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彩虹半導體器件實現基於光譜投影的顏色感知

2021-01-21 兩江科技評論

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丁士進教授團隊以帶隙遞變的鈣鈦礦薄膜為光敏導電通道,開發出一種能直接探測入射光的光譜信息,感知入射光顏色的新型光電元器件。相關研究成果以Spectrum projection with a bandgap-gradient perovskite cell for color perception為題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圖片來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撰稿 | 吳小晗



光信號是宇宙空間中重要的信息載體,人們對能感知、測量光信號的方法、器件或設備的研究由來已久,其應用涉及到國防軍事、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光探測器能即時地將入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輸出,具有體積小、性能優異、易於集成等優點。然而,受限於其工作原理,現有的光探測器僅僅只能探測光信號的光強(光功率密度),而不能獲得光信號的顏色或光譜信息。結合光探測器與分光系統的光譜儀能詳細地測量光譜信息,但該設備體積較大,測量耗時較長,不能以元器件的形式與其他器件集成。


隨著後摩爾時代的來臨,能探測光譜、感知顏色的元器件將對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丁士進教授團隊以帶隙遞變的鈣鈦礦薄膜為光敏導電通道,開發出一種能直接探測入射光的光譜信息,感知入射光顏色的新型光電元器件。



現有的各種光探測器僅僅只能測量入射光的光強(即光功率密度),而不能給出光譜/顏色相關的信息,比如,它們可能對具有完全不同光譜的入射光輸出相同的電信號。這是由光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決定的。


一般說來,光探測器從工作原理上可分為熱電型與光電半導體型兩種。熱電型光探測器,通常結合使用光吸收薄膜和熱電堆,將入射光轉換為熱能再轉換為電信號,從而間接地測量入射光的光功率密度。而光電半導體型光探測器則直接將吸收的光子轉換為光激子,其輸出電流與入射光的光子能量和光通量同時相關。當光通量固定時,器件電流與光子能量的關係取決於半導體材料的光吸收性能和光電轉換量子效率。通常,直接帶隙半導體的光吸收和量子效率隨光子能量的變化呈臺階狀變化,而間接帶隙半導體(如矽)的光吸收和量子效率隨光子能量變化的曲線是傾斜起伏的,這導致器件要麼不能提供足夠的關於光子能量的信息,要麼對光子能量的響應度也是起伏不定的。


因此,常用的光電半導體型光探測器將入射光的光子能量和光通量綁定為光強作為輸出信號,某些器件在使用時還需要輸入入射光的波長(如矽基光電二極體)。上述兩種類型的光探測器都不能收集光譜信號,即不能有區別地檢測入射光中對應不同光子能量的光通量。


此外,一些研究者報導的「窄帶」光探測器可實現僅對某些固定波段10-20 nm波長範圍內的入射光的選擇性探測。然而,這種光探測器一般都是對其可探測波段內的入射光表現出與光子能量無關的響應度,而對其可探測波段以外的入射光沒有響應。他們不能有區別地收集入射光中對應不同光子能量的光通量,因此無法實現基於單個器件的顏色感知。


近期報導的將一系列具有不同帶隙的半導體光探測器組合而成的微型光譜儀,能重構出入射光的光譜信息,但這種方法需要晶片級的器件集成及複雜的信號處理系統,而且對於一些不需要細節光譜信息的應用來說,將產生大量冗餘信息。



圖1 彩虹半導體顏色感知器件的結構、工作原理示意圖及柔性器件的螢光照片


人類的大腦將光信號感知為顏色與光強這兩個代表性的參數,從而能實時、高效地處理大量的光信息。


受此啟發,將二維的光譜信息投影成代表性的統計參數的方法,可能使元器件級別的高效光譜信息處理得以實現。而這樣的器件應當具有以下特點:1)能夠有區別地收集光信號中對應不同光子能量的光通量;2)輸出的電信號能直接指示入射光的顏色與光強。圖1展示了這種新型光電元器件的結構設計,它包含兩個部分,輸出兩個電流信號。其中一個部分以帶隙較窄的半導體為導電通道,其電流信號僅與總光通量有關;而另一個部分以帶隙遞變的半導體(彩虹半導體)為導電通道,其輸出電流與入射光信號的平均光子能量及光通量均成線性關係。結合這兩個輸出信號,器件可直接給出入射光信號的平均光子能量與總光通量,從而實現基於光譜投影的顏色感知。


