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航:關於《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汙染排放標準》的意見和建議

2020-12-06 中國水網

編者按:

四川省近日發布《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汙染排放標準》,擬對沱江、岷江流域市政汙水廠全面提高出水水質標準至地面水四級。中國水網收到海天水務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孫曉航的投稿,對《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汙染排放標準》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角度新穎,理據充足。正文如下:

該標準的亮點

1、該標準從流域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分類排放標準;考慮了區域性、階段性,體現了流域內水環境容量大小、水汙染防治迫切性差異的區別;

2、針對性制訂了行業產品最高允許排水定額的相關規定,尤其是針對流域性超標的總磷指標,創新性的制訂了磷肥工業的排放標準,對促進產業清潔生產、技術進步、節約水資源,具有積極的意義;

3、在標準中考慮了標準的時序性,體現新源與現源的區別,現源標準可以寬於新源;

4、細化了汙染量核算、監督、監測辦法,更有實操意義;

5、對於兩種以上汙染物排放的工業企業細化了排放限值和評判依據;

意見和建議

這次新制訂的流域標準無疑大幅度提升了各行業,尤其是汙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然而,從全局來看,改善水生態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光靠汙水處理廠「提標」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標準修訂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是政治、社會、經濟、技術的綜合問題,需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平衡緊迫性、科學性和經濟性,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的進行修訂。

一、應根據流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分析導致汙染超標的主要原因,以便對症下藥

由於四川省從源頭上強化規劃環評、項目環評、三同時管控,「十二五」總量減排成效顯著,四川執行了2100多個項目,新建800多個汙水處理廠,增加了300多萬噸汙水處理能力,化學需氧量、氨氮減排量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岷江、沱江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兩項指標大幅削減,年均濃度達到III類水質標準。如果按照「十一五」末不考核總磷的評價標準的同比口徑,到2015年末,沱江和岷江水質達標率實際還有所提升,沱江達標率提升了5.34個百分點,岷江提升了3.09個百分點。同時,從全流域來看,沱江和岷江的總磷濃度絕對值實際變化不大。「十二五」末,沱江流域總磷濃度年均值為0.293毫克/升, 2011年為0.29毫克/升。

造成我省水環境總磷超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最根本的原因是水環境容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加劇突出。據環保部門監測,沱江流域總磷超標主要集中在德陽-成都-資陽-內江-自貢-瀘州段,岷江流域總磷超標主要集中在成都-眉山-樂山-宜賓段。這些區域都是我省經濟發達區域,僅佔全省幅員面積的30%左右,卻涵養和支撐了全省6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汙染負荷相當重。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和水環境容量、承載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岷江流域周邊高汙染、 高能耗的產業集群式發展導致工業汙染劇增, 如以成都、 眉山、 南充為中心的石油化工產業集群; 以瀘州、南充、 廣安為中心的天然氣化工產業集群; 以德陽、 樂山為中心的磷化工產業集群等等,這些產業園、工業區等以極低的價格取用岷江河水, 又以極低的標準排放工業廢水,是導致岷江汙染的主要因素;隨著各地政府對上述部分高汙染企業的關停並轉,相比2014年,2015年岷江流域考核斷面的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年均濃度均有明顯下降;根據省環科院陳雨豔等所做的調查,沱江、岷江流域流量小、自淨力弱的支流汙染大於幹流,幹流水質多能達到三級以上。

2、近年沱江、岷江水量大幅減少,這對加劇總磷超標不容小覷。據水利部門的數據,2014年、2015年,沱江上中下遊的水量都在連續大幅減少。2015年年徑流量也比多年平均值下降31.2%,比2011年減少約20億立方米。岷江、沱江上遊幹流及支流基本被梯級電站群所覆蓋, 更嚴重的是其中大都屬於引流式電站, 一到枯季, 河床便一段段地幾近斷流或乾涸見底。 岷江進入成都平原以後的主幹河道金馬河, 也因岷江上遊水資源的過度開發, 每年的8~10月基本斷流。 其它時間的水量很少, 不能滿足河流達到生態自淨基流的需要。

3、從總磷汙染的源頭分析,農業面源汙染、工業點源汙染、生活汙水汙染都是重要的汙染來源。但從該流域雨季河流流量增大,但總磷超標相對更嚴重的現象來看,農村面源汙染是總磷超標的更主要原因之一。四川是全國最大的生豬養殖省,尤其是岷江、沱江流域遍布著規模不等的畜禽養殖場以及大量散養農戶,但是相對應的汙染物處理設備沒有全部跟上。根據2015年四川農大所做的調查,沱江流域各汙染源中畜禽養殖業源流域排放總量的56.50%,農村生活源等標排放總量次之。此外,由於農灌區的急速擴展,粗放型高耗水的農業用水管理和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 化肥造成大量的面源汙染,大量的農村汙水未經收集和治理,通過土地徑流進入河流。

