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天生產的筷子可繞赤道一周 為阻止一次性筷子成為森林殺手...

2020-11-24 和訊

  她只有八歲,卻探知了海洋和森林,防範毀滅秘密的現實版。

  ——清新世界講壇 袁躍

  地球赤道長度40076公裡,中國每天生產的筷子可以繞赤道一周還多。一次性筷子首尾相接,可以搭成一個42釐米寬,從地球到月球,往返21次的橋……

  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和破壞,人類被自身逼到了環境危機的懸崖邊。可是,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唯一家園,在流浪地球無法企及的外太空,尋找另外的桃花源,只是遙遠的傳說。

  面對人與自然的對立關係,如何適時轉彎,重新畫出清新畫卷,讓人類和萬物生靈一起和諧共存???

  改變點滴行動, 請一起,靜聽森林俠的呼喚……

  為呵護地球氧吧——綠色森林,清新世界講壇發起「森林俠的呼喚:一次性筷子,止步!」環保公益講壇,於近日在北京豐臺科技園中創智庫成功舉辦。本次講壇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指導,清新世界講壇、金融科技江湖共同主辦,《環境與生活》雜誌社、《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搜狐、網易、《中國石油(601857)報》等多家媒體予以支持……

  心連心、肩並肩、手牽手,保護綠色森林,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一次性筷子止步,只有更多人的支持與改變,才會重塑清新世界……在原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副司長黎雲琨、中創智庫總裁張曉惠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之後,參會嘉賓紛紛發表了守衛綠色森林、共建清新家園的精彩演講和各自見解。

  政府之聲

  現實嚴峻!據《中國森林資源報告(2014—2018)》顯示,中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產品短缺正制約著中國可持續發展。

  冰火兩重天,在鼓勵內需的政策導向下,身為全球最大木材進口國,在赤道幾內亞等國禁止木材出口之後,今年上半年我國原木進口量為2956萬立方米,累計下降2.5%,進口金額為3390297萬元,累計下降9%。

  「剩者為王」,面對全球禁止木材出口的大勢,進口量遠遠彌補不了中國造林速度,我們該何去何從?

  

  一次性筷子:健康、森林的隱形殺手

  ——黎雲琨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原副司長

  中國最新森林覆蓋率22.96%,日本為70%,相差懸殊。審視自身,中國森林匱乏,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人均1/3,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世界人均的1/6。

  一面是巨額進口,一面是巨額浪費。為了鬱鬱蔥蔥的森林,2010年6月17日,中國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在餐飲與飯店業開展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的通知》,陝西省也明確禁止一次性筷子。可是由於通知力度有限,時隔九年,一次性筷子依然成為破壞綠色森林的隱形殺手和垃圾圍城的主力軍。

  一次性筷子消耗驚人的「老師」,竟是森林覆蓋率遠高於中國的日本。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很多商人到東北砍伐大量中國樺木做一次性筷子,隨後,數量龐大的中國小作坊也盲目跟風建廠……

  令人痛心的是,一次性筷子只能用木材和新鮮毛竹成熟林製作,利用率最多60%,浪費驚人。不用大料,用木材廢物不行嗎?沒人這麼做,這樣成本高,廠家到各個工廠收集廢物,無法大批量加工,小作坊難有收益。

  一棵樹可以做8000雙筷子,事實上,一棵樹的生態價值是木材價值的9倍。與綠水青山背道而馳的是,中國各類木筷消耗量非常大。據2017年統計,中國每年消耗木筷450億雙,年耗7000公頃成熟林,要砍伐600萬棵大樹;日耗1.23億雙,日消費20公頃成熟林,每天約有24657棵樹倒於利斧之下,而其用途僅一次,就壽終正寢。

  一次性筷子,起初叫衛生筷,實際極不衛生。使用的人,以為衛生,很少會再洗,一旦使用,無異於慢性服毒。為了顏色均勻,用硫磺、二氧化硫漂白一次性筷子後,需要放在水裡浸泡24個小時,才能把二氧化硫稀釋掉,因為它們有毒,對人體、環境均有汙染。但是,為了成本,幾乎沒有工廠做這樣的事兒,怎麼便宜怎麼幹!解毒環節被省去了。有的小作坊還用雙氧水浸泡,雙氧水是氫氧化劑有致癌性,用滑石粉拋光則會造成膽結石。

