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裡撈出來的水母
龍江鎮政府工作人員在現場觀察
水塘裡發現有上千個小東西,拇指甲大小,晶瑩透亮,一張一合的,不曉得是啥子。」昨日,騰訊微博網友報料,近半個月,內江資中縣龍江鎮的一處水塘裡發現了一群小生物,附近村民稱從未見過,擔心會不會是害蟲。昨日,經過觀察和判斷,內江師院專家和龍江鎮政府有關人員均認為這些小東西就是「桃花水母」,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作為世界級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此前,內江還尚未有關於「桃花水母」的記錄。
偶然發現
小孩池塘戲水 看到上千隻「小魚」
5月底的一天,龍江鎮安樂村的唐桂容突然被幾個村裡的小孩告知,「我們在你家水塘邊耍,發現裡頭有好多小魚。」
不敢相信的唐桂容便和老伴朱榮昌一起到水塘去看,「不是魚,但是水塘裡果然有上千個小東西,晶瑩透亮的,一張一合的,不曉得是啥子,我們都以為是害蟲。」
害怕這些「害蟲」影響旁邊水井的水質,朱榮昌當即就灑了許多石灰在水塘裡,「我就想消哈毒,也許這些東西就不在了,可過了幾天還是活得好好的。」
於是,朱榮昌又用瓶子裝了一瓶水,大概有十隻小東西,拿到鎮上女兒家去讓她看看,到底是個啥。
來源推斷
十多年前挖池 水體常年封閉水質良好
當這瓶小東西送到龍江鎮上的女兒朱萍家時,她第一反應有點像水母,隨著在網上不斷搜索和照片對比,更加肯定了她的想法,「可能是桃花水母,沒想到自家水塘還出了珍稀水生物,看網上說都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朱萍說,這口水塘十多年前就挖好了,主要是為旁邊的水井過濾水質而挖的。由於水塘三面都是石頭,屬於封閉性水塘,沒有流動的水源進入,常年都是靠下雨蓄水。「水塘裡的水一直清亮亮的,這麼多年沒受汙染,連水草都沒長過。這還是第一次發現有這麼多小東西,肉眼能看到的就有上千隻。」
知道這些小生物有可能是珍稀生物後,朱萍和家人也沒有聲張,村裡許多人都不知道,暫時也沒人去打擾這些小生物的寧靜,「十多年了還是頭一回發現這些東西,一時我們也不曉得該怎麼處理這樣東西。」
專家判定
應該是「桃花水母」半月內或將消失
內江師院的張漢峰副教授是無脊椎動物研究方面的專家,從所發現生物的形態、大小等特徵,他可以判定是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對水環境要求極高,適宜其生存的水域必須無毒無害,微酸水環境最適宜水母生長,稍微有一點汙染都不行。在川南來看的話,前些年在江安、長寧這些地方要多一點,但這幾年都少了,所以很珍貴。」張漢峰說。
張漢峰說不用刻意去處理或者保護這些水母,因為桃花水母是水螅體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變成水母的,水母一年當中只出現幾周或稍微更長的時間,其餘時間均為水螅體附著在水底,「半個月前就發現了,可能再過一兩周它們就沉溺到水底了,等到來年,水質還是這麼好的話,也許還會在出現。」
昨日下午,龍江鎮政府副鎮長嚴凱趕到安樂村看了水塘裡的小生物,「應該是桃花水母,它們的出現也說明了我們龍江這一片的環境保護得好。接下來,我們就將馬上給縣環保局和水產漁政局報告情況。」
延伸閱讀
或屬內江首次發現桃花水母
內江市水產漁政局高級工程師賈滇軍從圖片中已得知資中發現了所謂的「桃花水母」,「圖片有所放大,僅從照片來看,很像,我要親眼見了才能斷定。」
賈滇軍介紹,就他所知,內江還沒有發現過「桃花水母」的記錄。桃花水母是一種在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若村民在水塘中發現,並不奇怪,如果它的身體直徑約2釐米,那麼資中發現「桃花水母」的可能性就更高。
四川多地出現過桃花水母
對於村民的發現,賈滇軍十分激動,「桃花水母」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他建議村民趕緊送往水產漁政部門,請有關專家進行鑑別。
記者昨日以「桃花水母」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國內各地均有發現「桃花水母」的相關報導。
就四川而言,在今年的5月12日,攀枝花市福田鎮石關門水庫就有人發現「桃花水母」。另外溫江、自貢、成都等地均有發現。多知道點桃花水母對水質要求苛刻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桃花水母是一屬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對生存環境有極高的要求,水質不能有任何汙染。直徑約2釐米,鐘形身體的邊緣有數百根短觸手,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作為世界級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經查,全世界100多年來只發現桃花水母11種,中國分布的9種。
桃花水母以自己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著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其特有的基因對現代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作為生物進化過程形成的一個物種,其地位絲毫不遜於大熊貓,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
(記者 鄧丹 羅尹)(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