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的興盛衰敗,億兆生靈的生老病死,可以說是受天道制約的亙古不變之規律,既然是規律,那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謂陰極來陽,陽極轉陰,如同正弦曲線一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那麼存在於廣義自然界中的人類社會自然也逃不出這樣的變化規律。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朝代更替、家族興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剝離了時間、地點、人物等因素之後,其事件性質及其發展規律都是很相似的。可謂天道輪迴。
學習歷史的意義: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從大處來說,事莫大於揖讓徵誅、朝代更替。帝王、臣子是必須要學歷史的。舉個例子來說,漢武帝晚期,發生了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自殺。直到武帝臨終之前,太子之位都一直懸空著,但是又不得不從皇子中選一個來即位。經過幾番斟酌之後,選定了劉弗陵,但是劉弗陵當時尚幼,若留其母為太后的話,母壯子弱,必亂天下,有可能會重蹈呂后之覆轍。所以,武帝來了個去母留子。武帝此舉雖然看上去有些殘酷,但是,不得不說武帝是吸取了歷史教訓的。
然而,清朝鹹豐皇帝在明明知道慈禧為人強勢的情況下,以為將自己的兒子載淳託付給顧命八大臣,且留給了慈安一份制衡慈禧的遺詔就可以壓制住慈禧的政治野心,最後由於心軟沒有實施去母留子的做法。辛酉政變之後,晚清的歷史被徹底改寫了。
從小處說,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與其自己親身經歷了過錯再悔改,不如回顧歷史,看看哪些人在哪些特定的事件或環境下犯了過錯,然後自己就從這些歷史事件中汲取教訓,並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再遇到類似事件時,把這類過錯規避掉,這樣,不就可以少犯過錯嘛。
在讀歷史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歷史人物。可以對各個歷史人物的思想、性格、人品、行為、權術等等進行推敲。對那些好的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見賢思齊來提高自我;對那些不好的地方,我們則可以引以為戒以降低犯錯的概率。
鬼谷先生有言曰: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回顧歷史,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得到啟迪,從而在未來的人生路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到這裡,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讀者朋友在評論區留言,或批評指正,或大家一起交流探討,感謝閱讀。
我是馬少伯,關注我,討論更多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