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人能力平庸還是卓越的關鍵因素,不是天賦,而是長期刻意練習

2021-01-19 好學壹課

你好,今天繼續為你解讀《刻意練習》這本書。上一節我們說到了刻意練習,我們可以把刻意練習簡單地概括為六個字:專注、反饋、糾正。作者相信,刻意練習對一個人提高能力有著顯著的作用。作者接著指出了刻意練習的方法,他認為找到一名優秀的導師指導自己,是練習的最佳方法。其次,我們必須選擇一個準確的目標,專注地去完成,練習過程中還要有反饋。

接下來的這節課,我將為你講述的是,天賦和練習,誰的影響更大,天賦對於傑出人物又意味著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天賦和練習,誰的影響更大。

作者認為,在一個人成為傑出人物的過程中,天賦也許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帶來一點優勢,但總體作用微乎其微。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他能掌握這麼多門語言,肯定是有語言天賦。」「他能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是因為他有音樂細胞,從小音樂天賦就比別人高。」等等。這些就是典型的「天賦至上」觀念,而且這種錯誤思想根深蒂固,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還持有這種思想。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錯誤觀念?我想是因為他們總是喜歡把一個人的成功簡單地歸結為天賦,而不去深入了解傑出人物們在各種有目的練習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想當然地認為每個行業或領域的傑出人物都是依靠與生俱來的天賦在行業或領域內立足的。

我們之所以要抵制這種思想,就是因為過於高估天賦所帶來的影響常常是有危害的。過於高估天賦的作用,很容易向大家傳達一個錯誤觀念:有天賦的人,憑藉天賦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成功;而那些沒有天賦的人,再怎麼努力練習也是白費。不管是對於被認為是有天賦的孩子,還是被認為是沒天賦的孩子,這都會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我們想想看,如果那些被人們看作有天賦的孩子,誤以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是靠天賦獲得的,他就不願意去努力,不願意每天堅持練習,最終親手毀掉自己的未來。

而且過於高估天賦的作用,也很容易讓人過早地給自己下斷論。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遇見過這種情況:一個孩子由於語文考試沒有及格,而數學考了滿分,於是孩子的親戚或者老師就對著孩子父母一通念叨:「這孩子語文不行啊」「這孩子數學考得這麼好,準是個學數學的料,不適合語文。」大人們你一言我一語,早早地就給孩子的未來下了定論,給孩子的內心蒙上了一層陰影,讓孩子在心底產生對於數學能力的盲目自信或者早早放棄了對語文能力的練習。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了解一個事實,傑出人物是難以預測的,同時,天賦的具體優劣也難以界定,我們不能僅僅通過一個孩子表現出來的天生的能力,就對他和他的未來下一個定義。而最為危險的是,當我們過於高估天賦的作用以後,天賦會讓人自我束縛,使我們忽視練習在後天的巨大作用,早早地失去了練習的動力。

全書最為核心的觀點就是:決定一個人在所屬行業或領域的能力是平庸還是卓越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天賦,而是練習,長期的刻意練習。

下面我們來講一講天賦對於傑出人物又意味著什麼。籃球之神—麥可.喬丹,每次聽到別人把他的成就歸結為天賦時,都會表現的非常生氣:「你們總是忽視我為這些榮譽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每一天每一刻。你們可以去問一問我的隊友,問他們哪個人在訓練投籃時最刻苦,他們的回答一定是我。」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人們公認的行業領域內最傑出的人物,他們自始至終都認為他們取得這麼多成就的原因就是練習。可笑的是,比起這些行業或領域內最傑出的人,許多普通人依然相信天賦比練習更有作用。

作者在書中特別提到一個人物,他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音樂神童之一,曾經被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是無法解釋的天才。莫扎特因此一直被作為一個典型例子,用來證明某些與生俱來的才華,往往只有少數幸運的人才能擁有,大多數普通人並不具備。他們堅信,這些少數的幸運兒不同凡響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天賦異稟。不過作者在《刻意練習》裡用一個個切實的理論證據,為我們破解了莫扎特天才傳說的秘密。

