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全球變暖將會在2050年消滅地球上1/4物種

2020-12-03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根據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將在2050年消滅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與動物,這將是自恐龍滅絕以來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種滅絕。

  聯合國表示,這份報告強調了全球變暖對從澳大利亞蝴蝶到西班牙鷹等生物造成的威脅,世界各國需要支持京都議定書,制止因人類汙染而造成的全球氣溫上升。

  英國利茲大學的生物保護學教授克裡斯-託馬斯指出:「將有四分之一的陸地動物和植物、約1百萬種遭到滅絕。」由託馬斯主持的這項研究發表在著名的《自然》雜誌上,這項研究指出,因汽車和工廠廢氣而導致的氣溫上升已達到了過去1百至3千萬年間從未達到的水平,這威脅了許多物種。

  這項研究主要調查了全球變暖與1103種植物、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青蛙和昆蟲之間的聯繫,並且根據這一研究推斷到了2050年的情況。研究人員李-哈納指出:「氣候變化已成為最大的物種滅絕威脅。」許多物種無法適應或遷移到新的居住地。

  託馬斯表示,因全球變暖而造成的物種滅絕將是自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到2050年約有15%至37%的物種將遭到滅絕,因此全球迫切需要採用新的清潔能源。(編輯:王秀)



相關焦點

  • 研究:全球變暖將滅絕一半物種
    英國科學家最近公布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成果:全球變暖將會導致地球上的動植物大量滅絕。儘管人類可能最終逃過這一劫,但地球上有一半的物種將會消亡。same climate panel of thousands of scientists warned that "20 to 30 percent of animal species assessed so far are likely to be at increased risk of extinction" if temperatures increase by about 3 to 4
  • 全球變暖將如何影響秋季?豔麗的秋天已經變了
    全球變暖是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地球溫度升高,從北極熊數量的減少到滑雪季節的縮短,許多事情都被歸咎於全球變暖。最近的其他證據將全球氣溫上升與更致命的風暴和物種消失聯繫在一起,相比之下,這可能會使全球變暖對秋季的影響微不足道。然而,對於我們這些享受大自然更迭的人來說,秋天的消失將是毀滅性的。
  • 國際最新研究: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逾兩千萬噸
    一項國際最新研究稱,到本世紀中葉,全球「靠海吃海」的比重或將大幅增加。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可持續性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加2100萬-4400萬噸,這將佔到本世紀中期餵養98億人口所需肉類總增幅的12%-25%。在可持續糧食生產中實現這一增長將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政策改革、技術創新和未來需求。
  • 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複雜的潛在的影響
    最近這幾年,大家覺得天氣一下子就變熱了,原本涼爽的秋天現在幾乎要到10月下旬才開始,8月份最熱的天居然達到了40度以上。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人類自己惹的禍。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是人類在近一一個世紀以來的工業化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 ,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 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 地球歷史上的那些「大滅絕」:2.5億年前96%物種死亡
    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種滅絕一直在發生。事實上,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形式有90%以上已經滅絕,一種生物滅絕了,會有另一種生物演化出來,取代它的位置,然而,在過去5億年中,有5個物種滅絕速度很快、在地質時間上相對短暫的時期,殺死了當時50%到90%的生命形式。
  •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能發展趨勢
    原標題: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電發展趨勢 9月1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新版《至2050年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報告,詳細分析了到2050年全球和區域核電發展趨勢。報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終端能源消耗總量將以1%左右的速度增長28%,而電力消耗將增長91%,其在全球終端能源消耗中的份額將從18.8%增加到26.1%。假設當前的政策、技術和市場趨勢保持不變,現有的核電廠按計劃逐步淘汰(即「保守情景」),預計到2050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比2018年減少6%,至371千兆瓦。
  • 全球變暖真的停止了嗎?科學家:2050年人類文明或會停滯!
    全球變暖現象緩和?科學家:並非好事,2050年人類文明停滯?全球變暖這個詞語在近幾年的時間裡面經常會聽到,導致這種現象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類工業生產,生活的不斷加劇,導致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步的增多,尤其是在過去的100年時間裡面,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 世界上最大的巨蜥「科莫多龍」,2050年將瀕臨滅絕
    一項新的國際研究表明,除非實施更好的幹預措施,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龍可能會因氣候變化的影響而瀕臨滅絕。新的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威脅著已經面臨棲息地減少的科莫多龍。科莫多龍,被列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脆弱物種。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野生的科莫多龍有4000至5000條。它們是印度尼西亞東南部五個島嶼的特有物種:科莫多、林卡、努沙科德和吉利莫唐,它們是科莫多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弗洛雷斯是三個自然保護區的家。
