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周的定位在於關注市場中的短期現象,作為月度行業配置的補充,希望能夠通過探討切身所見、切身所聞,及時跟蹤市場短期的熱點以及風格轉換,也從實證檢驗中不斷完善自上而下的策略邏輯。
從A股主板市場的影響因素來看,我看不到與之前相比任何的轉折性,工程機械以及部分耐用消費品銷量回落在預期之內,畢竟他們今年的看點或者說風險可以等到二季度後的保障房投資建設期再加以評估,與其說市場近期的調整是被未來預期的經濟調整所致,我倒不如更願意相信是基金高倉位下的心理波動,B股與創業板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指數在上周呈現出的低人氣殺跌的確跌透露出些許熊市的味道,但是市場估值體系的結構性分化也為A股短期在2900點左右的位置提供了足夠多的安全邊際,在目前觀測風險尚在可控範圍的情形下,趨勢性向上和向下的概率均不大。主題上我們之前關注過的增發、大股東全流通概念值得跟蹤,而行業配置上的主邏輯由一季度的景氣循環過渡到制度變革的空間,涵蓋電力以及一些供給受限的高耗能行業。
雖然現在的經濟背景與2007-2008年時已有著重大區別,但是從一些細節因素我們還是可以找到相關性,作為美元指數快速下跌與震蕩築底的兩個時間段比較,同樣的中國經濟增長在政策緊縮後出現一定的回落,而美元指數也處於趨勢性的弱勢,從兩個時間段的對比來看,美元後續不斷的貶值對於有色金屬類價格的刺激更為分化,農產品相對受益,真正強勢的只有原油。
關注經濟指標/主題:
行業配置方面,保險(20期)、銀行(15期)、電力(4期)、食品飲料(4期),近期權重股銀行、保險有所調整,基金高倉位下選擇減持流動性較好的大金融在我們的預計之內,目前的下跌風險並不大,行業選擇的輪動規律由之前的景氣循環轉向制度性變革,維持階段性看好電力以及食品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