  沒有大型現代化工廠來製作,大量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小作坊,衛生環境非常差。到處是垃圾,其加工環節汙染很嚴重,鋸開、煮、刨片、成型、烘乾、消毒、拋光及分揀包裝等每一道程序,都會殘留一些重金屬鉛、砷和致癌物。加上印刷的油墨殘留、細菌汙染,運輸和儲存的全流程都有可能造成多重汙染。

  公益之聲

  

  法制先行: 自帶筷子隨身走,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

  ——楊銳熙綠髮會「減塑撿塑」 工作組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髮會) 「減塑撿塑」 工作組,推動「限筷行動」的公益項目,始於2017年媒體統計:美團、餓了麼、百度三家外賣平臺,一天至少產生2400萬個一次性餐具。

  2400萬意味著什麼?相當於每天9.1萬平方米森林減少,每天13000棵二十年大樹倒下!這還不包括其他線下實體飯店。原來,一次性餐具隱性數量更為龐大!

  為了拯救森林, 2017年,綠髮會對美團、餓了麼、百度三家外賣公司公開質疑:提供一次性餐具的環保性、衛生性、合理性,指導NGO對其公益訴訟。經過半年博弈,同年8月底,美團外賣平臺頁面增加了——不用一次性餐具的選項,一定程度避免了一次性浪費,這也是我們在環保路上取得的小小勝利。

  以上海為例,2019年7月1日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其22條強制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餐飲服務場所設置節儉消費標識,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現在上海訂外賣,如果用戶不進行選擇,平臺就默認不需要餐具,如果選擇,一個訂單最多只提供一套一次性餐具。令人欣喜的是,從今年7月份起的上半月,上海外賣平臺一次性餐具不選擇的數量,同比去年增長了200%到400%。

  從源頭杜絕,禁止一次性餐具推向全國,如果有了立法的支持,「筷走,筷走,拯救森林」的先行先試,才會影響更多人……

  志願者之聲

  全球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國家只有日本、中國、越南,在2019世界十大幸福國家榜單上,日本58位、中國93位、越南94位,不難看出越浪費、越落後,培養綠色習慣,宜早不宜遲……

  從供給端來審視,為什麼一次性筷子這麼風靡?因為飯店、酒店、外賣平臺都免費提供一次性筷子,未來趨勢,需要生產端禁產,來倒逼餐飲業的不良習慣。

  

  為每位中國人做一雙潔淨的瓷筷!

  ——聶驛清 景德鎮筷樂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到過世界各地,走過大江南北,竹木、鐵質、樹脂、塑料各種筷子林林總總,作為瓷都景德鎮走出來的遊子,我覺得有責任燒制出高品質瓷筷。

  看似尋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燒制,媽媽用上靚麗、輕捷的瓷筷,再也不用擔心筷子會變形,不用擔心梅雨筷子沾染黴菌,不用擔心森林被砍伐!

  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從供給端思考,新習慣的推廣必將經過逐漸被接納的過程,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健康、環保的高品質筷子,會逐漸替代竹木筷子。我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奪回綠色

  ——李群 面點大師

  從太空上看,整個亞洲是灰灰的,歐洲、美洲則綠綠的,所以我們要把綠色奪回來!

  一點一滴可以節約多少資源。我經常出差,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牙膏、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洗滌用品,絕對不用。只有從我們自己做起,汙染才有可能止步。

  點滴救江山,每個人體內都有11條魚,就是五臟六腑,它們需要清潔水質。改變我們的消費惡習,是自救,這樣奪回綠色才有可能。

  

  捍衛清新世界

  ——周圓 北京博物館漢字課堂創辦人

  推而廣之,約束自己的浪費行為。限筷行動的抓手,本質是限制浪費。限制塑料、一次性餐具,這些只是國人浪費的小部分。不能因為「限筷行動」主題,就僅僅集中在一點上,必須意識到要限制更多的浪費行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讓我們拋棄浪費行為,影響更多的人,以蝴蝶效應,救助青山綠水,才能讓眾生免於環境之痛。

  教育之聲

  

  天上有灰灰的霧霾,怎麼消滅它?