二、建議把防治的重點放在總磷,而非其他汙染指標

根據以上分析,總的來講,兩江流域的汙染呈平穩下降趨勢,目前主要汙染指標是總磷;這一點與《〈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中「針對重點行業、流域和區域,制定、執行總磷特別排放限值」是一致的。因此,建議把防治的重點放在總磷,而非其他汙染指標。

造成總磷超標的主要原因是工業汙染、上遊來水大幅減少以及農業面源汙染。而城鎮汙水廠的排放對總磷及其他汙染指標超標所導致的影響非常小。根據二八法則,為了減少沱江、岷江的汙染問題,建議針對岷江汙染嚴重的幹流和支流流經的地區花大力氣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而不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影響小、投入高、實施更為困難的市政汙水廠提標上面。要汙水處理廠提標,不能在終端賣力,而應在前端源分離下功夫,從控制工業電源和面源汙染下功夫,否則,有鞭打快牛之嫌:

1、整治涉磷工業汙染,細化工業企業的排放標準,制訂可操作性的監控和處罰措施;

2、與水利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強化水資源流域調度,避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逐步取消上遊的梯級電站,恢復水體自淨功能;

3、加強農村面源汙染整治。一方面,強化對畜禽養殖業汙染物的管理,確保達標排放;另一方面,加強鄉鎮汙水收集管網和汙水廠的建設,加強農村汙水的收集和治理;

4、排放標準應給規劃、環評、排汙許可證留下空間,依靠環評確定每條河流的納汙能力,依靠排汙許可證明確汙染物排放的要求,實現因地制宜,因水而異,實現地方環保部門的精細化管理。

三、建議進一步細化重點保護區域的確定方法

這次新制訂的流域標準中規定「重點保護區域內的汙水處理設施按照本標準有關規定強制執行,一般保護區域可參照執行」,並規定了「重點保護區域主要包括岷江中下遊和沱江流域所涉及的成都、眉山、樂山、宜賓、德陽、資陽、內江、自貢、瀘州等 9 個地市共 65 個區縣」。但是,根據省環科院等單位近年來所做的斷面水質監測數據,除少數工業、農業汙染重鎮及超大型城市外,上述區縣的大部分幹流水質良好,除總磷外,基本達到三類水體要求;主要的汙染斷面在流量小、自淨力若的支流,因此,建議根據汙染情況進一步細化重點保護區域的確定方法,避免一刀切和懶政之嫌。

此外,新標準的適用對象是哪些?是否包括混合汙水廠?若包括,在工業汙水比例很難確定,即進水水質指標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汙水廠的出水指標?此外,能否參照自來水廠的質量控制原則,按汙水廠規模確定不同的標準。

四、應注重可行性、必要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既然兩江流域汙染的主要指標為總磷,新標準中全面提高了市政汙水廠出水COD、BOD、氨氮、總氮和總磷的標準是否科學合理的考慮了實施的可能性、投入產出的合理性及指標的科學性?標準的制訂應依據投資效益分析做決策,注重可行性、必要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1、建議參考歐美先進國家的汙水廠排放標準制訂沱江、岷江流域的排放標準:

(1)不少歐美發達國家的出水標準低於我國的現行排放指標,反而水系及環境卻更好,說明排放標準不是導致水體汙染的主要因素。比如,美國對出水COD沒有要求,只要求BOD周均值小於45mg/L,月均值小於30mg/L;歐盟要求出水COD<125mg/L;瑞士對出水COD沒有要求,要求BOD<25mg/L;日本對出水COD沒有要求,要求BOD<40mg/L,TN為10/20,TP為0.5/1.0/3.0,法國要求BOD為15/20、30,TN為7/10/40,德國要求COD<75~150mg/L。國外大多數國家的排放標準往往都是依據排放受納水體的環境條件以及處理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而制定的;而我國目前把汙水排放標準向地表水水質標準機械靠攏的趨勢是不科學的。一方面,現行的地表水水質標準本身存在明顯的缺陷,另一方面,混淆了排放標準與接納水體的水質目標(標準)之間應有的界限與區別。從技術可行性角度來說,在汙水來水水質相對複雜、影響因素眾多的情況下要求排放水100%達標也不太科學;因此,環保部牽頭制訂的新的排放標準在充分聽取各行業專家意見的情況下,暫緩出臺,這是一個客觀科學的態度。

