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島正向大陸漂移 臺灣海峽在變淺變窄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近日載文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橫著一道政治裂痕。但從地質學角度講,臺灣島似乎正在向中國大陸漂移。這種移動是以一毫米接一毫米的速度推進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巨大作用力塑造了臺灣的陡峭山脈,也引發了臺灣的地震。這股作用力正在使臺灣海峽變窄,使臺灣島不斷接近大陸。 目前,來自美國、日本和臺灣的科學家們計劃對這一造山運動進行深入研究。
-
臺灣海峽大通道的設想,為啥線路不是直線而是曲線
近日,筆者閒來無事翻越我國的交通地圖集發現,在福建和臺灣島之間居然畫著一條高速公路,名字叫做京臺高速。但是紅色的虛線告訴我們,這只是一條規劃當中的路線,並不是實際已經建成的路線。下面我們單從科學地理角度,來簡單闡述一下臺灣海峽大通道的設想。有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是筆者認為還是可行的。
-
臺灣海峽隧道建成 兩小時可以到臺灣
此後,有關專家學者先後前往相關地點進行實地考察,並從地質構造、地震和技術能力等角度進行綜合考慮,逐步形成了北、中、南3種方案。北線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中線從福建莆田到臺灣中部,南線從廈門經金門、澎湖列島到達臺灣嘉義。由於北線所經地區在歷史上從未發生過超過7級的大地震,也未發生過海嘯,地質結構最可靠,被專家一致認為是臺灣海峽通道的首選路線。
-
大陸漂移學說產生之前有一種路橋論,認為大陸是通過狹小路橋連接
該學說認為,大洋中曾存在過一 些狹窄的好像橋一般的陸地,稱為「陸橋」,生物正是通過這種陸橋從一 塊大陸來到另一塊大陸的。後來,地殼變動,陸橋被海水淹沒,但我們 仍然可以根據一些分散的小島和水下髙脊找到它們的蹤跡。德國學者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說則持與此完全相反的觀點。他不認為動物是通過所謂的路橋進行遷徙,而是大陸在移動,動物們根本就沒有動。
-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
-
臺灣海峽隧道何時建 政治障礙有待克服
此後,有關專家學者先後前往相關地點進行實地考察,並從地質構造、地震和技術能力等角度進行綜合考慮,逐步形成了北、中、南3種方案。北線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中線從福建莆田到臺灣中部,南線從廈門經金門、澎湖列島到達臺灣嘉義。由於北線所經地區在歷史上從未發生過超過7級的大地震,也未發生過海嘯,地質結構最可靠,被專家一致認為是臺灣海峽通道的首選路線。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1912年1月6日,在法蘭克福地質學會上,魏格納作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講演,首次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設。1915年,他的不朽著作《海陸起源》問世了。在這部著作中,魏格納系統地論述了大陸漂移的理論魏格納提出,距今3億5千萬年以前的古生代,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叫做聯合古陸或泛大陸,在它的周圍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叫做泛大洋。
-
我國學者完善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新聞—科學網
報告中,唐春安通過列舉地殼形成與海洋誕生、生物大滅絕、超大陸循環、大陸漂移、洋中脊裂谷系與板塊、地震分布帶以及全球變暖等九大地質事實或事件,和地幔對流、洋底擴張、板塊俯衝、大陸漂移傳送帶模式、地幔柱、火山灰遮陽誘發冰期、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以及地球轉速變化產生構造應力等八大假說,對應地球收縮說、地球膨脹說等理論進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國際上仍然缺乏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來統一地解釋地球演化過程的主要地質事實或事件
-
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原標題: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奠基者——紀念A.魏格納誕辰一百周年(節選二)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
臺灣海峽地形圖欣賞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是中國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連通南海、東海的海峽。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如今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之上,這個問題可以解釋的很清楚,但在魏格納那個時代,傳統的地質學理論認為海陸的位置從未發生過變化,冷縮說、陸橋說、大洋永存說等固定論觀點盛行,對於從事氣象學研究的外行人,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無疑是向傳統理論發起了挑戰。
-
從地震勘探角度解密大陸板塊漂移的真相
魏格納100年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他認為大陸板塊自己會漂移,動力主要包括兩個,其一是因地球自轉存在一個指向赤道的離極力;其二是因地球自轉產生向西的力。後來地球物理學家經過計算得到的這兩個力非常小,不足以推動巨大的板塊克服阻力發生漂移。
-
臺灣海峽最窄只有約130公裡,未來能修跨海大橋直通嗎?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後,網上就有網友提出,我國的寶島臺灣能否也修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進行連接呢?下面我們先了解一下我國的寶島臺灣的地理情況。 臺灣島是我國的第一大島,位於我國大陸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我國福建省相望,南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
臺灣海峽最窄的地方多寬?能不能填海造陸,或是修建跨海大橋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臺灣海峽最窄的地方有多寬?土地可以填海造橋嗎?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20 世紀 20~30 年代間,地理學家對大陸運動的觀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結果,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 20世紀50 年代中期,不斷發現的新證據才越來越對大陸可能運動的假說有利。
-
臺灣海峽究竟有多深
臺灣海峽基本上適合各種艦艇活動,最窄的地方兩個小時就能橫貫廈門位於臺灣海峽邊上,可以說,這裡是了解臺灣海峽的最前沿。臺灣海峽指的是我國福建省和臺灣省之間的一條狹長海域,大致為東北一西南走向,南北長約370公裡,東西寬從130公裡到190公裡不等。
-
【軍事地理】臺灣海峽地理條件對登陸作戰的影響
一、海峽海底地形 臺灣海峽中間較窄,最窄處在海壇島與白沙岬之間,寬約70公裡;北口稍寬,約120公裡;南口最寬,約150公裡,平均寬約108裡,兩口相距約205裡。 臺灣海峽海底地形比較複雜,丘、谷相間,起伏較大,這是由於在形成臺灣海峽時地殼變動和火山巖侵入而造成的。早在第四紀更新世(距今約2萬年)時,臺灣海峽和整個東海都是一片陸地,為一沿海大平原,平原上棲息著大陸陸地哺乳動物群。
-
臺灣海峽——何時天塹變通途
圖為我國臺灣海峽 我國三大海峽,臺灣海峽,渤海海峽和瓊州海峽。 臺灣海峽位居首位。 臺灣是我國的寶島,一峽隔兩岸,臺灣海峽牽動了太多國人的情感,發生了太多的故事。 經過不懈努力,兩岸由「小三通」到「大三通」,兩岸交流融合進一步提升。 但如何實現兩岸「一小時生活圈」,這個可能就不得不提臺灣海峽跨海通道工程了。
-
中國臺灣海峽並不寬,有沒有填平的可能性?工程師給出答案
臺灣海峽其實也不寬,能不能也修一座跨海大橋,或者乾脆填海造陸,直接填平臺灣海峽呢? 現代地質調查發現,臺灣海峽的地質結構主要為大陸棚,平均水深只有60米,最深處也才88米。臺灣海峽最窄的地方,是從臺灣島白沙岬島到福建海壇的平潭島,距離約為130公裡。
-
臺灣海峽,哪來的什麼中線?
」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海峽中線」。今天的臺灣海峽依舊是我國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根本不存在什麼「中線」。 我們從頭算起,夏商時期臺灣屬於天下九州中的揚州,在《尚書·禹貢》成書之時,臺灣已經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