人們首先提到莫扎特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擁有萬中無一的完美音高。目前已經有試驗證明,原本沒有完美音高的孩子經過長期的正確訓練後可以獲得完美音高,就算是成年人,也有經過訓練獲得完美音高的成功案例。

書中提到,莫扎特能在6歲時就在歐洲巡迴演出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早在4歲以前就已經開始接受父親的高強度音樂訓練。而研究指出,許多現代的幼兒,他們也可以通過鈴木教學法,達到極出色的古典音樂表演水平,有些年紀較小的孩子甚至打破了原來的「天才記錄」。講到這,作者給出了他的解釋:莫扎特的事例被人們推崇到這種地步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在18世紀的歐洲,很少有人會對年紀很小的孩子進行長期的系統訓練。我們在之前的內容中也提到:年齡越小,訓練所產生的效果就越大。莫扎特之所以顯得那麼突出,一方面是由於他從小受到的高強度練習,另一方面是當時大多數人沒有認識到練習的重要作用。

作者還指出,雖然有許多傳記記載莫扎特6歲就開始作曲,但更多更可靠的說法是莫扎特6歲左右開始學習作曲,真正寫出第一首原創的曲子是在十五六歲左右。那時候的莫扎特早已經在父親的嚴格指導下經過了十年的刻苦訓練。刻苦練習十年的天才,靠的就不是天賦了。打破莫扎特天才神話的同時,作者的觀點再次得到了印證:傑出人物身上預先存在的能力,即天生才華,是不存在的,我們都可以通過訓練學會以前我們從未擁有的技能。

作者提到的是莫扎特,我提一個我們熟悉的「神童」,方仲永。他五歲就可以寫詩,並且寫得十分優秀。四裡八鄉的人都被他吸引過來,看完以後也都誇他是奇才。與莫扎特不同的是,他並沒有得到訓練,也沒有開始練習。最後到了十二三歲的年紀,被人說是「泯然眾人矣」。原因我們都能想像到——盲目迷信天賦,忽視練習。

同時作者也承認,父母的基因確實會影響孩子早期的行為活動,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展現出差距,但是差距相當有限。作者強調,對於一個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後天的練習。即使他的天賦很好,如果缺少反覆的練習,也會在以後的日子中慢慢失去起跑線上的領先優勢。

作者對於這些傳統的天才早年所展現出來的天賦給出了自己的定義:各行各業中的傑出人物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天生擁有某種能力,而是因為後天大量的練習和他們創建的質量高、數量大的心理表徵的共同作用。他還提出了「練習人」的概念,即通過各種練習來掌握自己的命運,並使人生充滿各種困難的人。作者認為,每個行業或領域內那些傑出的人物並不是天才,更沒有所謂的天賦,他們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不迷信天賦,清楚地知道練習的作用。比起天賦,他們更加相信刻意練習是取得進步的最佳方法。當然,這也是我們應該做出的選擇。與其成為天賦的奴隸,不如努力成為 「練習人」。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全部內容,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天賦真的存在嗎?天賦是創造傑出人物的根本原因嗎?作者認為顯然不是這樣。他明確表示:天賦確實存在,但是天賦對於傑出人物的作用是無關緊要的,相反,如果過於高估天賦的作用,不但不能提高,反而還會被它拖累。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傑出人物的成功都有著相似的原因,他們也是從新手一步一步成長為行業領域內的最傑出的人。他們都是先進行大量的刻意練習,再通過刻意練習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徵,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最終成為行業或領域的最傑出的人。