  ——房津如 婧享時光創意工坊負責人

  藝術創作的理念,一直是引導孩子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可是,隨著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如今的孩子,已經不能像我們久遠的小時候,那麼貼近自然,去感知更多的美好了。

  孩子們畫天空的時候,經常圍著我說:老師,天有一些灰灰的霧霾,怎麼消滅它?他們會將這些純真的想法,在畫中呈現出來……我特意趕來清新世界講壇,準備了學生的兩幅美術作品,這是他們保護地球的稚嫩呼籲。

  

  共生之痛:少用塑膠袋,讓小海豚活下去

  ——陸佳依 八歲環境小志願者

  我的《共生之痛》獲獎作品,呈現的是一隻藍色小海豚,在巨大的海洋垃圾面前無法逃避,等待他們的不只是痛苦,海洋垃圾正在無情地吞噬它們的生命。

  人的生命來自海洋,即使我們今天不再生活在海裡,但海洋與我們的生命、氣候、經濟、生活依然密切相關。近十年來,在不同的海邊,魚類相繼死亡,它們的胃和腸道裡面塞滿了魚鉤、繩索及各種塑料製品,這說明人類拋棄的垃圾,已經嚴重危及到了整個海洋的生態系統。

  我做過一個小調查,海洋垃圾約99.9%是塑料,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約800萬噸,其密度比海水低,會在洋流的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垃圾帶。僅太平洋(601099)垃圾帶,近年來就擴展了16倍。2014年馬航MH370客機失聯後,在十多個國家尋找黑匣子的過程中,印度洋海面上漂浮著的疑似客機殘骸,最終被證實都是各種海洋垃圾。

  在《海王》這部電影中,亞特蘭蒂斯人為了報復陸地人類,將海洋垃圾全部衝向陸地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如果人類不能在環境汙染問題上做出巨大努力和改變的話,地球一定會實施更加嚴厲的報復行為,這不僅將影響到地球的整個生態圈,也終將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

  我們把垃圾拋向海洋,但是它無形中通過雨水,又循環回來了,或被衝向海岸。循環上演危害眾生的切膚之痛,何時才能銷聲匿跡?可怕的現實是,魚體內、人體內都有塑料小顆粒,這些致癌物走來走去,最終溜回了製造者的源頭——人類的身體裡……

  蜜蜂之聲

  

  共生之痛:少用農藥、殺蟲劑,讓小蜜蜂活下去

  ——姚軍 中國蜜蜂館原館長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假如沒有了蜜蜂,4年後人類將滅亡。

  的生命數百倍於蜜蜂,我們對環境、對地球的貢獻又有多少呢?

  小蜜蜂生命歷程,只有50天左右,卻一直在為植物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蜜蜂在傳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人類利用的1000多種作物中,有75%需要它們傳粉。可是,如今人類的破壞行為,正威脅著小蜜蜂的生命。……

  隨著環境的惡化,北京地區野生蜜蜂數量,也在大規模減少。近年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北京野生的中華蜜蜂,只有在部分偏遠山區偶然見到。蜜蜂驟減的原因涉及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農藥的肆意使用等多種因素:人口激增和城市擴張,迅速割裂了蜜蜂的生存空間;殺蟲劑和農藥濫用,致使蜜蜂中毒死亡;大規模單一植被種植,導致花期過於集中,同樣威脅蜜蜂的生存。

  除了為植物傳粉之外,蜜蜂為人類還帶來了很多福祉:其靜電作用,能夠攜帶汙染顆粒,人類通過非常靈敏的儀器,可以把汙染物檢測出來。原環保部為此做了一個項目,蜜蜂成為了一種環境指示生物。保護蜜蜂,僅僅對環境汙染做一些監測,還遠遠不夠。

  園林之聲

  

  請用手帕:少用一張紙巾,節約一片森林

  ——趙世偉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今天人們熱衷的話題是「可持續發展」。什麼是可持續發展?它是不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或者其他地區人、當代其他人的利益,作為一個基礎而進行發展的一種健康模式。我們可以發展,但是不要去把子孫後代應該得到的東西都給破壞光了,也不要把其他地方的優美環境給破壞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美化環境無可厚非,可是上海、北京有些地方,把別的地方的千年古樹,挖了過來。有的人,甚至把別的村口幾百年的古樹挖到了上海,大樹精神犧牲了附近省份的生態環境為代價,讓上海美起來了。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這不是實實在在的美。

  為了讓環境美起來,請用手帕。改變點滴習慣,就是保護綠色森林。

  小時候,七八十年代,父母會給我們買一個手絹,髒了洗洗再用。很遺憾,我們的好習慣丟了。可是,去日本以後,我發現很多人都還用手帕。

  「抽紙的時候,從今天開始,就抽一張,好不好?」這難道不是森林俠的呼喚?

