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出現前的犯罪調查多繁雜?1940年代的FBI指紋檔案庫

2020-11-22 騰訊網

今天這組照片反映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身份鑑定部門在二戰期間,為滿足工作需要而開設的大型指紋檔案庫。到1942年,聯邦調查局每月向其檔案庫中添加40萬張檔案卡,當時該庫每月收到約11萬份「身份核查」請求。到1944年,該機構已經擁有大約2300萬張身份記錄卡,以及1000萬張指紋記錄。戰爭期間,聯邦政府向聯邦調查局投入大量資源,以調查潛在的叛逃者和間諜。到1943年底,聯邦調查局共僱傭了大約1.3萬人在此機構中服務。

【1941,FBI的指紋檔案庫】

【指紋研究是調差犯罪證據的重要來源之一】

【「臭名昭著的死囚」檔案櫃】

早在上個世紀,法國科學家保羅-讓·庫利爾(Paul-Jean Coulier)就發明利用碘煙燻法將指紋轉移到紙上的提取方法。1901年,倫敦蘇格蘭場(London Scotland Yard)利用此方法開始對個人進行指紋識別,並使用指紋信息來識別罪犯。不久之後,指紋識別法也成為美國警方的標準方法。

1902年的謝弗案是第一個根據指紋證據對兇手進行鑑定、逮捕和定罪的案件。阿方斯·貝蒂隆(Alphonse Bertillon)在一名牙醫的公寓裡發現了一名竊賊兼殺人犯謝弗(Scheffer)的指紋,幾個月前,謝弗曾被逮捕,他的指紋是在一個破碎的玻璃櫥窗上發現的,而他的指紋是在被破壞的陳列櫃留上下的。

【1942,聯邦調查局指紋檔案中心】

【1946年,聯邦調查局處理了超過1億張手工保存的指紋卡】

自20世紀初以來,在美國,執法人員的通過指紋來識別罪犯的方法一直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在自然災害和人為危害之後,使用指紋進行屍體識別也很有價值。

自1924年以來,聯邦調查局指紋庫一直是美國唯一的指紋庫。

不過直到1980年才首次安裝了計算機來搜索這些文件。1999後,FBI就主要通過綜合自動指紋識別系統(IAFIS)存儲和訪問指紋資料庫,該系統目前保存著超過5100萬份犯罪記錄和指紋記錄,以及超過150萬民事(非刑事)指紋記錄;同時,該庫還保存著5000多萬份非美國公民的指紋,而這些指紋記錄主要以兩根手指指紋記錄的形式進行保存。

【工作人員在查看指紋卡】

【每一份指紋記錄都有相對應的存放位置】

【1941,指紋庫舊址曾是華盛頓特區軍械庫】

看完這些老照片,你有什麼想分享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完)

