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晶科技併購踩雷寄望幼教產業 陳柏林籌劃讓位戰略投資者

2020-11-28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明鴻澤

原本想跨界併購提升盈利能力,不想遇雷而深陷困境不能自拔。走投無路之際,陳柏林選擇讓位。

1998年,31歲的陳柏林創辦了和晶科技(300279.SZ),2011年底,和晶科技登陸創業板。

上市9年來,和晶科技的經營業績用「慘澹」二字定位毫不為過。多年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同)在0.20億元左右,不及上市首年的0.36億元。2016年、2017年,藉助併購標的貢獻,淨利潤大幅增長至0.70億元左右,但2018年大幅變臉,巨虧7.12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和晶科技業績不堪,與其跨界併購踩雷直接相關。2016年,公司耗資5.4億元收購澳潤科技100%股權,結果在業績承諾期滿大幅變臉,導致商譽減值、巨額壞帳損失。

此外,和晶科技通過多次增資進軍幼教行業,也讓市場一頭霧水,而標的是環宇萬維持續虧損。

投資踩雷、經營虧損,和晶科技償債壓力也很大。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2.75億元,而短期借款高達8億元。

陳柏林也遭遇危機。截至目前,陳柏林所持和晶科技股權全部質押且被司法凍結。

在此危急關頭,陳柏林決定將其所持和晶科技6.57%股權轉讓給二股東荊州慧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簡稱荊州慧和),實現控股權變更。

值得一提的是,荊州慧和是陳柏林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早在2018年,陳柏林就曾籌劃將控股權讓給荊州慧和,不想中途生變而未果。

二度籌劃讓位控股權

時隔一年,陳柏林再度籌劃讓位控股權。

上月29日晚,和晶科技發布控股股東、實控人籌劃控制權變更的提示性公告,陳柏林擬將其持有的公司6.57%股份轉讓給荊州慧和。目前,與標的股份轉讓相關的交割條件、轉讓價格、付款安排等具體事項尚在協商溝通中。

荊州慧和現為和晶科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2%。如果股權轉讓事項實施完成,荊州慧和持股比將升至18.57%,陳柏林的持股比下降至9.99%,荊州慧和將取代陳柏林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

荊州慧和是招商局資本旗下團隊管理的國調招商所設立的投資主體,招商資本系招商局集團的全資二級子公司。根據公告,因國調招商不存在實控人,荊州慧和也沒有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荊州慧和是陳柏林引進的戰略投資者,且是陳柏林的接盤俠。

公告顯示,2018年3月,陳柏林、邱小斌、張晨陽、顧群、張惠進、上海群池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6位股東擬將所持公司22%股份轉讓給荊州慧和或其關聯方。若這一股份轉讓完成,荊州慧和或其關聯方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

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調整了交易方案,最終,轉讓的股份比例降至12%,荊州慧和付出的成本約為6.57億元。

陳柏林「讓位」雖然未能一步到位,但給下一步動作埋下了伏筆。2018年6月,陳柏林等三名董事辭去董事職務,荊州慧和獲得三個董事席位。

彼時,和晶科技稱,作為戰略投資者,荊州慧和將在戰略、資本、管理等多方面為和晶科技的發展提供支持,尤其關注雙方在教育產業方面的合作空間。

本次陳柏林二度籌劃「讓位」給荊州慧和似乎是早就約定好了的,而荊州慧和看上的,或許是和晶科技多次增資的環宇萬維,環宇萬維旗下的核心資產是智慧樹,後者自稱是全球大型的學分課程運營服務平臺,在2017年就服務了12萬家幼兒園所。

值得一提的是,和晶科技在發布去年三季報業績預告時曾提及,經過2018年的精耕細作以及持續優化其商業模式和組織架構後,環宇萬維整體經營情況向好,去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保持增長,同時大幅度收窄了虧損,並實現了公司投資入股以來首次單季度盈利。

本次擬轉讓6.57%股權,以上月27日(公告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5.65元/股計算,交易總價約為1.67億元。

綜上所述,如果本次交易順利完成,荊州慧和入主的總成本約為8.24億元。

或寄望幼教產業脫困

接連籌劃讓度控股權,是陳柏林萬般無奈之舉。因為,陳柏林遭遇的重重危機。

和晶科技創辦於1998年,2011年上市,主要從事大型白色家電智能控制器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然而,上市之後,經營毫無起色。

2011年,上市首年,其實現營業收入3.13億元、淨利潤0.36億元。到2015年,營業收入7.87億元,翻了一倍多,而淨利潤只有0.24億元,且在2012年、2013年均只有0.18億元。

為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提振業績和晶科技跨界併購。2016年,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作價5.4億元購買澳潤科技100%股權,溢價2.97倍。澳潤科技業績增長過快備受市場質疑,但和晶科技依然堅持收購,並形成3.75億元商譽。

