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

2020-12-07 芳芳2008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茲文學獎。小說改編的電影也曾獲10項奧斯卡大獎。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薰陶,可在她的血液裡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估計和她父親有關)。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為了生存先後嫁給了兩個並不那麼愛的男人,第三次婚姻是嫁給了白瑞德——一個她愛的男人,只是開始的時候她始終沒有意識到,因為他們幾乎是一種人。

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作品在描繪人物生活與愛情的同時,勾勒出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次的異同,具有濃厚的史詩風格,堪稱美國歷史轉折時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成為歷久不衰的愛情經典。

主人公白瑞德應該是很多女性的夢中情人,多金、狡黠、帥氣、玩世不恭但是痴情。

郝思嘉則是漂亮、野性、剛強、獨立、果斷,但愛情面前是非不分,最後當白先生離開的時候,才明白誰才是她的最愛。因為以前她所求而不得的衛希裡只是個懦弱,不懂拒絕的人。第一任丈夫,只是她為了報復而選擇的。第二任丈夫是為了生存選擇的。第三人丈夫,也許也是為了生存,後來的愛,是失去時才品出來的。

郝思嘉在結尾時說的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幾乎是句名句了。明天確實是新的一天,人不應該放棄希望,只要努力,明天又可以是全新而充滿希望的。

