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給孩子刷牙,家長們都一肚子苦水:
「刷牙就5分鐘,可是刷牙前我至少要哄1個鐘!」
「你有100個要刷牙的理由,他就有101個不刷牙的藉口,
今天媽我頭暈,明天媽我腰疼……」
每一天,親子關係都要遭受早晚兩次嚴峻的考驗
「寶寶,媽媽愛你,mua」
「那我今晚能不刷牙嗎?」
「不行!」
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了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其中5歲兒童乳牙齲齒率為70.9%,也就是說每10個5歲寶寶中,就有7個有蛀牙。
小時候總聽老人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如果「有我最害怕的醫生」排行榜,那牙醫一定高居榜首!而蛀牙寶寶這麼多,大多是因為家長們踩了這些坑: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牙齒也是如此。乳牙齲壞越早,治療越簡單。而蛀牙之後再想恢復原樣,可是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哇。
乳牙變成蛀牙後,不僅會影響咀嚼、進食,嚴重了還會引起牙髓炎,導致恆牙發育異常、萌出困難等問題。吃嘛嘛香基本與他們絕緣,甚至會影響孩子的顏值,所以……
沒爛牙要勤快刷牙不能懶!!!
有爛牙要及時補不要拖!!!
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餵養,即使孩子的牙床還是光禿禿的,喝完奶後也一定要喝一口清水清理口腔。
可千萬別嫌這個動作多餘,大部分蛀牙都是跟長期餵奶,尤其吃夜奶後沒有清潔口腔有關。
當寶寶長第一顆牙齒開始,就應該用紗布沾溫水擦洗牙齒表面。1顆也要刷!1顆也要刷!1顆也要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雖然刷牙的好處大家都懂,但是偷懶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除非有強大的自律能力,不然偶爾都會忍不住隨便鼓搗兩下草草完事。刷牙手法不正確,不僅刷得不乾淨,還有可能破壞牙齒。
以下這三種錯誤手法,相信99.9%的人都犯過:
錯誤一:冷水刷牙
冷水和牙齒本來就是一對不共戴天的仇家,它們的每一次相遇都只會帶給你痛徹心扉的領悟。
除了會導致牙本質敏感的人牙齒酸痛,冷水還不利於牙膏內的有效物質發揮活性。所以刷牙時用溫水效果最好。
錯誤二:刷牙時間太短
很多人以為刷牙的目的是清除食物殘渣,其實不完全如此。清水漱口就可以清除掉90%以上的食物殘渣,認真刷牙的目的是消滅牙菌斑。所以刷牙應該不少於2分鐘,才能徹底清除牙菌斑。
錯誤三:刷牙橫著刷
橫向刷牙不僅無法清除掉牙齒縫隙裡的殘渣,還有可能導致牙齒根部楔形缺損、牙齦損傷、牙本質敏感等問題。順著牙齒的縫隙豎著刷才是最科學的刷牙手法。
最後還要囉嗦一句,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給孩子選用牙膏,最好選擇含氟的,給牙齒穿上一層防護氟衣,防齲齒的同時減少牙齒過敏。
不過用氟一定不可以過量,過量用氟會導致牙齒有黃斑(氟斑牙)。建議三歲以下米粒大小,三歲以上豌豆粒大小的牙膏劑量就可以。
1.越早開始,越容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越小,刷牙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遊戲,甚至還會有點小期待。沿著孩子的興趣點,把這個習慣延續下來,自然水到渠成。
推薦兩本刷牙繪本,《一起刷刷牙》詳細介紹了很多牙齒的科普知識:牙齒對我們有多麼重要?蛀牙是怎麼形成的?哪些壞習慣會導致蛀牙……
2.讓孩子明白刷牙是他自己的事
家長可以把刷牙變成一個遊戲,比如交換牙刷遊戲。家長還可以準備一個積分表,每次刷完牙,讓孩子選擇一張貼紙貼上,讓他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精彩媽媽說:孩子不願意刷牙,那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因為人類的天性就是排斥不能直接帶來收益的事情呀。與其想法子逼孩子刷牙,不如從根源上了解孩子討厭刷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