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雲」 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 大眾需要什麼樣的雲文化...

2021-01-12 同花順財經

雲觀影、雲展覽、雲劇場、雲課堂、雲練功、雲蹦迪、雲健身……防疫宅家再度炒紅「雲」概念,各行各業都在拓展線上可能。一時間,萬物皆可「雲」。

隨著各行各業逐漸復工,這些「雲」端文藝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大眾需要什麼樣的雲文化、如何拓展雲文化都值得深思。

缺乏「爆款」是不爭的事實

談到雲文化創作,許多文藝工作者都喜歡用「倒逼」這個詞。倒逼背後,是文化服務理念的轉型創新,從供給側主動思考和滿足受眾需求。

劇場停演、場館關閉後,上海文藝界發起「藝起前行」抖音主題活動,用鏡頭記錄身邊事、感人事,用暖人心的文藝作品匯聚人文關懷的暖流。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作為承辦單位,聯合各區文化館積極參與,有望在3月底啟動雲上市民文化節。市群藝館相關負責人認為,如何提升內容的可及性成為新的難題,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受眾角度,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研發文化產品,做好審美引領。

網絡讓文化從自上而下的輸出變成平等交流,降低大眾參與文化創作的門檻,激發大眾之間的互動,引起情感共鳴。舞蹈家黃豆豆在自己抖音帳號開啟「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舞蹈公益課堂。有用戶在黃豆豆的教學視頻留言處感嘆:「只要在家有網絡,就可以和舞蹈家一起學習跳舞。」在藝術家的號召下,許多普通用戶也參與到藝術創作中。

文藝創作在網絡上遍地開花的同時,缺乏真正的「爆款」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讓雲文化深入人心,並不只是簡單重複已有文藝樣式或是人「雲」亦云,要思考如何截長補短,變短為長。《歡樂喜劇人》總導演施嘉寧坦言,比起舞臺上的精美、大氣、有品質,雲綜藝在製作上相對粗糙,「它偏網感,有種你正在刷短視頻的氣質」,但優點是讓嘉賓以一種毫無距離感的方式出現,帶來一種陪伴式的感覺。

抖音平臺15秒到1分鐘的時長設定,使得戲曲傳播只能是碎片化的。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鄭傳寅認為,這種形式可以聚焦戲曲的某個局部進行特寫式傳播,讓觀眾便捷、反覆觀看繼而模仿,使得接受過程變得輕鬆有趣,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

此前,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在直播中以親民姿態推廣科普專業內容,賦予文物人格化的魅力,在各種博物館直播中成功「出圈」。真正吸引大眾的,還是有策劃、有創意的雲上文藝,而不只是簡單照搬線下內容和舞臺經驗,這需要文藝工作者思考如何使用好「雲」上的公共文化空間,提高網絡生存能力。

「雲」將是文化傳播重要空間

雲文化終究不能代替線下體驗的真實感或「儀式感」,而雲旅遊、雲吸貓等等,更有一種望梅止渴的調侃味道。當疫情結束後,這些「應運而生」的雲文化是否會曇花一現?

由草莓音樂節轉型的「雲音樂節」——「宅草莓」儘管準備倉促,但有不錯的熱度,5天直播峰值達到49萬人次。在摩登天空副總裁沈玥看來,就音樂節而論,線上線下各有優勢,「線下有更多物理接觸,人和人之間、樂迷與音樂人的接觸、音浪的衝擊等;線上會帶來更多空間感,線下由於場地、報批等因素,最多幾萬人,線上可以聚集幾十萬、幾百萬觀眾,它會帶來新的改變。」

除了「宅草莓」,「雲蹦迪」一詞也出現在網友視線中。上海TAXX酒吧是最早在抖音直播「雲蹦迪」的酒吧之一,2月8日,其直播間最高在線人數7.1萬人,打賞總收入超過70萬元。在沈玥看來,不管是「雲蹦迪」還是「雲音樂節」,線上並不單純是線下活動的代償,反而拓展了很多可能性,「任何一個大的變故,都會帶來行業的整合、衝擊,會產能翻新、模式創新。希望疫情之後,在音樂行業能看到模式創新後帶來的新玩法、新審美。如果只是這幾個月的短時行為,那就太可惜了。」

