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出口增速超預期;央行發布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美國失業率快速上升。大類資產配置順序:股票>大宗>債券>貨幣。
摘要
宏觀要聞回顧
經濟數據:4月出口同比3.5%,進口-14.2%,貿易順差453.4億美元。
要聞:央行、外管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境內證券投資額度限制。
資產表現回顧
股漲債跌。本周滬深300指數上漲1.3%,滬深300股指期貨上漲3.51%;焦煤期貨本周上漲4.69%,鐵礦石主力合約本周上漲5.51%;股份制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下跌-1BP至3.94%,餘額寶7天年化收益率下跌-1BP至1.67%;十年國債收益率上行14BP至2.64%,活躍十年國債期貨本周下跌-1.18%。
資產配置建議
資產配置排序:股票>大宗>債券>貨幣。本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年初已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1.29萬億元基礎上,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新增限額併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從債市供給端的角度看,將明顯提升債市的供給水平。除此之外,截至4月底,A股市場IPO已達75家,募資總額972億元,遠超去年同期水平。結合供給端出現放量跡象和央行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額度限制來看,我們認為在市場預期人民幣資產投資需求有上升趨勢的情況下,國內供給端也在加快步伐,兩者相互影響,可能影響國內資產市場的估值中樞和波動。
風險提示:疫情在全球傳播時間過長,全球經濟下行幅度超預期;國內通脹壓力較高。
目錄
一周概覽
風險偏好上升難持續
要聞回顧和數據解讀
大類資產表現
A股:中小創明顯回升
債券:收益率快速上行
大宗商品:能源建材領漲
貨幣類:關注理財資金的流動
外匯:人民幣匯率小幅走弱
港股:資金加大北上力度
下周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一周概覽
風險偏好上升難持續
股漲債跌。本周滬深300指數上漲1.3%,滬深300股指期貨上漲3.51%;焦煤期貨本周上漲4.69%,鐵礦石主力合約本周上漲5.51%;股份制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下跌-1BP至3.94%,餘額寶7天年化收益率下跌-1BP至1.67%;十年國債收益率上行14BP至2.64%,活躍十年國債期貨本周下跌-1.18%。
4月出口數據好於預期。本周A股整體上漲,小盤股估值上升幅度遠超大盤股。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沒有操作,跨月之後資金拆借利率再度下行,周五R007利率收於1.61%,GC007利率收於1.57%。本周十年國債收益率上行14BP,收於2.64%。4月進出口數據發布,出口顯著好於市場預期,我們認為這是受醫療品類出口加強和國內復工的持續影響,且有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在。下周將發布4月金融數據、通脹數據和經濟數據,整體來看或仍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偏高的通脹水平和持續修復的經濟表現。
受到復工預期影響,風險資產普漲。股市方面,本周A股指數普漲,領漲的指數是創業板指(2.7%),漲幅靠後的指數是上證綜指(1.23%);港股方面恒生指數下跌-1.68%,恒生國企指數下跌-1.72%,AH溢價指數上行1.45收於127.01;美股方面,標普500指數本周上漲3.5%,納斯達克上漲6%。債市方面,本周國內債市普跌,中債總財富指數本周下跌-0.28%,中債國債指數下跌-0.58%,金融債指數下跌-0.6%,信用債指數下跌-0.07%,分級債A上漲0.01%;十年美債利率上行5 BP,周五收於0.69%。萬得貨幣基金指數本周上漲0.03%,餘額寶7天年化收益率下行-1 BP,周五收於1.67%。期貨市場方面,NYMEX原油期貨上漲16.82%,收於26.04美元/桶;COMEX黃金上漲0.23%,收於1704.8美元/盎司;SHFE螺紋鋼上漲3.26%, LME銅上漲3.34%, LME鋁上漲0.34%;CBOT大豆上漲0.06%。美元指數上漲0.71%收於99.75。VIX指數下行至27.98。本周受海外復工預期的影響,風險資產普漲,但目前全球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已經超過400萬,海外防疫形勢仍不可鬆懈。
要聞回顧和數據解讀(新聞來源:萬得)
4月(以人民幣計)出口同比增長8.2%,進口下降10.2%;貿易順差3181.5億元,增加2.6倍。4月(以美元計)出口同比增長3.5%,進口下降14.2%;貿易順差453.4億美元,增加2.5倍。
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公告,延長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執行期限至12月31日,以進一步支持廣大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全面復工復業。
商務部:將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持續完善配套規定,落實外資企業依法平等享受稅費減免等各類支持政策;五方面舉措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國際疫情影響。
央行、外管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境內證券投資額度限制,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金融市場。規定明確,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管理,允許合格投資者自主選擇匯入資金幣種和時機。
