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為了填補孩子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空缺,很多家長不僅為孩子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而且還給孩子報了許多暑期培訓班。在很多家長眼裡,學習就是孩子最基本的任務。
為了能夠讓孩子專注與學習,很多家不僅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且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這樣的做法,看起來雖然是對孩子的學習負責,然而這樣做對孩子真的好嗎?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當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全部忘記之後,還剩下來的才是教育。」當看到這句話時,就忍不住的在想,如果每天都讓孩子沉浸在學習中,那當他把所學的東西全部忘掉之後,留給他的將會是什麼呢?不會什麼都沒有吧!想想就有點害怕。
小孩子的世界本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如果天天把他們關在屋裡學習,別的什麼也不讓他們做,那將會是一個什麼景象?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從小就被稱之為神童的小畫家。為了培養孩子的畫畫技能,他父親不僅給他專門建了一個畫室,而且為了磨練他的技能什麼也不讓孩子做,整天讓他坐在畫室裡畫畫。
當一個心理學家來到他的畫室參觀的時候,這個小天才的畫家見到來人也不打聲招呼,而且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雙眼無神地看著面前的石膏。當時這個心理學家對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提出過異議,然而為了讓孩子培養成為真正的天才,這位父親根本沒聽進去這位心理學家的建議。幾年之後這個孩子不僅沒有變成天才,反而變得很平庸,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能力還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雖然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學習機器,但是並不能否認,學習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威林厄姆曾經說,一開始人類的大腦並不是為了學習而設計的,甚至大腦本來就不是用來思考的。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他的基本需求則是生存和情緒表達,因此他們的原始腦和情緒腦都非常發達,而負責思考和邏輯部分的腦區幾乎還沒發展。所以讓一個不具備學習抽象知識能力的大腦去學習,那它所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
孩子的學習基本上都是通過玩耍進行的,玩耍是兒童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沒有玩耍孩子就會錯過很多的學習機會。最近讓孩子試聽了一個樂器的課程,上課的時間雖然並不長,但老師講的都是知識點,這對於成人來說都很枯燥,更不用說是三四歲的孩子了。一個知識點老師反反覆覆在哪教了很多遍,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還是學不會。
學習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坐在書桌前學習,而不讓他參加其他的活動。孩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學習,但他的學習效率就像前面提到的小天才畫家一樣,學習效率肯定不會高到哪去。前段時間,安徽省的理科高考狀元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說,他之所以考出那麼好的成績,不光是因為時間管理的比較好,而且還非常重視學習的效率,經常鍛鍊身體。
學習不只是要學課本上的知識,生活中的知識同樣也需要學習,有時候生活中的經驗對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把學校所學的東西全部忘掉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而這個教育就是人的經驗和思維方式,以及通過學習在大腦中形成的神經元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