  秘書長之聲

  垃圾分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真正落實垃圾分類才會意義非凡。

  到2020年底,中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垃圾分類,現在仍是起步階段,未來還需要長久的落實與引領。

  

  左一:韓東生 左二:雄飛 右二:張曉慧右一: 高俊梅 詩朗誦《讀中國》

  重拾菜籃子,清新河道

  ——韓東生 北京市食品科技管理人才協會秘書長

  一個小小的舉止,不可小視,每個人的細微動作匯集起來,就可能對大環境有著幫助、支持或者破壞、毀滅的作用!

  北京每天產生將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居全國之首。面對垃圾成山,我們忘記了曾經的好習慣。現在去很多商店買東西,都是免費發塑膠袋,回來一扔就完了,這個微小的動作,卻造成江河海洋——垃圾成山。六七十年代,耐用的手編菜籃子、竹籃子,幾十年都用不壞,我們完全可以用小小的菜籃子替代今天的塑膠袋。

  久遠的小時候,老北京人都知道,隨處可見清可見底的河流,挖下一鍬,就能見到清清的水。今天,北京有幾個汙水處理廠,一年投入上億資金,治理廢水。可奇怪的是,因為經費不足,很多水經過簡單化學處理就排到河裡,以至於北京很多清澈的河道成了汙水河。

  居安思危,首善之都,環境氣候卻在悄悄發生著惡劣的變化,這跟我們三四十年以來的過度消費、過度浪費、過度破壞有直接關係,應在可以見效的具體事情上引導大家減少一次消費、減少買過度包裝的物品,提倡一日、一周、一月減少一次消費的目標可能更易執行。應引導大家減少一次性消費、減少買過度包裝商品,為了每一個人的健康和綠色環境,如今已經到了亟待改變的時刻了……  

  填補固廢處置標準空白

  ——劉道湘 中環協工業固廢與危廢處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上海7月1號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是強制執行,也有處罰手段。

  回過頭來看,北京也曾經實行過,為什麼沒有很好執行呢?對此,需要分析兩個弊端,一,沒有處罰手段,或者處罰手段很弱;二,即便居民家裡或者小區裡面有垃圾分類,但沒有做到分類收運。因此,無法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收運至今還是統一用一個車拉走,收效甚微。

  現在上海前端垃圾有分類,後端也嘗試分類收運,這對垃圾分類有一個系統整體的推進和考慮,值得推廣。另外,我國工業固廢處理的行業標準體系缺失,亟待解決。我們專委會力爭填補這項空白,這和綠色產業結構調整息息相關。現在,我們正在組織編制危廢利用處理處置經營單位實驗室建設指南,也屬空白,目前還沒有任何標準和指導規範。

  環境保護最需要可持續性來推動,需要深入考慮我們應該改善哪些標準和制度?快速形成完善標準和制度體系,才能快速改善環境,做出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

  海外之聲

  

  從我做起,多方聯動

  ——崔紅 環保志願者

  難道我不食人間煙火?我家垃圾大部分都有分類,我家的小垃圾筒一個月倒一次,垃圾很少。利用果皮做酵素,變廢為寶, 我除了自己做,還教鄰居做,這減少了很多廚餘垃圾。

  我非常反對可降解塑膠袋、可降解飯盒,垃圾不分類,又不可能挖個坑在綠地填埋,城市土地承載不了。到超市,我包裡永遠都有環保袋,出門自己帶飯盒、水杯、筷子,所以產生的垃圾就不多。

  去海外取經時,我發現加拿大,如果誰家門口,亂扔垃圾,要遭到工作人員無情的鄙視,被罰死,這就是制度。同樣,日本、新加坡亂扔垃圾,高額罰款也不含糊。

  日本人口密度大,但是垃圾筒很少,我去了日本三個城市,發現沒有一個地方有垃圾。垃圾去哪了?解開謎底,日本人擱到包裡帶回家去垃圾分類,因為在日本有「廢棄物非法投放罪,」胡亂投放廢棄物,將被處以5年以下徒刑,並處罰金1000萬日元(59萬人民幣)。

  不僅日本,包括歐洲,垃圾分類好的國家,完全是教育、制度、法律和生活習慣多方指導居民和兒童,從一點一滴保護環境。同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也多管齊下,改變點滴行動,保護青山綠水呢?

