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客丨關東煮不是麻辣燙,內在還是由匠心精神支撐起來的

2020-12-08 騰訊網

這兩天老藝術家終於告別了小背心短T恤,過上了廣州名副其實的秋天。秋風呼啦啦吹過,老藝術家裹緊身上的外套,走進便利店尋一碗熱乎乎的關東煮。

一場秋風把便利店的關東煮給吹醒了。

浮著一層紅油的湯汁裡面浸泡的丸子、豆腐泡、蘿蔔、熱狗等又開始散發出誘惑吃貨的氣息,讓老藝術家一走進便利店就不能自已。

這款從日本引進的小食在中國大陸紮營20多年之後,經過一系列的改良也獲得了大批的愛好者。

然而,當你稱心如意地吃到了一份便利店的關東煮時,也許你會像老藝術家一樣失望,因為這關東煮僅僅只有嗅覺誘惑而並遠不能讓你的胃感到一絲絲滿足。

這麼多年過去了,城市換了面貌,就連老藝術家也換了髮型,而便利店的關東煮卻一直未變——網友們還在吐槽便利店的關東煮是「在湯裡泡了一整天的澱粉丸子」。

可是,在日本廣受歡迎的關東煮,在中國就這麼難吃嗎?

去過日本的朋友一眼就看出破綻了:這關東煮和日本大街上的關東煮相差遠了去了。

那麼日本大街上的關東煮究竟是個啥樣?

關東煮,日本人的風物詩

關東煮在日本,可以說是庶民們喜愛的美食。據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記載,關東煮最初的雛形是一根烤豆腐,而在1868年明治維新前後就已經出現了種類多樣的關東煮。

1955年京都關東煮屋。圖/Sanat Karavai

直到現在,日本的關東煮已經發展到有近40種食材。

把一根烤豆腐改造成一鍋材料豐富的關東煮,吃貨們的大腦一定是通過胃來控制的吧。

材料豐富的關東煮。圖/livejapan

精緻整齊的日本壽司也許能成就一條充滿小資氣息的朋友圈,而食材豐富的關東煮卻能成為一首風物詩。

能被冠上「風物詩」這麼文藝好聽的名字,可見庶民美食關東煮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關東煮在日本發展到今天,早已經擺脫在街上叫賣的命運,而擁有了專門的門店。

比如1915年一家開在日本淺草地區的關東煮店「大多福」,如今它憑著自己100多年的歷史在日本站穩了腳,吸引了許多遊客到這來尋味。

大多福位於淺草附近,以木頭建造,設有一個小而質樸的花園,讓人回想起日本的老派。圖/Getlt01

還比如由石原裡美主演的日劇《校閱女孩河野悅子》裡常見的場景,主人公們每天都會在關東煮店裡坐著邊吃關東煮邊訴說煩惱。

日劇《校閱女孩河野悅子》裡的主人公在關東煮店 。圖/視頻截圖

劇裡是訴說煩惱,但在老藝術家看來卻是一場場的關東煮吃播秀。全劇仿佛在對老藝術家說:不管快樂與否,先來塊大蘿蔔才最實在。

蘿蔔塊,也叫大根。

另一部由日本放送協會(NKH)拍攝的紀錄片《關東煮小店的悲歌》,記錄了寒冬中走進關東煮店的各色人物,從西裝人士到平民百姓,都有停在關東煮店門口要一碗關東煮的。

紀錄片裡的關東煮店是位於赤羽的一家關東煮店,無論是不是第一次來,店員會對每一位上門消費的顧客說「歡迎回來」。

赤羽關東煮店向每位前來的顧客說「歡迎回來」。對於常年外漂的遊子,「歡迎回來」給人一種回家的感覺。圖/視頻截圖

看到這裡,老藝術家已經在心裡給這家店的情懷加滿分了。

打卡這樣又網紅又有情懷的小店已經成為很多日本遊客的kpi,人們在專門循著地址上門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享受一次「歡迎回家」的服務,也不僅僅是為了在朋友圈po上一張與關東煮店的合影和定位。

更重要的是,被生活攆著前進的現代人,忙裡偷閒是來體驗一把情懷的。

沒有在關東煮店點一份暖暖的關東煮,迎著街頭的寒風被這份關東煮感動得熱淚盈眶,算什麼有志青年?

老藝術家跟一位朋友去日本旅遊時就曾看到朋友對著一碗關東煮熱淚盈眶。然而我在調侃她是病態文青的同時也看到了她內心的OS:

老子馬上就要回去社畜了,現在還不能痛痛快快地熱淚盈眶嗎?

