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往東,他偏向西?孩子總與自己對著幹,究竟是為啥?又該如何破

2021-01-11 育兒琦說

01令人頭疼的孩子

「讓去吃飯,他轉頭就去玩玩具;讓自己玩一會兒,他偏要過來黏著你;讓唱個歌表演個才藝,他杵在那裡『表示不會唱』;讓好好坐在座位上試聽老師講課,他又偏偏滿屋子亂跑……」

「我兒子雖然才2歲,但他很聰明,會背唐詩會唱歌,會畫畫會數數……可為什麼好多事情明明就是會做、能做好的,他偏偏給我對著幹呢?這件事現在讓我很頭疼,讓我覺得自己做家長好失敗!唉……老師,您說我兒子這是怎麼了,我該怎樣做他才能好好聽我的話呀?」

一孩子媽媽發來這樣的問題。

02總與人對著幹的孩子,究竟是怎麼了

對於「聽話」這件事來說,孩子通常會有兩種回應,一種是「非常樂意聽話」,另一種是「我就是不喜歡聽話」:

「非常樂意聽話」的孩子之所以與生俱來就喜歡聽話,是因為他們明白「現在的自己很弱小,有許多事情自己不知道、做不了,而大人則不一樣,他們啥啥都知道、都能做。所以,我聽大人的話,一定不會錯」。「我就是不喜歡聽話」的那類孩子之所以不樂意聽話,是因為他們早早地就具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對於大人的指令,他們就會很排斥「哼,越是你說的話,我偏是不聽、不照做,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總之,對於「我就是不喜歡聽話」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是沒聽到你的指令,也不是聽不懂你的指令,更不是能力達不到、完成不了你的指令,而只是「我不做,我不做,我就是不要做」。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是因為糖豆曾經就是這麼個貨:不到2歲開始,他就有些不聽指令了,偷偷摸摸地總想試試我的底線;2歲之後,不聽指令的程度就更嚴重了——要他往東他偏向西,讓他睡覺他偏穿衣。幹啥都想與我對抗一番;將近3歲,糖豆不聽指令的行為才有所減少,我一度覺得是「老天開了眼」;現如今,糖豆更是能顧及到我的情緒、好好聽我說的話了,雖然不是我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會聽,但我已經很知足了。

不要看到我這樣說,就對孩子未來可能會有的行為表示擔憂。雖然「不聽指令,反而處處與你對著幹」的孩子很難搞、會讓你很頭疼,但你也要知道,這樣的孩子也是具有許多優點的——有主見,不易被他人帶偏;動手能力也更強(要與你對著幹,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而且動手能力也得跟得上不是嘛)。

話雖如此,可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03孩子不聽你指令的原因

1.我心中不爽

我累了、我困了,中午的飯不合我胃口了,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正玩得起勁兒的活動被你打斷了……

總之就是,「我現在心情不好,我就什麼都不想聽、什麼都不想去做」!

2.你態度不對

敏感高需求的孩子通常對大人的語氣及情緒很敏感——他們討厭你冷冰冰的話語,更討厭你居高臨下下達的指令,更更討厭自己被強迫、當你提線木偶的那種感覺。

若此時,你用命令的口吻向孩子發出指令,他們通常會特別牴觸。

3.為啥要聽你的話

聽話的孩子聽話不需要理由,不聽話的孩子聽話是要理由的——「好的,媽媽」vs「我憑什麼要這麼做,會對我有什麼好處」。

4.我害羞、怕生

性格強的孩子通常會有一個敏感的內心——陌生的人、環境會讓他們不安,討厭被不熟的人關注。

若在這樣的情形下,你對他們發出了「來,給大家展示一下」的指令,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尷尬、各種難為情,因為相對人、環境帶來的不安,受到不好的評價更會讓他們感到害怕。

總之,這類不聽指令的孩子之所以不聽你的話,並不是沒有「聽明白你指令」的能力,而是缺乏「聽你指令」的意願。特別是在自我意識覺醒並開始增強的2/3歲,你的指令直接被無視的現象是最為嚴重的。

那怎麼樣才能讓這樣的孩子聽從指令、配合自己一些呢?

