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談癌色變」,不如先認清這7個誤區

2020-11-24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生活如果是一盒巧克力,最苦的幾顆裡,有一顆必定是罹患癌症。

癌症是一種基因突變,健康的細胞,哪一天突然「豬油蒙了心」,就變成了癌細胞。

瘋狂的癌細胞就像一個叛逃的將軍,在身體裡攻城略地,把健康的組織都變成了它的傀儡。

近幾年,隨著癌症相關新聞的不斷曝光,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也在提升,但普通人對癌症的認識畢竟比較局限,難免存在一些誤區

今天保哥就帶你揭開癌症的7個真相,走出誤區,從而更好地預防和治療癌症。

誤區一:得了癌症就必死無疑

很多年前,癌症被稱為絕症,一旦得了癌症,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

而近些年,根據最新的癌症報告,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經超過了40%,換句話說,每10個罹患癌症的人當中,有4個能活過5年,這個數字比10年前提升了約10%。

保哥查詢了不同癌症的5年生存率,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從上圖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癌症5年生存率都超過了40%,其中乳腺癌和甲狀腺癌的治癒率甚至高達90%。

所以,癌症早就不是什麼絕症了,隨著癌症治癒率的不斷提升,是否有足夠的錢來治療癌症並能支撐治癒後的生活,更為重要。

誤區二:身體素質好,就不會得癌

很多人認為,只要平時注重飲食、生活規律,就不會得癌,甚至也不用買保險。

但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新聞,平時一起晨練的大爺大媽,有些人一年連感冒都不得一次,突然就被檢查出了癌症。 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不得小病的人,一查就是大病」的原因。

但健康人患癌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這是因為,癌症最大的誘因其實並不是生活習慣,而是年齡,就算身體素質再好,隨著年齡的上升,也可能會得癌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報告,40歲以下青年群體中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處於最低水平,從40歲以後開始快速上升,發病人數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到80歲達到高峰。

基於此,保哥建議每個人都給自己配置一份重疾險,預算不足的時候,可以先買定期,等預算充足的時候,再搭配一份終身重疾險,這樣不僅可以節約保費,還能獲得更周全的保障。

誤區三:只有男性會得肺癌

在常識中,男性愛抽菸,所以我們認為男性得肺癌的機率更大,而女性由於不愛抽菸,應該離肺癌很遠。

但事實卻是,肺癌是國人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在女性群體中,肺癌的致死率不僅排名第一,而且將近是乳腺癌的3倍。

所以,肺癌的發病不分男女,女性由於常年接觸油煙,以及生活中的二手菸,也要做好肺癌的防治。

保哥補充一句,強烈建議男同胞們,減少在公共場合抽菸,以減少對其他人的影響,同時建議女性群體,減少做油炸爆炒類食品,多吃蒸煮食品。

誤區四:只要得了癌症,重疾險就能賠

癌症分為很多種,並不是每一種癌症都在重疾險的保障範圍內,有些病雖然叫癌,但不是癌。

比如我們常說的原位癌,原位癌是癌症的早期症狀,由於花費少,容易治療,一般被列在輕症裡。

還有5種癌症,和原位癌情況類似,不在重疾險的保障範圍內。

相當於Binet分期方案A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相當於Ann Arbor分期方案I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皮膚癌(不包括惡性黑色素瘤及已發生轉移的皮膚癌);

TNM分期為T1N0M0期或更輕分期的前列腺癌;

感染愛滋病病毒或患愛滋病期間所患惡性腫瘤。

罹患愛滋病後,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無法工作,患癌的風險將會大幅增加,這種情況一般是不保的

其他幾種情況都和原位癌類似,由於遠未達到重疾的程度,對於這些癌症的保障,一般都列在輕症保障裡。

誤區五:搞不清重疾險究竟保不保白血病

有些新手媽媽,在第一次給孩子配置重疾險的時候,都會特別關注白血病的相關保障。但翻遍重疾險的條款,也找不到這三個字,那麼重疾險究竟保不保白血病呢?

