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重力與萬有引力!看完這個,拿滿分不是夢~

2021-02-21 來點物理

在1665至1667年間,牛頓就開始思考引力問題~

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忽然想到:為什麼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

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克卜勒的三定律,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著太陽而不脫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周期就越長?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陽具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牛頓進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規律:凡物體都有吸引力;質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間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什麼是重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關於重力是這樣定義的:地面附近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書上沒有說重力就是引力,也沒有說重力等於引力。

 重力和引力是什麼關係呢? 

質量為m的物體在地球表面上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為F=GMm/R2,式中M為地球的質量。由於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隨著地球的自轉而繞地軸做勻速圓周運動,這就需要向心力,這個向心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軸的,它的大小為f=mrω2,式中r是物體距地軸的距離,ω是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這個向心力只能來自地球對物體的引力F,它是引力F的一個分力,引力F的另一個分力是物體所受的重力mg。因此,重力mg是物體m所受的萬有引力F的一個分力,如下圖所示。

 結論 

根據牛頓色萬有引力定理我們知道地球對其上的物體有引力的作用。由於地球上的物體要隨地球進行自轉,所以需要向心力,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在指向地軸的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向心力,其餘分力就是我們所說的重力。可以說重力是引力的一個分力。但在兩極點物體沒有自轉,因此不需要向心力,引力全部用來產生重力。

