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地球與火星繞太陽公轉時的周期不同,以至於兩顆星球距離最遠時相隔4億公裡,最近相隔5000萬公裡左右,每隔26個月就是地球與火星毗鄰最近的時刻,而探索火星的最佳時刻就在此時。隨著2020年7月至8月火星探測的窗口再次打開,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三國火星探測器已經蓄勢待發,而且三國的探測器將會集中在同期發射,因為一旦錯過這個最佳發射時機,那麼只能等待下一個周期,也就是26個月後才能重新發射。
出品|國器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抵達文昌發射場蓄勢待發
據悉7月13日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通過海路運抵海南文昌,並進入到緊鑼密鼓的準備階段,此時距離4月24日「天問一號」探測任務以及命名公布不到3個月。相比於美國毅力號和阿聯希望號,已經進入發射倒計時的天問一號明顯更備受矚目。天問一號將由重載火箭長徵五號承載發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有能力實現探測器環繞火星、精準制動著陸和綜合性地表探測的一步到位,全方位的「三步走」一次性完成對於從未探測過火星的中國航天來說,堪稱一次大膽的嘗試。
天問一號與同期發射的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有何不同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正式被批覆立項,計劃將於7月點火發射探測器,而正式抵達火星預計為2021年,屆時中國探索外太空行星的序幕也將正式拉開。那麼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整體上與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相比有何不同呢?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實質上少不了太空競爭與對抗的影子,在探索火星的競賽中,美國無疑走在了最前面。從上世紀60年底開始,美國航天局已經向火星發射了數十顆探測器,雖然大部分並未成功,但其發射頻次近於瘋狂的地步。
美國毅力號探測器將接替已經在火星上探測工作8年的好奇號
此次美國在「好奇號」探測器基礎上研製的毅力號,隨著好奇號在工作8年後迎來退休,毅力號上搭載的X射線光譜儀和超級分析相機,將會在之前探測土壤的基礎上,開始對巖石樣本進行識別和分析,並為後續帶回火星巖石樣本做好準備,這是美國航天局進一步探索火星生命跡象和地質結構的重點。相對於天問一號來說,毅力號已經具備較為成熟的繞、落、巡技術,其重點將對火星進行綜合、深入的科學探索,為美國開採的首批巖石樣本對於火星生命的探索至關重要。
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由於天氣原因已經初步推遲發射
但提及阿聯航天局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卻是三國之中可能最早發射的一顆。7月14日因為希望號探測器所在的發射地氣候不佳,最終阿聯將原計劃於7月16日發射的時間推遲到了7月17日。此次希望號承擔的任務不同於中美兩國,該探測器僅圍繞火星觀察星球的大氣狀況,將火星氣象圖模擬出來,並不會在火星地表著陸。人類探測火星最好的時機已經成熟,屆時這三顆探測器將同時處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見證火星最為真實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