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波浪來發電 武漢理工大學生發明「發熱」救生衣

2020-12-05 長江商報

(記者王震 通訊員謝小琴)今年春節馬來西亞沉船事故中獲救者都講到,在海裡漂浮30多個小時最大的挑戰是冰冷的海水。記者昨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一個學生團隊發明了一種能發電發熱的救生衣。

王晨陽是該校汽車工程學院2014級學生,他組織的「聚能節能減排創新團隊」歷時半年設計了這款智能救生衣,不久前取得2016年「華舟應急杯」湖北省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

王晨陽介紹,傳統救生衣只具有漂浮支持作用,不具備供熱功能。「我們查閱過資料,發現市面有一種類似潛水服的救生衣,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但穿起來很麻煩。」他說,他們便著手設計配備小型自發熱裝置的救生衣。

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想到利用波浪能發電的辦法,將電通過一種碳纖維的發熱材料,像電熱毯一樣為人體提供熱量。經過反覆設計,可以做到不管波浪來自哪個方向,電機始終是一個方向轉動,從而連續不斷供電。

最後,他們用保溫防水材料設計了一個貼身內膽,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水進入身體,內膽外面就是傳統救生衣,那些小型發電設備就緊連著救生衣,而且發出的電還可供應定位系統發送求救信號。

王晨陽說,這款救生衣可以讓人很舒服地躺著,頭部枕著的電機發出的電還可「燒」熱緊貼心肺部位的碳纖維材料,儘可能維持人體生存所需溫度。

在後期測試階段,團隊成員一次次穿著救生衣跳入東湖,直到測試人員在水裡不感覺那麼冷為止。

責編:ZB

相關焦點

  • 華科大學生發明「波浪發電機」已獲國家專利
    OFweek工控網訊:昨天晚上,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的「大學生美麗中國綠色創意大賽」上,該校能源學院七名學生聯手設計的一款利用波浪能發電的裝置斬獲冠軍。  在比賽現場,筆者看到了這款「波浪發電機」。
  • 創業先鋒 「南鯤」讓利用波浪發電成為現實!
    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約為750多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當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因此利用海洋能發電已經成為國際新能源市場的一大熱點。在能源消費量持續攀升和傳統能源日趨緊缺的外部環境影響下,新能源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我國在海洋能開發及相關研究領域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開發成本不斷降低,海洋能產業進入戰略機遇期。
  • 玉山一農民發明波浪能發電裝置
    玉山訊 利用波浪能發電是許多科研人員一直都無法破解的科學難題。如今,玉山縣36歲的農民魏羽松研製出利用水波浪能量發電的設備。9月26日,魏羽松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發明專利證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波浪能利用: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 逆向思維 絕處逢生——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研究
    遊亞戈 海洋波浪能專家。1956年出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船舶設計與工程專業,1988年畢業於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結構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海洋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 俄將利用「波浪能」發電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擊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
  • 波浪發電
    海水終日都是波濤洶湧的,在這些波浪裡其實也蘊藏了大量的波浪能源,那我們對波浪能是如何利用的呢?這件波浪能的展品分為了兩個發電裝置,其中一個壩式發電裝置,還有後方的船式發電裝置。當我們啟動按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啟動水池裡的造浪裝置,那麼波浪就會推動我們壩式裝置上的輪軸旋轉起來。旋轉起來的輪軸就會帶動內部的發電機來工作,從而發電。船式發電裝置它的內部有兩個容器通過波浪產生的水面位置變化引起的容器內空氣容積變化。
  • 一種利用深海波浪能進行發電的新方案
    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該裝置包括波浪能發電機構、補償機構、錨定機構。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波浪發電是海洋能源利用形式之一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是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而波浪發電是利用波浪能的主要方式。    波浪發電是繼潮汐發電之後,發展最快的一種海洋能源利用形式。1995年,英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商業性波浪能電站。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廣州能源所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目前,海底採礦、海上石油勘探等生產活動以及海島守衛等所需的柴油和淡水都是靠船舶運輸來維持的,而周圍海裡豐富的波浪能和海水資源卻未能充分利用。    海洋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綠色能源。和其它可再生能源一樣,波浪能是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海洋佔有地球70%的面積。
  • 科學家們嘗試利用人工肌肉進行波浪發電(圖)
    近年來,如何利用海浪的動能進行發電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課題。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嘗試使用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實現海浪發電。這種新型聚合物的全稱是「電活化聚合物人工肌肉」(EPAM),簡稱為「人工肌肉」。在電壓的作用下「人工肌肉」會產生伸縮現象,反過來,利用外力使這種「人工肌肉」伸縮變形則會產生電力,這就是利用「人工肌肉」發電的原理。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目前利用海洋波浪發電的方法大致有三種:一是利用海洋波浪的上下運動所產生的空氣流,使氣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二是利用海洋波浪能裝置運動(直線運動、轉動)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三是利用波浪能將水引入高位水池積蓄起來,形成一個水頭,再來衝擊水輪機發電。
  • 近海波浪能發電有多遠?離岸越近可利用波浪能越大
    簡要內容: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富勒認為可開發能量密度達到每1米寬水域18.5千瓦,而岸邊更近距離海域波浪所含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每1米寬水域16.5千瓦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nbsp&nbsp&nbsp&nbsp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走進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日前,「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是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發的,用於捕獲海洋波浪能並將其轉換為電能的裝置。為什麼取名為鷹式呢?
  • 汽車路過的氣流、海洋波浪都能發電?各種發電方式,哪個最不靠譜
    有人就想到了利用這股氣流來發電!下圖這股發電機就是實物啦:只要將其安裝在馬路中間,當相向而行的車經過它時,所產生的風就能帶動渦輪機葉片旋轉,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除了利用車輛的氣流,有風的天氣它自己也可以發電,上面的光伏板,還可以作為補充發電用,不論晴天還是大風陰雨天,發電量都不小呢:除了能接入電網給家庭供電,這個設備還可以為城市交通、地鐵、照明設施等提供電力支持。在可再生能源開發方面,風能和太陽能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力,海浪則少人關注。
  • 科學網—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王振鵬供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鄭望舒)6月30日,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在深圳正式交付。
  • 利用溫差發電 杭師大學生設計的節能設備 獲得專利
    最近,杭師大理學院物理師範專業081班的學生發明了一種新裝置,據說它可以自動調控家裡的採光效果,也可以給大型建築供電。理論上,只要存在溫差,它就能發電。  這個團隊由金佳嫣、張杰、陳苑和石衛四位同學組成,由陳馳一和丁偉兩位老師指導。他們自主研發的這套「太陽能儲能發電裝置」目前已成功申報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廣州能源研究所
    波浪能是一種清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由於具有綠色環保和儲量豐富的特點。它的開發和利用對緩解能源危機和減少環境汙染是非常重要的。洶湧的海浪運動產生巨大的、永恆的和環保的能量,如果能將海浪的動能及其他水面的波浪能充分利用起來,則世界能源的前景會相當廣闊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