  投資家之聲

  

  落地為王:連結無極限,為綠色公益賦能

  ——範斌:中創智庫董事長

  在環保大勢下,如何讓公益和環保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投資保障生態系統,未來不讓公益人受苦,不讓環保人受累,讓他們做更有價值的事,這需要為環保公益事業的可持續性助力。

  當你利他的時候,自然就會利己。事實上,公益環保前景美好,關鍵是落地為王。如何讓目標成為現實?打破界限!所有的公益環保、企業、資本、金融、國家政策、金融扶貧、一帶一路、技術人才、高科技通通融合起來,集合所有力量,連結無極限。

  讓投資回歸本原,修復誠信生態系統。我對網際網路+不感冒,我們更應幫公益環保人,他們正維繫地球母親的生死,只有若干這樣的人做公益、做環保,中國才能真正變成綠水青山。如果不做加法,公益力量就會變小。一定要做系統,讓能力、資源完全釋放出來,給每個環保人插上實現夢想的翅膀,這就叫賦能。

  有了好的環保創意,明確了綠色使命,環保公益組織還要思考如何更好運營、管理好公益組織。眾人拾柴火焰高,倡導青山綠水的資本都來給你投錢,是不是就不缺錢了?全國人民都來給你站崗了,是不是就不缺宣傳員了?很多時候心非常好,但能力、資源方方面面還欠缺,我們要解決保證綠色創業的成功率和轉型環保的成功率,這就需要不斷做好加法,集合更多美善力量。

  「限筷行動」

  解決之道來PK

  1、什麼筷子環保、耐用、保質期十年以上?( )

  A.木筷 B. 鐵筷 C.一次性筷 D.瓷筷 E.塑料筷 答案:C(鐵筷)

  2、什麼筷子有毒 ( )

  A.木筷 B. 鐵筷 C.一次性筷 D.瓷筷 E.塑料筷 答案:CE(一次性筷、塑料筷)

  3、如何禁止一次性筷子( )

  A.不生產,轉型生產環保產品 B.立法 C.餐館不採購

  D.大眾、媒體、社會組織、政府、學校、企業、司法等全社會形成合力

  答案:A、B、C、D

  4、減少一次性餐具有什麼好辦法?

  A.自帶環保餐具 B. 飯店、平臺不提供 C. 不生產 D.立法 E.高額罰款

  5、減少塑膠袋具有什麼好辦法?