這項工作利用滷化鈣鈦礦材料優異的光電性能,具有直接帶隙且帶隙可通過不同滷素之間的比例來精細調控的特點,開發了一種提拉-滷素取代工藝,製備了滷素比列在提拉方向上遞變的鈣鈦礦薄膜,從而成功地獲得了帶隙遞變的彩虹鈣鈦礦薄膜(圖2)。與傳統的直接帶隙與間接帶隙光探測器分別對光子能量的臺階狀的或起伏的響應行為相比較,基於彩虹鈣鈦礦光探測器能在工作範圍內對光子能量產生線性響應(光通量保持不變)。這是由於更高的光子能量使彩虹鈣鈦礦薄膜中能被光激發的部分變得更多,產生更多的光生載流子,從而提高器件的輸出電流。


更有趣的是,對該新型器件的物理建模結果顯示,當檢測寬譜光信號時,彩虹鈣鈦礦的輸出電流能直接指示其平均光子能量(以光通量為統計權重)。如圖3所示,使用彩虹鈣鈦礦器件探測20個具有不同光譜信息的光信號,結合其輸出電流與標定結果,可獲得這些光信號的平均光子能量。該結果與從商用光譜儀給出的光譜曲線中計算出的平均光子能量相比,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彩虹鈣鈦礦器件還實現了對實時變化光信號的強度與顏色的在線探測。製備在聚合物薄膜襯底上的彩虹鈣鈦礦器件表現出優異的柔性,器件的顏色感知性能在彎曲狀態下或多次摺疊後均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


圖2 彩虹鈣鈦礦薄膜的製備方法示意圖、螢光顯微照片、掃描電子顯微鏡圖片及元素分布線掃描曲線


圖3 彩虹鈣鈦礦器件與商用光譜儀對入射光信號的平均光子能量的測量結果相一致


該工作還進一步演示了彩虹半導體顏色感知器件在化學/生物傳感器中的可應用性。圖4a展示了一種結合刺激響應材料與顏色感知器件的化學/生物傳感器設計示意圖:化學/生物分析物與刺激響應材料發生作用改變其顏色,導致入射到彩虹半導體器件上的光信號的平均光子能量發生改變,從而使器件輸出電流發生變化。這裡以pH試紙作為刺激響應材料,以化學/生物溶液的pH值作為探測參數為例來演示。具有不同pH值的溶液使pH試紙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傳統的光探測器不能感知出pH試紙的顏色變化(圖4b)。商用光譜儀測量的透過不同顏色pH試紙的光譜曲線能表現出差異,但這種方法不僅需要大型儀器、耗時持久,還產生了對傳感應用來說冗餘的細節光譜信息。而彩虹鈣鈦礦器件的輸出電流隨pH值的增加呈現單調增加,因此實現了對溶液pH值的傳感功能。

基於彩虹鈣鈦礦器件的化學/生物傳感器的設計示意圖,及其對化學/生物溶液pH值的傳感功能展示



這項工作所提出的使用彩虹半導體器件探測光信號是一種基於單個元器件的、高效的光譜信息探測及顏色感知的方法,在材料、器件結構和製備工藝上具有普適性。進一步篩選光電半導體材料和優化帶隙遞變的空間結構,有望獲得性能更優、尺寸更小、製備工藝與CMOS工藝相兼容且易於集成的顏色感知器件。相比於現有數位相機中的感光晶片,彩虹半導體器件作為彩色感光像素點,不需要額外的帶通濾鏡體系,從而可使其構築的感光器件陣列具有更加簡單的晶片結構。利用該器件對光譜/顏色的對比可開發檢測各種物理、化學或生物信息的多功能傳感器。彩虹半導體器件還可能在光通訊領域、波分復用技術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該研究成果以" Spectrum projection with a bandgap-gradient perovskite cell for color perception" 為題在線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本文通訊作者為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丁士進研究員、吳小晗副研究員,第一作者為碩士生張美娜。合作者包括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梅永豐教授,微電子學院青年研究員Antoine Riaud博士,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研究員解鳳賢博士。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0400-w