「大雜燉」裡的匠心

與日本壽司一樣出名的,是日本人的匠心精神

岡野暢夫先生花了30年時間在修復舊書上,「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先生花了超過55年時間做壽司,他們持之以恆的精神總能給人強大的震撼

——尤其是對那些靈魂在路上飛馳,而身體卻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年輕人們來說。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在做壽司

美食家蔡瀾在去過日本後曾說,「日本人做事都很專一,一種料理做得好已經很不容易,哪會什麼都有。」意思是說,在日本,一家料理店如果做的是烤鰻魚,就不會有鋤燒。

因此在處處是精緻專一的料理店的日本大街上,有著近40多種食材的關東煮實在是難得的「大雜燉」

堪稱「大雜燉」的關東煮雖然給人一種粗糙、廉價且賣相也不好看的感覺,但糙的只是表面,關東煮的內在還是由日本人的匠心精神支撐起來的

日本的一鍋關東煮有多講究?這還得從高湯說起。

關東煮的靈魂在於一鍋鮮美的混合高湯。與中國人長時間熬製出來的高湯不同,日式高湯的熬製僅僅只需要幾分鐘

僅僅幾分鐘熬出來的高湯正是日本料理的靈魂

混合高湯的材料很簡單,昆布和鰹魚即可。昆布先放在水中煮,在水開始沸騰之前關火。之後撈出昆布待用,放入鰹魚絲浸泡3分鐘左右後篩出來,再往湯裡裡加入醬油,一鍋高湯便做好了。

將鰹魚絲從高湯中過濾出來

材料種類雖然簡單,但對材料的質量卻有很高要求。對於昆布,最好要放置一年以上,其身上產生鮮味的胺基酸才會更成熟,煮出來的湯才會更香醇,目前日本只有京都一家在北前海時期就創辦的昆布坊能提供這樣的昆布。

圖/epochtimes

而鰹魚自身也帶著能夠產生鮮味的肌苷酸兩種自帶鮮味的原料熬出來的高湯,不用說也是寫滿「鮮」字的。

關東煮的講究可不僅如此。在開始「一鍋煮」之前,關東煮的一些食材需要經過特定的處理。

關東煮中穩坐C位的蘿蔔塊,在熬製之前要先把皮和筋去掉,把上下兩面的稜角削圓,先單獨大火熬製15分鐘以上才能放入高湯與其他材料「互相滲透」。

關東煮的準備工作,先削出一層厚厚的皮,再把稜角削平。

偏執於生吃的日本人,對溏心蛋也是著了迷。溏心蛋要先放在高湯中浸泡數小時以入味,要吃的時候再放入沸水中浸煮片刻。把握好水溫和時間是一顆完美的溏心蛋誕生的必要條件。

還有關東煮的魔芋、豆腐包等都需要在入高湯之前做一番處理。

如此多且繁瑣的步驟節節勸退想要自己動手做關東煮的老藝術家

然而,如果說日式關東煮難做,那麼中國版的關東煮則簡單多了

中國關東煮,不辣版的麻辣燙?

跟日本人改良中國拉麵的道理一樣,關東煮若想在這片黃土地上佔有一席地位,做出一些改變是必然的。

關東煮先是傳到了臺灣,才從臺灣傳入中國大陸的。因為日語發音O-den和閩南語中的「黑輪」發音一模一樣,所以日本關東煮傳到臺灣就變成了臺灣黑輪

不僅名字變了,關東煮的味道也根據當地人的口味改良了一些

臺灣黑論傳入臺灣之後,經過口味的改良,獲得了大批民眾的喜歡。圖/eating is everything-WordPress

首先是湯底。臺灣沒有昆布,因此底湯也從鰹魚昆布湯變成了受中國家家戶戶歡迎的大骨湯。

食材也根據當地人的口味加上了很多種材料。日本人的關東煮由原來的蔬菜海鮮變為海鮮製品和肉類,比如增加了香腸和各種貢丸類食物。

此外,原本清淡口味的關東煮也加入了一些辣。

中國版關東煮,被稱為「不辣版的麻辣燙」,絕不是空穴來風。

儘管現在臺灣有些人已經意識到黑輪攤上買的不是真正的關東煮,並且已經有意識地開始回歸日式關東煮中。

但在大陸地區,有網友表示,日式關東煮真比不上麻辣燙,因此一些便利店和躲著城管的小攤販們便迎合大部分顧客的口味,在清淡的關東煮中加入了輕微的油和辣,於是今天國內的關東煮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不辣版麻辣燙」,也叫「甜不辣」。

