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生態島「二麥」面積減少八成 帶來豐產增收好環境

2020-11-30 東方網

  原標題:崇明生態島「二麥」面積減少八成,代之以紫雲英蠶豆等綠肥「減麥增綠」帶來豐產增收好環境

  東方網2月18日消息:「種麥子收益低、成本高,秸稈處理也麻煩;今年全部改種了綠肥,這些問題沒有了,還解決了茬口矛盾,利於水稻適時播種,土壤肥力也提高了。」崇明區新村鄉新樂村的家庭農場主施葉飛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他承包的600畝土地裡「二麥」種植面積越來越小,今年第一次沒有種植夏熟「二麥」,全部種上了紫雲英、蠶豆等綠肥。記者從崇明區農業委員會了解到,為改善土壤肥力、緩解茬口矛盾、降低面源汙染,去年秋播起,崇明實施了新一輪「減麥增綠」計劃,計劃用2年時間基本完成麥子調減任務。到今年秋播,崇明將以綠肥代替麥子種植。

  崇明區農委主任袁剛告訴記者,近年來,崇明常年糧田面積維持在30萬畝左右,種植方式實行水稻和「二麥」、綠肥輪作。不過,種植「二麥」弊端不少。「和北方種麥主產區相比,長三角地區由於雨水較多、赤黴病多發,麥子品質易受影響,而且一旦因陰雨導致夏收不及時,將影響水稻適時播種。種植『二麥』的效益並不高,規模戶在風調雨順時每畝收益也僅為100元左右,碰到氣候不好,很容易虧本。此外,種植『二麥』用肥、用藥量大,對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

  為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促進崇明生態島建設,2012年秋播時,崇明在全市率先實施了「減麥增綠」政策,當年「二麥」面積迅速減少一半。新一輪「減麥增綠」計劃實施後,據2016年秋播供種統計,崇明「二麥」供種面積為2.4萬畝,比2015年秋播供種減少80.6%;綠肥供種面積27.2萬畝,比2015年秋播供種增加43.2%。

  袁剛告訴記者,「減麥增綠」將帶來生態環境、作物收成等方面的收益。「以12萬畝計算,這些『二麥』全部改種綠肥的話,可減少化肥使用約8700噸、農藥使用約55噸、減少『二麥』秸稈4萬多噸;同時,也有利於土壤肥力提升、爭取茬口主動,奠定豐產增收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對於「減麥增綠」的種植戶,上海市、崇明區均提供一定補貼。對本市戶籍、列入崇明區綠肥種植計劃、連片種植30畝以上且後茬種植水稻(綠肥+水稻)的種植戶和種植機構,綠肥種子由崇明區相關部門統一供種,還可享受市、區兩級財政提供的種植補貼:鎮(鄉)域範圍內土地的種植戶和種植機構,綠肥每畝種植補貼330元;區屬種植單位、鎮(鄉)屬地化上報的種植戶和種植機構,每畝種植補貼280元。「種了麥子,不賺錢甚至虧本的年份比賺錢的時候多;種了綠肥不但省心省力、有利於水稻增收,還能領取綠肥補貼,我們很歡迎。」施葉飛說。

 

