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希望在20個月內研製出可用疫苗

2020-12-05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於當地時間1月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該所近期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發進展和計劃。

巴斯德研究所已經完成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基因組測序工作,這是自疫情出現以來歐洲首次測出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該機構的研究人員從法國確診患者體內提取了病毒基因樣本,並在29日完成了基因測序。

此後,巴斯德研究所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快速診斷測試、開發治療方法和疫苗研製工作。具體包括血清學研究,以開發合適的血清學檢測方法用於篩查人群中的感染情況;測試已知抗病毒分子,評估其預防和治療潛力;根據已有冠狀病毒疫苗成果研發新疫苗;病毒發病機制研究,以確定感染的生物標誌物或治療新靶標等四個方面。

巴斯德科學主任克里斯多福·德恩弗特在發布會上介紹,該機構已經動員15餘個研究團隊,並成立專門的行動與研發小組協調相關工作。德恩弗特稱,巴斯德研究所有望在八個月內開發出活性重組疫苗,然後進入動物和人體臨床實驗階段,希望可以在20個月內獲得有效的應用疫苗。

疫苗研發進展還將取決於病毒的突變情況。巴斯德研究所RNA病毒分子遺傳學實驗室主任西爾維·范·德·沃夫教授稱,目前各國上報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序列都非常接近,但我們開始注意到有一些突變出現。巴斯德研究所呼吸道感染病毒國家中心(CNR)副主任文森特·埃努夫表示,「全世界已經建立了大約二十種新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它們都非常接近,病毒多樣性不大。從某種意義上說,2019-nCoV冠狀病毒不需要突變即可適應和傳播」。

在治療藥物研發方面,巴斯德研究所醫學研究主任布魯諾·霍恩教授說,「病毒已被分離出來,我們將能夠測試幾種分子」。其中包括針對愛滋病病毒(HIV)的抗逆轉錄病毒藥和針對伊波拉病毒的藥物。「我們認為這些藥物可能在新冠狀病毒上起作用,並可能防止症狀發作」。