關東煮店在日本已有正式的門店,而在中國,專門做關東煮的門店卻非常少見,當有人提出要開一家正宗的關東煮店時,網友們紛紛勸他快醒醒

但若深究關東煮和麻辣燙的區別,老藝術家發現他們其實大不相同。

相較於日本關東煮製作時間的長和過程的複雜,麻辣燙簡單得太多了

相傳,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是由船工和縴夫最先創造出來的。他們拉縴之餘,在江邊支起瓦罐,取江之水,周圍之野菜,放入瓦罐中涮燙,再加入花椒、海椒等調料,這樣涮出來的食物美味又可驅寒。

麻辣燙產生於這樣只能「就地取材」的條件,且創造者是江面上有著矯健肌肉的漢子們,註定了它不能變成一道更精緻的菜品。

除此之外,關東煮最重要的是高湯的製作。而麻辣燙則注重夠麻夠辣的調料,無論是無辣不歡的食客們,還是偶爾想挑戰麻辣爽的清淡主義者們,都能從辣到流淚的麻辣燙中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

今天的關東煮變得越來越像麻辣燙,就連老藝術家走在路上都能看到有小攤販打著「關東煮、麻辣燙」的招牌在賣同一種東西——要辣就是麻辣燙,不辣的就是關東煮

圖/作者供圖

顧客是上帝,不管你想吃的是麻辣辣的麻辣燙還是「甜不辣」還是清清淡淡的關東煮,小販們都能給你做出來。

「一人食」關東煮,怎麼做才好吃?

日本動畫《櫻桃小丸子》裡,有一集講小丸子一家人圍著一鍋關東煮吃飯的場景,畫面上每個人說說笑笑甚是和諧。

小丸子一家在吃自己做的關東煮。圖/視頻截圖

但這樣令老藝術家羨慕不已的其樂融融的場面,在快節奏的社會下已經難以出現了。

當代年輕人在工作上可以說是勤勞的三好學生,但在生活上卻懶成了將便利店當成廚房的社畜。

快節奏時代下便利店的關東煮也變得越來越「速食」。方便麵調料兌出來的湯底,泡了一整天的澱粉丸子,真可謂是怎麼便利怎麼來

日本關東煮店是一道風景線/圖蟲·創意

但這缺乏營養又不太好吃的關東煮,卻依然成為許多行色匆匆的年輕人喜歡的東西

今年八月下旬,便利蜂發布了《深夜便利店最受單身男女歡迎商品排行榜》,其中關東煮成為受歡迎的top1食物

便利蜂數據排行榜

作為快餐小食,便利店的關東煮很少被人們用來下酒,人們更多地把它當作一種解饞的小食,可以邊走邊吃。

沒有被用來下酒的關東煮怎麼說都少了一些風情。但若要說便利店的關東煮還有什麼可人的地方的話,那就是冬夜裡的一碗關東煮了。

在冬夜加完班回家的路上,在路邊的便利店買份熱乎乎的關東煮,以此作為今天最後的壓軸節目。

誘人的關東煮/圖蟲·創意

而在便利店的關東煮廣受歡迎的同時,一些年輕人正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還記得2013年的一款名為「一人食」的美食欄目,打出了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的slogan。不說欄目效果怎麼樣,它所傳播的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正是當今覺悟的現代人所追求的。