相關焦點

  • 臨縣「增綠」促「增收」好生態帶來好生計
    深度貧困與生態脆弱相互交織、互為因果,是臨縣長期面臨的雙重壓力。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縣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將生態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徑之一,統籌生態生計的同時協調了增綠增收,在一個戰場打響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治理兩場脫貧大戰役。
  • 問答 |中國面積最大的四個島嶼: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和舟山島
    在我國的島嶼中有人居住的島嶼總共有420個,我國大部分島嶼都位於我國大陸附近,從面積來看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和舟山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四個島嶼。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島嶼面積約為3.58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六個上海市的大小,在世界所有島嶼中排名第38位。臺灣島曾經和大陸相連,後來由於地殼運動導致臺灣海峽部分下沉,臺灣島與大陸分離,屬於大陸島。
  •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幾十年不斷「長大」,導致「一島歸兩省管」
    日出觀鳥,看東灘溼地美景,吃地道土家菜島上居住人口少,環境幾乎原生態,來此旅遊讓人感到無比愜意。崇明島沒有那些高樓大廈,這裡更多的是鄉村和田野,還有清新的空氣和沁人心脾的植物清香,很適合閒暇時來此度個假、緩解各種壓力。
  • 浙江瑞安6兄弟「淘海」崇明島 承包灘涂17年捕捉跳跳魚
    17年前,薛家兄弟發現崇明島這塊寶地  這些跳跳魚,是瑞安市上望街道薛家6名表兄弟在上海崇明島捕捉的,它們從上海崇明縣轉車到上海市區,再從上海轉車至瑞安,一路上要花6個多小時。如天氣好,幾乎每天都會在這個時間到達瑞安,再轉到溫州水產市場,端上溫州市民餐桌。  瑞安人怎麼會想到去上海捕撈野生跳跳魚?
  • 在崇明與鳥兒的近距離邂逅……
    ,毗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鳥類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園區總規劃面積6.49平方公裡,現對外開放面積為1.81平方公裡,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60%,園區內種植了260多種植物,園內已發現鳥類有159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4種,公園自然的生態系統為候鳥棲息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
  •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為了探討人類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本章在分析了內力和外力作用之後,又以崇明島為研究主題,引導學生探討在河流和人為雙重作用下,地表形態的發展演化。  為了讓學生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本文在提出問題之後,分別從衝積島是怎樣形成的、崇明島的變遷和人類活動對崇明島的影響三方面,描述了崇明島的發展演化。最後,讓學生分析預測崇明島的未來。
  • 上海這個綠色生態島,民宿緣何一房難求?
    新華社上海10月3日電 題:上海這個綠色生態島,民宿緣何一房難求?  新華社記者許東遠  住民宿、尋昆蟲、看明月、賞百花……從上海市區驅車出發,穿過上海長江大橋,一座綠色生態島展現在眼前。放下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漫步于田間小院,尋一片鳥獸蟲鳴,國慶期間,崇明島的民宿成了「香餑餑」,不少房源更是在國慶前一個月就被一搶而空。  「之前有朋友去崇明住過一回民宿,感覺很好,這次我們早早地預訂了房間。」上海市民陳女士往年假期都會選擇去外地旅遊,今年她想在家門口感受大城市裡的「慢生活」。
  • 崇明島上的神秘「無底洞」
  • 「探索」崇明冬季觀鳥攻略來了,帶你探秘飛羽世界
    冬日裡,不妨赴崇明東灘,體驗一場觀鳥之旅吧↓東灘溼地公園東灘溼地公園位於崇明島的最東端,毗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鳥類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園區總規劃面積6.49平方公裡,現對外開放面積為1.81平方公裡,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60%,園區內種植了260多種植物,園內已發現鳥類有159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4種,公園自然的生態系統為候鳥棲息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
  • 中國第三大島嶼崇明島,50年與大陸相連,它到底隸屬於誰
    崇明島是中國眾多島嶼中的一個,它距離大陸很近,但又有些距離,專家預測崇明島大概在50年後會與大陸相連。現在的崇明島並不是單純的歸某一個地區,崇明島的大部分地區歸上海所有,剩下的還有一部分,目前是歸江蘇省所有。專家預測,大概50年後崇明島會與大陸相連,那它是歸江蘇,還是歸上海所有呢?
  • 水源和溼地、花卉和蔬菜……龔正調研崇明,生態是關鍵詞
    水源和溼地、花卉和蔬菜……龔正調研崇明,生態是關鍵詞 上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今天(5月8日)在崇明調研時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加快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 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系統體檢報告「出爐」 多專業學者共同完成
    華東師範大學崇明生態研究院發布了《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綠皮書2020》(簡稱:綠皮書),綠皮書由華東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地理、生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專家學者,16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通過對崇明生態島建設的系統研究匯結而成。
  • 崇明島溼地又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圖說:顧氏拉姆蟲模式標本產地——崇明島北灘溼地 受訪者供圖(下同)芸芸眾生的上海本土生物本來就千奇百怪。最近,科學家們又在這個大家族裡發現了一個以前沒見到過新物種——纖毛蟲原生動物。崇明島東部溼地位於鹹水與淡水交界處,是生態過渡帶,豐富的多樣性生物在其間孕育。一直以來,該區域吸引著眾多領域研究者的目光。但是,有關原生動物分類學與多樣性的研究卻十分匱乏。近年來,華東師大原生動物學課題組在崇明溼地開展了系統性的調查研究,逐步揭示了這片溼地裡豐富的纖毛蟲原生動物資源和獨特的區系特徵。
  • 百萬株鬱金香國慶盛開崇明,未來逐步引入五大洲適宜花卉,形成「一...
    百萬株鬱金香國慶盛開崇明,未來逐步引入五大洲適宜花卉,形成「一村一洲四季花海」 2020-09-15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崇明島:都市裡的「田園」
    每年,全球有數十億隻候鳥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跨越洲際的遷徙,在西伯利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航線上,崇明島大約處於中點,正適合候鳥停靠休息。加上東海潮汐帶來的小魚小蝦等豐富食物,這裡成為大約310餘種、上百萬隻候鳥休養停歇、補充能量的中轉站,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觀鳥愛好者的「聖地」。
  • 擴大赤眼蜂防治面積 保障糧食豐產豐收
    今年我市擴大推廣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面積,向全市28個鄉鎮街集中統一免費發放防治玉米螟赤眼蜂蜂卡兩次,防治水稻二化螟混合赤眼蜂蜂卡三次,防治面積達439.7萬畝,比去年增加15%,切實為糧食豐產保駕護航。
  • 619平方公裡大的河島:只有崇明島一半大,卻住了約1500萬人
    河島不僅包括了河心島,其實也包括了因為河流而形成的島嶼,比如崇明島雖然一面向著海,但因為長江而形成,所以嚴格來說崇明島也是河島中的一種(河口衝積島
  • 中國唯一不斷「擴張」的島嶼,不可多得的寶地,有望成中國第一島
    我國有一條很長的海岸線,有大大小小的島嶼,這些島上有平民居住,也有沒有人家的,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個島非常特殊,是我國唯一一個不斷擴展的島嶼。這個島是崇明島,是中國的第三個島,崇明島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其大部分屬於上海市,而且,小部分屬於江蘇省,所以,同時屬於江蘇省和上海,這個島上住著82萬人,而且每年以5平方公裡的速度成長,如果以這個速度繼續下去的話,崇明島將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島嶼,這是我國唯一一個不斷擴展的島嶼。
  • 崇明就在其中,為何島上有2塊南通的飛地?
    崇明就在其中,為何島上有2塊南通的飛地?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中國第三大島是崇明島,在以前屬於江蘇,但是在1958年的時候劃給了上海,雖然崇明島離江蘇南通更近,但是區域的劃分不是離誰近就是誰的,那麼為何崇明島上有2塊南通的飛地呢?
  • 從龍王爺手裡「搶」土地,上海這片昔日荒灘已成生態度假村
    崇明有「東海瀛洲」之譽,「瀛東」,便是崇明島最東邊的地方,地處江海交匯處的長江口。瀛東村是一塊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圈圍而成的土地,面積為2.67平方公裡。談起瀛東村,不得不說的一個人便是村裡的老書記陸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