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字叫金剛藤的原植物種類
金剛藤不是植物的正式中名,而是一種別名和中藥名稱,民間常用,具有祛風溼、利小便、消腫毒等功效,但目前各地使用的金剛藤種類十分混亂,為了統一名稱,開發利用這一中藥資源,現就十多種叫金剛藤的原植物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1,西南菝葜:在《西藏中草藥》中記載為金剛藤,學名為Smilax bockii;
分布於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藥用部位是根莖;作用是祛風、活血、解毒。
2,菝葜:在《履巉巖本草》中記載為金剛藤,學名為S.china;
分布於雲南、貴州;藥用部位根莖和葉;作用祛風利溼、解毒消腫。
3,銀葉菝葜:在四川叫金剛藤,學名S.cocculoides;分布於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藥用部位塊莖;作用清熱解毒、利溼。
4,合蕊菝葜:在四川叫金剛藤,學名S.cyclophylla;分布於四川;藥用部位塊莖;作用清熱解毒、利溼。
5,託柄菝葜:在四川叫金剛藤,學名為S.discotis;分布於陝西、四川、貴州;藥用部位根莖;作用清熱利溼、補虛益損、活血止血。
6,馬錢葉菝葜:在雲南叫金剛藤,學名為S.lunglingensis;分布於雲南;藥用部位根莖;作用祛風利溼、清熱利尿。
7,無刺菝葜:在雲南叫金剛藤,學名S.mairei;分布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藥用部位根莖;作用祛風除溼、調經利尿。
8,短梗菝葜:在陝西叫金剛藤,學名為S.scobinccaulis;分布於河北、陝西、山西、甘肅、華中、西南;藥用部位根莖;作用祛風溼、通經絡。
9,黑果菝葜:在《簡易草藥》中記載為金剛藤,學名為S.glaucochina;分布於陝西、四川、貴州、雲南;藥用部位根莖;作用除風毒、清熱利尿、解毒除溼。
10,匙羹藤(蘿藦科匙羹藤屬):在廣西叫金剛藤,學名為Gymnema sylvestre;分布廣西、廣東、福建、臺灣;藥用部位根和全株;作用祛風止痛、清熱解毒,有小毒。
11,雲南勾兒茶(鼠李科勾兒茶屬):在《全國植物圖譜》中記載為金剛藤,學名為Berchemia yunnanensis;
分布於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藥用部位根和葉;作用活血止痛、祛風活絡、清熱利溼。
12,多葉勾兒茶:在《中國植物志》中記載為金剛藤,學名為B.polyphyua;分布甘肅、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藥用部位是根;作用祛風活絡、清熱利溼。
13,多花勾兒茶:在四川叫金剛藤,學名為B.floribunda;分布於華中、中南、西南和陝西;藥用部位根莖和葉;作用祛風利溼、活血止痛、清熱涼血、利尿解毒。
14,昆明山海棠(衛矛科雷公藤屬):在雲南叫金剛藤,學名為Triterygiun hypoghlaucum;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藥用部位根和全株;作用祛風利溼、活血散瘀、續筋接骨。
二,商品金剛藤來源的主要植物
根據我的了解,目前國內市場上金剛藤來源的主要植物是百合科菝葜屬的菝葜、西南菝葜、黑果菝葜。其他的種類在一些地方使用。總體以上種類都有利溼作用,但各自功效不同,一些種類有小毒,使用時請遵醫囑。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