相關焦點

  • 拆書|《刻意練習》:沒有天賦,如何寫出好文案?
    生活中、學校裡、職場上,總是有那麼些人,優秀得讓人無法忽視。 為什麼他們能脫穎而出,而你還是小透明呢?決定一個人是平庸還是卓越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 高估天賦的作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是因為天賦嗎?
  • 世間沒有「天賦」,「天才」靠基因遺傳和刻意練習
    世間並沒有「天賦」,「天才」靠的只是先天的基因遺傳和後天的刻意練習。很多人看到這句話以後,都會持反對意見,畢竟過去我們的環境和文化或是圈層的人們,始終在給我們傳導:世間一定具備某些天賦的人,正如莫扎特。從傳記中我們得知,莫扎特從6歲時就開始作曲,8歲時就寫出人生第一部交響曲,11歲時寫出了一部宗教劇和幾部鍵盤樂協奏曲,12歲時創作了一部歌劇。
  • 心理學:天賦能決定一個人的能力嗎——如何發展自己的偽天賦能力
    音樂家和歌手的子女也走上音樂道路,不是因為他們從基因裡繼承了父母的「音樂細胞」,而是他們從小受到極好的音樂教育,並且培養了對音樂的熱愛。 只要設定了一個叫做「有天賦」的東西,那就必然會有「沒有天賦」,即使同等的鼓勵,人之間還是會形成「是不是真的有」或者「是高還是低」的懷疑,本來好好的,為什麼要憑空給人這樣一層如此沉重的心理負擔?
  • 《刻意練習》,打破一萬小時定律,真相在這裡揭秘!
    做到專家聽起來好像也不是很難。但是這條定律真的適用於現實生活中任何的失誤嗎?而刻意練習就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刻意練習顧名思義,就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去練習。練習什麼?練習自己想要掌握的技能,一技之長,又或者是某一行業的專業知識。很多人在看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的時候都會由衷地感嘆,同樣是人,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這麼優秀?
  •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不靠譜,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助你快跑
    正如暢銷書《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告訴你的:「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然而,事實證明這是一種誤導。可見,時間並不是衡量技術精湛與否的決定因素。一個人下了20多年的象棋,在時間上遠遠超過一萬小時。可仍然只是一個棋迷,算不上高手。因為對他來說,下棋只是愛好,沒有設定目標,沒有去「刻意練習」。
  • 趁孩子天賦消失前,有意鍛鍊,「用進廢退」讓天賦變成能力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自帶很好的天賦,但如果沒有及時的教育,沒有有意鍛鍊,天賦也會慢慢消失,孩子的天賦本著「用進廢退」的原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使用,那麼天賦也會逐漸消失,孩子變得平庸。
  • 樊登力推學習法:刻意練習讓普通人也可能成為「天才」
    與其說莫扎特是天才,不如說是專人培養加上大量練習的結果。莫扎特的練習和「刻意練習」有點像,我第一次聽到「刻意練習」,是樊登講《刻意練習》這本書。他的開場第一句,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每個人經過刻意練習都能成為天才。」當時,我眼前猛然一亮。「天才」多麼讓人驕傲的字眼,我等普通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刻意練習真的有這麼大的魅力嗎?1、 什麼是刻意練習?
  • 【熵一薦讀】在交易中保持盈利,你需要培養概率思維的刻意練習方法
    交易中盈利和虧損是常有的事,但是想要在長期的交易中保持盈利,除了對市場和交易足夠熟悉以外,更需要對自己情緒的把控,保持理性的思考並養成良好的交易習慣,讓你在每筆交易上,更大概率上獲得盈利而非虧損,這需要進行刻意練習。
  • 人的潛能,都是逼出來的!三個激發潛能的方法,送給不甘平庸的你
    導致一個人平庸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環境,一個是自己。環境有時的確是強大的,會讓人產生很強的無力感。但是自己的因素才是更經常、更普遍、更嚴重的,但卻極少有人真正重視,而自己導致自己平庸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沒有激發出潛能。
  • 堅毅,助力你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說的是每一次精彩的表演都是經過千千萬萬辛苦的練習才收穫的成就。站在觀眾的角度來說,從來不會關注你十年的辛苦練習,只是驚嘆你臺上一分鐘的精湛表現。用另一個詞來定義就是,「很有天賦,是個天才。」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小時候的神童,長大後都變得越來越平庸。那是因為早早地摘到了叫做「成功」的果實,然後就在果實的複利效應中,慢慢地變得普通。比如:青年作家蔣方舟成名後,幾年來鮮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 特殊命數:卓越數(15)【生命數字密碼】