法國目前已經確診6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並有多人正接受隔離觀察,患病數量仍可能繼續增加。巴斯德研究所所長斯圖爾特·科爾呼籲,必須為資助相關研究提供更多資金。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爽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賽諾菲巴斯德疫苗剛進入一期臨床 法國疫苗為何不著急?
    巴斯德研究所科研主任克裡斯託夫·德恩弗特(Christophe d'Enfert)表示:「我們希望在7月開始臨床試驗,但是出於監管考慮,我們不得不推遲這一階段的臨床試驗。」目前美國的輝瑞和Moderna疫苗都已經進入臨床三期階段,而法國最先進的疫苗才剛剛進入第一階段的臨床。
  • 疫苗之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傳奇
    路易-巴斯德,1822年12月27日生於法國汝拉省多勒,父親是拿破崙軍騎兵隊的一名退伍軍人,家境並不富裕。路易•巴斯德早年讀書非常刻苦勤奮,1847年從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畢業後,第二年就成為物理教授。
  • 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現代疫苗科學的先驅
    在他不斷尋求疾病治療的過程中,他研製出了第一批雞霍亂疫苗;炭疽,一種主要的家畜疾病,近年來在細菌戰中被用來對付人類;還有可怕的狂犬病。巴斯德的早期生活與教育巴斯德出生在法國的多爾,在家裡的五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年輕的巴斯德的天賦似乎更多的是藝術而不是學術,直到他在中學的最後幾年。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技術轉化已創下過億收入
    在中法科技合作40年的歷程中,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雙方科技外交合作的一張名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市政府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共同建設。法國巴斯德研究所1936年就在上海建所,2003年SARS之後,中法兩國政府決定,在更新更高的層面上設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全球公共健康,開展人類重要傳染病的致病機理和免疫保護機制的合作研究,以為疾病防控提供核心知識和關鍵技術。別看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就14年歷史,席哈克、奧朗德兩位法國總統先後為它的新老研究大樓揭幕。這在全球範圍也是罕見。
  • 他早在100多年前就和瘋狗打交道,成功研製出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人物,他的全名是路易斯·巴斯德,1822年出生於法國東爾城,畢業於巴黎大學。被世人稱頌為 「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也常常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他的一生可謂是成績斐然,是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學家。
  • 白春禮會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新聞—科學網
    4月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Christian Bréchot一行。
  • 細菌學之祖巴斯德,發明狂犬病疫苗等多種疫苗,一生證明3個問題
    1822年12月27日,路易斯·巴斯德出生在法國裘拉省洛爾鎮。父親是拿破崙騎兵隊的一名退伍軍人,現在是鞣革工人,母親是普通的農家婦女。他還有一個姐姐,兩個妹妹。念中學時,他就選擇了理科,攻讀自己喜愛的化學、物理。他喜歡問問題,凡事都要追根問底,這讓某些老師視他為眼中釘。殊不知,正是因為巴斯德的這種求知精神,才讓他成了一代偉人。
  • 巴斯德研究所:法國疫情由當地不明毒株引發
    4月28日,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發布新聞公告,該所已完成「法國輸入性與早期傳播病毒的朔源分析」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日以預發表形式發布在bioRxiv.org網站。
  •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鮮見兒童傳播新冠病毒
    【歐洲時報賈言編譯】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針對新冠病毒Covid-19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對來自六所學校的1340個樣本分析後發現,兒童感染病毒比率為8.8%;相反,受感染兒童家長的感染比率高達61.0%。
  • 疫苗研發:mRNA和 鼠疫載體競爭誰會勝出?
    與中美科研團隊相比,歐洲的疫苗科研團隊採取了更加謹慎安全的方法來研製。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了解到,巴斯德已經選用以麻疹(rougeole)疫苗為載體的疫苗研製平臺,預計疫苗將於8月底開始投入臨床I期。
  • 巴斯德研究所:法國或有4.4%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5月13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截至5月11日,法國全國4.4%的人口(280萬人)或已感染新冠病毒。此前在4月底,巴斯德研究所曾通過同一模型預測,到5月11日「解封」時,5.7%的法國人(370萬人)或將感染新冠病毒。
  • 疫苗研製不是一場競賽:20世紀為疫苗付出的代價
    目前全球每日仍不斷有新增的新冠感染者,世衛組織宣布「可能永遠沒有特效藥」,疫苗成了我們唯一的希望。近幾個月,不斷有醫藥公司和研究機構公布疫苗的進展,據俄新社8月11日的消息,全球第一款新冠肺炎疫苗已在俄羅斯註冊,普京的女兒已經率先接種疫苗。但因為臨床數據欠缺,已經有各方開始質疑這款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如何才算安全?人類利用疫苗對抗病毒,是不是能夠百發百中?
  • 上海巴斯德所與中慧元通合作研發生產基因工程疫苗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6月16日宣布,與江蘇中慧元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因工程疫苗(畢赤酵母)在全球範圍內的研發、生產和商業轉化籤署合作協議。目前國內有5條新冠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同步開展,包括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和減毒疫苗;並且已經有5個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個為滅活疫苗。此次上海巴斯德所和中慧元通公司開展的新冠疫苗合作項目,選擇的技術路線是重組基因工程疫苗。
  • 醫學史上的7月6日:巴斯德首次使用狂犬疫苗,微生物之父就是他
    1885年7月6日——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次為一個被瘋狗咬傷的9歲男孩注射了他發明的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8)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
  • 他是中國的巴斯德,差點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為研究把病毒放進眼睛
    然確實如此,這位被譽為「衣原體之父」,「中國的巴斯德」的醫學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先生。就是國際公認的曾經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貢獻一:他生產了中國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並將沙眼發病率從將近95%降至不到10%。貢獻二:抗戰結束後,生產出中國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種球蛋白。貢獻三:解放後,成功遏制1950年華北鼠疫大流行,研製出中國的黃熱病疫苗。
  • 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
    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 (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這位法國化學家發現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那些讓啤酒變苦的惱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殺菌法」便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上。 (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由於發現並根除了一種侵害蠶卵的細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國的絲綢工業。
  • 巴斯德研究所最新研究:法國疫情由本地流傳病毒毒株引發
    據人民日報5月2日報導,法國巴斯德研究所4月28日發布新聞公告稱,該所的一項「法國輸入性與早期傳播病毒的溯源分析」研究顯示,法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一種在本地流傳的來源未知的病毒毒株所引發。這一研究成果已於近日以預發表的形式在美國生物學論文檔案網發布。
  • 第2100回:葡萄酒之父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酵母
    在那裡,巴斯德遇到了他的妻子並於1849年5月29日結婚。巴斯德共有過5個子女中,只有兩個活到成年,而其餘三個死於傷寒,此事激發了他去研究治癒各種傳染病的方法。  1880年後又成功地研製出雞霍亂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種疫苗其理論和免疫法引起了醫學實踐的重大變革。由於巴斯德的開創性研究工作,他甚至還成功地挽救了法國處於困境中的釀酒業、養蠶業和畜牧業。
  • 生物學家|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
    巴斯德一生進行了多項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這位法國化學家發現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那些讓啤酒變苦的惱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殺菌法」便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上。
  • 巴斯德研究所和卡達哈馬德-本-哈利法大學籤署諒解備忘錄
    合作協議由哈馬德-本-哈利法大學主席、卡達基金會副主席兼執行長謝赫-赫德-賓特-哈馬德-阿勒薩尼(Sheikha Hind bint Hamad Al Thani)公主殿下與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克裡斯蒂安-布雷紹(Christian Bréchot)博士籤署,籤約儀式於2017年9月29日在巴斯德研究所的巴黎大禮堂(Salle des Actes)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