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有八歲,卻探知了海洋和森林,防範毀滅秘密的現實版。
——清新世界講壇 袁躍
地球赤道長度40076公裡,中國每天生產的筷子可以繞赤道一周還多。一次性筷子首尾相接,可以搭成一個42釐米寬,從地球到月球,往返21次的橋……
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和破壞,人類被自身逼到了環境危機的懸崖邊。可是,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唯一家園,在流浪地球無法企及的外太空,尋找另外的桃花源,只是遙遠的傳說。
面對人與自然的對立關係,如何適時轉彎,重新畫出清新畫卷,讓人類和萬物生靈一起和諧共存???
改變點滴行動, 請一起,靜聽森林俠的呼喚……
為呵護地球氧吧——綠色森林,清新世界講壇發起「森林俠的呼喚:一次性筷子,止步!」環保公益講壇,於近日在北京豐臺科技園中創智庫成功舉辦。本次講壇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指導,清新世界講壇、金融科技江湖共同主辦,《環境與生活》雜誌社、《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搜狐、網易、《中國石油(601857)報》等多家媒體予以支持……
心連心、肩並肩、手牽手,保護綠色森林,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一次性筷子止步,只有更多人的支持與改變,才會重塑清新世界……在原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副司長黎雲琨、中創智庫總裁張曉惠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之後,參會嘉賓紛紛發表了守衛綠色森林、共建清新家園的精彩演講和各自見解。
政府之聲
現實嚴峻!據《中國森林資源報告(2014—2018)》顯示,中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產品短缺正制約著中國可持續發展。
冰火兩重天,在鼓勵內需的政策導向下,身為全球最大木材進口國,在赤道幾內亞等國禁止木材出口之後,今年上半年我國原木進口量為2956萬立方米,累計下降2.5%,進口金額為3390297萬元,累計下降9%。
「剩者為王」,面對全球禁止木材出口的大勢,進口量遠遠彌補不了中國造林速度,我們該何去何從?
——黎雲琨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原副司長
中國最新森林覆蓋率22.96%,日本為70%,相差懸殊。審視自身,中國森林匱乏,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人均1/3,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世界人均的1/6。
一面是巨額進口,一面是巨額浪費。為了鬱鬱蔥蔥的森林,2010年6月17日,中國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在餐飲與飯店業開展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的通知》,陝西省也明確禁止一次性筷子。可是由於通知力度有限,時隔九年,一次性筷子依然成為破壞綠色森林的隱形殺手和垃圾圍城的主力軍。
一次性筷子消耗驚人的「老師」,竟是森林覆蓋率遠高於中國的日本。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很多商人到東北砍伐大量中國樺木做一次性筷子,隨後,數量龐大的中國小作坊也盲目跟風建廠……
令人痛心的是,一次性筷子只能用木材和新鮮毛竹成熟林製作,利用率最多60%,浪費驚人。不用大料,用木材廢物不行嗎?沒人這麼做,這樣成本高,廠家到各個工廠收集廢物,無法大批量加工,小作坊難有收益。
一棵樹可以做8000雙筷子,事實上,一棵樹的生態價值是木材價值的9倍。與綠水青山背道而馳的是,中國各類木筷消耗量非常大。據2017年統計,中國每年消耗木筷450億雙,年耗7000公頃成熟林,要砍伐600萬棵大樹;日耗1.23億雙,日消費20公頃成熟林,每天約有24657棵樹倒於利斧之下,而其用途僅一次,就壽終正寢。
一次性筷子,起初叫衛生筷,實際極不衛生。使用的人,以為衛生,很少會再洗,一旦使用,無異於慢性服毒。為了顏色均勻,用硫磺、二氧化硫漂白一次性筷子後,需要放在水裡浸泡24個小時,才能把二氧化硫稀釋掉,因為它們有毒,對人體、環境均有汙染。但是,為了成本,幾乎沒有工廠做這樣的事兒,怎麼便宜怎麼幹!解毒環節被省去了。有的小作坊還用雙氧水浸泡,雙氧水是氫氧化劑有致癌性,用滑石粉拋光則會造成膽結石。
沒有大型現代化工廠來製作,大量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小作坊,衛生環境非常差。到處是垃圾,其加工環節汙染很嚴重,鋸開、煮、刨片、成型、烘乾、消毒、拋光及分揀包裝等每一道程序,都會殘留一些重金屬鉛、砷和致癌物。加上印刷的油墨殘留、細菌汙染,運輸和儲存的全流程都有可能造成多重汙染。
公益之聲
——楊銳熙綠髮會「減塑撿塑」 工作組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髮會) 「減塑撿塑」 工作組,推動「限筷行動」的公益項目,始於2017年媒體統計:美團、餓了麼、百度三家外賣平臺,一天至少產生2400萬個一次性餐具。
2400萬意味著什麼?相當於每天9.1萬平方米森林減少,每天13000棵二十年大樹倒下!這還不包括其他線下實體飯店。原來,一次性餐具隱性數量更為龐大!