圖片全來自網絡

《飄》的續集我看過,這兩個主角又開始互相挑逗和折磨了。

有沒有價值你說的算。

相關焦點

  • 《飄》,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發表過的唯一小說
    02《飄》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1949),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飄》是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這是她一生唯一出版的一部作品《飄》以戰爭為背景,瑪格麗特·米切爾在《飄》中所描寫的人物性格呈現多元化,通過對不同人物的性格進行深究,凸顯出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所受到的影響。
  • 成名之後就飄了?縱橫的這位大神作家,開啟斷更模式
    成名之後就飄了?縱橫的這位大神作家,開啟斷更模式! (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 網文界很多大神作家,在寫作的過程中,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成名之前兢兢業業地寫小說,一刻都不肯耽誤。
  • 名著《飄》的續集《斯佳麗》,為亂世佳人續寫「明天」的故事
    小說《斯佳麗》是由美國著名南方作家亞歷山德拉·裡普利為經典名著《飄》作的續集。原著《飄》中,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以瑞特·巴特勒離斯佳麗而去結束了《亂世佳人》的故事,並留下了一個引發人們無限遐想的「明天」的結尾,而且瑪格麗特·米切爾生前堅決拒絕這個故事有個結尾。
  • 瑪格麗特·米切爾《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早已經忘記了是先讀到的世界名著《飄》,還是先看到的電影《亂世佳人》,直到有一天書和電影都看過之後才突然間恍然大悟:哦,原來他們講的是一個故事,電影《亂世佳人》就是根據《飄》改編的,而《飄》就是電影《亂世佳人》的原著。
  • 淺談外國小說《飄》中的人物文學素養,值得一看!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一部浪漫主義小說,以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時期為背景,小說自誕生以來,其中男女主角經典的愛情故事,以及對於美國內戰時期全景式的生動描述,就打動了數以萬計的讀者。
  • 「世界是死人組成的」,這位「古怪」的美國作家為何這樣認為?
    多數作家都喜歡養動物,最常見的有貓、狗,而有作家偏偏喜歡孔雀,還是上百隻。這位古怪的作家就是弗蘭納裡·奧康納。有評論家說,她就像一隻飛翔的鳥。這隻鳥伴隨她的一生,輾轉,流離,粗糲而又狂暴,瑣碎而又觸目驚心。奧康納是難讀的。她的難讀,在於她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小說這種文體的想像。
  • 縱橫中文網籤約作家方想:網絡作家的作息要規律
    在暑假期間,本報將推出私書櫥欄目的「作家季」,介紹一些生活在南京的作家的書櫥,並請他們推薦一些心儀的書籍。在第一期中,網絡作家方想分享了他寫書、讀書的心得。這個想法直到高中的時候才實現,「那時候是寫著玩的,直到2006年才走上職業網絡作家的道路。」在成為職業作家之前,方想也有很喜歡的作家,比如餘華,比如安妮寶貝。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沒想到我這麼熱血的男作家,還喜歡過安妮寶貝吧!她算是最早的一批網絡作家了,我那時候看了她的《告別薇安》,還挺喜歡的。還好,她書中那種負面、消極的想法沒有影響到我。
  • 華裔作家遊朝凱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亞裔作家大放異彩
    當地時間11月18日,2020美國國家圖書獎揭曉最終結果。美籍華裔作家遊朝凱(Charles Yu)憑藉諷刺作品《唐人街內部》(Interior Chinatown)獲得了本屆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小說獎。《唐人街內部》《唐人街內部》對好萊塢和亞裔美國人的刻板印象進行了諷喻。
  • 深圳作家黃國晟美國發表原創英文小說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 通訊員 李智傑)深圳作家黃國晟近日在美國小說雜誌BFF(Brilliant Flash Fiction)「冬季刊」發表原創英文小說《驚天》。 據悉,《驚天》源自黃國晟原創英文版長篇小說《深圳夢》第39章,它以奇特的情節和動人的細節徵服了美國編輯。
  • 美國衛星發現不妙,黑壓壓物體飄向中國,專家坦言不是好事
    文/行走天涯美國衛星早發現異常,黑壓壓物體飄向中國,有3個日本那麼大!
  • 「作家抵制川普」:阿特伍德等千餘名作家已加入行動
    網站聲明,這項運動旨在藉助作家們的影響力,再次重申此次大選對於美國的意義,並明確表示對「支持種族主義、不稱職且充滿腐敗」的川普政權的抵制。該運動最初的發起人包括著名美籍猶太人小說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及其妻子、挪威裔美國女作家希莉·哈斯特維特(Siri Hustvedt)、美國詩人娜塔莎·特雷塞維(Natasha Trethewey)等。
  • 日本「垃圾島」飄向美國 重量可以達到500萬噸【圖】
    原標題:日本「垃圾島」飄向美國 重量可以達到500萬噸【圖】   摘要:日本有一個「垃圾島」,島上堆滿了房屋、家電、滾筒洗衣機,而現在,這個垃圾島正脫離日本島主體,逐漸像美國飄去,而「垃圾島」重量可能超過一百萬噸,覆蓋面積與德克薩斯州相同。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但是在專業的科幻作家眼中,《火星救援》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電影完全忠實原著  以《無盡的告別》獲得第23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優秀獎的80後作家陳楸帆坦言,雖然自己沒有看完整部小說,但比照電影,有一個總的印象,就是電影中的人物非常樂觀,非常幽默,這一點,跟以往的科幻電影非常不一樣。電影中充滿了積極和光明的色彩。
  • 推書:《飄》每個女孩都應該讀的書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唯一作品,也是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名的作品,很少有人能通過孤品出名,《飄》的英文名更酷更詩意,GonewiththewinD,隨風而逝!這本書的背景很華麗,有戰爭,變化,貧窮,死亡,詩意的田園生活和種族歧視,我更願意把他當作一個女孩的成長史!
  • 二十世紀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百位傑出作家
    24.德萊塞(1871年-1945年),美國作家,代表作有《嘉莉妹妹》、《美國悲劇》等。25.瓦萊裡(1871年-1945年),法國象徵派詩人,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61.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949年),美國作家,《飄》的作者,因車禍不幸去世。62.馬爾羅(1901年-1976年),充滿傳奇色彩的法國作家,做過文化部部長,寫過關於中國革命的小說《徵服者》、《人的境遇》等。
  • 成都本土作家作品《杏的復仇》英文版榮登「美國好書榜」
    成都作家松鷹  2016年美國《圖書館雜誌》最佳圖書近日揭曉,成都作家松鷹的社會推理小說《杏的復仇》英文版榮登2016年美國《圖書館雜誌》最佳推理小說榜,是登上該年度榜單的唯一一部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
  • 天空飄來一朵雲,你希望上面寫著什麼字?
    天空飄來一朵雲,你希望上面寫著什麼字?天空飄來一朵雲,你希望上面寫著什麼字?天空飄來一朵雲,你希望上面寫著什麼字?謝謝您的欣賞!歡迎再來!個人創作,侵權必究!賀點松,語文高級教師,作家,從事文學創作30餘年,已發表文學作品1000餘篇,著有小小說、詩集兩部。
  • 美國作家回憶與海豚多次性行為:我們都高潮了(圖)
    【科技訊】10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佛羅裡達一名63歲的男性作家布倫納(Malcolm Brenner)透露,自己曾與一隻母海豚多莉(Dolly)交往,還因此發生性關係,他日前再度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與多莉交往9個月的時光是他生人最快樂美好的時候,他們不但發生過多次性行為,布倫納還說他們彼此都有達到高潮。
  • 英國財經作家:美國的不平等為何高於歐洲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美國的十字路口|英國財經作家:美國的不平等為何高於歐洲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2020年初,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把全球經濟推入危機之中。為應對疫情衝擊,美聯儲採取了激進的「零利率+無限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國會通過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的財政紓困政策,極力避免經濟與金融市場陷入無序與混亂之中。
  • 「大陸霧霾飄至美國西岸」?臺灣初二地理講義大肆抹黑大陸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律師蘇逸修22日在社交媒體發出讀初二的女兒使用的由康軒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科學習講義,講義中描述大陸的經濟情況是,「中國工業廢氣飄至臺日韓甚至美國西岸」、「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提款機質量不佳」、「不願意積極配合籤訂氣候變遷國際公約」等,引起網友熱議。蘇逸修表示,在教育中埋入偏頗和仇恨的種子是錯誤和危險的,現在不但孩子的中國歷史要自己教,恐怕連地理也是如此,「家長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