果不其然,三年業績承諾期滿,澳潤科技業績就變臉,2018年,其巨虧2.89億元。此外,公司當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多達6.95億元,其中就有對澳潤科技客戶甘肅廣電計提應收帳款壞帳準備的金額2.4億元。

去年,和晶科技原本計劃將澳潤科技100%股權作價1.48億元掛牌出讓,最終交易價僅為1.20億元。

截至2018年,上市8年,和晶科技累計實現的淨利潤為-5.35億元。

與經營業績慘澹相關的是,和晶科技財務壓力不小。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為2.75億元,而短期借款達8.05億元。同期,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3.37%。

陳柏林的危機更大。從2017年開始,陳柏林就高比例質押所持和晶科技股權進行融資,2017年的質押率長期超過97%。截至目前,其股權質押率高達100%。不僅如此,這些股權還被司法凍結,且陳柏林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二級市場上,和晶科技股價跌幅較大。2015年11月,其股價最高達62.68元/股,後復權價為125.96元/股,而上月27日,收報32.87元/股,跌幅高達73.90%。由此可見,陳柏林的爆倉風險如箭在弦。

傳統主業不佳,和晶科技的脫困,或寄望幼教產業。

環宇萬維雖然長期虧損,但虧損面在收窄,去年還實現了單季盈利。去年,和晶科技向其增資1億元,持股比為48.57%,為其第一大股東。而在增資之前,估值已達19億元 。

不過,押寶環宇萬維風險也不小。環宇萬維與武莊、梁城等就北京土星在線教育科股權轉讓糾紛仍處於上訴階段,一審判決的結果是,環宇萬維向對方支付股權轉讓款合計6000萬元。