    具備卓越數命數的人,自身具備兩個數字的力量,同時兩者共同體現出來的負面情緒,也是導致自己矛盾重重的關鍵。一個有卓越數命數的人,其人生課題的學習,比其他人難度更大,因行為既要發揮出雙重潛能,又要克服人格分裂特質。但此類人一旦超越和完善了自己,所獲得的成就也會更為輝煌。有卓越數命數的人需要在教訓和磨難中增長自我認知,其人生帶有更為艱巨的使命。
  • 不是刻意隱瞞,這3點很關鍵
    難道是要刻意隱瞞什麼嗎?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其實醫生並不是要隱瞞大家什麼,而是要考慮一些很關鍵的因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這些數據並不是如此的簡單,為了能夠有效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保證擁有可靠的結果,醫生在辦公的時候就需要處於安靜的環境,而有些陪孕媽一起檢查的家屬,總會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問東問西的,就很容易分散醫生的注意力。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
    換句話說,孩子將來能否有所成就,關鍵在於後天的培養。 你是不是也對這個結果大跌眼鏡?但其實,這個結果還是很有意義的,它肯定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表明了天才,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想說的,不是才華可以遺傳,而是家庭氛圍的薰陶對孩子影響會非常大。一般來說,父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往往也會耳濡目染的傳遞給孩子。
  • 《最強大腦》告訴你:「天才」的背後並非靠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天才」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強大腦」,其背後的秘密並不是擁有超高的智商,而是優異於一些自身的能力。「天才」並非靠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最強大腦》的總顧問、比賽出題人劉嘉教授曾表示:任何選手都不只靠天賦,後天的努力、家庭教育、專業得知道才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
  • 神童和偉人,或許就不是一類人
    成就和天賦之間的關聯究竟強不強?在學術界這個問題的火熱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個社會熱點。 智商研究領域的先鋒人物,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劉易斯·特曼(Lewis Terman)曾在1921年跟蹤研究了1470個美國加州人一生。這些人在當時的智商測試上都擁有高分。但奇怪的是,他們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成為他們那個年代的偉大思想家。
  • 第247本,《從優秀到卓越》:管理學經典
    而且,必須在前15年中,要平庸、不過如此;而在後15年中,它必須要變得偉大、卓越。(因為這個限制,作者寫書的時候,蘋果、亞馬遜等新型企業還不夠格進入A組)。畢竟,咱們每個人都是定製版。當然,還是要借鑑、學習、有所信任……咳,不斷尋找相信和質疑的平衡點吧。
  • 學音樂沒有適不適合,只有努不努力,不要迷信「天賦說」
    而孩子從一開學琴時,接觸的都是跨度比較小的曲子,隨著不斷的練習,手掌會越來越寬,手指也會越來越長,再加上技藝的提升,能演奏的曲目也會越來越多。即使是鋼琴家,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一雙大手。比如巴倫勃依姆、霍夫曼、朱曉玫等等,他們手都比較小,卻都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 賽場之上肉眼可見的天賦與看不見的天賦,究竟誰更重要更長久?
    能來NBA打球都不是一般人,但是能在NBA取得成功的絕對是佼佼者,不僅僅需要刻骨鍛鍊的態度還要有異於常人的天賦。那麼說到天賦也是有分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當然也有很多人也能兼顧。首先我們說一下看得見的天賦,毫無疑問就是肉眼可見的比如杜蘭特的身高臂展、倫納德的手掌大小、以及詹姆斯的身體強壯程度,或者看看字母哥的跟腱就明白了了什麼叫天賦的差距,擁有這樣的天賦自然在球場上更容易發揮自如,詹姆斯的突破如果沒有強壯的身體支持絕對沒有如此的毀滅性、倫納德的大手在防守端就是對手的噩夢、杜蘭特和字母哥這樣的和誰對位都是錯位要麼沒他高要麼沒他快,擁有這樣的球員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 《小丑》是一部宣揚「天賦決定論」的「反勵志」電影嗎?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專一的事情上,像小丑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努力是很難成功的,尤其是在沒有天賦的情況下。所以小丑的失敗,其實與他的天賦缺失,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其實一個人想要成功,決定因素不是天賦,也不是努力,而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