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裁讀書會精品課上,楊秀龍為我們推薦了《幹法》這本書,這周小書僮陪你一起來精讀這本書。
《幹法》是稻盛和夫以78歲高齡出任日航CEO之後推出的第一本書,也是稻盛和夫首次與讀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該書在日本一經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銷量最高達到20萬冊。
本書內容主要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義,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理性和從容笑對人生,付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讀者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為身在職場的讀者點燃了指路明燈,同時,這些思想對企業管理者也有借鑑意義。這是他不可動搖的「信念」,也是他被實踐所證明了的正確的「工作哲學」。
稻盛和夫
日本「經營四聖」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松下幸之助」。
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是日本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強企業。
2010年臨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帥印,同時被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任命為內閣特別顧問。
1
好逸惡勞,不是你的本性
基督教思想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與此同時,也將「勞動乃苦役」這一觀念植入人們心中。根據《聖經》記載,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了上帝的禁果,從伊甸園被驅逐了出來。在樂園裡他們不需要勞動,但遭放逐後,為了得到食物,他們不得不痛苦地終日勞作。
也就是說,人們為了救贖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勞動這種「懲罰」。
但是,觀察一下自然界,你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無論何種動物、植物,都在拼命地求生存,從來沒有好逸惡勞的動植物能夠生存。
城牆石縫中的嫩草,在石頭與石頭之間,哪怕僅有一點兒泥土,它就在那兒拼命吸收著陽光雨露,發出嫩芽。在此後短短的幾個星期的夏季時間中,草兒們接受陽光的恩澤,長葉、開花、結果。如果不如此,夏天一來,石牆在灼熱的太陽照射下迅速升溫,草兒就會枯死。所以趕在盛夏到來之前,草兒就拼命生長,留下子孫,然後枯死。
在柏油馬路的縫隙中生長的無名小草,它們的命運也一樣。在連水分也極端缺乏的、炎熱如地獄般的環境中,各種草兒拼命掙扎求生。各種各樣的草兒為了比其他草類更多地接受陽光,就拼命擴展草葉、伸展草莖,為生存互相競爭。
為了生存必須拼命努力,自然界的「道」本來就如此,此乃宇宙的鐵則。
幸運的是,蒼天在「工作」中秘藏了一種偉大的力量。藉助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克服嚴酷的命運,給人生帶來光明和希望。「工作」簡直就是靈丹妙藥,是神賜予我們的最高禮物。
冬天越寒冷,櫻花就開得越爛漫。人也是一樣,不經歷繁重的「工作」,人生就難以全面展現其精彩。許多人的生命之所以未完全盛開就凋謝了,或許與其好逸惡勞有關吧。大約在10年前,一位德國領事對稻盛先生說:「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心靈。」
2
只要你全力以赴,神就會出現
稻盛先生創辦京瓷之初,只有來自松下的訂單,然而,松下在產品的價格、質量、交期等各個方面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在松下的零部件供應商會議上,各零部件廠家憤憤不平,一齊向松下開火。
然而,稻盛先生卻對松下抱有深切的感謝之心:「這是在鍛鍊我們!」因此,凡是松下要求的價格,京瓷二話不說照單全收。「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讓稻盛先生的生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人生的齒輪,過去一直在苦難和挫折的方向上運轉,現在開始朝著幸運的方向轉動了。
結果,當時一味向松下發洩不滿而沒有做出相應努力的零部件廠家,不少都倒閉了,消失在競爭的風浪之中。
唯有京瓷倖存並且茁壯發展起來。在稻盛先生創業的第7年,京瓷開始為信息產業的巔峰產品IBM 360電腦提供陶瓷晶片;第12年京瓷公司上市;第16年京瓷公司超過索尼,成為日本市值最高的企業。
總結成功的經驗,稻盛先生說,只有你抱著強烈的願望,並全力以赴,「神」才肯現身,才會向你伸出援手。
想當初,稻盛先生在大學時學的是有機化學,畢業前為了就職,才倉促學了一點無機化學。但就是憑著這一點點專業知識,以及25歲的毛頭小夥子的熱情,稻盛先生居然一次接一次獲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
稻盛先生說:「我想,一定是神看到我那樣拼命地工作,那樣苦苦思索,看不過去了,神可憐我,授予了我智慧。我想事情只能這樣來解釋。如果不經歷苦難和挫折,畢業於名校,就職於名企,我的人生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3
愛你的工作,生命自然精彩
稻盛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機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從這裡開始。
稻盛先生大學畢業後加入了一家日益破敗的「松風工業」。年輕的同伴都相繼辭職了,否則「在這裡幹久了,連老婆都討不到」。稻盛先生當時對「辭」與「留」的問題也很苦惱,但是,他總是找不到一個必須辭職的充足的理由,所以決定「先埋頭工作」再說。不再發牢騷,不再說怪話,稻盛先生決定全面、正面、積極地面對自己的工作。
為了讓自己安心於在松風工業公司的工作,稻盛先生想,這樣的研究恐怕大學裡也不會有吧,或許全世界也只有我一個人在鑽研。事情也真是奇怪,經這麼一想,枯燥的研究真的就顯得熠熠生輝起來。開始時,有一半是強迫自己,但不久自己就變得積極主動了,喜歡上了這項研究;再後來,就大大超越了喜歡不喜歡的層次,感覺到了這項工作所包含的意義。
在許多人看來,「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要把「工作」與「自己」分開,讓兩者保持距離。然而實際上,要想從工作中體會生命的精彩,就應該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間的距離,「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兩者密不可分。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產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愛情,事情就很難做得出色。
日本人江本勝曾寫過一本書《水知道答案》,如果一杯清水都知道你內心的愛與憎,一件你親手完成的產品一定也知道你內心的感受。
稻盛先生自己就真的曾經「抱著水管睡覺」。「我在爐窯附近溫度適當處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個通宵我將水管慢慢轉動,用這種乾燥方法防止水管變形。」
稻盛先生說,如果有人哀嘆自己沒有能耐,只會「認真地做事」,那麼,你應該為你的這種「傻勁」感到自豪。
如果你愛上了你的工作,愛上了你自己製造的產品,一旦出現任何差錯,你憑藉直覺就知道問題在哪。稻盛先生將其稱為「產品的哭泣聲」。只要你用心傾聽,你就一定能聽到產品發出的「切切私語」,你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用心至此,難道還不足以感動神靈嗎?!
拜讀這本《幹法》之後,你將真正感悟了稻盛先生的可敬,日本人的可怕。
本周小書僮將和大家一起讀《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