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紅塵說禪》系列第380篇
魔,這是一個讓很多人談之色變的名詞,今天我們就專門來討論一下,好讓大家弄清楚這到底是什麼,也不用再畏懼。
其實「魔」也是一種生命體,而且各種文化或者宗教中都有著不同的解釋。
最黑白分明的是基督教,魔就是魔鬼撒旦,是可以和至高神上帝對抗的存在,地獄的老大,上帝也拿他無可奈何,等於是超級大反派,但還無敵。
在我們民間傳統文化中的魔,其實指的是妖魔,一部分是動植物修煉得道,比如牛魔王,混世魔王等等,喜怒不定,但大多神通廣大;還有一部分就是修行人走火入魔,變得正邪難分。
而在佛法中也有魔,甚至還有老大,就是欲界六層天的天主波旬——這是整個欲界天最高的地方,而且波旬也是得道者,只是野心和欲望都比較強,把整個欲界都看作自己的領地。
因此他派了許多自己的手下,也就是所謂的魔子魔孫去擾亂各界,拉攏信徒,但這些魔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青面獠牙,兇神惡煞般胡亂殺人的魔頭,而是心魔。
這些心魔其實都來自於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心裡,比如你貪財,他就會用金錢來誘惑你;你好色,他就用美色來引誘你;你愛慕虛名,他就用名聲來勾引你;你心虛,所以怕鬼怕魔,他就用鬼怪的形象來驚嚇你。
所以這些魔本身是無形無體的,但又無孔不入,從你心中的弱點下手,為何波旬把佛陀視為大敵,總想著破壞佛法和佛弟子們呢?就是因為佛法教育我們要都攝六根,消滅三毒,減少甚至切斷心魔的幹擾,這自然和魔道對立,等於要斷魔道根本。
只不過這個過程是艱難和痛苦的,所以也才叫做「磨」,指的是要像磨刀石一樣的去一點點地磨掉自己心中的欲望和五毒,最終得到一顆清淨之心,只是磨啊磨啊的叫多了,最後就誤傳為「魔」了。
但是佛法講究包容和圓潤,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煩惱即菩提,菩提也即煩惱,換句話說,佛即是魔,魔也是佛,心魔本身並無善惡,你能忍得過就是來幫你的,忍不過就是來害你的,他也可以度你,你也可以度他,就看誰本事大了。
換句話說,要打敗魔,靠的不是五大三粗身強力壯,而是有一顆足夠堅強且清淨的心。
02容易招惹魔的兩種人
上面我們談過了,佛法中的魔絕不是那些妖魔鬼怪,依靠什麼強大的神通或者實力來欺負甚至把人吃掉,而是從你內心的負能量來下手。
換句話說,所有的魔其實都是你自己招來的,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所以不要總是去責怪蒼蠅太髒太壞,而是要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心裡有太多的毒和髒呢?魔為什麼不去找別人,而就來找你?
許多師兄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反應就是怨天尤人,怪老天爺不長眼,怪別人太陰險,怪自己運氣不好等等,其實天道彰彰,對眾生都是一視同仁的,每個人受到的果都是自己種下的因,就連佛都不能跳出因果,更何況魔呢?
所以魔本身也是這世間因果規則的一部分,也是因緣而生的,並不是無緣無故,而且最重要的「因」還是每個人自己種下的。
容易招惹魔的一般是兩種人,第一,本身貪嗔痴等毒很深的,普通人或許感受不強烈,但對於鬼啊魔啊之類的就像是暗室裡的明燈一樣耀眼,整治這樣的人,本身就是替天行道,當然了,其實沒有什麼天,就是因果本身。
第二,就是修行者,相比普通人,修行者的內心要強大得多,所以魔等於就是考官,給你一些考驗,看看你的道行夠不夠。
所以修行也可以看作一個不斷和自己心魔鬥爭的過程,而不是就那麼風平浪靜打坐幾天甚至幾十天就可以的——那樣所有石頭都可以得道了,它們能夠在原地一動不動的呆上幾百幾千年。
這一點就算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都不例外,他最後菩提樹下悟道,也是經歷了魔王波旬的幾次終極考驗後才大徹大悟的,而絕非某些師兄理解的他老人家只是在樹下靜坐了七天,然後凌晨看著天上的星星就頓悟了。
當然了,釋迦佛成佛後也沒有說要把波旬怎麼樣,像是我們世俗間一樣的必須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把仇人一刀斬殺才能出來這口氣,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就不是佛而是魔了。
在佛眼中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魔也不例外,也是度化的對象,當然了,這個自然是很難的,因為魔本身就是所有眾生負能量的體現,眾生度不盡,魔也就源源不斷的出現,絕不是殺一個魔王就能結束的,那只是童話和小說。
03魔控制人的幾種常見手段
接下來我們再來簡單聊聊魔控制人的幾種常見手段,大家也不妨自我檢查一下,是否中魔。
第一種:嗔魔
這種是最常見的心魔,是由於人心中的嗔念而生,而且危害最大,直指地獄惡道。
以前日本有一位高僧,名氣很大,許多人都來找他指引,一天來了一位很強悍的武士,他對佛半信半疑,想詢問高僧有關天堂和地獄的事情。
高僧連眼皮都不抬,直接說道:「你這種粗魯不堪的武夫也配來學佛?」
武士頓時勃然大怒,一把抽出腰間閃亮的武士刀喝道:「你這和尚想找死嗎?那我就成全你。」
高僧這時候才睜開眼睛道:「你不是要見地獄嗎?這就是地獄。」
武士深感羞愧,馬上把刀收好恭敬的下拜認錯。
然後高僧又不緊不慢的說道:「你不是要見天堂嗎?這就是天堂。」
武士頓時大悟,再次恭敬的頂禮高僧。
所以真正的天堂和地獄並不是肉體,就是我們這個心,清淨心就是天堂,嗔怒心就是地獄。
如今社會上戾氣非常重,常常一言不合就吵架甚至爭鬥,而且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越是如此,甚至還會由個人擴大到團體,這其實都是嗔魔在作怪。
第二種:邪淫
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心魔。
儒教聖人孔子曾經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說吃飯和男歡女愛乃是人類最大的兩種欲望,不吃飯人會餓死,而吃飽了飯自然就要動那方面的念頭。
而在佛法中也不例外,僧人的戒律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日中一食和色戒,前者是克制人的貪食之欲,而後者則是色慾,而且僧人的標準非常嚴格,不要說行動了,連說都不可以說,想都不能想,否則都要當眾懺悔。
對於普通人自然沒有那麼嚴格的標準,否則人類都無法延續後代了,但也要非常節制才行,否則後患無窮。
像是我們中國歷代君王的平均壽命才三十左右,按道理他們的生活條件肯定是最好的,福報也都很大,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縱慾,畢竟後宮美女太多了,而且都是挖空心思的吸引君主,希望得寵改變命運,誘惑實在是太多了,想不動心談何容易。
由此可見這種魔的厲害,不在嗔魔之下。
第三種:傲慢
相比前兩種心魔來說,這種並不算常見,但是危害更大,因為往往比較有能力的人才會犯這種業,這裡面就包括很多修行者。
因為在修行的過程中肯定會積累一些福報,也會開一些智慧,雖然還只是「萬裡長徵邁出第一步」,但已經會比周圍的凡夫俗子高明很多了,有些還會有神通。
所以這樣的師兄,難免就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開始變得傲慢,嚴重的甚至認為自己已經得道了,成神成仙成羅漢成菩薩甚至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