為了拯救森林, 2017年,綠髮會對美團、餓了麼、百度三家外賣公司公開質疑:提供一次性餐具的環保性、衛生性、合理性,指導NGO對其公益訴訟。經過半年博弈,同年8月底,美團外賣平臺頁面增加了——不用一次性餐具的選項,一定程度避免了一次性浪費,這也是我們在環保路上取得的小小勝利。
以上海為例,2019年7月1日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其22條強制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餐飲服務場所設置節儉消費標識,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現在上海訂外賣,如果用戶不進行選擇,平臺就默認不需要餐具,如果選擇,一個訂單最多只提供一套一次性餐具。令人欣喜的是,從今年7月份起的上半月,上海外賣平臺一次性餐具不選擇的數量,同比去年增長了200%到400%。
從源頭杜絕,禁止一次性餐具推向全國,如果有了立法的支持,「筷走,筷走,拯救森林」的先行先試,才會影響更多人……
志願者之聲
全球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國家只有日本、中國、越南,在2019世界十大幸福國家榜單上,日本58位、中國93位、越南94位,不難看出越浪費、越落後,培養綠色習慣,宜早不宜遲……
從供給端來審視,為什麼一次性筷子這麼風靡?因為飯店、酒店、外賣平臺都免費提供一次性筷子,未來趨勢,需要生產端禁產,來倒逼餐飲業的不良習慣。
——聶驛清 景德鎮筷樂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到過世界各地,走過大江南北,竹木、鐵質、樹脂、塑料各種筷子林林總總,作為瓷都景德鎮走出來的遊子,我覺得有責任燒制出高品質瓷筷。
看似尋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燒制,媽媽用上靚麗、輕捷的瓷筷,再也不用擔心筷子會變形,不用擔心梅雨筷子沾染黴菌,不用擔心森林被砍伐!
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從供給端思考,新習慣的推廣必將經過逐漸被接納的過程,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健康、環保的高品質筷子,會逐漸替代竹木筷子。我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李群 面點大師
從太空上看,整個亞洲是灰灰的,歐洲、美洲則綠綠的,所以我們要把綠色奪回來!
一點一滴可以節約多少資源。我經常出差,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牙膏、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洗滌用品,絕對不用。只有從我們自己做起,汙染才有可能止步。
點滴救江山,每個人體內都有11條魚,就是五臟六腑,它們需要清潔水質。改變我們的消費惡習,是自救,這樣奪回綠色才有可能。
——周圓 北京博物館漢字課堂創辦人
推而廣之,約束自己的浪費行為。限筷行動的抓手,本質是限制浪費。限制塑料、一次性餐具,這些只是國人浪費的小部分。不能因為「限筷行動」主題,就僅僅集中在一點上,必須意識到要限制更多的浪費行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讓我們拋棄浪費行為,影響更多的人,以蝴蝶效應,救助青山綠水,才能讓眾生免於環境之痛。
教育之聲
——房津如 婧享時光創意工坊負責人
藝術創作的理念,一直是引導孩子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可是,隨著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如今的孩子,已經不能像我們久遠的小時候,那麼貼近自然,去感知更多的美好了。
孩子們畫天空的時候,經常圍著我說:老師,天有一些灰灰的霧霾,怎麼消滅它?他們會將這些純真的想法,在畫中呈現出來……我特意趕來清新世界講壇,準備了學生的兩幅美術作品,這是他們保護地球的稚嫩呼籲。
——陸佳依 八歲環境小志願者
我的《共生之痛》獲獎作品,呈現的是一隻藍色小海豚,在巨大的海洋垃圾面前無法逃避,等待他們的不只是痛苦,海洋垃圾正在無情地吞噬它們的生命。
人的生命來自海洋,即使我們今天不再生活在海裡,但海洋與我們的生命、氣候、經濟、生活依然密切相關。近十年來,在不同的海邊,魚類相繼死亡,它們的胃和腸道裡面塞滿了魚鉤、繩索及各種塑料製品,這說明人類拋棄的垃圾,已經嚴重危及到了整個海洋的生態系統。
我做過一個小調查,海洋垃圾約99.9%是塑料,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約800萬噸,其密度比海水低,會在洋流的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垃圾帶。僅太平洋(601099)垃圾帶,近年來就擴展了16倍。2014年馬航MH370客機失聯後,在十多個國家尋找黑匣子的過程中,印度洋海面上漂浮著的疑似客機殘骸,最終被證實都是各種海洋垃圾。
在《海王》這部電影中,亞特蘭蒂斯人為了報復陸地人類,將海洋垃圾全部衝向陸地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如果人類不能在環境汙染問題上做出巨大努力和改變的話,地球一定會實施更加嚴厲的報復行為,這不僅將影響到地球的整個生態圈,也終將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
我們把垃圾拋向海洋,但是它無形中通過雨水,又循環回來了,或被衝向海岸。循環上演危害眾生的切膚之痛,何時才能銷聲匿跡?可怕的現實是,魚體內、人體內都有塑料小顆粒,這些致癌物走來走去,最終溜回了製造者的源頭——人類的身體裡……
蜜蜂之聲
——姚軍 中國蜜蜂館原館長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假如沒有了蜜蜂,4年後人類將滅亡。
的生命數百倍於蜜蜂,我們對環境、對地球的貢獻又有多少呢?