  • 倒計時30年!2050年之前,大量陸生物種將失去棲息地
    伴隨著人口不斷增長、人類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如今,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大約再過30年,也就是說在2050年左右,大約90%的陸生脊椎動物,都會因為人類而失去自己的棲息地。
  •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研究顯示人類活動性致地球物種處於瀕危滅絕狀態...
    人類活動性已成為導致地球物種處於瀕危滅絕狀態的「罪魁禍首」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科學家稱,伴隨著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同一地區物種數量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平均按照每10年瀕危滅絕物種增加3%來計算,2050年將有11%的物種瀕危滅絕。
  • 2050年的地球,或出現這4大問題,人類怎麼提前預防?
    2012年瑪雅文明預測人類即將要迎來世界末日,轉眼已經到了2020年,人類仍然在地球上生存,有科學家卻預感人類到2050年的時候,人類不再是地球的領導人,地球上的一切將會發生巨大變化,那麼在2050年將會發生什麼呢?
  • 全球變暖危機加劇,大量物種即將滅絕!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因為人類活動等因素,許多種生物已經永久的離開了人類,在地球上宣告滅絕。事實上,科學家們預測,隨著全球變暖在本世紀內的持續加劇,變暖的氣候將消滅更多的地球物種,在這當中,北極熊和企鵝是受全球變暖威脅最大的物種之一。
  • 遠古病毒被封印在15000年前的冰川中,科學家:全球變暖將其釋放
    原標題:遠古病毒被封印在15000年前的冰川中,科學家:全球變暖將其釋放 本月早些時候,一支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團隊聯合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他們在論文中詳細描述了他們在2015年在西藏高原上採集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冰川樣本。
  • 科學家警告:地球或陷入全球系統性崩潰,2050年人類文明將停滯?
    近日,全球逾200名科學家發出警告,地球系統性崩潰的前兆已經出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年2月5日,全球200餘名科學家聯名發布了一份長約50頁的報告,該報告稱:近年來頻發的自然災害,可能預示著地球即將陷入「全球系統崩潰」。讓我們梳理一下最近發生的災難和異常。
  • 《自然》:人口壓力效應凸顯 2050年全球糧食系統對環境的影響最高...
    而隨著世界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100億,未來20年糧食系統的環境成本可能會上升90%。根據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份報告,這將超過所謂的「行星邊界」——即人類活動可能使地球生態系統不穩定的程度。全球糧食系統模型下,研究團隊將2010-2050年的糧食相關環境影響,在五大環境領域進行了量化。這五大領域分別為:氣候變化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土地系統變化相關的耕地利用、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淡水使用,以及氮肥和磷肥施用。研究團隊根據模型和數據作出預測:截至2050年,如果技術變革和其他緩解措施缺位的話,就每個指標來看,糧食系統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將增加50%—92%。
  • 2050年地球將無法養活全球人口?科學家支招應多吃素?
    情勢逼人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等五大機構近日共同發布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8.21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相當於每9人中就有1人在挨餓,已重回10年前水平。
  • 六國科學家開展數十年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記錄首次呈現
    近日,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6600萬年的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新的氣候標準曲線成為過去6600萬年氣候的參照標準。這一國際合作研究由全球21家實驗室參與,包括來自德國、英國、義大利、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Science》。
  • 9個戰略目標,2050年科學框架,科學大洋鑽探探索地球將於9月公布
    摘要:國際綜合大洋鑽探計劃(IODP)發布了新的《2050年科學框架:科學大洋鑽探探索地球》計劃徵求意見,並將在9月份正式公布。並提出7個戰略目標。國際綜合大洋鑽探計劃(IODP),是一個國際科學研究計劃,調查地球研究的重要問題。 2020年4月,國際綜合大洋鑽探計劃(IODP)發布了新的《2050年科學框架:科學大洋鑽探探索地球》計劃徵求意見,並將在9月份正式公布。並提出7個戰略目標。
  • 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溫或於2050年開始降低,小冰河時期將來臨?
    全球氣溫變暖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關注的話題,因為目前全球氣溫變暖的進度越來越快,人類感受到全球氣溫變暖的變化也越來越明顯。現在科學家無法準確預測,並且人類目前沒有任何辦法阻止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步伐的辦法,那麼人類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阻止全球氣候變暖呢?
  • 全球變暖將停止,2050年地球或進入「冰河期」?專家:別激動了!
    他在科學研究的時候發現了太陽運動的最小周期,也就是說在這段時期,太陽活動最弱,黑子釋放的能量最小,對地球來說,雖然與太陽的距離並沒有改變,但太陽發出的光熱就比較弱了。並且這位科學家還指出2050年將是太陽活動最弱的一年。科學家後期又做了大量研究才發現,地球降溫也許不是冰河時期到來,而是正常的季節性變動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