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綠色工業革命」被指「紙上談兵」

2020-12-05 中國能源報

英國自公布了「綠色工業革命10點計劃」之後,正馬不停蹄地推進相關工作部署。11月24日,英國首相鮑裡斯宣布,將於2021年開啟新一輪可再生能源競標,其中海上風電將首次獨立競標。

然而,這個全面服務於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10點計劃」非但沒有引起極大反響,反而因為細節匱乏、內容空泛而備受指責。《金融時報》指出,這個需要調動120億英鎊政府投資的「綠色工業革命藍圖」,雖然制定了到2030年將海上風電裝機翻兩番、帶動私營部門投資增長3倍、創造25萬個高技術綠色崗位的目標,但因為政策條款不明、迴避行業瓶頸等問題而「令人失望」,英國輿論甚至指責其「紙上談兵」。

文丨本報記者 王林

海上風電是綠色轉型核心

海上風電無疑是「10點計劃」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根據該計劃,到2030年,英國海上風電裝機量將增至40吉瓦,為每戶英國家庭供電,並創造6萬個工作崗位。

據路透社報導,根據剛剛公布的2021年招標計劃,英國將舉行總計12吉瓦的可再生能源CFD招標,其中6吉瓦來自海上風電、5.5吉瓦來自陸上風電和太陽能,其餘是其他低碳發電技術。

這將是海上風電首次單獨進行CFD競標,此前其一直與廢棄物發電等其他低碳技術一起競標,基於此海上風電將享受獨立的執行價格即中標價,無論上網電價如何變化,售電價均採用合同規定的執行價格,差額則由政府補貼承擔。

英國《衛報》指出,在「10點計劃」的推動下,海上風電將在2021年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但國家電網該如何接納越來越多的清潔電力、儲能技術將如何與龐大的海上風電相融合,英國政府並沒有給出解決方案。「可以預見的是,英國的發電模式正在朝著分散化,小型化以及間歇化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入網會使電網面臨極大挑戰,從未管理過如此複雜電力系統的英國電網,亟待升級和更新,基礎設施與智能電網才是助力海上風電健康成長的關鍵。」

重塑製造業任重道遠

鼓勵本土製造也是「10點計劃」的一大看點,英國政府還在其中提出了打造強大電池製造基地的目標。其中,蘇格蘭和東北部地區將帶動風力渦輪機製造、中部地區將推動電動汽車生產、威爾斯則進行最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英國勞工聯合會指出,英國製造業近年來日趨沒落,特別是在新能源製造業領域。《金融時報》彙編的數據顯示,英國海上風電領域包括建築和製造組件在內,每1英鎊的資本支出,目前只有0.29英鎊回饋英國經濟,儘管算上開發和維護支出這一數字會上升至0.48英鎊,但仍然是杯水車薪。此外,每安裝1吉瓦海上風電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丹麥約是英國的5倍。

電動汽車方面,英國瞄準「電池製造強國」的目標。基於「10點計劃」,英國將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從2040年提前至2030年,同時斥資13億英鎊投建電動汽車充電設施、5.82億英鎊補貼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購買、未來4年投資近5億英鎊加速電池研發和生產。

然而,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卻對此提出質疑,稱在全球鋰離子電池製造領域,英國所佔份額不到1%,僅靠上述規劃實現不了電動汽車全面化的目標。法拉第研究所也指出,如果沒有政府支持、協調一致地推動電池和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到2040年,英國汽車行業甚至可能會損失約11.4萬個工作崗位。

有目標無細節難吸引投資

「10點計劃」中為氫能和碳捕捉和封存(CCS)技術設定的目標,也讓從業者和投資者頗為不滿。英國《每日郵報》指出,英國擁有實現淨零排放的技術支撐,但缺乏長期政策框架和實施細則,因此很難吸引私營部門的投資。

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指出:「這更像一個願景,而不是一個計劃,行業需要努力的方向及現存問題的解決細節均是一片空白。」