(2)為了保證水質達標,應先有水資源規劃,後有流域、區域、設施三級規劃,要建立汙染源排放與水質的輸入響應關係,用數學優化的方法,合理組織汙染源排放。國外多根據流域水質規劃,分別採用擇段排放、負荷分配、季節控制、生態流量、費用優化等方式實現減排目標,以充分利用環境容量,節約能耗,如果流域排放標準搞一刀切就過於粗放了。

(3)此外,應該根據汙水廠的排放水體科學制訂排放指標。用作灌溉的汙水廠,建議降低對總磷、總氮的要求,否則,這廂汙水廠通過大量能耗成本將水體中氮磷去除,那廂排放水體用於施加氮肥、磷肥的農田灌溉,將導致政府所支付公共成本的浪費。美國澱粉加工、甜菜製糖等行業廢水可以在消減高濃度COD、氨氮之後直接進入農田;然後採取適當的防滲和截流措施,避免其進入河流。

2、投入產出應均衡考慮:

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涉及到汙水處理費、企業運行成本、居民水費等多個因素,任何國家排放標準和經濟代價之間都追求平衡,不能片面強調一個方面。新標準實施後,保守估計汙水處理噸水成本將增加0.5-0.8元,加上投資成本、稅費等噸水成本將達到1.5-2.0元;而目前我省多數城市居民生活汙水處理費在0.8元以下,其差距如何彌補?此外,編制說明中闡述新標準需要對城鎮汙水站的改造費用為原始投資的50%-70%,67.5億~120億元之間;年運行費用增加4.6億元;我們認為該估算偏於保守,實際上考慮到新系統的徵地費用等,應遠遠不止。由於汙水廠的建設和運營投入必須由各級政府買單,在目前地方債高啟的情況下,各地方政府是否有財力承擔這部分費用?從經濟可行角度來說,在中國汙水處理費普遍過低的情況下,達到如此嚴格的標準,經濟上將不可持續,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例如提高水價或財政資助。若缺乏配套的經濟手段,達標排放很可能成為「表面」工作。

3、應對該標準的科學性、可行性進行專業的評估:

(1)正如編制說明中所言,「排放標準的制訂一定要和當前的汙染治理技術水平相聯繫,不能單純追求標準的先進性而脫離了目前行業的汙染治理技術水平。否則標準值再先進,排放限值再嚴格,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條件支撐,標準制定也就失了其本身的意義」。汙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是基於生物處理為主,因此,標準的制訂在考慮有害物質的去除時應在生物處理的範圍內。在實際的工程實踐中,正如環科院老院長、原汙水排放標準的起草者夏青以及華北院鄭興燦等專家所言,目前我國的主流汙水處理工藝還無法達到持續穩定達到新標準特別排放限值和一級A標準的。因種種原因,編制說明中對各汙染指標的達標比例統計實際上無法反映省內汙水廠的實際運行水平,過於樂觀;此外,編制說明提出通過增加曝氣生物濾池、反硝化濾池、投加填料採用與生物膜與活性汙泥結合的工藝加上優化管理等手段即可達到新標準;但實際上在已經運行的汙水廠中,即使採用上述工藝,總氮、總磷也很難達標;反而增加了控制難度和能耗。由於大部分汙水廠需要做很大的工藝調整,如果佔地不能擴大,只能拆除原構築物重新建設,勢必造成很多汙水廠停水改造,會造成嚴重的汙染事件;同時,這樣的調整往往涉及到工藝流程的延長和佔地面積的擴大,對於現在已無新徵用地可能的汙水廠如何實施?

(2)出水COD小於30 mg/L的必要性需要進一步討論。多數先進國家更加重視BOD而非COD,因為BOD才會導致溶氧下降、富營養化的發生,我國當時制訂汙水排放標準採用COD,主要是考慮到COD比BOD檢測、評判的快速便捷性;實際上,50mg/L以下的COD絕大部分已不可生化,同時,10mg/L的SS標準就已接近20 mg/L的COD了;若要從50mg/L降到30 mg/L,必需要通過昂貴的高級氧化或活性炭吸附處理,這將消耗大量的藥劑,不建議為去除很少惰性的COD把汙水處理廠變成了化工廠;