答案是保,而且很多兒童重疾險,對白血病這種少兒高發疾病,還有多倍賠付。

白血病的本質是一種發源於血液的惡性腫瘤,也叫「血癌」,基本上所有重疾險都保惡性腫瘤,所以只要給孩子買了重疾險,就一定保白血病。

建議媽媽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重疾險是否有針對少兒高發重疾的多倍賠付。

另外市場上還有一種白血病險,關於是否配置白血病險,保哥之前寫過一篇測評,有需要的媽媽可以點擊查看。

誤區六:治療癌症,有醫保就夠了

醫保幾乎人人都有,在看病治療的時候,人人都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報銷。

但得了癌症後,如果要追求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常常要使用一些進口或者自費藥,這部分藥品大多不在醫保的保障範圍內。

保哥曾列舉過一些癌症治療的藥品價格,這些藥品如果只靠醫保報銷,普通人恐怕依然負擔不起。

治療肺癌的靶向藥泰瑞沙:51000/盒

治療肝癌的靶向藥多吉美:25000/盒

治療淋巴瘤的美羅華:25000/支,5支/療程

還有現在比較先進的上海質子重離子治療,平均的治療費用在30萬左右,這項治療也不在醫保的保障範圍內。

所以,得了癌症,如果只依靠社保,恐怕很難覆蓋所有的治療費用;

其次,保哥多次講過,除了治療費用,治病期間的收入損失,同樣是一筆開支,如果沒有提前規劃好這部分保障,治癒後也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

誤區七:防癌篩查,越貴越好

很多體檢機構,利用人們對於健康的焦慮和恐懼,推出了很多費用昂貴、但收效甚微的體檢項目。

比如基因檢測、PET-CT檢查,還有「一滴尿」檢查等等,這些項目聲稱可以查出所有癌症風險。

但實際上,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基因檢測查出癌症的概率非常之低;PET-CT檢查查出腫瘤的比例僅為1.3%,但費用要上萬元。

所以,防癌篩查不能單純地追求貴,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家族患病史、不良生活習慣可能誘發的疾病風險等等。根據這些既往情況,詢問醫生的意見,進行有針對性地專項檢查更有效。

以上就是保哥要分享的關於癌症的認知誤區了,癌症曾經很可怕,但如今早已過了談癌色變的年代,畢竟隨著醫學的發展,治療手段會越來越多。

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周全的保障,萬一癌症來了,要有足夠的錢治病,保證家人和孩子的生活不受影響。

