會先滅絕?相信大家都猜錯了
    無性繁殖和克隆,男女如何無性生殖?有朋友認為無性繁殖就是克隆,就像歐洲二十幾年前出現的克隆蝦一樣大名鼎鼎,但真正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那個大理石紋蝦並不是克隆蝦,而是一隻雌性大理石紋蝦在某次基因突變中誕生了可以自體受精的進化,而且這個基因可以被遺傳,所以只要有一隻這種蝦,那麼它將不需要雄性受精,一隻蝦即可繁衍出無數隻蝦,至於未來又會如何突變,估計就沒人知道了,但只要有一隻沒有進化掉這個基因,那麼它們就會一直繁衍下去。
  • 看過珊瑚產卵才知道,還有這麼美的產卵現場
    就是在這裡,人們幾乎每年都可以觀測到珊瑚產卵。大堡礁的珊瑚產卵幾乎集中在每年的十到十二月之中,每年到這個時候,大堡礁海底就是大型珊瑚產卵現場。到珊瑚產卵時,無數小圓點從珊瑚體內噴出,漂遊在海裡,最後形成一個個淺粉色卵團。
  • 看過珊瑚產卵才知道,還有這麼美的產卵現場
    就是在這裡,人們幾乎每年都可以觀測到珊瑚產卵。許多潛水愛好者、遊客、科學家都不會錯過這樣一場視覺盛宴,而對科學家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意味著生態系統中又加入了新的生命。大堡礁的珊瑚產卵幾乎集中在每年的十到十二月之中,每年到這個時候,大堡礁海底就是大型珊瑚產卵現場。
  • 中年女人的坦言:無性婚姻五年的我,不介意婚外發生感情和性
    無性生活一旦開始,似乎就無法停止了,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了。而中年女人,在經歷無性婚姻的折磨之後,要麼選擇離婚,要麼選擇繼續忍耐,而極端的則會選擇出軌。讀者青雨今年38歲,與丈夫結婚快十年了,兩個人的孩子今年都已經8歲了。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婚姻壓力都很大,青雨與丈夫也不例外。
  • 為什麼讓雌鯊痛苦不已,最終選擇無性繁殖
    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的《生物學通訊》有這樣一篇論文:在美國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動物園有一頭鯊魚出生,震驚了整個生物界,主要原因是:這隻新生鯊魚所在水池沒有任何雄鯊魚,只有三頭雌鯊魚,而這三隻雌鯊魚近三年沒有與任何雄鯊魚有過接觸,難道新生鯊魚來自雌鯊魚的無性繁殖?
  •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在美被捕 外交部回應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張素)針對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在美被捕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時作出回應。據報導,根據美國司法部官方網站公布信息,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
  • 《頭號玩家》男星被捕,除此外還有哪些名人有被捕的黑歷史?
    今天美叔跟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名人的「黑歷史」,大家坐穩了,現在開始: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時隔將近20年,2015年的平安夜,加州州長的特赦名單裡面出現了小羅伯特·唐尼的名字,他才再次擁有了投票權等部分公民權利。馬克·沃爾伯格(Mark Wahlberg)
  • 有性的誕生1——無性生殖的憂慮
    這種小分子的出現,開始搶佔「藍色培養基」裡的資源,並為了維持自己的存在,開始創造出來許多其他的形狀來。這就是所謂生命的基礎,在這個前提下,人類出現了,並終將走向更遠。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用「無性生殖」來代指這一過程,許多細菌、藻類等都是靠這種方式擴大了族群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