(責任編輯:李瑩 HN016)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焦點

  • 綠色家園兒童畫: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由於日本的森林資源並不豐富,所以在紙張使用上是相當節約的。據朋友介紹,日本的許多學校的教科書用完後要鼓勵學生上交的,以便給下一屆學生在用。你們可還知道嗎?日本人發明了一次性筷子,可日本人就餐並不是都使用一次性筷子。日本人的節約意識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南理工技術宅用一次性筷子搭橋比結實
    原標題:南理工技術宅用一次性筷子搭橋比結實   中國江蘇網5月12日訊 50根普通的一次性竹筷子,用橡皮筋將它們固定成橋的形狀,你認為最大能承受多少公斤?南理工技術宅們的答案是67公斤!
  • 警惕:一次性筷子很毒 常用竟會致癌
    摘要:在餐館用餐,多數人更願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認為它更衛生,而不願用消毒櫃裡的筷子。你可知道,一次性筷子也應有保質期,經常使用過期的一次性筷子,一般都變質長黃黴了,這種黴,能夠誘發癌症。危害:使用黴變筷子會誘發肝癌從醫學的角度來看,製作筷子的材料通常為竹子和木頭,這些材料本身就含水,如果未進行密封保存,或者存放時間過長,很容易滋生黴菌。一般保質期不會超過半年。
  • 霸州一村民「妙手生花」 一次性筷子成工藝品
    一次性筷子做成的工藝品中國日報網河北頻道廊坊4月8日電 廢棄的一次性筷子也能變成精美的工藝品,霸州辛章辦事處策城村的郝永生就有這變廢為寶的手藝。時間一長,他發現店裡每天都能產生不少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就想著怎樣再利用這些筷子,減少浪費。偶然的機會,郝永生在一個網站看到一個變廢為寶的視頻。視頻中,同樣是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卻被做成各式各樣精美無比的小物件。製作過程並不複雜,受視頻的啟發,他也打算動手試一試。
  • 央視曝光一次性筷子大多「有毒」 工業原料煮白
    小筷子 「白筷子」是工業原料煮出來的  湖南省懷化市是一次性筷子的主要產地之一,這裡大大小小的一次性筷子廠有40多家,年產量達到10億雙以上。在會同縣肖家鄉一家筷子廠,記者見識了一次性筷子的整個生產過程。
  • 吃貨的困惑:我們會被筷子毒死嗎?
    我仔細一看,這筷子確實厚實多了,也沒啥異常氣味,可長了不少毛邊,還隱約能看到一些細小的汙垢。 作為一個吃貨,被筷子的問題絆住了大快朵頤的腳步,不應該啊~ 而且就算不是吃貨,大部分人幾乎餐餐都得和筷子打交道。一次性筷子,非一次性筷子,會「毒」倒我們嗎?這事,在吃飯前必須得解決一下!
  • 海底撈筷子藏大腸桿菌:真相令人細思極恐
    不過,這次海底撈卻跌了一跤:杭州一家門店使用的筷子竟然被市監局監測出大腸菌群超標。消息一出,大家紛紛感到驚慌。不過,很快,海底撈就表態,經過排查和分析,這次事故基本可以判定為是筷子在儲存過程中產生的,該門店經理已經被處罰。
  • 南理工技術宅用一次性筷子搭橋 50根承重67公斤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楊萍 楊洋 記者 張琳)50根普通的一次性竹筷子一個65公斤重的男生站上了筷子橋,手裡拿著兩塊一公斤左右的磚頭後,筷子依然還穩穩屹立(如右圖)。7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舉行了一次尋找技術宅比賽活動,包括筷子搭橋和紙張承重兩項趣味比賽。 比賽前一周,年級科協給各參賽小組發放比賽所用材料:筷子、橡皮筋等。經過一周的精心準備,當天下午,同學們巧妙地利用了各種承重結構,用有限的筷子與紙張,發揮出了極強的承重能力。
  • 一老字號酒家被曝筷子染黑紙巾,這麼多年你的筷子用對了嗎?
    一位餐飲業內人士表示,很多餐廳使用的塑料碗筷為密胺餐具,從網上視頻曝光的內容看,疑似為密胺餐具,「合格的密胺餐具可以放心使用。而生產工藝差、不合格的密胺餐具,容易釋放有害物質。」密胺餐具使用過程中仍然需要避免強酸、強鹼、超高溫環境。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餐飲企業淘汰了密胺餐具,使用具有更高硬度、耐磨性強並添加抗菌銀離子的合金抗菌筷。
  • 鋼製筷子可以拯救很多樹木,為什麼我國仍然在使用木製筷子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筷子自發明伊始,就廣泛使用於人群,究其起源,一說起與商紂王時代,二又說可歸於大禹治水之時,雖具體時間無從考究,但筷子的使用時間早已超過三千餘年。
  • 浙江村民將一次性筷子變工藝品 預建家中展覽室(圖)