工作日累到吐血的年輕人,將就久了也想在周末精緻一回。周末自己動手做一小鍋關東煮,從準備材料到收拾殘局,覺悟的年輕人們在努力為自己營造生活的儀式感

你以為他們在揮霍時間,其實他們在享受身體與靈魂同時在路上的愉悅感

他們一直堅信,關東煮,當然還是自己做的最好吃——儘管明天他們又要去吃便利店的關東煮了

梁川

相關焦點

  • [原創]《關東煮店人情故事3》:溫馨感人的日系放置類小遊戲
    老爹的關東煮店在城市的小小角落中重新開張,這一次老爹的小店照舊迎來了許多身份不一的客人,他們齊聚在這個有著明黃色燈光和熱騰騰關東煮的小店中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而隨著食客們的敘述,一樁二十年前的往事也慢慢浮現。
  • 純正日式關東煮在太原上線,人均不到15元,老闆公開製作秘方
    禁不住火鍋的誘惑,也抵不住關東煮的美味吧?冬天吃上熱乎乎的關東煮,捧在手裡,暖熱心房。關東煮是一種類似麻辣燙的美食,是日本的一種小吃。在特製的湯料中把食材煮熟,便可入食。傳統的關東煮都是在杯子中進行享用,方便及美味。如果在太原也吃上日式關東煮,那可謂是省錢省時省路程。
  • 便利店關東煮測評喜歡吃關東煮的寶寶快來康康吧~
    關東煮是去便利店的時候經常吃的,下面對比一下比較常見的兩家便利店,哪家的關東煮更好吃呢?711便利店:海帶絲結口感偏硬,關東煮湯汁不入味,海帶味不明顯,不好吃魔芋絲有嚼勁,口感不錯,每次吃關東煮必點御品豆腐豆腐超嫩的,關東煮湯汁入味,吃起來很鮮,推薦~紫菜豆腐包味道偏鹹,破壞了關東煮的鮮味,不喜歡蘿蔔很入味,蘿蔔鮮味足,好吃到飛起~推薦
  • 手爪爪癢幹拌麻辣燙冒菜開創者讓我找到了兒時記憶
    冒菜我們都吃過,手爪爪癢幹拌麻辣燙冒菜卻有打破常規的味覺體驗!你覺得不來嘗試一次,簡直就是遺憾。如此好吃不貴的成都特色小吃美食,是中午工作餐的首選。手爪爪癢幹拌麻辣燙冒菜依託其強大的自建食材配送基地,打造穩定出品的原料菜品物料供應鏈,給食客提供和把關健康安全的食材,讓大家吃冒菜也能吃得安全和放心。所謂幹拌冒菜:將原料冒熟入盆,不加湯汁,以紅油、醬汁和調拌,就這麼簡單?
  • 這家關東煮小店連椅子都沒有,卻火了40年!
    當記者們驚嘆的時候,老人笑著說道:「或許就是託了這關東煮和酒的福。」這時,又有一位略顯疲憊的年輕人過來,要了一份關東煮。生活的壓力,有時讓他透不過氣,可是,誰的生活不是一言難盡呢。她始終堅信,兒子一定會再次振作起來。
  • 冬日裡的第①份『關東煮』來啦!收好這6家,治癒你的12月!
    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味道鮮甜可口~關東煮從口味上溫和不少,都是各種食材相互融合後的鮮香,TA們各自原始的味道在關東煮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小紅書@摘星星的魚開在中貿裡的一家關東煮,一直有聽說過,店雖然不大,但從整體裝修到細節布置都很用心,來這吃關東煮,大家圍坐一圈,老闆在櫃檯後忙碌,有一種生活的小小溫馨感。
  • 日本美食:關東煮竟近千年歷史,不被淘汰更成防災食品首選?
    它的材料和烹調方法在這裡有了大轉變-因為當時的人民認為蒟蒻能使人健康長壽,因此它的主角由豆腐變成了蒟蒻(コンニャク)。並不再使用燒烤法,改為使用水煮法。把材料串著的蒟蒻放進昆布湯裡煮,之後再加上甜味噌就完成了。這種用木棒串著的關東煮其實源自田樂。
  • 開6000家店後,賣麻辣燙的楊國福離海底撈還有多遠?
    標準化對於一家連鎖品牌的意義很重要,主打標準化也是海底撈成功將火鍋業做大做多,豪放開店,支撐千億市值的重要砝碼。  操練8年後,頤海國際正式成立,成為海底撈集團的獨家火鍋底料供應商。目前,海底撈淨利潤率不足10%,頤海國際2019年的淨利潤率還能保持在16.77%的高位。
  • 匠心精神,你我共有的精神
    當下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匠心精神,方能使我們走得更遠,變得更強。 「匠心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追求的。從古至今人們身上都有著不同的匠心精神。王進喜,雷鋒他們都有著這樣的精神。但是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時代,而匠心精神在現代年輕人身上也變得十分罕見。
  • 吃麻辣燙時,聰明人會選擇這幾樣菜,營養健康而且分量輕不壓稱!
    麻辣燙是很多年輕人的最愛,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吃上一頓麻辣燙可以讓身體變得溫暖起來。現在的麻辣燙與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些食物,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麻辣燙的口感。它與火鍋有著相似之處,火鍋需要多人一起食用,而麻辣燙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吃。