小蜜蜂生命歷程,只有50天左右,卻一直在為植物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蜜蜂在傳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人類利用的1000多種作物中,有75%需要它們傳粉。可是,如今人類的破壞行為,正威脅著小蜜蜂的生命。……
隨著環境的惡化,北京地區野生蜜蜂數量,也在大規模減少。近年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北京野生的中華蜜蜂,只有在部分偏遠山區偶然見到。蜜蜂驟減的原因涉及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農藥的肆意使用等多種因素:人口激增和城市擴張,迅速割裂了蜜蜂的生存空間;殺蟲劑和農藥濫用,致使蜜蜂中毒死亡;大規模單一植被種植,導致花期過於集中,同樣威脅蜜蜂的生存。
除了為植物傳粉之外,蜜蜂為人類還帶來了很多福祉:其靜電作用,能夠攜帶汙染顆粒,人類通過非常靈敏的儀器,可以把汙染物檢測出來。原環保部為此做了一個項目,蜜蜂成為了一種環境指示生物。保護蜜蜂,僅僅對環境汙染做一些監測,還遠遠不夠。
園林之聲
——趙世偉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今天人們熱衷的話題是「可持續發展」。什麼是可持續發展?它是不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或者其他地區人、當代其他人的利益,作為一個基礎而進行發展的一種健康模式。我們可以發展,但是不要去把子孫後代應該得到的東西都給破壞光了,也不要把其他地方的優美環境給破壞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美化環境無可厚非,可是上海、北京有些地方,把別的地方的千年古樹,挖了過來。有的人,甚至把別的村口幾百年的古樹挖到了上海,大樹精神犧牲了附近省份的生態環境為代價,讓上海美起來了。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這不是實實在在的美。
為了讓環境美起來,請用手帕。改變點滴習慣,就是保護綠色森林。
小時候,七八十年代,父母會給我們買一個手絹,髒了洗洗再用。很遺憾,我們的好習慣丟了。可是,去日本以後,我發現很多人都還用手帕。
「抽紙的時候,從今天開始,就抽一張,好不好?」這難道不是森林俠的呼喚?
秘書長之聲
垃圾分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真正落實垃圾分類才會意義非凡。
到2020年底,中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垃圾分類,現在仍是起步階段,未來還需要長久的落實與引領。
重拾菜籃子,清新河道
——韓東生 北京市食品科技管理人才協會秘書長
一個小小的舉止,不可小視,每個人的細微動作匯集起來,就可能對大環境有著幫助、支持或者破壞、毀滅的作用!