04讓孩子聽從指令、配合自己的一些方法

1.哄他開心

在心情不美麗的時候,大人去配合指令還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呢,更別說是小孩子了。但凡他心中不爽了,絕不會藏著掖著,更不會好好聽你的話。沒錯,年齡小,就是可以這麼任性~~

所以,要想孩子配合、聽你的話,把他哄開心了就顯得很重要了。據我的帶娃經歷告訴我,將指令糅合到遊戲中,是孩子最容易聽指令的時候了——「這些玩具跑得到處都是,真是太淘氣啦!寶貝快和我一起來,將這些淘氣的玩具放回它們的『家』」。對於這樣的指令來說,孩子通常是不會拒絕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將指令變得更有趣:「piu piu piu~~魔法師開始變裝嘍」「超級貓速,我們準備要出門嘍」「我要把飯菜吃光儲備能量,之後就可以有無敵力量嘍」……

假如一時想不到該如何把指令變得有趣,那把發指令的語氣變得有趣些也是可以的:「歐耶~~準備出動(出門)」「奧~歐~我要把這些食物統統吃掉」……

雖然指令的內容沒做改變,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指令的表達形式、語氣,給孩子積極的情緒影響,使其心甘情願配合你行動。

2.規律作息

對於日常的一些事物,像刷牙、洗澡、吃飯、穿衣、收拾玩具等,孩子不聽你指令?可以!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讓他聽你的話,而這個方式,就是「規律作息」。

就是在做某件事情之前,要做固定的某些事,或是在每天差不多的一個時間段,做相同的一件事情。萬事開頭難,規律作息這件事當然也不例外,可一旦長時間的這樣做,孩子就會將這個「規律」當成一種習慣。

就像我家糖豆吧,一開始是不喜歡刷牙的,甚至有些抗拒。可後來,一旦我說「該睡覺了」,他就會先去衛生間,自己站在小凳子上將自己的刷牙工具拿下來開始刷牙。有次去姥姥家玩兒,晚上要睡覺時我才發現忘記給他帶牙刷了,我就想將就一下,讓他漱一下口了事,結果他倒是不願意了,二半夜的,非讓我下樓去給他買牙刷刷牙,我也是哭笑不得!

有段時間吃過飯之後我就會與糖豆在客廳的桌子上玩拼圖,玩兒過幾次後,糖豆就養成了習慣——一吃完飯就去拿拼圖讓我陪他玩兒;玩拼圖必須要在客廳這個桌子上,換個地方玩兒就會不願意。我也是醉了,沒辦法,誰讓在一開始咱就給他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了呢?

3.守原則、立規矩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用實際行動去讓孩子明白:有些行為是一定不被你接受的;若明知不被接受還要去做,就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我不建議給孩子設置太多的條條框框,因為這樣不僅會影響到你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使他更不願意聽你的話,而且還容易培養出「缺乏自信、沒主見」的孩子。所以,對於守原則、立規矩,集中把控在那些「危及他人及自身安全,影響他人」的事情上就可以了。

比如:不讓他捅電插座,他偏要去捅,你就要在第一時間將他拉到一邊,告誡他「捅電插座會被電著,不可以亂碰。若是不聽,不僅會被罰站牆角,而且晚上的繪本時間及動畫時間就會全部取消,空出來的時間全部用來默念『不能捅電插座』」。若他還是不聽,那麼罰站、默念全部立即走起,就算他哭鬧也沒有用。

聽課時孩子滿屋子亂跑,你要及時把孩子帶出教室,告訴他「你的亂跑,會影響到老師講課及其他小朋友聽課,這樣不好。如果回到教室後你還不能坐好,那我們就直接回家」。若孩子還是不能坐好,那就真的把他帶回家,就算他哭著喊著也不要改變主意。

孩子付出的代價一定要讓他立刻就能感受到,否則太遙遠的懲罰會讓他不以為然。類似的事情多堅持幾次,這原則、規矩也就能立起來了,等下次,不用你在一旁指示,他也能自覺配合做好的。

