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2020-08-01 光明網

【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繼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20日在日本升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於30日踏上徵程。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

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新華社記者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繼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20日在日本升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於30日踏上徵程。
  •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記者  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  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澳大利亞火星學會地質學專家喬恩·克拉克指出,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有力說明了「太陽系探索不再是歐美國家的特權,而是全球性事業」。  每個地球「使者」都是開拓者,它們不僅會增進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將拓展整個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
  • 三國探測器同赴火星,開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繼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20日在日本升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於30日踏上徵程。30日,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升空。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
  • 三國太空飛行器齊赴火星,誰會最先到達?NASA局長:爭這個沒有意義
    【ALENG 自媒體】7月31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發生在上世紀中後期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太空競賽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儘管很難說這場曠日持久的太空競賽完全沒有任何好處,但是身處其時的人們,總是抱著一種異樣的心理感受當時發生的一切。
  • 「意·聚焦」三國同啟火星任務 意媒:中國最為雄心勃勃
    義大利《晚郵報》報導,在中國長徵五號發射45分鐘後,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宣布:「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飛行正常,火星探測器已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但火箭飛往火星的旅途需要歷時7個月,預計它將於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而最近一段時間,除了中國,還有其他國家進行探索火星的發射任務,因為每26個月才會有一次發射「窗口期」。
  • SpaceX創下太空冒險新歷史 尋找遠古生命跡象 人類探測器遠徵火星
    美東時間8月2日,兩名美國太空人返回地球,這意味著著名的太空冒險家埃隆·馬斯克的太空霸業又寫下了新的歷史。馬斯克旗下的太空科技企業SpaceX完成全新創舉—搭乘兩名太空人的太空飛船「飛龍奮進」號(Crew Dragon Endeavour)成功往返國際太空站(ISS),在歷經2個月的太空運載測試任務後,於2日下午2點48分,安全濺落墨西哥海灣。這也是史上第一次,由私人太空企業執行載人航天任務,此舉被普遍視為拉開未來人類太空之旅商業化的探路序幕。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2021 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 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 「挖土」回歸,SpaceX 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 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 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人類太空探索歷史上的10個標誌性時刻
    從1957年蘇聯太空機構發射衛星開始,人類開始了探索宇宙的行動,這種行動一直在繼續,人類已經登陸了月球,無人飛行器飛入了深空,探索了火星,記錄了來自外太陽系的信號,並一次又一次的到達宇宙的不同角落, 這裡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十大標誌性時刻。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是什麼?
    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樣,我認為此時此刻,我們就應該開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偉大探險。從長遠來看,相對於那些要麼只有年復一年的辯論和爭吵,要麼連妥協之後也遲遲無法落實的各種援助計劃來說,我甚至覺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給更有助於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危機。在詳細說明我們的太空項目如何幫助解決地面上的危機之前,我想先簡短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國某小鎮裡有一位伯爵。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開始了月球探測,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進入了另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開始對宇宙進行什麼樣的探索?本文是麥可羅斯頓對人類在新的一年裡在宇宙探索中完成的事件的梳理和預告。第一,中美探測器於2月聚集在火星上。
  • 人類移居太空的首選地是火星?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靜的一年,除了新冠肺炎熱點以外,火星探索將會是另一個熱點話題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那麼,人類為何如此執著於火星?有人說,我們的生命原本就是來自火星,也有人說,地球的現在就是火星的過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堅稱在火星上發現的人臉和金字塔都是真的,而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成功在火星上種出土豆的片段更是深入人心。
  • 人類探索太空的十大理由
    倒數開始人類已經到過了月球,機器人也已經去了火星,我們為什麼在不停探索?請看太空探索相關圖片。美國應該把他們的太空探索項目交給私人公司-甚至可以交給其他國家來做。但是那些致力於讓人類成為真正的宇宙民族的人們提出反擊,他們認為太空探索會在各領域為人類帶來切實的利益,諸如健康、礦藏以及安全,在精神層面也大有益處。這裡列舉最強有力的論據來說明太空探索的必要性。10.
  • 2020火星元年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作者:卡爾赫林(一)2020年可謂是「火星元年」,因為中國國家航天局、美國NASA和歐空局,都分別開啟了新一輪的火星探測計劃,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派遣太空人登陸火星,甚至還要開啟「火星移民計劃」。那麼,人類探索火星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人類開啟探索火星之旅,但火星並不是人類的永久居留地和最終目的地。
  • 2020火星任務,成噸的科學儀器送到火星,太空探索是浪費錢嗎?
    火星任務以高失敗率而聞名,直到2000年後,火星任務的成功率才出現明顯提升。歷史上,火星探測曾是大國太空競爭的核心,而現代火星探測,更多的是對科學的好奇心,火星探測需要付出高額的成本以及多年的努力研究,然而火星探測對地球上的人類並沒有切實的利益,火星任務究竟能為人類帶來什麼?
  • 中美日太空探索:各自精彩 引領全球
    中文導報 一周話題作者:楊文凱最近,人類的航天開發和太空探索迎來新一波熱潮,其中尤以中美日三國各自精彩,引領全球。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將被世界、被歷史銘記。中國後續將實施嫦娥六、七、八號任務,並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去更遠的太空》:打造太空探索簡史,解析人類的光榮與夢想
    當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星圖在古美索不達米亞誕生,這文明的曙光照亮的不僅是兩河流域,更是整個人類世界。最初,人類只是充滿疑惑地仰望星空。歷經幾千年的不懈探索,人類終於一步步揭開了天體運行的秘密。這是人類探索太空,邁出的一大步。伴隨這一步的邁出,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之旅加速前行。但是,這一步並不是平坦,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因為捍衛日心說而被燒死,成為捍衛真理的殉葬者。所以,這段漫長的探索旅程不僅充滿希望和挑戰,也充滿艱辛和殘酷。
  • 火星探索的那些眾所周知與鮮為人知
    2020年7月,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似乎異常忙碌。幾乎前後腳,繼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於當地時間7月30日開啟了「奔火」之旅。
  • 人類實現登月48周年:探索太空,驚喜不止於此
    中新網7月20日電(吳倩)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即48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用這樣一句而今聽來依然擲地有聲的話語,道出了人類首次完成登月壯舉時的激動與豪邁之情。  面對充滿著無限未知的浩渺太空,人類探索與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