    不過,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都是用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做成的。  如今,這位「變廢為寶」的手工達人名聲傳開了,吸引到不少前來拜師學藝的村民。9月12日,李榮升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我想在家中做一個展覽室,把自己製作的模型與大家分享。」  「變廢為寶」的手工達人  廢棄的一次性筷子能用來做什麼?很多人可能會選擇直接扔到垃圾堆中。
  • 大學生用一次性筷子做工藝品義賣,呼籲保護環境
    四川在線消息 6月5日是第48個世界環境日,中國是2019年世界環境日主辦國,今年環境日的世界主題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這些都是我們用撿來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碗、一次性杯子等一次性製品做成的,希望能引起大家對愛護環境的重視。」
  • 超高性價比18/10不鏽鋼筷子,我家同款,告別細菌發黴的竹木筷子
    關於之前寫的筷子那篇文章如下,沒看到的朋友可以看下:我們該用哪種筷子?今天說說筷子吧,每天都往嘴裡送的傢伙。事實上,最糟糕的筷子是廉價劣質的一次性筷子,不但細菌超標,還殘留有硫磺等,因為硫磺燻蒸才能白嫩嫩的,顯得很乾淨。如果你在外用餐很多,自己帶雙便攜筷子吧,環保又衛生。別人的眼神?理他們幹啥?又不為他們活著。常吃外賣的話,自己備上一套餐具,刷一下很簡單,你實在太懶,用紙擦一下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儘量不用一次性筷子。
  • 世界環境日 大學生撿2萬根一次性筷子做手工藝品義賣
    6月5日是第48個世界環境日,中國是2019年世界環境日主辦國,今年環境日的世界主題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西航青年」俱樂部的同學們組織了一次性用品製成工藝品的義賣活動,宣揚「綠色環保、健康之行,我是行動者」的理念,並且將義賣所得善款捐助給貧困兒童。
  • 巧用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做出漂亮的手工,真是太漂亮了
    一次性筷子,隨處都可以找得到。現在人們喜歡點外賣,外賣上很多的一次性筷子,如果有的千萬不要丟哦,我們可以做出喜歡的東西。特別的可愛。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直接去買,很便宜的,幾塊錢一大包。這也是幼兒園手工作業裡面經常用到的。所以一次性筷子值得收藏。
  • 筷子也致癌?致癌的是筷子上的黃麴黴素
    市場上常見的筷子主要有竹製、木製、陶瓷、金屬和化學筷子。其中木質筷子是由紅木、鐵木、雞翅木、檀木、香木等不同木材製作的。常見的金屬筷主要有不鏽鋼筷、合金筷。化學筷主要是塑料筷子、密胺筷子。還有價格昂貴的銀筷和牙骨筷等高檔筷子,這類筷子在市面上並不常見。 竹筷子天然環保安全無毒,一般家庭都會選它,經過碳化後的竹筷子不容易發黴,可長期使用。
  • 一次性筷子還能這樣玩,廢物利用太驚豔
    看到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基建達人」手工製作的古代中國建築模型,仿佛聆聽凝固的音樂,感受撼人心魄的美。 變廢為寶 將一次性筷子作為使用材料
  • 合金筷子好還是不鏽鋼筷子好 合金筷子的特點
    鍋碗瓢盆等這些是我們每個家庭中都必不可少的,一般的話我們在做飯吃飯的時候都會用到包括筷子什麼的也需要,那麼,在購買的時候大家都比較注重質量的問題了,因為筷子是會接觸我們的嘴的,所以,一定要看一下合金筷子好還是不鏽鋼筷子好,此外,要知道合金筷子的特點是什麼。
  •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有何講究?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有何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筷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種餐具了,我們每天都需要用到它。在古代的時候筷子的叫法也比較多,比如筴、提、挾、筲等,不過主要稱呼還是叫「箸」。那筷子的標準長度為何是七寸六寸呢?古人關於筷子的設計也是很有講究的,而其標準的長度就是七寸六分,換算成現在的單位長度大約是大約23釐米左右。古人之所以把筷子的長度統一為七寸六分,這個也是有寓意的,因為其代表著人的七情和六欲。
  • 用過的一次性筷子曬了誰用 知情人:賣給果販串水果
    走過路過千萬要錯過溫嶺市城西街道的環城路一號橋,這裡曬滿了二手筷子,很多筷子發黴了,散發的臭味要燻死人的。這些人回收這麼多二手筷子幹嘛?難道還想包回去賣給我們使用嗎?下次都不敢再用一次性筷子了!」  陳小默:太恐怖了吧!這個東西也要回收再利用?希望相關部門能去走訪下,看看到底做啥的?  曉丫頭:可能是插水果用的,街面上不是有那種插了一次性筷子的一瓣瓣西瓜和菠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