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堯其論萬有引力和重力異常

2021-01-12 自然之光

楊堯其論萬有引力和重力異常

作者 楊堯其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幾百年來一直是自然科學研究的聖經。但兩個實驗發現了一些地方重力異常,並由此產生對「萬有引力是真的嗎」產生異想。

實驗與求是

到底物體間有沒有引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面兩個綜合測重實驗。

第一個綜合測重實驗

實驗要素如下:

1、 在一固定空間位置(相對於地球)

2、 長期測量標準砝碼的重力

3、 測重設備為電子秤

4、 最終取值:多次實測數據的平均

測得結果如 簡圖1所示:

第一個綜合測重實驗分析:

從公式 F=GMm/(r^2) 看,

因為測重位置不變,測量對象不變,因此,公式中M、m、r均為定值,又G為引力常數,所以「F」是定值。

因為地球在不停地勻速自轉,地球表面的物體會受到一定大小的拋力,因此實測重力值(記為「f1」)略小於F值。由於測點位置不變,因此拋力不變(記為「f2」)。

對地球表面物體受力分析發現,f1是F和f2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裡,由上面分析可知F和f2是定值,因此,f1也是定值,是不會隨時間而變化的。

結論是,實測重力值總體呈明顯的減小趨勢,理論值和實測值矛盾。

第二個綜合測重實驗

實驗要素同第一個綜合測重實驗

測得結果如 簡圖2所示:

第二個綜合測重實驗分析同第一個綜合測重實驗分析,最後結論是,實測重力值總體呈明顯的增加趨勢,理論值和實測值矛盾。

通過第一個綜合測重實驗和第二個綜合測重實驗,得出的結論是:要麼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不適用,要麼實驗出現了致命的缺陷。

實驗選用的是精度為千分之一克的電子秤,如果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適用,按照常理(150克砝碼)測重誤差應在1~2毫克力範圍內,但實測的大小差值大約為6毫克力,這是無法想像的!

難道萬有引力不是真的?

假如和設想

假如,萬有引力真的不存在,又如何解釋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比如蘋果落地、潮起潮落、日出日落等等。

假如,存在一個神秘的力量,一直在推動著宇宙的一切運行,給地球表面的一切物體施以重力。

設想一下,如果把這神秘的力量命名為「自然賦力」,那麼,在地球表面的「自然賦力」就自然分解成了兩個力,如 簡圖3所示:

簡圖3:受力圖

當然,「自然賦力」受綜合自然環境的影響而不斷變化。不管是相同環境還是不同的環境,同等質量的物體的重力都會發生變化。如果環境變化比較大,那麼重力變化也就比較大,甚至出現「異常」。在海洋,重力異常就明顯的表現出巨大的海浪、潮汐等。