商務部:「五一」期間全國市場人氣明顯回升,消費呈現積極回暖態勢;5月1日-5日,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清明假期增長32.1%,同比下降6.7%。
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應按照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支付收益、不保證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投資者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
國務院金融委會議指出,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形勢下,我國股市、債市、匯市總體平穩運行,韌性較強;金融委各單位要完善宏觀預案,創造有效需求,優化供給結構,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提高政策質量,狠抓政策落實。
國務院金融委: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緊落實;在充實資本的同時,解決好中小銀行在業務定位、公司治理、信貸成本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推動治理結構與業務發展良性循環。
八部委聯合發文進一步幫扶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緩解房屋租金壓力,推動對承租國有房屋用於經營、出現困難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除上半年3個月房屋租金,優先幫扶受疫情影響嚴重、經營困難的餐飲、旅遊、影院劇場等行業。
財政部就《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條例》公開徵求意見。《條例》聚焦制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體制機制障礙,明確出資人等相關方面職責,明晰委託代理關係,規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規範國有金融機構運營等事項。
5月8日上午,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雙方表示應加強宏觀經濟和公共衛生合作,努力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創造有利氛圍和條件,推動取得積極成效。雙方同意保持溝通協調。
銀保監會擬加強對資金信託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管理,限制投資比例及非標債權集中度。明確全部集合資金信託投資於非標債權資產金額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託合計實收信託50%,投資於同一融資人及其關聯方非標債權資產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30%。
大類資產表現
A股:中小創明顯回升
A股普漲,中小創率先反彈。本周市場指數普漲,領漲的指數包括中證1000(3.25%)、中證500(2.87%)、創業板指(2.7%),漲幅靠後的指數包括上證50(0.39%)、上證紅利(0.65%)、中證100(0.78%)。行業方面漲多跌少,領漲的行業有食品飲料(4.05%)、通信(3.89%)、計算機(3.77%),領跌的行業有交通運輸(-0.97%)、銀行(-0.7%)、房地產(-0.3%)。本周次新股指數領漲主題指數,市場活躍度明顯上升。
A股一周要聞(新聞來源:萬得)
移動物聯網 | 工信部官網7日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NB-IoT網絡實現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普遍覆蓋,重點區域深度覆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2億。
汽車產業 | 伴隨復工復產力度加大和多地汽車消費刺激政策的推出,我國汽車消費正迅速回暖。記者7日從2020年中國汽車消費論壇處獲悉,4月下旬以來,國家重點監測的零售企業汽車銷售額比3月下旬增長超2成,回補勢頭正日趨見好。
高端製造 |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批覆組建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和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對兩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監督指導,和有關地方共同推進創新中心加快建設,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行業服務能力,為製造業關鍵領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跨境電商 | 國務院昨日公布了新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城市名單,包括河北雄安新區、山西大同、內蒙古滿洲裡等46個城市入圍。
數字經濟 | 近期,各地繼續加大對重大項目投資的支持力度,一大批投資項目加速落地。其中,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成為本輪重大項目投資的重點。
旅遊產業 | 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債券:收益率快速上行
收益率曲線整體上行,長久期利率債上行更為明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周五收於2.64%,本周上行14BP,十年國開債收益率周五收於2.97%,較上周五上行18BP。供給加大的預期和4月出口數據好於預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市場調整。本周期限利差上行5BP至1.43,信用利差上行1BP至0.93。