 本文來源:中科院長春光機所 Light學術出版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科研資訊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網來源均註明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第一時間後臺聯繫,我們將協調進行處理(按照法規支付稿費或立即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如原創內容轉載需授權,請聯繫下方微信號。

相關焦點

  • 計算光譜成像的前沿進展簡介
    Xu等人採用LCTF和壓縮感知技術實現空譜編碼,提升光譜視頻成像的空譜解析度。除了無源光譜掃描方法(被動照明方法),納亞爾(Nayar)等人提出了主動照明的方法,採用從一個波段掃描到另一個波段的多路照明方案,以實現光譜成像。以上原理方法皆以犧牲時間解析度為代價換取光譜解析度,因此只能拍攝靜態場景下的高光譜數據。
  • 湖南大學在基於鈣鈦礦微納半導體光電器件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光電探測器作為光電系統中接收端的核心器件,其性能指標直接影響到光電系統的整體性能。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鄒旭明副教授聚焦新型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的研究,近期取得了系列進展,在國際高水平刊物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傳統光電探測器存在靈敏度低、噪聲高、光譜帶寬不足、光學結構設計複雜等缺點。
  • 意法半導體(ST)的微型反射鏡大幅提升了感知計算的精確度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全球第一的MEMS製造商、全球消費性電子和移動裝置MEMS器件領導供應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與英特爾(Intel)攜手合作進行感知計算計劃
  • 一文了解DLP投影技術
    它是基於德儀公司開發的數字微反射鏡器件-DMD來完成顯示數字可視信息的最終環節,而DMD則是Digtal Micromirror Device的縮寫,字面意思為數字微鏡元件,這是指在DLP技術系統中的核心–光學引擎心臟採用的數字微鏡晶片,它是在CMOS的標準半導體製程上,加上一個可以調變反射面的旋轉機構形成的器件。
  • LED光源可以在微投影上如何應用
    在投影機上使用LED 光源, 可使投影機做得非常輕巧, 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隨身攜帶, 開創了投影機技術發展的新局面。 2 LED 簡介 LED (Lighting emitting diode) 即發光二極體,它是利用固體半導體晶片作為發光材料, 在半導體中通過載流子發生複合放出過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發射, 直接發出紅、黃、藍、綠、青、橙、紫色的光。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螢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碳納米點固態下的高效發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
  • 分析儀器助力半導體騰飛——「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究與應用進展...
    2018年6月12日,「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究與應用進展」主題網絡研討會在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欄目成功舉辦。本次會議旨在為全國在半導體及器件領域或有意在本領域從事研發、教學、生產的科技人員提供一個學術與技術交流的平臺,以促進我國半導體材料及器件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 超級紅外感知:讓你的世界多一種顏色
    圖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新媒體工作組光譜中的「顏色」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多分子都有其特徵「顏色」(如分子振動、轉動等)。例如,癌症細胞含有高濃度的具有特定「顏色」的分子,這些分子在紅外區很容易被檢測到,因此醫學上可以通過紅外相機對癌症進行診斷。但是目前的紅外探測技術成本高昂,且成像效果有待提高。
  • 橡膠半導體:讓可拉伸電子器件離商業化更近一步!
    柔性的觸控傳感器(圖片來源: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柔性的超聲波貼片(圖片來源:Hongjie Hu)柔性的石墨烯NFC天線(圖片來源:Graphene Flagship)柔性的顯示器(圖片來源:日本東北大學)然而,目前實現可拉伸的柔性電子器件的方法,存在工藝複雜,結構可靠性差,製作成本高等缺點。
  • 遙感應用中的本徵光譜感知簡介
    高光譜遙感是一種光學成像手段,本質上是模擬人和動物的眼睛。人的眼睛能夠感知物體的顏色、紋理,從而辨識物體的材質;響尾蛇的熱眼能夠感知高溫物體向外釋放的紅外線,從而快速定位獵物。而高光譜成像則是一套光譜維度的電磁波顯微鏡,它用納米級的解析度覆蓋了從可見光到紅外光範圍內物體反射或者輻射的電磁波。