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暴發迫使一戰結束之際,莫奈在創作《和平紀念碑》獻給法國的同時,還畫了《睡蓮》系列。莫奈曾解釋說,「希望緊張不堪的神經在此得到放鬆,就像水面一樣的平靜,人們猶如置身花池中央,在此靜思默想」。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認為,疫情過去後,大眾走出心理危機狀態仍需要有一段時間,需要有能引導大家走出心理恐慌狀態,起到療愈作用的文藝作品繼續通過雲上有利傳播,滿足各種需求。「文化的雲傳播今後可能成為現代文藝發展要開拓的重要空間。」

來源: 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曇花一現」還是「未來趨勢」
    「曇花一現」還是「未來趨勢」龍頭企業密集推出新產品、數千億投資基金就位、概念股全面漲停……時值寒冬,國產晶片行業呈現出非同一般的火熱,整個產業鏈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趨勢」?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小小晶片有多火?
  •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一、萬物皆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二期對話雲跡科技: 「萌物」打造 《機器...
    (原標題: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二期對話雲跡科技: 「萌物」打造 《機器總動員》式酒店)
  • 5G時代萬物互聯,給影視和雲遊戲帶來哪些新想像?
    隨著VR、AR、雲技術更快捷、方便,影視製作成本會大量降低,使傳輸更快、成本降低、協同能力加強。此外,5G還能加強沉浸式體驗,讓觀眾走進影片、置身內容中。5G的發展,也能模糊遊戲和影視的邊界。5G的大容量、大儲存、快傳輸,給觀眾帶來更強的互動體驗。「互動劇可做成VR形式,也可做成多線索的互動內容體驗,也只會在5G時代才會出現。」
  • 雲南雲設計師:為什麼大家都愛「開口成雲」?
    只有那一抹雲,詩意又美麗,逍遙且自在,風輕撫過,雲便飄搖了起來,捉摸不定,卻又會悄悄匯集在明天的天空。雲南與雲之間,有著天然的情感關聯,無論是「彩雲之南」,還是 「雲嶺之南」,都與雲有極強的相關性。在中國人的文化認知中,雲象徵著一種逍遙閒適的生活狀態,也正是雲南百姓最好的寫照。「漢武年間,彩雲見於南中,譴吏跡之,雲南之名始於此。」
  • 直播除了帶貨還能帶來更多想像 文化「雲」遊 可以遊多遠?
    疫情像一針催化劑,它加速了書店等文化單位運營方式的改變,眾多文化單位在疫情期間都推出了各種「雲」活動——包括線上帶貨、線上文化講座,以及新書發布等。在「雲」成為新常態,而逛書店這個舊常態正逐步回歸時,新與舊之間,該如何相處,和諧共生?
  • 協同+263雲通信,致遠軟體全場景定義雲協同的生態圈
    輕應用+雲通信,雲協同生態圈定義to B未來  據了解,致遠軟體雲協同分為「私有雲、公有雲、移動雲」三個層次,包括了面向大中企業的V5系列私有雲服務,面向中小企業的行業SaaS公有雲服務,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輕應用移動雲服務。其中,致遠軟體與263雲通信則將重點放在了基於移動雲端的融合創新。
  • 天空中的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風已住,ID:fengYiZhu00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忙著趕路的你,可曾駐足欣賞一下天空中的雲?伴隨著夕陽的雲藍天白雲最舒服藍天白雲最舒服蘆葦眺望遠方的雲這應該是一位仙女雲墨色點綴霞光萬道的云云與一棵樹一抹雲多彩的云云與城市
  • 雲紡博物館:萬物有靈 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
    2020年11月29日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雲南省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正式開展,本次展覽由雲紡集團主辦,雲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北京中外視覺藝術院、中國美術研究院、自然與藝術全球藝術家工作站協辦,雲紡博物館承辦。據悉本次展覽策展為雲紡博物館陳嵐館長,展覽為期一個月。
  • 雲技術支持 未來天氣預報可精準到街區
