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賓州位於哈爾濱市以東六十餘公裡,四周築有很厚的土牆。1932年,日寇侵佔東北後,視賓州城為哈爾濱的東大門。
1934年3月初,趙尚志遵照中共中央《給滿州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關於建立反日統一戰線的指示精神,派人邀請「青林」、「北來」、「七省」、「友好」、「九江」、「愛國」、「愛民」等義勇軍首領,在珠河(今尚志)道北半截河子召開聯席軍事會議。會議一致同意在「三個條件」下共同抗日,決定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公推珠河反日遊擊隊隊長趙尚志為總司令。還決定把反日聯合軍的活動範圍——「紅地盤」擴展到南至五常;東至延壽、方正:西至阿城;北至賓縣。
3月中旬,趙尚志率領東北反日聯合軍200餘人來到賓縣七區(今平坊鄉)南部山區開闢「紅地盤」。反日聯合軍在這裡邊整訓,邊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活動.邊派人和中共賓縣特支取得聯繫。一天夜裡,趙尚志帶領珠河反日遊擊隊員100餘人、義勇軍70餘人共計170餘反日聯合軍戰士來到賓州城外,準備擇機攻下賓州城。在預定的接頭地點,用暗語和中共賓縣特支委員季興漢(即季鐵中)等接上了頭。季興漢告訴趙尚志,日偽當局探聽到反日聯合軍到賓縣的消息後,增加了守備力量。城內不僅駐有日本守備隊、偽警備隊,還有偽大排隊、商團配合,防守嚴密。加上很厚的城牆,四門各有炮樓,城壕上邊架設了電網,易守難攻。根據變化了的情況,趙尚志決定暫緩實施攻打賓州的計劃,連夜帶隊返回駐地。
根據夜探賓州得來的情報,東北反日聯合軍對如何才能攻下賓州城進行了認真研究。在攻城方案中,大家都同意李啟東的建議——自製火炮,只有用火炮炸開城門,部隊才能攻入賓州城。
原來,前幾天李啟東無意之中聽說有個戰士在楊家燒鍋院裡看到一根長約七尺、內口直徑半尺多,管子壁厚二分多的鐵管子。李啟東琢磨著能不能用這根鐵管子造一門火炮呢?現在要攻賓州城,正愁沒有重武器,如果有了火炮,不愁打不開賓州城大門。他的建議得到了趙尚志的贊同,於是趙尚志就責成李啟東負責造炮。李啟東找來幾位能工巧匠,根據製造「小洋炮」的原理製造「大火炮」。為了保險起見,在「炮身」——即鐵管子外面包上溼柳木,再用粗鐵線一道道把柳木纏緊。配上有馬車輪子的炮架,刷上黑油漆,冷眼一看,恰似一尊威武的大炮。它的炮膛裡能裝十多斤的炸藥,還能裝三十多斤的碎鏵鐵。試驗證明它確有威力。
1934年5月上旬,趙尚志又在五區小街主持召開了有各義勇軍首領參加的東北反日聯合軍軍事會議。會議決定,為了打擊日偽軍,奪取槍枝,壯大反日聯合軍,擴展「紅地盤」,珠河遊擊隊和各義勇軍聯合攻打哈東重鎮——賓州城。
會後,趙尚志主領珠河反日遊擊隊和「黃炮」、「鐵軍」、「朱萬金」、「北來」、「春易」等義勇軍共計1500餘人奔向賓州城。在攻城之前,趙尚志打電話給偽賓縣縣長李春魁,向他曉以利害,令其向反日聯合軍投降,迎接部隊進城。李春魁對反日聯合軍即將來攻賓州城驚恐異常,一面虛辭敷衍,一面派木各吉彌參事官奔赴哈爾濱向日偽當局求援,同時下令偽警務局局長沈湧濂嚴加布防。趙尚志等了兩天,見李春魁沒有投降的意思,便決定攻城。5月13日上午,趙尚志率領珠河反日遊擊隊與前來進攻反日聯合軍的偽警備隊在駝腰嶺展開了激戰。偽警備隊丟下十餘具屍體倉惶逃竄。
下午二時許,反日聯合軍備路人馬先後來到賓州城外。部隊按照趙尚志的部署,把賓州城團團圍住。南門外,為攻城主力部隊,東西兩面配合攻城。北門留給敵人逃跑,在北門外埋伏一支部隊準備截擊逃竄之敵。又派部隊在哈爾濱到達賓州的公路靠近賓州的地段設伏準備堵截從哈爾濱來增援的日偽軍。
掌燈時分,各部隊在趙尚志指揮下開始攻城。自製的的「大炮」也擺到攻城的最佳位置。各部在開始武力攻城的同時,不斷發起政治攻勢,以圖瓦解敵軍。遊擊隊員和義勇軍戰士大聲向敵人喊話:「不要當亡國奴!」、「調過槍口打日本鬼子!」…守城敵軍在其頭子的監督下胡亂向城外射擊。由於反日聯合軍人多勢眾,城內日偽官員心驚膽戰,竟在一小時之內七次往哈爾濱打電話請求迅速派增援。雙方相持到深夜。14日凌晨2時,趙尚志命令用「大炮」轟城。火炮小組早已做好了準備,昕到命令,立即點火。只見火光一閃,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一條火龍捲著滾滾濃煙飛向南城門的炮樓上。片刻,又是一聲巨響,炮樓被轟塌。南門守敵作夢也沒想到反日聯合軍會有「大炮」,他們嚇得魂飛魄散,丟棄南門,向城裡逃命。珠河反日遊擊隊少年連的戰士們冒著濃煙,從轟開的缺口衝入城內。戰士們闖進南門外附近的偽警察所,只見十幾名偽警察或跪或臥,一個個都抱著腦袋,渾身顫抖。戰士們讓他們站起來,他們指著桌子上一個帶火藥味的東西說:「快要爆炸了!」戰士們一看,原來是攻城時火炮打進來的鐵秤砣。戰士們衝到廟胡同南頭,因後續部隊未能攻進城內而退出。
激戰在持續著。天亮後,有幾架敵機在陣地上空盤旋掃射。隨之,從哈爾濱出發的日偽軍也沿公路向賓州城撲來。義勇軍見此情景紛紛離去。鑑於敵人後援逐漸增多,為避免部隊 遭受嚴重損失,趙尚志命令停止進攻,組織部隊有秩序地撤離陣地。撤退時,遊擊隊戰士用機槍擊落一架低空掃射的敵機。
這次戰鬥敵人死傷七、八十人,我軍傷亡8人。此次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作戰目的,但是趙尚志沉著果斷的指揮才能,反日聯合軍英勇善戰的無畏精神,給日偽軍很大震動,使偽大排隊普遍發生動搖,各部義勇軍更加靠近珠河反日遊擊隊。這次戰鬥中轟城用的「大炮」,因在鐵管子外面包了溼柳木,所以人們都把這次戰鬥叫「木炮轟賓州」。
「木炮轟賓州,威震敵膽。」一直被人們傳為美談。(梁彪 楊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