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看的人是在夢中;向內看的人是清醒的人。——榮格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人類社會,每天都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從家人朋友到同事、領導、客戶,乃至陌生人。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處方式,想要在負責的人際關係中全身而退已不容易,而要在其間如魚得水更加困難。此時,如果我們了解人們心裡到底在想什麼,一切都變得明朗起來。
書魚的著作《墨菲定律》就是幫助人們了解「那些無聲無息又無所不在支配我們的心理學秘密」的「葵花寶典」。
人類的心靈幽深難懂,想法靈活多變,究竟要怎樣才能對人類心理了解一二呢?其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實驗研究、事例分析、經驗總結等方法總結一些具有共性的心理學觀點和規律。面對無數的心理學規律我們又該怎樣掌握並切實理解,最終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為我們服務呢?
書魚的《墨菲定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全書把56個人們日常需要了解的心理學原理按照十個專題線索編成既獨立成篇又具有內在邏輯的十個章節,從社會交往、內心修煉、對世界的認識、對人性的探究等各個方面給讀者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而且還十分貼心的列出了書中的心理學原理和規律的內在邏輯和關鍵詞思維導圖,便於讀者查閱、記憶和應用。
很慶幸有像書魚一樣的人願意把自己的知識分享出來。如果你對人際關係和自己的心理建設有疑問,都可以在《墨菲定律》這本書中初步找到答案。
我最近很懷疑自己「看人」的能力,別人都說好的人,我卻覺得他心懷不軌,而別人都說不好的人,我卻覺得他是好人。
不知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朋友,一開始他給人的感覺很不好,甚至有很多人也告訴你他的人品不怎麼樣。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你發現他完全不是傳說中那樣,而是一個善良的值得結交的朋友。
這個現象其實就是刻板效應,我們一開始認識一個人的時候,往往容易以偏概全,如果不懂得這個心理學規律,我們很可能丟失一個值得相交一生的朋友。在刻板效應的影響下,我們往往固執己見,但是我們所見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書魚在《刻板效應》這一章裡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刻板效應」、「首因效應」、「暈輪效應」、「灰姑娘效應」。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用職場、感情、人物故事等具有說服力的實例向我們詳細講解和說明了「你所見的世界,未必就是真實的世界」。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了解支配我們的心理學規律和原理,一方面何理運用它們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加分,另一方面警惕它們對我們的理性判斷造成的不良影響。
這些心理學規律歸根結底源於人類的本能無意識,如果任由它們的支配人類與動物何異呢?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本質的方面就是我們有理性。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真正消化吸收了這些心理學規律,並把它們外化於行動我們才有機會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人生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