4.正向反饋

孩子每完成一項指令,你都要給孩子正向的反饋,讓他覺得「去完成指令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而不是你覺得就算孩子完成了,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糖豆在2歲多的時候有一個很奇怪的行為,就是只要是我與他一起吃飯,他就能自己動手且吃的很快,但凡換成家裡老人陪他吃,他就變得「不會自己吃」「吃吃玩玩,要吃好久了」。

後來我才發現,之所以會與這麼大的不同,主要是「儀式感」「正向反饋」在裡面起了作用——要吃飯時,我會與孩子說「小朋友你準備好了嗎,我們現在要開動了呦」;吃飯的過程中,我會及時肯定孩子「哇噢~~糖豆小朋友吃的好快呀,媽媽還有這麼多,要趕緊吃,追上糖豆了呦」;當孩子吃蔬菜時,無論是不是挑著自己喜歡吃菜來,我都會說「我好喜歡你吃蔬菜的樣子啊,吃這麼多菜菜,一定會長得高高噠,媽媽也要多吃蔬菜,來~~我們拿蔬菜『碰一個』」(這時,無論是不是自己喜歡的蔬菜,糖豆一般都會掃光光);吃完飯,我與糖豆也有個固定的互動,就是要雙手合攏親吻一下,然後我們再擊一下掌,以此來慶祝「吃完飯」。

在這樣的反饋、鼓勵下,就算要費點精力才能完成指令,他們也會表示很開心、很有動力。

05結語

關於孩子不聽你指令的問題,除了個性使然外,與年齡段也有一定的關係——1歲多時,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此時就可能會出現「頂撞指令」的現象;2歲多時,可能就是「無視你的指令」了;3歲多,「不聽指令」的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5歲後,就算個性有些強的孩子,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能聽從你的指令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孩子是逐漸由「野蠻的小怪獸」向「社會人」轉變的,他們會在一點一點的人生閱歷中意識到:「合作才能共贏,與人對著幹,絲毫不顧指令是很難混下去的」。