重力與萬有引力的關係

編輯:林夕清墨

文章來源:網絡

來點物理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圖看懂重力與引力的聯繫與區別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牛頓進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規律:凡物體都有吸引力;質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間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什麼是重力?
  • 萬有引力與重力、重力加速度的關係
    (如下圖所示)正是從思考這一問題開始,他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萬有引力定律,經典力學的基石來了。1.地球上物體的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它並不等於萬有引力.這是因為地球上的物體要隨地球自轉而做勻速圓周運動,設運動半徑r是物體到地軸的距離,所需向心力大小為方向垂直指向地軸.物體隨地球的自轉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對物體的引力的一個分力提供的,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才是通常所說的物體受到的重力.
  • 楊堯其論萬有引力和重力異常
    楊堯其論萬有引力和重力異常作者 楊堯其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幾百年來一直是自然科學研究的聖經。但兩個實驗發現了一些地方重力異常,並由此產生對「萬有引力是真的嗎」產生異想。實驗與求是 到底物體間有沒有引力呢?
  • 高中物理同步教程——萬有引力與航天之萬有引力與重力
    今天是系列課程的第二次課,今天給同學們帶來的是萬有引力與重力的關係。通常情況下在地球或其他天體附近我們可以認為萬有引力與重力相等。我們可以列出下列等式:GMm/R2=mg。高考中很多題都會考到這個公式。
  • 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個問題,萬有引力什麼時候等於重力
    重力的表達式G=mg;其中m為物體的質量,g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很多學生學習了萬有引力之後,都會有一個困惑,萬有引力到底與重力是什麼關係? 下面來看兩張示意圖:如上圖所示,物體m處於北半球。圖中F是萬有引力,重力G僅僅是萬有引力F的分力。萬有引力F有兩個分力,其中一個是重力,另外一個就是物體m圍繞地球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下面我們對物體m進行受力分析。
  • 神奇的重力(一)
    (但其實這個實驗究竟是不是伽利略做的,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情是伽利略的學生溫琴佐記載在伽利略的傳記裡的,但是伽利略自己寫的任何書都沒有記載這個事情。這就有人懷疑這個實驗就算有人做過應該也不是伽利略做的).但不管是誰做的吧,事實就是這樣—跟這個東西的重量,形狀完全都沒有關係,一粒灰塵,一根羽毛,一個鐵球,不論什麼東西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的話它們都會同時落地。
  • 廣義相對論一重力與萬有引力闡明
    愛因斯坦在發表狹義相對論之後,開始著手研究另外一個難題一重力。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跟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跟質量乘積成正比的力),邁出了重力研究上的重要一步。
  • 一文看懂:重力、引力、引力子、弦理論、圈量子引力論之間的關係
    先聲明下,今天的文章很難懂,我光資料就準備了兩天,加上我平時的物理和天文學的積累,才總結出了這篇文章,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本文主要說的是這些理論的聯繫,並不是講明白這些理論本身,當然我會嘗試著做一些解釋,如果看了之後有一種沒看懂或者世界觀崩塌的感覺,沒關係,這很正常,我也只是一知半解,不過咱的目的不是搞懂它,而是比別人多懂一點就行,那我們開始吧。
  • 一文看懂:重力、引力、引力子、弦理論、圈量子引力論之間的關係
    先聲明下,今天的文章很難懂,我光資料就準備了兩天,加上我平時的物理和天文學的積累,才總結出了這篇文章,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本文主要說的是這些理論的聯繫,並不是講明白這些理論本身,當然我會嘗試著做一些解釋,如果看了之後有一種沒看懂或者世界觀崩塌的感覺,沒關係,這很正常,我也只是一知半解,不過咱的目的不是搞懂它,而是比別人多懂一點就行,那我們開始吧。
  • 10年經驗老師傅教你看懂房屋施工圖,看完就懂
    對建築行業的夥伴說,每天接觸各類的房屋施工圖並且看懂他們是常態,問題是怎麼看懂呢?如果沒有建築基礎想要看懂應該怎麼做呢?如何能將平面圖紙上的內容折射到實物呢?又需要了解哪些知識點呢?一頭霧水……這裡不用擔心,10年經驗老師傅教會你怎麼看房屋施工圖,看完秒懂,這裡就跟著樓主一起學習吧!
  • 重力和萬有引力啥區別?高考考嗎?咋考?俺物理老師:這孩子……
    >一直覺得重力就是萬有引力的另一種叫法,包括高中學習了天體運動這部分知識後,仍然對重力和萬有引力的區別模模糊糊,只隱約記得老師說過一句話:「一般情況下,重力就近似等於萬有引力」,所以對於重力和萬有引力的區別置若罔聞,沒有深究。
  • 八年級物理下冊力學:構建知識框架圖,物理滿分不是夢
    中學生朋友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複習一下力,那麼如何高效的複習呢,老師建議構建一個知識框架圖,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知識框架都在大腦裡,那麼以後任何複習都會是事半功倍的。我們知道力包含了這三大模塊,分別是力的基礎知識、彈力和重力。
  • 腦筋急轉彎:為什麼牛頓能發現萬有引力?看完答案我笑了
    當我們跟女朋友約會,拿出來逗一逗她,讓她每天開開心心喔!下面一起來猜猜吧!腦筋急轉彎:為什麼牛頓能發現萬有引力?看完答案我笑了第一大腦:全世界的豬都死光了會怎麼樣呢?第二腦筋:為什麼沒人會娶計生辦的小李做妻子?
  • 如果重力不是一種力,它如何使物體加速?
    愛因斯坦說世界上不存在萬有引力。質量超過一段距離並不吸引質量。相反,它是在彎曲時空。如果沒有力,該如何解釋重力產生的加速度?物體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時才會加速;否則它們應該保持恆定的速度。我在網上找到的一些解釋是關於等價性的,以及一個人站在地球上的體驗與一個人在火箭中被加速在太空中的重力相同的思想實驗。
  • 核聚變、反重力、AI智能,其實造一個哆啦A夢不是很難,你想要嗎
    其實哆啦A夢身體集成的紅外線眼睛、超級鼻子、雷達鬍鬚、防滑手等在如今都已經能夠實現。比如說哆啦A夢的小圓手,芝加哥大學和康奈爾大學聯合發明出了哆啦A夢同款球形機械臂,利用空氣泵抽壓來拿穩物品。不論是小夾子,或是圓滑的雞蛋,它都可以輕鬆拿起,甚至還能倒水、寫字。
  • 施工圖紙怎麼看?老師傅教你如何看懂,看完絕對會
    他們在查看施工圖紙,很多新手不會看圖紙,下面就來教你如何看懂。一、學會使用看圖工具查看CAD圖紙需要藉助看圖工具才能打開,如果你的電腦上只有CAD編輯器,雙擊CAD文件也是可以打開的,但是那畢竟是製圖和編輯圖紙的,查看圖紙時也不方便,而且難免也會不小心把原本的圖紙修改了。因此,學會使用CAD看圖工具是首要的。
  • 越是常見的越容易被忽視,說說重力這個未解之謎
    為什麼會有重力?我們能想到的往往是「萬有引力」,或者有人會說是因為大質量物質引起的時空彎曲。真正能說清為什麼卻很難。而實際上為什麼會有重力還是一個未解之謎。而我們往往被老師的一句萬有引力給應付過去。實際上,為什麼沒被壓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就很有意思。我們的桌子、椅子、房子、車子都是壓在地上的。而地球、太陽卻是飄在時空中的。物質在時空中為什麼會有重力?沒有人知道。
  • 萬有引力真的存在嗎,重力來源於哪裡,我們所學科學知識是真理嗎
    對普通人來說,科學就是真理,許多事物一提到它是科學的人們就不會再多問。科學甚至被上升到了國策,叫「科學發展觀」,那麼到底什麼是科學呢?前面的文章有詳細分析過,這裡就不重複,今天重點探討牛頓萬有引力到底存不存在。
  • 萬有引力下的物理問題
    高中物理中萬有引力與航天是我們從圓周運動映射過來的實際應用。也可以這樣說,圓周運動的學習是為萬有引力與航天學習奠定了基礎。也正是因為有了圓周運動的學習,我們才可以通過基本知識去研究天體的運動。萬有引力概念萬有引力是指自然界中各種物體之間所存在的一種相互作用。
  • 印度官員:不是牛頓最早發現萬有引力 是印度數學家
    2018年1月10日訊,[環球網綜合報導]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最早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實,但印度一位地方教育官員打算挑戰歷史。該官員稱,最早發現萬有引力的並不是牛頓,而是一名印度數學家,而且這位印度科學家發現萬有引力的時間要比牛頓早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