相關焦點

  • 肺結節患者注意:這4個誤區可得早點認清,對病情有幫助
    因此,要針對疾病採取合理的治療措施,對待疾病態度正確,先了解肺結核是怎樣的一種疾病,同時遠離相關的誤區。很多人總是踩坑,存在不合理行為,反而會讓身體受到的傷害明顯。 1、肺結核可以自行好轉 很多人陷入了誤區,認為肺結核不治療也會自行好轉
  • 十條王者裡的慣性思維其實都是誤區,這條巔峰兩千分都少有人知
    王者榮耀一直不缺活上個上上個版本的玩家,有一些固化的慣性思維一直被當成是絕對正確的,但其實是很大的誤區,下面就列舉十條誤區,這些誤區你中了幾條? 一、軟輔帶懲擊?
  • 與其討好男人,不如讓他有「危機感」
    趙格羽在《一輩子做女人》中說過「誰先動心,誰就全盤皆輸。」心不動則不痛。但是你明明已經動心了,還要騙自己假裝沒動心。即使你對他還是動心,也還要說自己曾經動心過。就是想保護自己那僅有的自尊心,不想承認自己動心了。但這麼做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
  • 不要神話瑜伽 小心五大認識誤區
    健身生理學家指出,骨質疏鬆患者、有神經疾病的患者、患有椎間盤突出的病人,以及關節組織有問題的患者很容易遭到「瑜伽傷害」,不適宜練習瑜伽;有頸動脈硬化、嚴重高或低血壓、視網膜鬆脫或青光眼者應先諮詢醫生的意見後定奪;而高溫瑜伽容易導致心跳加速,身體大量流失水分,不適合患高血壓或心臟病、糖尿病、癲症、腎病、嚴重肝病、孕婦、小童或長者。
  • 面對未來教育,你一定要知道的「三個改變」和「九個誤區」
    這就是新時代的新創新。以「求異」的思維去提升「求變」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以「解決問題」的目標去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伴隨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教育的支撐體系也隨之發生改變,未來教育必然是架構在網際網路上的新教育,而且將直接在三個方面引發教育的重大改變:學習環境、教學內容、教師角色。
  • 與其自哀自憐,不如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當人與他人比較時,發現自己不如別人,別人比自己更加好的時候,就會哀嘆為什麼差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或者當人與過去的自己比較時,現在的境況比過去差的,就會產生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這麼慘?」的自憐心態。莫裡的過去是一個健康的人,現在卻變成一個只能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的人。面對這種身體的巨大變化,產生自憐心理是在所難免的。自憐的背後是欲望。
  • 甲狀腺結節常見的誤區有哪些?黃國常主任:這5個誤區,一般人不知道!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甲狀腺疾病存在諸多認識誤區。有些專家說大多數的結節為良性,只要定期隨訪即可,無需治療。以至於患者朋友們未能及時引起重視,最終惡化。以下內容帶你走出甲狀腺誤區。
  • 認清這2個誤區,早知道少遭罪
    一般患者先要休息,經過一到兩周休息,一般疼痛都會好轉。同時可以外用或者口服一些非甾體類消炎藥,通過間歇的冷敷、冰敷,一般的腫痛都會有好轉。如果踝關節腫痛還是繼續存在,最好要及時到醫院去就診。因為引起腳踝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損傷比較輕的,僅僅是韌帶的拉傷、挫傷,這種處理主要是通過制動、康復就可以了。
  • 噴墨印表機墨盒使用常見的三大誤區
    其實,這些問題都和墨盒有直接的關係,而只要認清一些使用誤區,這些情況就會大大的改善。    誤區一:墨盒可以無限制地添加墨水    許多人認為,墨盒只不過是一個盛裝墨水的容器而已,只要墨盒表面沒有破裂,就可以繼續添加墨水。其實,這又是一大誤區。
  • 被現象影響還是沒認清事實?你需要知道思考這幾點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情緒會被無限放大和聯動,要想不被情緒控制,比關注現象更重要的是——認清事實,改變思維。那么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怎樣的,普通人又該如何升遷思考能力呢?本文將從以下3個部分分析論述:我們經常陷入哪幾種思維誤區?如何升級自己的深度思考力避免情緒化?實踐中的認清事實,改變思維,教會我們的幾點思考。