所以,當你家孩子年齡還比較小,就算是出現「無視指令」的現象也是正常的,無須太過擔心。你需要做的是:守著原則、立好規矩、以平等的姿態多與孩子溝通,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慢慢變好的。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早些度過「不聽指令」「無視指令」的階段!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
  • 孩子總和家長對著幹,是陷入「海格力斯效應」,退一步能海闊天空
    他們打著"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的這個旗號,對我們發洩著負面情緒,而孩子們則被父母的這些負面情緒所刺激,產生出一種"你不讓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的思想。為什麼孩子們總是喜歡跟我們對著幹呢?他們希望自己不用事事都在自己的父母的控制之下,希望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來表示自己已經長大了,能夠自己決定很多事情了。還有一些孩子之所以喜歡跟自己的父母對著幹是因為父母教育方式的錯誤。當父母逼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的時候,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叛逆心理就會增強。長期以往的話,孩子就越來越經常的跟我們對著幹。
  • 為什麼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幹?了解海格力斯效應,父母要懂得改變
    不難發現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孩子都是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話的,而且他們特別喜歡跟父母對著幹,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非常無奈。劉女士一直以來心情都不太好,正因為她覺得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為了孩子做考慮,可孩子非但不會聽從自己的想法,反而還會跟自己對著幹。明明已經告訴孩子好幾次,不要跟同齡的孩子打架,可每一次孩子回到家裡都是蓬頭垢面的樣子,這也讓劉女士很是難以接受。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話?跟自己對著幹呢?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波紋效應:如何做別人就不和對著幹了?
    不過,要想利用好心理學,必須有一個前提:你得了解心理學。正如我們常說的,要「行」,必須先要「知」。「行」和「知」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只有先「知」,才能後「行」。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想把心理學當成一種工具,拿起來就用。——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波紋效應::如何做別人就不和對著幹了?你和別人對著幹,別人也一定會和你對著來。
  • 越禁止孩子越要幹?別責怪孩子,是孩子的「粉紅色大象」在作怪
    我跟孩子奶奶說:"媽,不用餵他,慣壞了,讓他自己吃飯。"孩子他奶奶就停下來了,把碗放回孩子面前,我跟孩子說:"兒子,把筷子放下,用勺子吃飯。"孩子"哦"了一聲,把手中的筷子放下了,拿起勺子正正經經的吃飯,吃完飯後,我跟孩子奶奶說:"媽,跟孩子說話呢,就少說'不要怎麼怎麼樣',而是說'要怎麼怎麼樣',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聽得進去的"。
  • 孩子有這5個缺點,暗示他很聰明!家長卻誤會是壞毛病
    其實,只要進行合適的引導,孩子就不會惹人煩。家長叮囑孩子說話要注意時機和場所,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就不要說。也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故事,告訴孩子亂說話的後果。 2喜歡當領頭羊 在學校裡,總是會碰到這樣一種類型的孩子:沒事在那裡組織個小幫派,自己當小頭頭,然後到了放學的時間點就是大陣仗。他們也不幹壞事,只是做什麼都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遇到同班同學被欺負的事兒,帶頭那個總能第一個站出來為同學兩肋插刀,甚至號召其他同學一起幫忙。
  • 孩子總和你對著幹?面對「河豚型」寶寶,這3個方法是良策
    有些家長的孩子非常不聽話,尤其是年齡大一點之後,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你說什麼他都要和你對著幹,讓人很頭疼。想教育又說不得,不理會又怕他一直犯錯誤,既無奈又沒辦法。這種類型的孩子一般脾氣比較暴躁,很難聽得進家長的話,我們把這類孩子稱為"河豚型"性格。遇到這類性格的孩子怎麼辦呢?
  • 往東飛比往西快?氣候變遷影響噴射氣流速度
    由於中心風速有時可達每小時200至300公裡,飛機也會「搭便車」,順著這股由西往東的氣流,減少從歐洲到北美的飛行時間;也因此,大西洋上的這條航道特別忙碌,每日有近600班航班經過。  過去研究已證實,氣候變遷與亂流增加相關;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模擬大氣中的氣流會如何改變,同時他們把結果套用到現今所使用的航班路線。
  • 別再和孩子對著幹了!抓住兒童的2-8歲,聰明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很多大人都喜歡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吸收,能少走點彎路。而你跟孩子說的很多大道理曾經也有人這麼規勸過你吧?但你也依舊是靠「撞南牆」才真正受到感悟的,你自己都聽不進,為什麼要強求理解接受能力尚未健全的孩子呢?