北京每天產生將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居全國之首。面對垃圾成山,我們忘記了曾經的好習慣。現在去很多商店買東西,都是免費發塑膠袋,回來一扔就完了,這個微小的動作,卻造成江河海洋——垃圾成山。六七十年代,耐用的手編菜籃子、竹籃子,幾十年都用不壞,我們完全可以用小小的菜籃子替代今天的塑膠袋。
久遠的小時候,老北京人都知道,隨處可見清可見底的河流,挖下一鍬,就能見到清清的水。今天,北京有幾個汙水處理廠,一年投入上億資金,治理廢水。可奇怪的是,因為經費不足,很多水經過簡單化學處理就排到河裡,以至於北京很多清澈的河道成了汙水河。
居安思危,首善之都,環境氣候卻在悄悄發生著惡劣的變化,這跟我們三四十年以來的過度消費、過度浪費、過度破壞有直接關係,應在可以見效的具體事情上引導大家減少一次消費、減少買過度包裝的物品,提倡一日、一周、一月減少一次消費的目標可能更易執行。應引導大家減少一次性消費、減少買過度包裝商品,為了每一個人的健康和綠色環境,如今已經到了亟待改變的時刻了……
——劉道湘 中環協工業固廢與危廢處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上海7月1號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是強制執行,也有處罰手段。
回過頭來看,北京也曾經實行過,為什麼沒有很好執行呢?對此,需要分析兩個弊端,一,沒有處罰手段,或者處罰手段很弱;二,即便居民家裡或者小區裡面有垃圾分類,但沒有做到分類收運。因此,無法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收運至今還是統一用一個車拉走,收效甚微。
現在上海前端垃圾有分類,後端也嘗試分類收運,這對垃圾分類有一個系統整體的推進和考慮,值得推廣。另外,我國工業固廢處理的行業標準體系缺失,亟待解決。我們專委會力爭填補這項空白,這和綠色產業結構調整息息相關。現在,我們正在組織編制危廢利用處理處置經營單位實驗室建設指南,也屬空白,目前還沒有任何標準和指導規範。
環境保護最需要可持續性來推動,需要深入考慮我們應該改善哪些標準和制度?快速形成完善標準和制度體系,才能快速改善環境,做出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
海外之聲
——崔紅 環保志願者
難道我不食人間煙火?我家垃圾大部分都有分類,我家的小垃圾筒一個月倒一次,垃圾很少。利用果皮做酵素,變廢為寶, 我除了自己做,還教鄰居做,這減少了很多廚餘垃圾。
我非常反對可降解塑膠袋、可降解飯盒,垃圾不分類,又不可能挖個坑在綠地填埋,城市土地承載不了。到超市,我包裡永遠都有環保袋,出門自己帶飯盒、水杯、筷子,所以產生的垃圾就不多。
去海外取經時,我發現加拿大,如果誰家門口,亂扔垃圾,要遭到工作人員無情的鄙視,被罰死,這就是制度。同樣,日本、新加坡亂扔垃圾,高額罰款也不含糊。
日本人口密度大,但是垃圾筒很少,我去了日本三個城市,發現沒有一個地方有垃圾。垃圾去哪了?解開謎底,日本人擱到包裡帶回家去垃圾分類,因為在日本有「廢棄物非法投放罪,」胡亂投放廢棄物,將被處以5年以下徒刑,並處罰金1000萬日元(59萬人民幣)。
不僅日本,包括歐洲,垃圾分類好的國家,完全是教育、制度、法律和生活習慣多方指導居民和兒童,從一點一滴保護環境。同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也多管齊下,改變點滴行動,保護青山綠水呢?
投資家之聲
——範斌:中創智庫董事長
在環保大勢下,如何讓公益和環保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投資保障生態系統,未來不讓公益人受苦,不讓環保人受累,讓他們做更有價值的事,這需要為環保公益事業的可持續性助力。
當你利他的時候,自然就會利己。事實上,公益環保前景美好,關鍵是落地為王。如何讓目標成為現實?打破界限!所有的公益環保、企業、資本、金融、國家政策、金融扶貧、一帶一路、技術人才、高科技通通融合起來,集合所有力量,連結無極限。
讓投資回歸本原,修復誠信生態系統。我對網際網路+不感冒,我們更應幫公益環保人,他們正維繫地球母親的生死,只有若干這樣的人做公益、做環保,中國才能真正變成綠水青山。如果不做加法,公益力量就會變小。一定要做系統,讓能力、資源完全釋放出來,給每個環保人插上實現夢想的翅膀,這就叫賦能。
有了好的環保創意,明確了綠色使命,環保公益組織還要思考如何更好運營、管理好公益組織。眾人拾柴火焰高,倡導青山綠水的資本都來給你投錢,是不是就不缺錢了?全國人民都來給你站崗了,是不是就不缺宣傳員了?很多時候心非常好,但能力、資源方方面面還欠缺,我們要解決保證綠色創業的成功率和轉型環保的成功率,這就需要不斷做好加法,集合更多美善力量。
「限筷行動」
解決之道來PK
1、什麼筷子環保、耐用、保質期十年以上?( )
A.木筷 B. 鐵筷 C.一次性筷 D.瓷筷 E.塑料筷 答案:C(鐵筷)
2、什麼筷子有毒 ( )
A.木筷 B. 鐵筷 C.一次性筷 D.瓷筷 E.塑料筷 答案:CE(一次性筷、塑料筷)
3、如何禁止一次性筷子( )
A.不生產,轉型生產環保產品 B.立法 C.餐館不採購
D.大眾、媒體、社會組織、政府、學校、企業、司法等全社會形成合力
答案:A、B、C、D
4、減少一次性餐具有什麼好辦法?
A.自帶環保餐具 B. 飯店、平臺不提供 C. 不生產 D.立法 E.高額罰款
5、減少塑膠袋具有什麼好辦法?(責任編輯:李瑩 HN016)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