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發文明確2020年研究生擴招,對今年考研的同學來講可謂及時。但是高興之餘,有些人提出了擔憂,擔心研究生數量的增加會影響培養的質量。筆者覺得這種擔憂是多餘的,雖然我國現在研究生的絕對數量不低,但是研究生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另外,國家對碩士博士的培養要求越來越嚴。2019年11月,教育部發布公告稱,2018年隨機抽查了6572篇博士論文,抽查率為10.4%。公告還稱接下來將對抽檢中問題比較突出的學校進行集體約談,並要求2020年各學校博士論文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
面對教育部發布的公告,一些學校迅速跟進。中山大學近日發文要求加大學位論文的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查率為50%,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查率為20%,大大超過2018年全國平均水平。中山大學還提出,要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質量監督,對問題論文要問責,強化導師的責任意識。
50%!20%!以往很多學校只有5%!中山大學這個論文抽查比例確實高得嚇人,中山大學是一所研究型大學,碩博畢業生的規模比例較高,這麼高的抽檢比例,工作量確實不小,看來嚴把「出口關」的決心很大。
估計後續會有更多的學校跟進,碩士博士畢業論文會越來越嚴格,看來「沒有畢不了業的博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對於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初衷無可厚非,確實現在有些研究生的論文質量堪憂,甚至有些同學寫完畢業論文,連最基本的論文排版都沒學會,更別說論文寫作的素養、學術水平的提高了。
但是,對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目前,在我國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就業是第一位的。最近這些年,年年都是「就業形勢最嚴峻的年份」,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更是突破800萬,就業壓力非常大。如果在研究生期間不去公司實習,獲取一定的經驗,找工作簡直不可想像。
於是就會出現一種認知:畢業論文寫的再好,工作找不到都是枉然!這個問題對學校和學生導師來說,也是一種無奈,畢業論文管得太嚴,學生沒有精力找工作,畢業論文管得太松,抽查又過不去,培養質量上不來。
發展中的存在的問題需要用發展來解決,找工作的問題不能交給學校來解決。找工作再難也不能以犧牲培養質量為前提,否則長此以往,研究生培養質量會越來越差,研究生的「含金量」也會越來越低,傷害的是我們整個社會。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我是「習與智長」,專注降重和查重,分享有價值的高考及考研信息,讓同學們少走一點彎路,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