  • 【高中地理】如何理解地球自轉偏向力?
    原標題:【高中地理】如何理解地球自轉偏向力? 關於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問題,中學階段老師只是僅強調對於其偏轉方向的記憶,即:北半球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右偏,南半球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左偏,赤道上水平運動的物體不發生偏轉。
  • 關於生命的那些事,該如何講給孩子聽?有三點一定要告訴孩子
    六六很好奇,便問舅舅,母雞在幹什麼?舅舅說母母親要當雞媽媽了,正在孵小雞。孵小雞,就是把雞蛋變成小雞嗎?六六更好奇了,一直蹲在雞窩旁邊守著。只見圓溜溜的雞蛋上啄出一個小小的洞,慢慢的,洞越來越大,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尖尖的殼。雞蛋裡的小雞還在努力的啄著雞蛋殼。六六眼睛放光的盯著那個雞蛋,眼珠子都不轉一下。有將近十分鐘的時間,小雞的頭和身子終於站了起來。
  • 滿廣志到底幹了什麼,為啥每個解放軍陸軍部隊,都要活捉他?
    而且和朱日和緊密相連的還有一個叫滿廣志的人,還有一個「踏平朱日和,活捉滿廣志」的段子,在網上流傳甚廣,那麼這滿廣志到底是何許人也,讓整個解放軍陸軍都想活捉他?據了解,這支部隊是解放軍當中的一支精銳部隊,什麼99A主戰坦克、04步戰車、紅旗-17防空車之類的先進武器裝備,該有的都沒落下。就武器裝備而言,放眼全球這支部隊也是位列前茅的,而既然裝備這麼豪華,作戰能力肯定也差不了。但在去年的朱日和演戲中還是被藍軍給擊敗了。
  • 該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父母不小心推倒了孩子的積木,孩子會大喊大叫,甚至是通過打父母以示懲罰,表達自己的憤怒,緩解自己的痛苦。 如何教孩子 調整情緒 現在很多父母,會把調整情緒誤會成壓抑情緒。比如,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你通過恐嚇、命令制止了他,不讓他發洩。 那麼他那些無法展露給父母的壞情緒,是到哪裡去了呢?被積攢起來了。
  • 為啥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真正的答案在這裡,父母都該了解
    周末和我家孩子一起出去遊玩,正好看到公園裡也有一對母子正在探討要玩什麼的話題。因為周邊有很多小孩玩的娛樂項目,所以這位媽媽便問孩子要不要做旋轉木馬,孩子直接搖搖頭表示不願意。這位媽媽說:「你3歲的時候最喜歡玩旋轉木馬了,每次玩完都不想下來,怎麼現在就不樂意了呢」?
  • 三歲小朋友近視250度,只因家長讓孩子幹了這件事
    圖一:近視度數  「孩子最近一直在眨眼,怎麼也想不到孩子已經近視了  小小年齡,已經發生了度數如此之高的近視,究竟是不是個例呢?  根據眼科學博士冷林介紹,現在的兒童近視患病率越來越高,並且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隨著學校不斷開學,很多學齡前,甚至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出現近視的情況。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中了「海格力斯效應」,「以柔克剛」是上策
    親戚家孩子樂樂是一個天性活潑、喜歡玩鬧的孩子。樂樂很有禮貌、性格也很活潑開朗,幾乎見過他的大人,都會喜歡上樂樂。但是,對於親戚來說,樂樂有一個大缺點,就是不愛學習。不論親戚怎麼勸說樂樂,樂樂就是不願意學習。在親戚面前,樂樂表面上答應要好好學習,但是等到親戚一離開家裡,樂樂就開始放縱自我。
  • 孩子頂嘴出現萌芽,是主權意識覺醒徵兆,學會給孩子空間很重要
    姐姐剛想抱起小外甥,沒想到,被他拒絕了。然後又叮囑他,小心一點,不要踩到積水裡。而小外甥聽到後,還反駁到:「我就不,我就要踩水!」剛說完,立刻就一腳踩到了那灘積水中。這還不止,到了一個分岔路口,我和姐姐都往左邊走,小外甥看到後,立刻掉頭往右邊走了。姐姐看到後,忍不住感嘆:「才3歲而已,已經這麼叛逆了!從前幾個月開始,他就是這樣了,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
  • 如何教孩子分清東南西北?
    有了孩子以後,因為她經常會搞混左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多以左和右來幫助她建立方位感,直到有一天,恬恬聽到了我跟恬爸打電話的過程。恬爸在某個地方等我跟恬恬,打電話告訴我,他在XX大樓的南面,我順著這條路往東走,就能看到他。
  • 為啥孩子會犯大錯?淺談「破窗效應」,不要妥協孩子的壞習慣
    生活當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孩子總是喜歡犯錯誤,而且孩子犯的錯誤越來越大,搞得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對策。  劉先生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惹事,因為他實在是不希望老師再找家長了。可是最近孩子還是做出了讓人無奈的舉動,那就是劉先生的孩子居然把同學給打傷了。
  • 她開空間千畝黑土地,一年產量破萬斤,七零年過得賊滋潤!空間文
    王陳氏也只是走個過場,並非要王簡歡答應什麼,畢竟婚姻之事,自古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她是王簡歡的長輩,難道王簡歡已經分戶出去了又能如何?這婚事還是得乖乖聽她安排!這就是這個萬惡的古代的規矩了!而王陳氏這般,也就算是寄出大殺招了!根本不給王簡歡任何反抗的機會!王陳氏帶媒婆在王簡歡家外轉一圈,就將這賣孫女的婚事答應下來,甚至籤了字,還拿去縣衙辦理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