(3)總磷也是同理,從0.5mg/L降到0.3mg/L,生物除磷幾無可能,必需採用化學除磷,一方面,化學除磷劑長期投加,通過回流汙泥進入生化系統,將大大降低生化系統的活性,導致汙水廠處理效率下降,另一方面,氧化劑、除磷劑的投加將大大增加汙水廠的運營成本,噸水成本將上升0.3-0.5元;此外,除磷劑、氧化劑將產生更多的汙泥,導致汙染質轉移到汙泥中,為汙泥的減量化、無害化及綜合利用增加了難度。

(4)氨氮本身並不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而是反映生化反應過程中的硝化程度;並且,該指標受溫度影響很大,即使是現行標準5(8)mg/L,冬季都很難穩定達標;同時,要達到1.5mg/L需要足夠大的池容,需要曝氣的量足夠大,這意味著將大幅增加汙水廠的佔地和運行成本,

(5)對於總氮小於10mg/L的要求,雖然世界上也有一些地方對敏感水體總氮小於10mg/L的限值要求,但都是基於碳氮比滿足的前提下,而由於四川存在大量的化糞池系統,導致汙水廠碳氮比嚴重不足,限制反硝化過程的效率,釋放出N2O,在沒有外加碳源的情況下,總氮將很難達標。在這樣嚴格的標準要求下,汙水處理廠的能耗自給將很難實現。若外加甲醇等碳源,以一個10萬噸的汙水廠計算,達到新標準,一年約增加運營費用800萬元,這部分成本有誰來支付?

4、標準尋租之嫌:從新標準大幅提高的相關參數來看,在不改變佔地規模的情況下,膜處理技術幾乎是唯一可以採用的工藝,這很容易讓人產生「技術尋租」的聯想,新標準是否在為一些技術實現不平等競爭保駕護航?由於我國汙水成分複雜,除再生水、回用水處理外,膜工藝處理大規模市政和綜合類工業汙水無論從成本到技術都還存在很多實操問題,膜處理工藝本質上主要是基於物理過濾和分離汙染物實際上是轉移到了汙泥中,同時,膜堵塞、膜汙染的化學清洗、高能耗、制膜的高汙染等問題還未找到完全適合中國的答案。若倉促推出新標準,現在90%以上的非膜處理汙水廠怎麼辦?

5、新標準增加了總的碳排放:現有的汙水處理方法仍是基於「能耗」換取「水質」, 高的排放標準,會大幅度增加對能耗、藥劑、材料、設備的消耗,這些消耗來源於上遊不同產業,這些產業實際都是在貢獻著對環境的汙染,將增加總的碳排放量,違背環保部倡導的節能、低碳的指導思想;

6、該排放標準應充分考慮排放指標之間的關聯度:排放指標的設置無需對COD、BOD、氨氮、TP、TN進行同步高標準限定。對於環境容留小的流域,建議考慮只對TP、TN進行限制,TP、TN控制住了,其餘指標也會取得理想的去除效率;此外,在有限的碳源和現有的工藝情況下,N、P指標的控制工藝剛好是反向的,實際工程中很難同時既降低TP,又降低TN,因此,建議根據不同流域的汙染特徵指數,分別制訂這兩項指標的控制標準。

五、新標準中應考慮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評判方法

1、目前,針對汙染排放監控,環保部門在監督性監測、自行監測、驗收監測、執法監測、其他監測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監測項目、取樣方法、監測方法和評判標準,現在環保部門的瞬時抽檢方法受進水水質波動、檢查誤差等影響很大,個別指標的系統誤差就達30%以上,因此,在新標準的檢測、監督辦法中,建議參照發達國家更科學的考核方式,採用月均值或合格率指標進行考核;對抽樣檢測結果應允許被檢方覆核確認。目前,國際上很多地方以月均值、甚至年均值來考量,即使是日均值也往往要求達標率為95%,而非100%;

 2、多項指標的檢測方法值得商榷,存在誤差較大或成本較高的問題;部分方法與在線儀表檢測方法沒有統一,一旦發現超標,很難對標判斷和處罰。

以上建議和意見可能有所偏頗,僅供參考。

(本文作者:海天水務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   孫曉航)