  • 做臘八蒜,千萬別著急加醋,先做「這1步」,蒜瓣2個小時變綠
    馬上就快到臘月裡,在北方地區,有著「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每到臘八節的時候,都會泡臘八蒜、煮臘八粥,但是做臘八蒜,千萬別著急加醋,先做「這1步」,蒜瓣2個小時變綠!這一步就是要用刀把蒜瓣兒的底部切掉,把醋倒進去,放進密封的瓶子或者是罐子中,然後放到一個冷的地方,蒜瓣兒就會變得翡翠碧玉,和餃子一起吃,下飯營養又美味。這麼好吃的酸脆臘八蒜究竟具體是怎麼做的呢,大家趕快和我一起學習一下吧!
  • 醫生:認清5個誤區
    誤區一、頸動脈有斑塊就會中風我們常說的中風,包括腦梗塞和腦出血兩種類型誤區二、血壓正常,不會得中風臨床數據顯示,我國71%的腦卒中死亡都和高血壓有關。很多病人都比較重視血壓,要將血壓控制達標,但並非血壓正常,就不會得中風。
  • 認清糖基化--備戰精緻初老少女
    看著2018的步伐越來越近,驀然想起《我可能不會愛你》裡程又青被時間追著跑的感慨,和步入初老的50個溫馨TIPs。邁過充滿靈魂暴擊的28歲人生門檻,開始不自覺地把老了老了掛在嘴上,不想承認喜歡粉紅色,喝個奶茶也是去冰少糖,冷了默默穿上秋褲,最可怕的就是皮膚開始暗沉還會出現細紋。。。
  • 消除這3點差異,普通人也能變高手
    我在這3個方面找到了答案: 1.高手是如何看待問題的? 2.高手是如何行動的? 3.高手是如何躍遷的? 一、思維差異 高手看問題會思考事物的本質、底層規律是什麼,而普通人只看到事物的表象。
  •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今天的你又被成功人士割韭菜了嗎?
    但往往結果卻不如在打折超市門口駐守的老太太收穫的實在。大部分人都被割了韭菜,交完學費之後,一窮二白,從頭再來。近些年的風口自然是粉絲經濟,人氣就是金錢,流量即是王道,這也不難理解,某著名帶貨主播一晚上賺十個億,甚至很多成名已久的明星也紛紛加入直播帶貨的浪潮,因為,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 豆瓣8.8《蒼蠅一分鐘的生命》:與其忙忙碌碌,不如先定位再行動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對蒼蠅充滿了同情和憐憫,覺得它的一生過得太過匆忙。我們人類何嘗不是這樣,忙忙碌碌地做事,到頭來卻還是碌碌無為,很少有能夠像短片中的蒼蠅那樣,完成「成名」的願望,我們是不是應該像它那樣,給自己設定夢想清單,然後一個個做完,還是依然碌碌無為,苟且度日。
  • [走出誤區]初中生學電學易進入的幾個誤區
    誤區二:電壓表測電壓時與用電器並聯即可大部分學生認為要測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只需將電壓表和這個用電器並聯,學生答錯這類題的根本原因是對電壓表的認識不夠全面。誤區四:電流分流時會變小在學習電學知識時,由於有不少學生會有習慣性的思維,認為電流會相當於水流一樣,閉合開關後,電流也會同樣像是被分成了兩部分,從而致使燈泡的亮度會減小。
  • 難怪越護膚皮膚越差,八種常見的護膚誤區你踩了幾個?
    下邊為小仙女們整理了八種常見的護膚誤區,快來看看你踩了幾個?誤區一:面膜天天敷皮膚水嫩有光澤面膜是最常見的護膚操作了,以補水著稱的面膜可謂是妹紙必備,尤其是敷完面膜後水嫩光亮的的皮膚百看不厭。但其實面膜的補水並不能深層滲透皮膚,僅僅是幫助皮膚角質層暫時性補水,而在光線的折射反射後會給人以水嫩之感,而頻繁使用面膜會讓皮膚過度水合,甚至造成肌膚原本屏障受損影響保溼能力。
  • 喝了一輩子水 很多人卻從沒注意過這五個誤區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在不進食的情況下,生命體徵能夠維持7天;而如果不喝水,3天就會面臨死亡威脅,這足以說明飲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如今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飲用水的健康也越來越關注,淨水器這一品類也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
  • 人活著,與其讓別人可憐你,不如自立自強,人要學會自救
    對門一家的大門上,貼了四個大字,貴在自立。這個對他家還確實很恰當,因為是扶貧戶,原來南邊沒蓋房子,因為扶貧款,所以蓋上了大房子,很寬敞,很高大。夫妻兩個人,一個腿有點跛,一個眼睛好像不亮,但是下地幹活不受影響,種蘋果,種玉米麥子,什麼活都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