    近日,華為雲與深圳市氣象局在深圳華為坂田基地籤署深度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運用雲計算、人工智慧、5G、IoT等創新技術,攜手打造「氣象+雲+AI+5G」的全領域深度合作模式。基於智能網格的新一代超大城市精準預報提供技術支撐,實現包括智能感知、精準預報、智慧服務等,可以讓大眾體驗「兩小時內、一平方公裡範圍」的個性化精準貼身氣象服務。
  • 首屆雲上文博會,絲路視覺不僅是其中一抹雲,也是「造雲者」之一
    11月16日下午16點,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雲上文博會)正式上線。開幕2小時,線上訪問量高達48萬人次。 在疫情的影響下,文博會摒棄傳統線下展會形式,首次推出「雲上文博會」。通過模擬歷屆線下文博會場景方式,共建12個3D展館,將文博會現場展示整體移至「雲端之上」。
  • 華為雲攜手行業大咖分享知識圖譜和知識管理方案
    資訊時代的成功越來越依賴於知識的質量,不管是企業還是個體,在這個人人皆是知識工作者的時代,健全的知識體系將是決定競爭力和發展空間的關鍵。「雲+AI+5G」三大創新技術正帶動經濟社會邁入新時代的智能化徵程,伴隨著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專業化、系統化的信息知識已然成為企業革新突破的關鍵點。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偶像文化
    原標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偶像文化   通過選秀的方式,將普通人變成明星,這是最常見的造星綜藝形式。過去十多年,中國的造星綜藝經歷了技術層面上的不斷革新,粉絲投票的方式從發簡訊變為微信投票,舞美也融合了人工智慧等高科技。
  • 雲電腦還是雲手機,為何阿里、華為都要做?
    9月1日,華為首創全球首個 ARM 晶片的「雲手機」,上線公測,在一個月公測期,原來價值 5950 元,0 元可使用。據介紹,華為雲手機就是把手機的功能集中在「雲」上,原來手機的功能完全由雲端的大型伺服器來完成,然後用軟體系統在雲端虛擬出一個個手機用戶的系統。如此一來,晶片、存儲等原本由手機硬體來完成的事,將全部由雲端的超級伺服器來完成。
  • 抖音直播「雲旅遊」:我們的旅程有知名景點,還有浩瀚宇宙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 深響(ID:deep-echo),作者:呂玥結束「室內一日遊」後,疫情之下的人們已經開始將「雲旅行」的目的地拓展到了太空領域。4月6日晚8點,一場不可思議的直播在抖音平臺進行。在這個「萬物皆可直播」的時代,平臺第一次將直播鏡頭從外太空對準了地球,而每一個觀看直播的人都站在了太空視角,將宇宙星河和世間山海盡收眼底。
  • 雲想像
    雲想像 2016-06-15 15:37 作者:蒲實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6年第25期
  • 「預告」跟計雲老師觀雲逐日,辨識天象奇觀 青睞雲課堂·疫期第35期
    青睞·雲課堂第35期你是否也喜歡仰望天空,追逐美麗的雲朵,對著彩虹許下心願?本期課堂,青睞特別邀請知名科普博主、天象愛好者計雲老師從天文知識入門,為大家講述天象那些事兒,分享他多年追雲逐日的成果和體會。
  • 在地面上流動的到底是霧還是雲?最漂亮的雲,是什麼樣子?
    天再亮一點,我們不禁驚呼:原來是貼著地面流動的雲!天上的雲波瀾壯闊,地上的雲浩瀚如海,還變萬千,宛若天境。天大亮了,在地面上流動的雲變幻莫測,蔚為壯觀。半夜未睡,拍過朝霞與貼著地面的雲,我們回農家吃早餐,稍事休息。上午10點左右,我們再次駕車出發,去拍藍天白雲。藍天、白雲、綠樹。坑塘水面,在藍天下成了藍色的鏡子。
  • 引領雲原生發展 阿里雲首創雲原生容器界面方法論
    Gartner 預測「未來3年,70% 的 AI 任務運行在容器和 Serverless 上」 ,而 AI 模型訓練和大數據計算類工作負載更加需要 Kubernetes 提供更低的調度延遲、更大的並發調度吞吐和更高的異構資源利用率。加速數據服務的雲原生化:由於計算存儲分離具備巨大的靈活性和成本優勢,數據服務的雲原生化也逐漸成為趨勢。
  • 《聲臨其境3》啟動雲錄製+雲配音特別節目
    在這個特殊階段,湖南衛視徐晴工作室傾力打造的《聲臨其境3》盡顯抗疫先鋒姿態,彰顯社會責任感,積極響應「少出門、少聚集」的防控號召,將原定於近期錄製的第八期、第九期以「雲錄製」+「雲配音」的方式錄製兩期特別節目——「聲臨千萬家」,創新呈現多地連線、異屏連麥,並帶動全國觀眾共同參與,用全民宅家配音的方式將聲音的力量傳遞到萬戶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