編輯:李豔茹

相關焦點

  • 關於沱江資中段水汙染事故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辦公廳  參閱文件〔2004〕第17期)  按:今年5月2日,位於四川省境內的沱江資中段發生水汙染事故,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現將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沱江資中段水汙染事故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印發各地區、各部門參閱。各地要重視環保事件的查處工作,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繼今年2月至3月我省沱江特大水汙染事故後,5月2日沱江資中段再次發生水汙染事故,造成沿岸生態環境再次受損的嚴重後果。
  • 四川省泡菜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公開徵求《四川省泡菜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我廳組織起草了《四川省泡菜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見附件1),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四川省《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公開徵求四川省《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意見,本標準規定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的一般要求、水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水汙染物監測要求,以及實施與監督等相關規定。
  • 岷江沱江幹流突發水汙染事故 成都多部門聯動應急處置
    4月21日,成都市在成都智慧治理中心舉行岷江沱江突發水環境汙染事故應急處置演練,防範化解生態環境領域風險,妥善應對管控可能發生的各種環境風險,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環境應急體系,切實提高成都環境風險應對水平,確保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  演練!
  • 實錄| 河北省《大清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等...
    五、標準制定過程2017年9月28日,環保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近期推進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環辦規財函〔2017〕1523號),明確提出「指導和支持河北省環境保護廳編制大清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推動建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的水汙染排放管控機制。」為此,省環保廳積極向生態環境部對接匯報,標準編制工作得到了生態環境部的高度重視和全程指導。
  • 《水汙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意見和建議 看看有哪些變動
    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分人大代表對修正案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防治責任怎麼落實?張平副委員長說,建立河長制有利於明確落實主體責任,協調整合各方力量,完善水治理體系,對於保護水環境,包括水汙染防治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組織保證,建議把建立河長制的內容補充到水汙染防治法中。陳竺副委員長說,建議總則部分充分吸收《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精神,進一步強化黨政同責和屬地責任,協調整合各方力量,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共治的水汙染治理體系。
  • 引岷濟沱看變 四川枯水期跨流域生態應急調水啟動
    作為全省河流取水量分配試點內容之一,去年11月1日,四川省啟動首次跨流域生態應急調水行動——引岷江流域的水源補充沱江流域。今年11月1日,四川省啟動第二次枯水期跨流域生態應急調水,預計至明年5月入汛前,岷江將至少向沱江流域補水7.9億立方米。相較於上一次,本次引岷濟沱有哪些新做法?
  • 建設美麗四川 這份實施意見明確具體辦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是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根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日前出臺。
  • 《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
    《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發布 2020-01-21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西:《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以下為全文內容:陝西省環境保護廳關於徵求地方標準《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陝環科技函〔2018〕49號各設區市環保局,韓城市環保局,楊凌示範區環保局、西鹹新區環保局,神木市、府谷縣環保局,廳直系統有關處室(單位
  • 北京將實施新車國六排放標準 嚴格執行限行規定
    原標題:2020年重汙染減至35天以內 昨天,市委、市政府制定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到2020年,重汙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25%,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要求。
  • 《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制訂技術導則》發布 7月1日起施行
    詳情如下:關於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制訂技術導則》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規範和指導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制訂工作,現批准《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制訂技術導則》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予發布。
  • 十年來發生的部分水汙染事件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汙染事故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導致沱江江水變黃變臭,氨氮超標竟達50倍。50萬公斤網箱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左右。沿江簡陽、資中、內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施懿宸、唐天浩、任玉潔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然而黃河流域頻繁發生的幹支流水體汙染及各種環境災害嚴重製約了發展戰略的實施。
  • 關於廢止修改《關於地面水氨氮最高允許濃度標準(暫定)的通知》等...
    >24.關於做好《蘇南大運河汙染治理戰略計劃及可行性研究項目》籌備工作的通知(蘇環辦〔1987〕2號)25.關於批准《南京市玄武湖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的通知(蘇環研〔1987〕20號)26.關於批准《南通市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等二項標準的通知(蘇環研〔1988〕1號)27.關於批准《蘇州市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的通知(蘇環研〔1988〕2號)28
  • 媒體梳理十年來發生的部分水汙染事件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汙染事故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導致沱江江水變黃變臭,氨氮超標竟達50倍。50萬公斤網箱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左右。沿江簡陽、資中、內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
  • 河北地方標準《 黑龍港及運東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發布
    河北地方標準《 黑龍港及運東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發布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河北地方標準《 黑龍港及運東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發布 ,詳情如下:前言為加強對黑龍港及運東流域水汙染物排放的監督管理,減少汙染物排放,改善黑龍港及運東流域水環境質量,促進流域內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 《四川省加油站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日前,四川發布《四川省加油站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  前 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的編寫規則起草。   本標準歸口單位: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本標準起草單位: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政、錢駿、陳軍輝、姜濤、孫蜀、韓麗、王波、徐晨曦、李英傑、王成輝。   本標準由四川省人民政府20xx年x月x日批准。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自2021年07月01日起實施。
  • 四川省加油站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四川省加油站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四川發布《四川省加油站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加油站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和限值1 範圍本標準規定了加油站汽油(含乙醇汽油)油氣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的技術要求、排放限值和監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