責編:ZB

相關焦點

  • 和晶科技償債能力不足擬三折賣子救急 四筆投資踩雷一次虧光7年...
    澳潤科技是一家廣電傳輸與接入設備綜合服務能力服務廣電運營商。和晶科技主要生產家電智能控制器等。本次收購,和晶科技實現了產業跨界,公司稱,利用澳潤科技獲得重要的家庭智能終端入口,整合業務特長,發揮協同效應。本次收購,市場並不看好,監管部門也是詳細問詢。其原因是,澳潤科技業績增長過快,讓人覺得不太真實。
  • 和晶
    公司介紹 和晶科技是一家智慧社區一體化服務服務商,專注於智慧社區生活平臺的建設,通過構建終端、應用、內容以及平臺的一體化模式,整合智慧社區產業鏈上下遊
  • ...包括AI公司商湯科技、中國燃氣、國調招商併購基金等戰略投資者...
    恆大物業今次引入的基石投資者,包括AI公司商湯科技、中國燃氣、國調招商併購基金等戰略投資者;② 恆大物業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王震指,公司今次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包括網際網路科技巨頭、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知名投資機構及大型企業集團等,對公司以往業績和未來發展十分認可和看好*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34億踩雷背後 6000億諾亞財富何去何從?
    但從事後看,諾亞並沒有因此避免踩雷事件的發生。時隔2年後的2016年,諾亞財富就被曝出「悅榕基金『爛尾』事件」。據了解,2010年,全國有五十餘名投資者在諾亞財富的推介下,共同出資約10.7億元人民幣投資了一隻名為「悅榕基金」的私募股權基金。當時,諾亞的員工稱,這個項目「3.4倍回報、4年半收回本金、6年後上市」。
  • 諾亞財富4年第4度「踩雷」:天神娛樂為什麼「略施小計」便能逃了...
    按照基金合同規定,該契約型基金認購股權類基金深圳泰悅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深圳泰悅」)優先級份額,定向投資於深圳口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口袋科技」)51%的股權。深圳泰悅的劣後級投資者為上市公司天神娛樂。
  • 諾亞財富積垢已久,安霖2號報春花項目踩雷5億
    作為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國內綜合金融服務管理集團,諾亞財富近幾年已然成為行業的踩雷專業戶,不斷曝出違約失信的醜聞。近日,購買了諾亞財富創世安霖二號投資人的王女士向記者反映,諾亞的這款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面臨本金全部損失的風險,而諾亞方面對於該產品的兌付之日的回答卻是遙遙無期。
  • 宣亞國際終止併購致維科技93.96%股權
    本次終止的重組方案涉及宣亞國際併購致維科技93.96%股權。  此前,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福建湛美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福建眾維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齊豔彬、共青城萬世一合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劉偉(合稱「交易對方」) 持有的致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致維科技」)93.96%股權,同時擬以詢價方式向不超過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普通股及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配套資金(簡稱「本次重組」)
  • 加力加集團與陳國淳風酒業深圳林泰生物科技併購上市新聞發布會在...
    2020 年 11 月 23 日,加力加集團有限公司與宜賓陳國淳風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林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隆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併購上市。陳國淳風主席陳浩發表致辭,此次與加力加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旗下宜賓陳國淳風酒業有限公司、深圳林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相繼完成與加力加集團併購上市,不僅標誌著資本市場對集團的認可,更標誌著陳國淳風正式邁進資本市場,藉助資本力量實現快速成長,進而奠定陳國淳風的商業藍圖和企業價值。
  • 科技類型企業稅務籌劃方法匯總,地區性稅收優惠政策
    科技服務業是指運用現代科學知識、現代技術、分析研究方法、經驗、信息等要素,為社會提供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隨著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各個行業,科技服務業的範圍不斷擴大,其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日益增強。目前國外尚未提出科技服務業的概念,與我國科技服務業相對應的國外概念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 民生銀行代銷產品坑慘私行客戶,號稱「風格穩健」卻多次踩雷
    隨後,郭女士被告知產品已踩雷西王債。「我們都是民生銀行私人銀行的客戶,這個項目也是當時客戶經理重點推薦的。銷售宣傳時,她們介紹了很多成功案例,預期收益5%-6%。客戶經理還稱,這款產品風控優良,風險低。」同樣認為民生銀行存在銷售問題的還有天津傅女士,她於2019年3月買入2000萬的該信託產品。客戶經理口中「安全穩健」的產品,不到半年時間就踩雷,令傅女士難以接受。
  • 信用債市場巨震,哪些公募基金「踩雷」了?
    如東方基金旗下東方永興18個月周跌幅4.6%,東方卓行18個月定開基金周跌幅2.5%,從重倉債券未查到「踩雷」情況。東方基金於11月13日發布公告稱,對旗下基金持有的「18永煤MTN001」、「18豫能化MTN002」和「20永煤SCP004」進行估值調整。
  • 中來股份買基金「踩雷」遭神秘人蹊蹺兜底 手握14億資金仍大舉募資...
    經營業績大幅下降,源於買基金「踩雷」。2020年,中來股份斥資2億元購買私募基金理財。基金所持股票雪崩,公司因此利潤減少1.58億元。   詭異的是,早在2020年4月27日,中來股份就申請贖回上述基金投資,保薦機構申萬宏源也在此前提出整改意見,為何遲至今日仍未全部贖回?
  • 金融界2017資本市場併購重組盤點與績效評價報告
    這無疑將使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價值研究、產業研究更具意義。隨著併購重組在上市公司發展進步中的愈發活躍,市場中的決策者、研究者、投資者、觀察者對深入研究產品的需求無疑將進一步擴大。這也是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選擇併購重組為此次研究資本市場研究課題的決定性因素。
  • 和晶科技漲停 工信部:年底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將達12億
    綜投網(www.zt5.com)5月8日訊  5月8日訊 今日和晶科技開盤報5.4元,截止09  最近一個月內,和晶科技共計登上龍虎榜0次,表明和晶科技股性不活躍。  公司主要從事 大型白色家電智能控制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截止2020年3月31日,和晶科技營業收入2.678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1.102萬元,較去年同比減少86.7271%,基本每股收益0.0034元。
  • Z-Park學研|我國高新技術領域併購產業特徵分析
    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併購手段的支持,在各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各產業的併購金額也是節節攀升,成功助力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雪松團隊對我國高新技術領域的併購產業進行了梳理分析,總結出六個特徵,對高新技術產業的併購展開畫像。
  • 盤點:2018面板顯示及相關產業企業二十大併購事件
    以下是對2018年產業鏈上相關併購大事件的盤點:2018年5月23日,大富科技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重慶百立豐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籤署框架協議,公司擬現金收購百立豐公司51%的股權。而對於百立豐公司100%股權的預估值為17億元。
  • 機動戰隊地雷怎麼踩 踩雷實用技巧攻略
    導 讀 機動戰隊地雷怎麼踩?很多玩家對遊戲中的踩雷方法技巧不太熟悉,接下來就跟九遊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一邊「王者」一邊「農藥」 「停牌大戶」瀚葉股份跨界併購...
    從藥廠到遊戲公司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的崛起,從傳統產業轉型文化領域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了,除了影視、遊戲、媒體等方向,就連微信公眾號也開始不斷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睞。一位瀚葉股份的投資者向記者表示。公開資料顯示,瀚葉股份的前身是升華拜克,原主營業務為農藥原料藥及製品、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以及鋯系列產品製造與銷售。2015年,瀚葉股份進行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司原控股股東升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籌劃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擬投資農業網際網路金融市場。
  • 引進全球優質幼教品牌 didac上海國際幼教展閃亮登場
    引進全球優質幼教品牌 didac上海國際幼教展閃亮登場 2019-11-08 16:39:02   來源:網絡
  • 從400億到20億,7萬人中雷!
    此次收購被暴風科技(300431)董事長馮鑫認為是暴風科技入局體育產業的「最後一張入場券」,戰略意義非同一般。  據公開信息,光大資本和暴風集團分別以LP身份出資的6000萬元和2億元,均是劣後級出資。這是一隻加了大槓桿的結構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