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筷子也致癌?
筷子,古稱筷箸,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先人們留下了眾多妙趣橫生的詠筷詩文。「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鹹中,能知味也否?」這是我國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筆下的筷子,詩人以筷喻人,意味深長。明代程良規的《詠竹箸》歌頌了筷子無私奉獻的精神。詩云:「殷勤問竹箸,甘苦樂先嘗。滋味他人好,樂空來去忙。」詩人用擬人化的筆調歌頌了筷子樂於先嘗苦,再讓他人享用,甘於勞累的品德。筷子的文化和歷史源遠流長,作為國人吃飯的必備物品之一,我們天天都在用,可是,有關它的使用知識你未必都知道。最近,就有一則傳言稱,普通的木製、竹製筷子使用超過六個月以上,很可能會滋生「黃麴黴素」,進而誘發肝癌。這是真的嗎?
本期專家
王笑丹 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項,發表國際科技論文SCI20餘篇,指導碩士研究生多名,2017年國家公派美國肯塔基大學訪問學者
市售筷子大致有五種
王笑丹:我國的筷子大致分為五大類,有竹木筷、金屬筷、牙骨筷、玉石筷和化學筷等等。
市場上常見的筷子主要有竹製、木製、陶瓷、金屬和化學筷子。其中木質筷子是由紅木、鐵木、雞翅木、檀木、香木等不同木材製作的。常見的金屬筷主要有不鏽鋼筷、合金筷。化學筷主要是塑料筷子、密胺筷子。還有價格昂貴的銀筷和牙骨筷等高檔筷子,這類筷子在市面上並不常見。
竹筷子天然環保安全無毒,一般家庭都會選它,經過碳化後的竹筷子不容易發黴,可長期使用。但竹筷子經過消毒櫃的處理後容易變形。
木筷子也屬天然材質,安全無毒,但木頭製品更容易發黴變質,使用時間久後容易引起腸道傳染病。
不鏽鋼筷子是金屬材質,美觀大方好用耐腐蝕不生鏽,但隔熱性差容易燙傷手。另外有些金屬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平日使用時不要長時間放在鹽、醬油、醋中,這些食物長時間接觸不鏽鋼會使不鏽鋼筷子中的有毒物質被溶解釋放。
密胺筷子是由密胺樹脂粉加熱加壓壓製成型。密胺筷安全衛生無毒無味不易破碎耐酸鹼,對油脂、酸、鹼及各種溶劑都具備優越抵抗性,耐溫性能好。但由於密胺塑料的特殊性,高溫下會出現開裂現象,有些不法商為追求利潤,直接用脲醛類的模塑粉作為原料來生產,而用脲醛製造的餐具,對人體是有害的。
銀筷子對人體無害,而且有殺菌作用,銀在水中可形成帶正電荷的銀離子,這些銀離子能將細菌吸附其上,令細菌賴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使細菌無法生存。銀是重金屬,理論上說對人有害,但其實銀是很穩定的,溶於水的銀離子也是極其微量的,所以不必擔心對人體有危害,盡可以放心的使用,但銀筷子價格昂貴。
致癌的是筷子上的黃麴黴素
王笑丹:家中的木製或者竹製筷子在長期使用後,容易滋生細菌或者發生黴變,很可能會給身體帶來疾病。但一般說來,多數黴菌並不影響健康,比如釀酒用的紅麴黴等,不少還被用於食品工業中。但有些黴菌在適宜的條件下會產生毒素,成為危害健康的兇手。木製或者竹製的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黴菌,但如果平時筷子清洗不乾淨,殘留的物質有可能滋生黃麴黴素。嚴重發黴的筷子產生的「黃麴黴素」就是在醫學界被廣泛認定為誘發肝癌的「罪魁禍首」。
洗筷子時別搓
王笑丹:我們平時喜歡整把搓洗筷子,這其實是不對的。簡單粗暴地搓洗筷子,很容易使沒有保護膜的竹質筷子變粗糙,產生凹槽裂紋。另外,不同筷子上的病原微生物等也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讓致病微生物殘留,並發黴腐壞。
清洗筷子的正確方法是用洗碗布少量清洗。用自來水衝洗筷子後,在柔軟的洗碗布上放些洗潔精,每次搓洗兩三根,更細緻的話就逐根清洗,這樣就能減少摩擦,保護筷子了。
一般來說,第一次使用的新筷子,只用洗潔精和清水是洗不乾淨的,新筷子在生產過程中容易沾染病菌,不仔細消毒就使用,容易把髒東西都吃進肚子。可以燒一鍋開水,水裡放3勺白醋,把洗好的筷子全部放進去煮10到15分鐘。白醋有清潔消毒功能,加之沸水的作用,自然能達到理想的殺菌效果。撈出筷子後,放在乾淨的毛巾上擦乾水分,再放進消毒櫃消毒,或放入微波爐裡中火加熱30秒,把它完全烘乾,防止溼的筷子發黴變質。
帶彩漆的筷子不適合水煮和微波爐加熱,可以使用高溫蒸煮來消毒,然後用幹抹布擦乾。不同筷子保養方法不同,購買時候記得看後面的標識。
應放在乾燥通風處存放
王笑丹:吃完飯後要立刻清洗筷子,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槽中。若是粘上飯粒或難以清除的油汙時,浸泡在溫水裡數分鐘後再清洗。
清洗時使用中性清潔劑輕輕搓洗,不要「豪爽」的用力刷,筷子表面容易受傷。
勿放入洗碗機洗,由於筷子重量輕,在清潔過程中易產生刮痕。
洗好後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陽光直接照射會加速筷子龜裂風化。
當筷子出現變形、尖端塗漆掉落、尖端發白長黑斑時應立即丟棄。
另外,把筷子放進筷籠的時候,要把筷子頭朝上放進豎立放置的筷籠中,筷籠要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以防黴菌汙染。一定要選擇鏤空筷籠,防止積水。
筷子最好半年換一次
王笑丹:很多家庭使用筷子的習慣通常都是用到「天荒地老」,只要不壞,就不更換。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如果筷子上出現了非竹子或者木頭本色的斑點,表示筷子很可能已經發黴變質了,如果再使用這樣的筷子,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筷子使用壽命是半年左右,最好半年換一次。長時間使用會導致筷子藏汙納垢,肉眼下,可能看不出一雙木質筷子用過半年、1年和3年的區別。但如果把它們放在500倍的特寫鏡頭下,會看到使用半年的筷子,表皮脫落,有些地方已裂開,有明顯的小縫隙,且縫隙裡有黃色殘留物。使用1年的筷子,木頭表面已變色且溝壑縱橫,凹陷處有許多油汙。用過3年的筷子,已面目全非,看不出是木質的,表面像長了小蘑菇。筷子使用時間越長,檢出的菌落總數越高。除金屬筷子外,木質、竹質等筷子都會在表面形成細小凹槽,容易殘留細菌和清潔劑,所以建議半年就要換一次。(記者李曉靜)
(責編:馬俊華(實習生)、王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