  • 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課程日期:2019.01.30文章底部 觀看完整視頻點擊圖片觀看本課↓The white light is made up of 7 different colours.白光是由7種不同的顏色的光組成的。
  • 有機半導體的發展介紹|有機半導體|器件|電晶體|半導體
    20世紀後葉的50多年裡,從基本的分析電路到數字邏輯電路,再到現代的超級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等中的各個重要部件及微加工工藝,基於矽(Si)、鍺(Ge)和Ⅲ~V族化合物的無機場效應電晶體顯示出對現代電子時代的重要影響。圖1 世界上第一個電晶體1986年第一個聚噻吩場效應電晶體發明以來,有機場效應電晶體飛速發展,有機半導體材料、器件以及製備工藝的研究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展。
  • 談談超結功率半導體器件
    圖9.滿足理想襯底條件的橫向超結版圖3.超結工藝技術與新結構由於結型耐壓層實現難度較大,很長一段時間內對超結器件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工藝上,包括耐壓層實現技術與終端技術。同時將超結耐壓層用於不同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中,實現特性改善或形成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
  • 索尼或將研發三基色雷射投影
    索尼或將研發三基色雷射投影  近日,住友電工和索尼宣布聯合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綠色半導體雷射二極體,它的光輸出功率超過100毫瓦,波長在530納米,亮度是常規「氮化鎵綠色雷射二極體」的兩倍。這種雷射二極體可安裝在雷射投影機和許多其他顯示器件。新型雷射二極體具有兩倍於傳統的氮化鎵綠色雷射二極體(60毫瓦或低於、520納米或以下)的光度,和一個擴大了182%的色域制式標準。
  • 當雷射投影遇見AR會撞出怎樣的火花?
    這種利用計算機系統產生三維信息來增強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的新技術,近年來廣泛應用於醫療、娛樂、航天、影視、遊戲、社交等領域,並迅速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在剛剛過去的第十八屆高交會上,AR產品隨處可見。  AR同樣是一項富有魅力的前沿交叉技術。當雷射投影顯示技術與AR實現完美融合,雷射投影便成為一支催化劑,藉助它你就能進入另一個全新的環境。
  • ...重點專項「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 項目...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專項項目——「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課題中期檢查會議在北京西郊賓館會議中心舉行。
  • Light: 黃維&王建浦|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傳統的無機發光二極體通常在單晶襯底上通過外延法生長製備,難以獲得大面積柔性器件。近年來快速商業化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能夠通過溶液法、蒸鍍法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但有機材料本身的激子特性使其難以在大電流下實現高亮度和高效率。
  • 橫河發布AQ6376 光譜分析儀
    AQ6376是一款動態範圍大、解析度高的臺式光譜分析儀,能精準測量雷射光譜,波長範圍在1.5~3.4μm之間,AQ6376為業內首款支持3-μm波段的基於分光原理*1的光譜分析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351.htm  光譜分析儀是一種光學測量設備,可以分析各種光學器件諸如半導體雷射器和光纖雷射器的波長成分,以便評估它們的特性。3-μm雷射器目前在環境測量和醫藥領域已經引起廣泛關注,AQ6376將有助於提高3-μm波段光器件的測量效率並加速3-μm雷射器在上述領域的應用。
  • 光源器件的創新方向(全光譜技術、健康照明)及趨勢展望
    光譜中的藍光波長範圍400-500nm的視覺過程包括顏色感知的重要波長。並且有研究表明,465-495nm藍光在晝夜節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圖2)。由於這部分的光可以抑制褪黑素的產生,在白天光譜中增加此部分可以保證作業效率,使人保持清醒、警覺的狀態,促進工作積極性、專注性。而在夜晚,通過降低藍光或色溫以達到促進睡眠、調整時差等功能。
  • 半導體光電器件的工作原理
    半導體光電器件是把光和電這兩種物理量聯繫起來,使光和電互相轉化的新型半導體器件。光電器件主要有,利用半導體光敏特性工作的光電導器件,利用半導體光伏打效應工作的光電池和半導體發光器件等。這一節中簡略地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光電器件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