一個假如,一個設想,有比沒有好。

有了假如和設想,或許就有了希望。

新概念

或許在新概念下,對重力會有全新的認知。

或許在新概念下,可以部分(全部)消除重力。

或許在新概念下,可以利用重力造福人類。

或許在新概念下,可以 ……

相關焦點

  • 萬有引力與重力、重力加速度的關係
    (如下圖所示)正是從思考這一問題開始,他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萬有引力定律,經典力學的基石來了。1.地球上物體的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它並不等於萬有引力.這是因為地球上的物體要隨地球自轉而做勻速圓周運動,設運動半徑r是物體到地軸的距離,所需向心力大小為方向垂直指向地軸.物體隨地球的自轉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對物體的引力的一個分力提供的,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才是通常所說的物體受到的重力.
  • 高中物理同步教程——萬有引力與航天之萬有引力與重力
    今天是系列課程的第二次課,今天給同學們帶來的是萬有引力與重力的關係。通常情況下在地球或其他天體附近我們可以認為萬有引力與重力相等。我們可以列出下列等式:GMm/R2=mg。高考中很多題都會考到這個公式。
  • 地球上有哪些重力異常的現象?看完長見識了
    地球上有哪些重力異常的現象?一顆蘋果砸向牛頓,讓人們知道了萬有引力,也就是重力。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地球的會不會存在某些重力異常區呢,智利有個非常著名的顛倒瀑布,瀑布水流朝上,似乎無視了萬有引力。胡佛大壩也是同樣的原理,都是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從而形成的一種重力異常。此外,廈門還有個長約50米,寬約10米的怪坡,在這裡上坡用滑,下坡卻要費勁兒蹬,很多人懷疑是不是重力異常,但經過科學測量後發現,所謂的坡底比坡頂還要高出一米多,只是周邊的參照物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偏差。
  • 重力和萬有引力啥區別?高考考嗎?咋考?俺物理老師:這孩子……
    >一直覺得重力就是萬有引力的另一種叫法,包括高中學習了天體運動這部分知識後,仍然對重力和萬有引力的區別模模糊糊,只隱約記得老師說過一句話:「一般情況下,重力就近似等於萬有引力」,所以對於重力和萬有引力的區別置若罔聞,沒有深究。
  • 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個問題,萬有引力什麼時候等於重力
    目前物理學界公認,世界存在四種基本的相互作用:萬有引力(簡稱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在宏觀世界裡,能顯示其作用的只有兩種:引力和電磁力。牛頓前無古人地發現了引力作用。圖中F是萬有引力,重力G僅僅是萬有引力F的分力。萬有引力F有兩個分力,其中一個是重力,另外一個就是物體m圍繞地球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下面我們對物體m進行受力分析。
  • 廣義相對論一重力與萬有引力闡明
    愛因斯坦在發表狹義相對論之後,開始著手研究另外一個難題一重力。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跟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跟質量乘積成正比的力),邁出了重力研究上的重要一步。
  • 一圖看懂重力與萬有引力!看完這個,拿滿分不是夢~
    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克卜勒的三定律,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著太陽而不脫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周期就越長?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陽具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
  • 常識|重力加速度
    重力對自由下落的物體產生的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如果以m表示物體的質量,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重力G可表示為G=mg。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一個基本矢量,也是對一般力學系統進行力學分析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參數。在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將其作為常量處理所帶來的誤差較小時,重力異常可以忽略不計,並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計算量。
  • 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我們也常用克卜勒三定律來分析行星在近日點和遠日點運動速率的大小。1、關於「地心說」和「日心說」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③G的測定證實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從而使萬有引力能夠進行定量計算,同時標誌著力學實驗精密程度的提高,開創了測量弱相互作用力的新時代。1、關於萬有引力和萬有引力定律理解正確的有(   ) A.不可能看作質點的兩物體之間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可看作質點的兩物體間的引力可用F=
  • 科普:雨滴、種子和萬有引力
    當雨滴開始下落的時候,就只剩下雨滴和地球之間的相互吸引,雨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會產生加速度,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快。隨著墜落的距離增加,雨滴獲得的速度也在增加,不過在地球表面,這個問題並不簡單。隨著速度的增加,單位時間內需要推開的空氣越來越多,空氣會阻擋雨滴的下落,部分抵消重力的效果。重力的加速度是有限的。因為雨滴受到的力不止重力一種,雨滴所受到的加速度取決於所有力的合力。隨著速度的增加,單位時間內需要推開的空氣越來越多,空氣會阻擋雨滴的下落,部分抵消重力的效果。
  • 科普:雨滴、種子和萬有引力
    當雨滴開始下落的時候,就只剩下雨滴和地球之間的相互吸引,雨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會產生加速度,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快。隨著墜落的距離增加,雨滴獲得的速度也在增加,不過在地球表面,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因為雨滴受到的力不止重力一種,雨滴所受到的加速度取決於所有力的合力。隨著速度的增加,單位時間內需要推開的空氣越來越多,空氣會阻擋雨滴的下落,部分抵消重力的效果。到了某個時刻,雨滴所受到的重力與空氣阻力達到平衡,則雨滴的下落的速度就不再增加。
  • 【物理】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我們也常用克卜勒三定律來分析行星在近日點和遠日點運動速率的大小。1、關於「地心說」和「日心說」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③G的測定證實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從而使萬有引力能夠進行定量計算,同時標誌著力學實驗精密程度的提高,開創了測量弱相互作用力的新時代。1、關於萬有引力和萬有引力定律理解正確的有(   )A.不可能看作質點的兩物體之間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可看作質點的兩物體間的引力可用F=
  • 神奇的重力(一)
    牛頓意識到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會受到這個重力,不光是地球,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會互相吸引,於是就管這種力叫做萬有引力。當時牛頓非常厲害,他通過一個蘋果砸到頭上就想到了萬有引力,而且認為我們地球能引住月球就是靠這個力量,所以當時的牛頓就跟後來的愛因斯坦一樣,都引發了認知革命。
  • 萬有引力與航天的練習
    練習:1.已知地球半徑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為ω。求人造通信衛星(同步衛星)的離地高度.2.人造衛星在環繞地球做圓周運動時,衛星中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是指()A.失重狀態是指物體失去地球的重力作用B.失去地球重力,而只受向心力的作用C.受到地球引力和離心力的合力為零D.對支持它的物體的壓力或拉力為零
  • 地球密碼:探秘地球的「金鑰匙」——重力
    人類很早就發現了重力現象,但直到17世紀,物理學家牛頓闡明了萬有引力定律,才真正揭開重力的奧秘——重力就是地球對其附近物體的萬有引力,它的方向豎直向下,指向地心。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重力隨位置發生變化,地球兩極的重力值最大,向赤道逐漸減小。相比力學中其他基本力,如磁力、電場力而言,重力的變化較為微弱,人體無法感受到,只能通過精密儀器才能測得。
  • 反重力和反引力場是不同的概念
    現在很多人把反引力場和反重力混淆掉,實際上,反引力場和反重力有很大區別的。首先,二者的量綱是不一樣的。地球表面的重力,可以用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來檢測,我們讓這個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產生了加速度A,這個物體受到的地球的重力是F =mA。
  • 高中物理——重力的成因
    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豎直向上是人站立時受到地面支持力的方向,重力是地面支持力的平衡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重力≠地球引力?
  • 萬有引力與航天之計算中心天體質量和密度
    ok話不多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有引力與航天專題中如何計算中心天體的質量和密度。其次,對於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我們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們就應該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個公式叫做黃金代換公式。沒錯,接下來我要講的就是,萬有引力與航天中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公式,一個是天體的運行周期公式,另外一個是黃金代換公式。那麼解決萬有引力與航天中的中心天體質量與密度問題,我們恰恰也就應用了這兩個公式。,其他的公式考慮都不用考慮。
  • 理論預測和科學必然——萬有引力定律和海王星的發現
    當時他正在思考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問題,一日他在花園中思考重力的動力學問題時,看到蘋果偶然落地,引起他的遐想:在我們能夠攀登的最高建築物的頂上和最高山顛上都沒有發現重力明顯減弱,這個力必定延伸到比通常想像的遠得多的地方。為什麼不會遠到月球上?如果是這樣,月球的運動必定受到它的影響,或許月球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保持在它的軌道上的。
  • 萬有引力下的物理問題
    高中物理中萬有引力與航天是我們從圓周運動映射過來的實際應用。也可以這樣說,圓周運動的學習是為萬有引力與航天學習奠定了基礎。也正是因為有了圓周運動的學習,我們才可以通過基本知識去研究天體的運動。萬有引力概念萬有引力是指自然界中各種物體之間所存在的一種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