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消息一經傳出,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紛紛熱議這次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赤色星球,古往今來都充盈著迷人色彩。它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較近、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類似的行星之一,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深空探測的熱點。從1961年至今,人類已實施火星探測活動達44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一共僅有22次。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徵途仍在繼續!
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探測器 在2020年7月23日那天,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如今,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它能夠最大限度節省推進劑,最大限度減少操作,是人類火星之旅的最優方案。第三關,天問一號已經在切入霍曼轉移的路上!這樣雖然可以大大降低環繞器的制動變軌壓力,但代價也是慘烈的:火星快車號和微量氣體探測器任務的著陸部分均宣告失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給著陸留下的選擇窗口太短,因而天問一號並不採用這種方案。
-
天問一號:火星烏託邦平原之旅
火星烏託邦平原之旅探索未知,追尋未來求知慾滿滿一直是人類獨有的特質距離我們5500萬公裡~4億公裡的火星上,到底存在著什麼?好奇、驚訝充斥著全人類的內心。今年,是火星發射窗口期的好時機。我們把握住機會,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是的,正如這個名字一樣,去往火星的漫漫長途也充滿不確定性。在接下來的7個月裡,天問一號需要迎難而上。「發射成功只是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漫長。」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工程總體部部長耿言說。這一年,蘇聯發射「火星1A號」探測器,但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與地面失去聯繫,最終失敗。此後,蘇聯的「火星1號」與美國的「水手3號」等火星探測器探測任務也宣告失敗。直到三年後,美國的「水手4號」首次完成火星飛越,成為首例成功探測火星的人造衛星。此後,包括「水手6號」在內的多顆探測器順利完成任務。尤其是1971年發射的蘇聯「火星3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
-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地球和火星對比(圖改自:NASA)為徵服這個熒熒如火的星球,中國航天人進行了數年的努力。如今,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給著陸留下的選擇窗口太短,因而天問一號並不採用這種方案。一旦確認後,二者分離,環繞器繼續在軌工作,著陸器攜帶巡視器開始最為艱難的火星著陸之旅。第六關,環繞器是重中之重!第七關:恐怖七分鐘!由於距離過於遙遠,地球和火星雙向通訊延時將長達幾十分鐘。且火星著陸時間一般僅在7-8分鐘左右,地面工作人員不可能人工控制複雜的火星著陸過程,這一切全要靠著陸器自己完成。
-
希望號、天問一號、毅力號……7月火星之旅,有一大波驢友趕來
這個夏天的7月,火星探測之旅異常熱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7月20日從日本發射升空;今天,我國的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預計一周之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安全著陸火星這件事,一直以來是火星探測之旅的難點之一。1971年,蘇聯曾派出小車探訪那裡,不過最後失敗了;NASA的海盜2號(Viking2)曾於1976年成功降落烏託邦,而美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成功登陸過火星的國家。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9月11日9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今年7月,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三個火星探測器先後踏上「奔火」徵途,掀開人類火星探測新的篇章。
-
已飛行一個月「天問一號」還要連闖七大難關
> 「天問一號」還要連闖七大難關 8月25日22時45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已在茫茫太空中飛行了1月餘,距離地球超1000萬公裡,刷新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裡程的新紀錄。「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還很長,它還將面臨哪些風險點,科研人員都有哪些保障技術和措施?近日,航天領域相關專家和研製單位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對「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的奔火旅程進行了詳細解讀。 踩準26個月一遇的「探火窗口」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它的一天是24.6小時,也有四季變化,有大氣。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競賽」美國迎來終極對手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在火星探測領域,美國將迎來終極對手!,即使火星上不存在生命,目前的地理條件也足夠人類去改造成適宜人類居住的綠色星球,這在地球徹底失衡後可作為人類移居的首選星球。由於火星相對地球距離較為遙遠,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畢竟,不論是長達七個月的地火飛行,還是進入火星軌道的 「剎車變軌」,以及最遠距離達4億公裡的超遠距離通信,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之旅可要歷經八十一難!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古人稱火星為「熒惑」,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著作裡,就出現了大量對於「熒惑」的記載。千百年後,在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晚發射7天,為什麼能早3個月著陸火星?
根據專家預測,「天問一號」需要經過大約210天的火星之旅才能抵達火星軌道,也就是2021年2月底或3月初的時候到達火星相應軌道,並於2021年5月才會降落到火星北半球烏託邦平原上。細心的朋友不難發現,我國的「天問一號」是7月23日發射升空的,預計要到明年的5月份才會降落到火星表面,而美國的「毅力號」要比「天問一號」晚發射將近一周的時間,卻要早大約3個月在火星表面著陸,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這與執行的航天任務有關。
-
7個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有哪些難點?
聊點科技【7個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有哪些難點?】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和環繞器組成。此次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探測。目前,國際上只有美國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但不是一次實現,而是分幾次任務實現的。
-
天問一號郵票已跌去5成!明年5月天問一號著陸火星,會反彈嗎?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天問一號從發射到火星引力捕獲需要將近7個月時間。經過漫長的飛行後,天問一號預計將於明年5月份在火星北半球的烏託邦平原著陸。3倍多,而隨著時間的流失,目前大宗市場成交價僅2.6元,較最高價,下跌近5成!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飛行1.55億公裡
新華社福州9月18日電(記者章博寧、胡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透露,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張榮橋18日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天問一號」飛行期間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目前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測器狀態良好。
-
中國天問一號傳回自拍照,火星之旅不需要自拍杆
天問一號作為中國首次著陸探火工程,在全國慶祝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天問一號也在火星之旅的途中,拍攝了「自拍照」。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首張「自拍照」,但是天問一號既沒有手臂,也沒有攜帶自拍杆,自拍照究竟是怎麼拍攝的呢?
-
4億公裡的火星之旅,天問一號是如何規劃的
最近的這個火星發射窗口就是今年7月~8月,不只是我國的天問一號,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計劃7月30日發射),阿聯的希望號(已在7月20日發射)都選在這個窗口發射。很多人會簡單地認為,這樣的「時機」特殊之處在於能讓探測器最快抵達火星,或者說用最短的時間、以最近的路程抵達火星。但恰恰相反,火星探測器優先選擇的是一條更加漫長和遙遠的旅途(也就是「地火轉移軌道」)。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火星探測為何有如此大魅力,世界各國對其情有獨鍾,吸引世界各國前赴後繼地實施探測任務?其實人類探索火星對研究地球演變,防止地球演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第二個火星具有促進作用;還有由於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可先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家園,但某一天地球災難來臨之時,人類可以向火星移民,保留人類文明。但火星被稱為是人類探測器的「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