歷史在你手中,

與@俗人何金水一起回味歷史老照片!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FBI公布的超自然檔案(二)
    在不明飛行物學中,拉帕茲的名字經常與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軍方對UFO的調查聯繫在一起。這些事件包括所謂的1947年羅斯韋爾UFO事件,從1948年底開始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的新墨西哥州綠火球事件,以及1954年與新墨西哥州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Tombaugh)一起尋找近地軌道衛星事件。
  • FBI公布的超自然檔案(一)
    在20世紀50年代他也是最出名的一位接觸者;亞當斯基自稱是「哲學家、導師、學生和UFO研究者」,但大多數調查人員認為這都是他精心設計的騙局,而亞當斯基本人就是騙子。前兩本書都非常暢銷; 到1960年,共售出了20萬本。
  • 日本警方犯罪信息系統十萬指紋數據出錯
    東方網10月27日消息: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0月27日消息,日本一向重視科技在預防犯罪等方面的應用,作為最高警察機構的警察廳以及下屬各級警方機構一直以來都非常信賴系統內部的「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據說這套系統曾經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其自動生成的基礎數據,更為警方減輕了不少破案工作量。
  • 十萬指紋數據出錯 日警方犯罪信息系統嚴重「掉鏈子」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王婧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0月27日消息,日本一向重視科技在預防犯罪等方面的應用,作為最高警察機構的警察廳以及下屬各級警方機構一直以來都非常信賴系統內部的「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據說這套系統曾經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其自動生成的基礎數據,更為警方減輕了不少破案工作量。
  • 宋禮華代表:建議籌建新生兒DNA檔案基因庫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北京訊(特派記者 黃娜娜 汪喬 楊玥玥 王冰燕 李旭)目前在我國,國家層面的人口基因庫尚處在起步階段,地方性人口基因庫在很多省份還屬於空白。
  • 1940年代在美國調查中國青銅器的陳夢家
    袁同禮的照片檔案以及中國古董商人的售賣記錄,都在提醒陳夢家西方收藏的中國銅器包括容器、兵器、銅鏡、雕塑和雜器的數量和質量在不斷上升。1940年春,袁同禮請陳夢家整理收集來的銅器照片,並參考歷史、文字和考古相關知識進行注釋。
  • 一枚指紋在「大數據」幫助下讓嫌疑人「現原形」
    直到這一次,2018年7月,他們跟著一條線索來到無錫,希望這裡的「警方大數據」能夠讓他們不再與犯罪嫌疑人擦肩而過。  通過網上信息研判 獲取重要線索  這條線索來自當地警方新啟用的圖像識別系統。民警將犯罪嫌疑人相某的照片上傳後,比中了一名登記姓郭的男子。系統還提供了一條郭某曾於2011年在無錫出現過的信息。
  • 百佳刑警推選丨張世平:「破譯」指紋大乾坤
    一、炯炯慧眼,蛛絲馬跡中尋覓真兇 小指紋,大乾坤。指紋在常人眼裡十分普通,可在指紋專家看來,蘊藏的信息之多、學問之大浩瀚無邊。痕跡無聲,他卻能讓指紋「開口說話」,成為緝兇鐵證。肯鑽研,耐寂寞。在數以億計的指紋庫中比對找指紋,枯燥乏味猶如大海撈針。
  • 北京海澱法院探索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圖)
    轄區內高校雲集的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據介紹,該制度適用的範圍控制在初犯、偶犯,情節較輕、主觀惡性不大,使用非監禁刑的大學生犯罪。此外,法院需到學校了解大學生狀況,做足社會調查,看其一貫表現怎樣,如果偷摸、打架、劣跡斑斑,就不會對其檔案進行封存。
  • 尋找躲藏在一平方釐米裡的真兇: 「指紋神探」 12年來比對10多萬指紋
    在數以億計的指紋庫中比對指紋,就像大海撈針般枯燥乏味……這是一場警察與嫌犯之間的無聲較量,也是一場意志與決心的終極對決,成都溫江公安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民警唐文亮便是這場比賽中的一員。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海量的指紋數據中,在迷宮一般的指紋圖像裡,探尋證據所在,甄別痕跡真偽。
  • 北京海澱法院試水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圖)
    轄區內高校雲集的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據介紹,該制度適用的範圍控制在初犯、偶犯,情節較輕、主觀惡性不大,使用非監禁刑的大學生犯罪。此外,法院需到學校了解大學生狀況,做足社會調查,看其一貫表現怎樣,如果偷摸、打架、劣跡斑斑,就不會對其檔案進行封存。
  • 上海公安詳解重案犯罪現場調查 鼻炎是法醫的職業病
    、電子物證、理化、心理測試、生物物證室等專業,還負責對刑技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難點開展科學研究;對治安、糾紛、事故的調查和民事案件的訴訟等提供技術鑑定。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痕跡是犯罪現場調查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刑技人員眼裡,指紋、足跡、槍枝、彈藥、鎖、紡織物、車輛都屬於痕跡的範疇。田巍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剛剛開始搞痕跡時,一切都很散亂,但如今,在我們眼裡,各種細節都是有機結合的。」田巍表示,他們的工作是為偵查提供方向:情殺還是仇殺,為財還是為人。
  • 北京海澱法院探索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
    昨天記者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目前,該法院已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百餘份。        封存犯罪檔案去除前科標籤        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確定了未成年人檔案封存制度。同年11月,北京高院發布《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檔案封存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犯罪時未滿19周歲,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以及免除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訴訟檔案應當予以封存」。
  • 法者|指紋「神探」易昭偉:3天找到「浙江第一懸案」嫌犯
    本文圖片均由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供圖一起浴室命案,他在一枚殘缺指紋上找到突破;如同大海撈針,他3天內通過指紋比對鎖定逃亡二十多年的嫌犯。指紋,是每個人獨有的標記,是確定或排除刑事案件嫌疑人的重要證據之一。與影視劇作品不同的是,受各種條件限制,從案發現場採集回來的指紋經常會出現殘缺、變形、模糊等情況,給指紋比對工作增加難度,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案件的偵破。
  • 犯罪心理學:智商167到底有多恐怖?他戲耍FBI整整17年
    反偵察能力指的是預測偵察者的思路和調查手段,在犯罪過程中避免自己的信息被洩露,同時利用偵察者的思維習慣把他們誤導進入錯誤的方向。用通俗易懂的話說就是犯罪分子猜測警察的心理有多準,以及通過猜測警察的心理如何避免自己被發現,同時誤導警察的判斷。任何一個反偵察能力高的犯罪分子都會在犯罪方式上深思熟慮。
  • 谷城警方通過指紋比對破案27起
    2006-12-11 16:20:21        日前,筆者從湖北省穀城縣公安局獲悉,截止12月上旬,該局通過指紋比對破案
  • 檔案部門可介入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275條規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該制度的確立對新時期的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僅就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中的作用提些看法。     在啟動模式上,刑事訴訟法採用的是自動啟動模式。
  • 封存保密未成年人犯罪檔案
    劍拔弩張之際,寧鄉縣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趕到了村裡,進行了調查和調解。考慮到事發的原因、情節和村組的意見,決定對周飛龍不予批捕,取保候審。    近日,檢察官鍾曉利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為了緩解雙方的矛盾,避免今後事件升級,她們設法勸和了兩家人。    此後,檢委會作出了不予起訴的決定。
  • 「指紋神探」楊鳳雷 屢破積案令犯罪分子膽寒
    冒險攀伏五樓窗外 提取指紋慣盜落網  2014年5月份以來,汶上城區黃金水岸小區和長樂湖小區發生了多起爬樓盜竊案件,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安全感。通過現場勘查,楊鳳雷確認犯罪嫌疑人選擇落水管進行來回攀爬,從廚房窗戶處進入室內盜竊物品。
  • 基因庫的「是」與「非」
    最近,泰國科技部和司法部公開表態,支持泰國通過相關法律,允許司法鑑定機構收集犯人的DNA信息並建立全國罪犯基因庫,以便更好地偵破刑事案件。  無獨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國也剛剛宣布,將由國會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準備收集所有非法移民的DNA信息,並存入全國基因檢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