跨月之後資金利率快速回落。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沒有操作,跨月之後資金利率快速回落,貨幣拆借市場整體依然寬鬆,周五R007利率收於1.61%,交易所資金GC007利率收於1.57%。央行發布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貨幣政策整體仍將維持此前偏寬鬆的基調,我們認為二季度是我國經濟從疫情衝擊影響下恢復的關鍵時期,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的可能性很小,同時為防範海外疫情對我國外需的拖累,貨幣政策寬鬆的可能性更大。
債券一周要聞(新聞來源:萬得)
多位市場人士稱,此前不能發行的棚改項目專項債,現在可以發行。21世紀經濟報導稱,監管部門對本次棚改專項債提出三個要求,具體包括:棚改專項債僅支持已開工項目,不得用於貨幣化安置項目;棚改項目必須納入年度棚改計劃任務,信息與相關材料要件信息一致。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4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共達成現券交易7854億元,同比增加106%;買入債券4634億元,賣出債券3220億元,淨買入1414億元。
大宗商品:能源建材領漲
投資拉動是2020年國內經濟增長的主要抓手。本周商品期貨指數上漲0.9%。從各類商品期貨指數來看,上漲的有非金屬建材(5.32%)、能源(3.81%)、煤焦鋼礦(2.68%)、有色金屬(1.52%)、化工(0.97%)、貴金屬(0.87%)、油脂油料(0.08%),下跌的僅有穀物(-0.41%)。各期貨品種中,本周漲幅較大的大宗商品有燃油(6.6%)、PVC(5.44%)、纖板(5.27%),跌幅靠前的則有線材(-7.76%)、雞蛋(-5.66%)、粳稻(-2.32%)。4月出口增速超預期,市場對經濟恢復的樂觀預期可能有所升溫,但經濟恢復是個過程,2020年投資對國內經濟的拉動顯著偏高。
大宗商品一周要聞(新聞來源:萬得)
海關總署:中國前4月進口原油1.7億噸,同比增加1.7%;進口均價為每噸2906.7元,下跌8.9%;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2613億元,增長5.9%。
世界黃金協會:截至4月份,全球黃金ETF連續6個月獲得資金流入,總持倉升至紀錄新高的3355噸,資產管理規模達紀錄高位的1840億美元。
農業農村部要求,進一步落實生豬養殖扶持政策,加強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支持,持續強化非洲豬瘟防控,全力加快生豬生產恢復;要「抓大帶小」帶動中小養殖戶,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保障豬肉穩定供給。
美國至5月1日當周EIA原油庫存增459萬桶,預期增775.9萬桶,前值增899.1萬桶。
俄羅斯5月1日至5日,石油和天然氣凝析油產量降至950萬桶/日。
美國得州原油監管機構放棄採取歐佩克式的減產配額,駁回了減產動議。
國家能源局表示,正出臺落實包括推動東部老油氣田穩產,加快頁巖油氣、煤層氣等非常規資源開發,優化煤炭生產開發布局,推動能源協調互濟等20項具體舉措,保障能源生產、運行安全。
據農業農村部農墾局監測,4月國內主銷區國產全乳標準膠(SCRWF)現貨價格基本跟隨國外走勢,在9200元/噸-9800元/噸之間波動,月均價格創2016年1月以來新低。
貨幣類:關注理財資金的流動
貨基投向受限抑制貨基產品競爭力。本周餘額寶7天年化收益率下行-2BP,周五收於1.67%;人民幣3個月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下行-1BP收於3.94%。本周萬得貨幣基金指數上漲0.03%,貨幣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中位數周五收於1.74%。由於貨幣基金政策監管較嚴格,因此在短端利率下行過程中收益率難以通過投資品的調整提高收益率,未來貨基整體規模將有所變化。
外匯:人民幣匯率小幅走弱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本周上行78BP,至7.0788。本周人民幣對英鎊(0.31%)升值,對美元(-0.11%)、歐元(-0.22%)、韓元(-0.38%)、瑞郎(-0.4%)、加元(-0.49%)、盧布(-0.76%)、澳元(-0.82%)、日元(-1.01%)、林吉特(-1.01%)、蘭特(-1.34%)貶值。隨著國內貨幣政策的寬鬆,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是否高於可能存在疑慮,但從遠期匯率來看,當前水平依然較為均衡,難有明顯貶值空間。
外匯市場一周要聞(新聞來源:萬得)
中國4月外匯儲備30914.6億美元,環比增加308.3億美元,結束兩連降;黃金儲備報6264萬盎司,為連續第7個月維持不變。
港股:資金加大北上力度
海外資金持續淨流入A股。本周恒生指數下跌-1.68%,恒生國企指數下跌-1.72%,AH溢價指數上行1.45收於127.01。行業方面本周領漲的有非必需性消費業(2.29%)、醫療保健業(1.97%)、工業(1.86%),跌幅靠前的有電訊業(-3.65%)、能源業(-2.51%)、金融業(-2.35%)。本周南下資金總量24.5億元,同時北上資金總量78.32億元。港股的優勢在於估值低,但基本面的變化不確定性較大。
港股及海外一周要聞(新聞來源:萬得)
IMF:近幾周經濟前景有所惡化;預計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將到來;危機持續時間比四月中預期的要長。
英國央行維持基準利率在0.1%不變,維持6450億英鎊資產購買總規模不變,均符合市場預期。英國央行隨時準備採取進一步行動以支持經濟,預計2020年投資萎縮26%。
英國央行:2020年GDP增速預期為-14%,1月時預期為0.8%,其中二季度GDP增速預期為-25%;2021年GDP增速預期為15%;預計經濟降幅將是快速但短暫的,此後將緩慢復甦。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預計在解除封鎖措施後,疫情對經濟需求影響將持續一年左右;英國央行可能在6月採取更多量化寬鬆措施,進一步措施不排除任何選項,英國離負利率還遠得很。