根據「10點計劃」,英國將在2030年實現5吉瓦的低碳氫氣生產能力,投資2.4億英鎊於制氫設施,並力爭在本世紀末完成首個氫能城市的打造。但是,計劃中對於氫氣的運輸、儲存,以及這些方面如何降成本問題並沒有提及。同時,諸如氫能源網絡對公共安全的風險,以及如何將這些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現有基礎設施應需要進行哪些改造可與氫氣配合使用、哪些研發和驗證才能實現大規模氫氣部署等關鍵問題,也沒有被囊括在計劃之中。

另外,英國計劃到2030年實現每年儲存1000萬噸二氧化碳的目標,而根據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兩位教授的推算,每年儲存1000萬噸的儲存規模,僅可能使英國捕獲在此期間化石燃料生產活動中產生的3%-4%的二氧化碳,如果要助力2050年淨零排放,這一規模至少需要增加3倍,而且還需要全民環保出行。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責編 | 閆志強

相關焦點

  • 英國公布「綠色工業革命」戰略
    當地時間11月18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了期待已久的十點行動,旨在在英國掀起「綠色工業革命」,以促進就業,並推動所有地區的商業「升級」。詹森表示:「我們的綠色工業革命將以蘇格蘭和東北部的風力渦輪機為動力,由中部地區製造的電動汽車推動,並採用威爾斯的最新技術。」
  • 英國將在2030年前禁售燃油新車 「新工業革命」來臨?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有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從而促進社會文明以及技術的進步,而工業革命便是其中之一,說起工業革命,相信人們都不會陌生,每個人上學的時候都學過。它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時至今日,一共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
  • 目標成為全球淨零碳排模板 英國將發展核能納入「綠色工業革命10項...
    ·詹森(Boris Johnson)公布綠色工業革命10項計劃,並稱該計劃有望成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全球模板。另外,英國政府還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逾28億英鎊(約合37億美元),並在該國北境、威爾斯和蘇格蘭投資10億英鎊(約合13.26億美元)用於建設各類產業集群,發展碳捕集和封存等世界領先的新型低碳技術。詹森表示,政府10億能源創新基金將助推各類新型低碳技術的商業化(如全球首款液態空氣儲能電池),進而使倫敦憑藉主權債劵、碳補償市場和碳披露要求成為綠色金融全球中心。
  •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以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行業——紡織業為例,英國的棉紡業在工業革命之前本來是落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人趨之若鶩的是印度的棉織品、中國的絲織品,就跟今天中國富人到倫敦買奢侈品一樣,是一種時髦。對於荷蘭與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而言,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到亞洲採購。
  • 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發明蒸汽機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
    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發明蒸汽機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提起瓦特,人們就會想起蒸汽機,想起他發明的蒸汽機給工業革命注入的新的活力。1784年,瓦特取得了萬能蒸汽機的專利權,不久這種新式機器就在全英國的各個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萬能蒸汽機的誕生是人類科技史上劃時代的輝煌篇章,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
  • 《國富國窮》:工業革命為什麼是在英國?
    工業革命是發生在歐洲,但為什麼是在英國?為什麼不是某個別的國家呢?從一方面說,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到18世紀初葉的時候,英國已經遙遙領先——在庭院製造業這一培育經濟增長的苗床方面,在利用礦物燃料方面,在那些將作為工業革命核心的重要部門的技術,如紡織、鋼鐵、能源和動力的技術方面,均是如此。除此之外,還應提到英國商業化的農業和運輸的效益。在農業中,日益增高的效益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中國、印度或日本?
    如果這種說法正確,那麼就只有強調外來衝擊或平衡轉換的理論才可能說明工業革命的緣由。古典派的描述同時暗示工業革命期間的增長動力,是在不同經濟層面出現的重大技術發展,而將矛頭再度指向制度變革或平衡轉移。這表示我們應該能藉由查看公元1800年之前英國發生的制度或經濟情況變化,來找出工業革命的先決條件。於是,心中只有這種解釋的經濟學家和經濟歷史學家前赴後繼投身於這個問題,結果卻徒勞無功。
  • 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對國際政治究竟有什麼影響?
    這兩場革命是在大航海時代中孕育出來的,不過大航海帶來的新資源和的新秩序,在英法兩國中表現為不同的樣態,最終導致了在英國發生的是工業革命,法國發生的是政治革命。先看英國,英國大航海時代獲益最多的群體,是商人階層以及經商的新貴族。法國在大航海時代獲益最多的是國王政府。
  • 14世紀中國就已具備英國工業革命的條件,為何沒「破門而入」?
    第8-12世紀時中國的技術變遷非常快速,到13世紀時,農業和工商業高度發展、城市一片繁榮,中國已經達到了全面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的閥值。  14世紀明朝初年中國就已具備了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條件,達到了全面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的門檻,為何中國沒有「破門而入」?  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來看,中國沒有「破門而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初級行動團體,初級行動團體是推動制度變遷的第一力量,沒有初級行動團體就無法實施制度變遷,即便新制度存在著較大的潛在收益。
  • 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的未來將是終結
    過去的工業革命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 歷史上,人類社會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每一次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我們看到,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推動。
