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發現一種細胞核內RNA的功能

2021-01-09 科學網

 

據日本媒體1月29日報導,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所科學家發現過去功能一直不明確的一種細胞核內RNA是形成核內RNA—蛋白複合體的核心,而後者在調節基因表達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公報說,2002年曾有科學家報告說,核內RNA—蛋白複合體內有2個能和RNA結合的控制蛋白,但科學家一直未能確認與這兩個控制蛋白結合的RNA。而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發現,在核內RNA—蛋白複合體中分布著一種非編碼的細胞核內RNA,名為MENe/b RNA,正是它和兩個控制蛋白產生結合。

 

科學家使這種RNA分解,發現核內RNA—蛋白複合體也隨之消失。他們由此得出結論,這種非編碼的細胞核內RNA是核內RNA—蛋白複合體形成的核心物質。

 

公報說,隨著基因組研究工作的推進,科學家在人類和小鼠的細胞核內找到了數量眾多且功能不明確的RNA。這些RNA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揭示這些RNA的功能將有助於新藥的研發工作。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根據在Genome Biology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與其合作者張良方教授、陳真教授共同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專門開發的檢測和測序技術鑑定出,這類細胞表面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眾所周知,人類細胞的外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蛋白質、脂質、糖蛋白。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根據在Genome Biology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與其合作者張良方教授、陳真教授共同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專門開發的檢測和測序技術鑑定出,這類細胞表面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過去人們曾認為,人類核基因組產生的RNA並不存在於具有完整細胞膜的細胞表面,而這一新發現刷新了我們對細胞表面分子的認識。
  • 曹雪濤團隊發現首個細胞核內DNA免疫識別受體—新聞—科學網
    據論文報導,課題組發現了機體感知與甄別入侵病毒DNA的一種新型天然免疫識別受體,被稱為hnRNP-A2B1的該受體分子,能夠在細胞核內特異性地識別病毒DNA,隨後激活天然免疫信號通路和誘導幹擾素產生,啟動天然免疫應答反應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該工作開闢了天然免疫與炎症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面面觀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面面觀 2017-03-21 15:20:54| 教師考試網 生物教招筆試專業知識的考查中,關於細胞核的考查也是其中的一個知識點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分離人、鼠胚胎幹細胞細胞核和細胞質來源的RNA結合高通量測序分析,首次發現人、鼠胚胎幹細胞中長非編碼RNA的加工及亞細胞定位存在顯著差異。序列及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人胚胎幹細胞中更多地定位在細胞質內,而在鼠胚胎幹細胞中則更多地滯留在細胞核內。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SLERT的加工產生以及其與DDX21環、RNA聚合酶Pol I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 高三生物第一輪複習: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知識點
    ,內容包括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②細胞核內染色質和細胞分裂期的染色體之間的聯繫、區別,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關係。   ③染色質、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三者之間的關係。   3.知識點小結   ①七種細胞器的存在、膜結構和主要功能   ②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新陳代謝的重要場所,各種細胞器各有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各細胞器之間也是密切聯繫的。
  • 研究發現HIV-1複製的關鍵過程逆轉錄和脫衣殼都發生在細胞核內
    本研究使用了核孔複合物抑制劑,定時觀察已進入感染細胞核的HIV的逆轉錄情況。發現,HIV在感染細胞後迅速進入細胞核進行逆轉錄。另外,研究還發現HIV在細胞核中仍對衣殼抑制劑PF74高度敏感,這提示HIV脫衣殼也同樣發生在細胞核內。在該研究中,研究者使用誘導型的核孔複合物抑制劑來監測HIV-1進入核的動力學,並定義這些感染步驟的生化階段。
  • 【教材答案】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說明了克隆牛的性狀是由細胞核決定的。(P54)1.美西螈皮膚的顏色是皮膚表皮細胞內的黑色素決定的。表皮細胞內合成了黑色素,使皮膚呈黑色,不能合成黑色素的,皮膚呈白色。細胞內黑色素的合成是由細胞核控制的。(P55)2.沒有細胞核,細胞就不能分裂、分化。(P55)3.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 高中生物知識點:細胞膜與細胞核的結構及功能
    知識點2  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1.結構3.細胞核的兩大功能(1)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2)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細胞核與代謝的關係:代謝旺盛的細胞,核質之間物質交換頻繁,核孔數量多;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核仁較大。[巧學助記] 細胞核「二·二·五」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m6A的生物學重要性m6A依賴m6A一個控制mRNA命運和功能的讀者。然而,仍未探討m6A的額外監管亞基是否存在。一位讀者參與了m6A。m6A對RNA的認識。在這裡我們發現長的非編碼RNA(IncRNA)LINC 00266-1編碼71個胺基酸肽.
  • 科學家最新研究:如今生物細胞內的細胞核,或是病毒促使演化來的
    但是,在生物剛剛出現的年代,這些DNA都裸露在外,就在細胞內遊蕩。直到某一天,突然有一個細胞內出現了一個膜,將這些DNA包裹起來,形成了細胞核。至此,地球上的生物出現了一個全新的類型——真核生物。而那些沒有細胞核的生物則以自己方式繼續生存在今天的世界,那就是細菌這種原核生物。
  • 細胞核
    蠑螈縊裂實驗1、關於細胞核的結構,核膜是      層膜,核膜上有核孔,核孔可以        性讓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如          能通過核孔從細胞核到細胞質並與核糖體合,DNA聚合酶能通過核孔從細胞質到細胞核,但細胞核內的DNA分子        通過核孔。
  • 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分子細胞卓越中心)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基因組來源相同的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細胞內的「坐標」定位和功能都存在顯著不同,首次揭示了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機制決定功能多樣化,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進化及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論文4月6日深夜發表於《細胞》。
  • Cell:發現長非編碼RNA對細胞核仁功能的重要調控機制
    5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
  • 研究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人類基因組中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長非編碼RNA是一類廣泛轉錄但不翻譯產生功能性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大分子。
  • 如何從細胞核中移除不必要的細胞組分
    如今研究人員發現,實際上,諸如核糖體等大型的細胞質組分在核被膜再次組裝之前就會被從形成的細胞核中移除,而這種排出過程需要名為Ki-67的蛋白質的幫助;在此前研究中,研究者發現,蛋白質Ki-67在有絲分裂早期戒斷扮演著表面活性劑的角色,其主要負責保持染色體的分離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研究者發現,這會改變其在有絲分裂結束時的特性,並且會發揮相反的功能,即染色體的聚集
  • 科學家揭示RNA摺疊背後的原理
    研究人員利用下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發現了一系列RNA分子摺疊趨勢的相似性,並將這些RNA分子稱為核糖開關。近日,由美國西北大學Julius Lucks教授領導的工程研究小組發現了作為細胞「生物傳感器」的RNA通過控制基因表達來監測並應對環境變化的機制。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眾所周知,人類細胞的外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蛋白質、脂質、糖蛋白。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