  • 泉州大叔賣酸菜泡麵,一碗十五元日賣六百碗,食客一吃十幾年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吃過泡麵,畢竟泡麵的吃法還是比較方便的,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想吃,都可以泡上一份。如果想吃的豪華一點,那麼,加上火腿和雞蛋,就是很多人的選擇,不知道小夥伴都喜歡吃什麼泡麵呢?如今,市面上的泡麵非常多,各種各樣的口味應有盡有。在我們的印象中,泡麵的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但是,如果和其他的食材搭配在一起,那麼,馬上就會讓泡麵的價格翻上好幾倍。
  • 珠海空管站:匠心傳承 最美師徒
    為傳承和弘揚民航精神、空管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化「匠心傳承」品牌建設,民航珠海空管站管制運行部於2020年9月15日舉辦了「匠心傳承最美師徒」主題活動,空管站站長廖超豪、空管站一級助理吳新安、副站長邱永聰等參加了本次活動
  • 「合肥人,最好存一下這家麻辣燙,都15年了」
    在步行街有這麼一家麻辣燙,深藏居民樓裡 ,一開就是15年, 整整吃了一代人。「吃麻辣燙嗎?」「走啊,去老趙家!」關於它,吃貨間說的最多的便是這句。如果不是粉絲推薦,作為合肥美食活地圖的嘴哥,也表示真的很難找到它。///每天下午4點半營業(老闆夠佛系
  • 返向內在世界:一場「精神奧德賽」
    返回內在世界,不僅是為了從理論上克服「主流」哲學倫理學的教義化缺陷,更是要重建倫理知識與生活-經驗世界之間的實踐關聯。那麼,「自我」為什麼要返向「內在世界」來尋求這種救助?「內在世界」中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資源,能夠救治自身?這是我們接下來要通過若干篇文章討論的大問題。還是從柏拉圖開始。
  • 碳在燒·烤肉創始人任世剛:匠心傳承品質鑄就口碑傳播
    碳在燒·烤肉,自2017年11月28號成都華宇廣場第一家店開業,秉承高品質匠人精神的它短短2年內在川渝區域遍地開花。由此,贏商網採訪到碳在燒·烤肉創始人 任世剛先生,走進餐飲匠人的內心世界。   匠人匠心   品質鑄就品牌口碑傳播   關於品牌名稱的由來,任總告訴贏商網,最原始的烤肉便是來源於碳火燒、烤,品牌意於用最原始的方式突出最原始的味道,在一方小店內尋找最本原的味蕾體驗。在此,任總特意強調,碳在燒·烤肉更注重於產品品質與匠心匠人的傳承理念。
  • 吃麻辣燙時這「3菜」一個別夾,壓稱又壞湯,關鍵是有「寄生蟲」
    吃麻辣燙時這「3菜」一個別夾,壓稱又壞湯,關鍵是有「寄生蟲」大家好,歡迎來到吃貨大家族,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吃麻辣燙,在吃麻辣燙的時候,很人都不想自己吃虧,一般見到很很壓稱的都不想夾,並且在吃麻辣燙的時候很多人還會把水甩一下,這些做法都是很正常的
  • 肥宅快樂面:何老師同款牛奶麻辣燙,湯汁香濃,食材隨心搭配
    步驟2麻辣燙中除了底料之外,就是香濃的芝麻醬了麻醬一定要放一些在麻辣燙裡面的,否則這就是一碗沒有靈魂的麻辣燙,麻醬我們通常都是用清水來瀉,但是這樣的味道並不十分理想,正確的方法是芝麻醬用等量的芝麻油調順滑,這樣會比清水調好的好吃很多哦!
  • 張亮喊你去吃楊國福麻辣燙,麻辣燙用英語怎麼說?
    對此,張亮麻辣燙相關負責人表示:無權幹涉「楊國福」請誰做代言一事。作為麻辣燙的忠實愛好者,小編看了這條新聞也是哭笑不得。麻辣燙菜品多,可以任意搭配,說起吃麻辣燙這件事,每個愛吃麻辣燙的人都能暢聊一番,但是如果讓你用英文來表達,又該怎麼說呢?
  • 以匠心致初心 | 如玉雕琢的朗詩工匠精神
    在西安,朗詩工程團隊對產品的匠心精築就如同玉器的打磨一樣,以專注精工品質的實際行動,為「工匠精神」鏗鏘發聲。截止目前,以朗詩·未來街區、朗詩·雁南棲、朗詩·湖嶼棲、朗詩·渭城府、汴京·熙華府5座朗詩匠心之作,顛覆了美好人居的概念,同時,也顛覆了一個時代。▲項目效果圖朗詩綠色地產一直堅持「為人造房」的開發理念,不論是從建造流程還是規範管理,始終為築就符合時代高品質人居而不斷奮進。
  • 許昌這家「可瑞多」一個你會愛上的匠心烘焙~
    短短幾年在許昌已開了四家店5年,1800多個日夜,足以將每份真心彰顯可瑞多出品的每一款產品都是可以說是匠心製作全透明操作臺你可以清楚看到每一個麵包的生產過程看起來乾淨吃起來也特別的放心這也是他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品質始終如一,實力與顏值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