  • 高考熱點——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1、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發生的背景: 1)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確立了資本主義統治,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2)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4)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5)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18世界60年代——19世紀中期)1)首先發生在新興的棉紡織業。
  • 中國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成功造出人造太陽
    歷次工業革命的順序為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資訊時代,那麼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方向是在哪裡?可控核聚變可以給我們答案。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什麼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向是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量子信息、虛擬實境、生物技術為概括方向。第四次工業革命其實就是綠色革命,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提高資源生產率 ,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全面掛鈎,綠色革命最核心的是什麼?就是能源。
  • 科學網—科學是工業革命的重要推手
    工業革命是英國人的傑作,這個時期創造的財富超過了英國歷史上的總和。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不是歐洲或者亞洲其他地方?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特·艾倫在學術專著《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中,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以寬闊的學術視野,深入探討了這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奧秘之所在。
  • 人類工業革命史——工業革命與剝削失業,為何革命總與危機相伴?
    四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以及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容納量問題工業革命使人類的歷史前所未有地向前推進了一大塊,並且至今依然在加速。工業革命也孕育著巨大的社會變革。第1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主要的地點在英國,進而開啟了人類的蒸汽時代。第2次工業革命是電氣化,主要的發展者是歐洲各國和美國。其中領軍者是德國和美國,進而引領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 第一次工業革命 快要被遺忘的製造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誌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同時給製造業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
  • 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之所以說它是一個時代,而不是單純的「風口」,因為它的出現意味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幕悄然拉開,人類歷史即將再一次被顛覆!   「革命」本義指變革天命,後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於政治,是一種徹底的顛覆,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凡是可以冠之「革命」二字的,皆是引起深刻社會關係變革的重大事件,推動著人類歷史進程的快速前進。
  • 科學家:若成功堪比工業革命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將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糖類等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下圖是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從上面的表達式我們就知道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這個反應能夠把生命體排出的二氧化碳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轉變成包括人類在內所需要的能量以及氧氣。但別看是簡簡單單的表達式,這裡面牽扯到了很多的微觀反應,包括電子轉移,碳同化等一些列令常人迷惑的過程。
  • 如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
    英國政府就這方面在今年年中出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監管政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進行了很好的嘗試,有不少先進的思想、理念和做法。2、新技術帶來社會變革第四次工業革命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許多挑戰,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這不是一句口號式的話,而是非常迫切的實際需要。
  • 公元1720年代:蒸汽機與工業革命
    後來瓦特對蒸汽機進行改良,使其得以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使英國實現了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由此,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實現了歐洲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 世界科學、技術、工業革命趨勢分析
    它似乎也遵循從報酬遞增到報酬遞減的演化周期,報酬指應用新範式重新解釋自然現象或獲得新的科學發現的數量與速度。進入後半段,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及其產業經歷了前期競爭發展已經成熟,自身發展趨近階段極限(階段極限是指一輪周期內技術所能達到的最大邊界),進入ICT產業和使用ICT 的門檻大幅降低,其潛能開始加速向其他經濟部門橫向擴散,信息技術邁入全面擴散的「拓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