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作為全國教育主管行政部門,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全國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教育部更是出重拳,制定嚴格的措施,嚴防學術造假行為,保障我國博士、碩士層次研究生的教育質量。而如今,教育部更是會每年組織有關部門,對全國每年畢業博士、碩士的論文進行抽檢,並對存在問題的學位授予單位約談,要求整改。

如此力度之下,在讀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們是否感受到壓力了呢?如果你還是抱著混日子的心態來混學歷和混文憑,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動歪腦子,那麼很可能就會成為被打擊的對象。目前教育部抽檢的比例為10%,意味著每個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都有被抽中的可能。

自從翟天臨學術造假髮生之後,很多人都開始質疑,怎麼這樣不學無術的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是不是中國的博士真的含有很大的水分?而隨著教育部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人們的質疑聲開始消散,而不少正在讀研的人也紛紛感覺到,學校在研究生管理上的要求更加嚴格,很多人更是擔心自己無法正常畢業。馬哥想說的是,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只要用心讀書和做科研,何必過度擔心呢?再說,即使論文被抽到,你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原創論文,任何時候逗能夠經受得起檢驗。

不過,讀研的碩士和博士們,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建議你們在研一的時候就改掉,請大家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來看一下。
第一是假學習。很多人考研、考博成功後,內心有一种放松之感,認為反正離畢業還有很長的時間,趁著大好時光,一定要安逸享受一番,於是一些人開始放縱自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與學術科研無關的事情上。尤其是一些文科類專業的研究生,該進圖書館看書的時候窩宿舍,該大量閱讀文獻資料打基礎的時候還在打遊戲,根本沒把自己當成一名真正的研究生。這樣的人,即使拿到了學位證和畢業證,恐怕在參加工作的時候,也會無數次地想起「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古訓。

第二是假努力。讀研其實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一組組科研數據的整理,一個個實驗結果的出爐,背後無不是讀研者全心投入後換得的成果。很多讀研的人看似很努力,可就是出工不出活,別人論文早就發表三五篇了,他的第一篇論文還在路上。這種自欺欺人的假努力換來的傷害只能自己承受。讀研就是好好讀,不辜負導師的諄諄教誨,不枉費父母的殷切囑託,不浪費自己的大好青春。要知道當你讀研的時候,你的很多同學已經升級為人父人母,想到這種情況,你還不不應該有危機感嗎?

第三是假準備。畢業論文的準備向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馬哥讀研期間,猶記得一位女生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查重率為3%,成為全校研究生敬佩的對象。她的導師都感慨道,連過年都不回家,也要泡在實驗內忙科研的人,想不優秀都難。畢業論文的準備其實從中期考核就已經啟動了,當你確定一個研究方向後,就要一鼓作氣,向著一個目標和領域發力,而不再是跟本科生一般,突然對什麼來興趣了就看什麼,這樣的結果只能是知識掌握得非常零碎和不具體,在做論文的時候感覺非常吃力。

正在讀研的研究生們,從國家教育部層面來說,加強在校研究生學業管理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從學位授予單位層面說,不培養好研究生,一旦在論文抽查中被約談將成為丟人現眼的事情;從研究生個人層面來說,讀研意味著使用了國家的優質教育資源,投入了個人的時間成本,肩負著家人們的厚望。因此,當你偏離讀研初心的時候,請看看走過的來時路,看看現在的路,抬頭望望遠方的路,這樣你就不會迷失方向,貽誤時光。請讓自己做一名有責任感、有使命感、有成績感的研究生吧,也許這條路上會充滿通宵達旦的艱辛,會充滿上下求索的磨礪,會充滿自我質疑的仿徨,但是當你堅持下來並取得成功的時候,你可以驕傲地對自己說,研究生,我用心讀過,此生無愧當一名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