歐盟預計,今年全球GDP將萎縮3.5%,明年將增長5.2%;歐元區今明兩年經濟增速預期分別為-7%和6.3%;預計歐元區今年失業率為9.6%,明年回落至8.6%;將美國今年GDP增速預期從1.8%下調至-6.5%。
英美就脫歐後自由貿易協議開始談判,第一輪討論於5月6日開始,並將持續兩周左右。雙方有約100名談判代表參加。談判每6周舉行一次,通過遠程方式進行。
義大利總理孔特:義大利不需要歐洲穩定機制,歐盟復甦基金難以在夏季前啟動;新的刺激方案將於本周末通過,價值約為550億歐元。
英國國家統計局宣布,自4月起暫停公布房屋價格指數,主因疫情導致計算方法發生改變,衡量通貨膨脹的CPI和CPIH可能會更加波動。
美國4月ADP就業人數減少2023.6萬人,創紀錄最大降幅,預期減少2005萬人,前值由減少2.7萬人修正為減少14.9萬人。
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75個基點至3%,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將降息50個基點。
美國財政部公布季度債務再融資計劃,將發行創紀錄的960億美元3年、10年和30年期國債;預計將首次招標出售200億美元20年期國債;在未來數季度開始將融資(渠道)從短期國庫券轉向更長期債券。
澳洲聯儲維持關鍵利率在0.25%不變,同時準備擴大債券購買規模。預計今年上半年GDP將萎縮約10%,全年萎縮6%。
美國4月ISM非製造業PMI降至41.8,為2009年12月以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並創2009年3月以來新低。美國4月Markit服務業PMI終值26.7,創2009年以來新低。
紐約聯儲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美國家庭債務總計14.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上一季度增長1.1%。
德國憲法法院裁定,歐洲央行QE「部分」違反德國憲法。德國央行必須在未來3個月內,停止按照歐央行長期刺激計劃購買國債,除非歐洲央行可以證明計劃的必要性。
馬來西亞將隔夜利率降低50個基點至2%,為2009年以來最大降息幅度。
阿根廷三個主要債權人團體發布聲明稱,他們「無法支持」政府的債務重組方案,因此將不會接受債券贖回計劃。
越南央行行長表示,將考慮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如再融資、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以及其他類型的借貸成本利率,以幫助企業重病毒大流行中復甦。
美國4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減少2050萬人,創二戰後最大降幅,預期減少2200萬人,前值減少70.1萬人;失業率升至14.7%,預期升至16%,前值為4.4%。川普稱,非農就業數據完全在意料之中,毫無意外,失去的工作將會很快回來。
澳洲聯儲貨幣政策聲明:預計2020年澳大利亞GDP萎縮6%,2021年為6%;在就業和CPI取得進展之前不會上調現金利率;如有需要,準備好再次擴大購債規模。
日本3月實際家庭消費同比下降6%,為5年來最大降幅,且為2019年10月消費稅加稅以來連續6個月同比下降。日本4月Markit綜合PMI為25.8,前值27.8;服務業PMI為21.5,前值22.8。
下周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4月出口超預期,但海外需求走弱仍是趨勢。4月(以美元計)出口同比增長3.5%,進口下降14.2%;貿易順差453.4億美元,增加2.5倍。5月1日-5日,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清明假期增長32.1%,同比下降6.7%。4月出口增速顯著超預期,一部分原因是國內開工率恢復正常,積壓的訂單得到處理,另一方面從品類來看,海外對醫療用品的需求也對出口有一定貢獻。但從外需變化趨勢看,海外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外需下行的趨勢仍未結束。五一小長假期間國內消費環比上升,但同比依然負增長。我們維持此前觀點,認為需求和經濟的恢復需要時間和過程。
海外重啟經濟,是危也是機。從海外主要國家和地區4月經濟數據來看,進一步出現了PMI下行、失業率上行的問題。但即便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歐美主要地區仍決定在5月重啟經濟。對中國來說,一方面海外重啟經濟有利於拉動外需,提振國內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仍需抓緊防範境外出現疫情反彈和輸入型病例,鞏固國內防疫成果。維持二季度國內經濟環比大幅上行的判斷。
關注資本市場的供給端變化。本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年初已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1.29萬億元基礎上,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新增限額併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從債市供給端的角度看,將明顯提升債市的供給水平。除此之外,截至4月底,A股市場IPO已達75家,募資總額972億元,遠超去年同期水平。結合供給端出現放量跡象和央行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額度限制來看,我們認為在市場預期人民幣資產投資需求有上升趨勢的情況下,國內供給端也在加快步伐,兩者相互影響,可能影響國內資產市場的估值中樞和波動。維持大類資產配置順序:股票>大宗>債券>貨幣。
風險提示:疫情在全球傳播時間過長,全球經濟下行幅度超預期;國內通脹壓力較高。
---
本文為中銀國際證券宏觀研究系列報告。中銀國際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致力於以翔實的數據、縝密的邏輯為基礎,發現價值,匹配收益與風險,願我們的研究服務能為您的投資成功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