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碼了哺乳動物的大腦如何感知氣味 與一種神經末梢束有關

2020-12-06 前瞻網

科學家解碼了哺乳動物的大腦如何感知氣味 與一種神經末梢束有關

 Emma Chou • 2020-06-19 14:12:26 來源:前瞻網 E1935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科學家已經進一步解碼了哺乳動物大腦如何感知氣味,以及如何從數千種氣味中區分一種氣味。

在小鼠的實驗中,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創造了一種被大腦嗅覺處理中心嗅球感知為氣味的電子信號,儘管這種氣味並不存在。

由於氣味模擬信號是人造的,研究人員可以操縱相關神經信號的時間和順序,並確定哪些變化對小鼠準確識別「合成氣味」的能力最重要。

「解碼大腦如何分辨氣味是複雜的,部分原因是,與視覺等其他感官不同,我們還不知道單個氣味最重要的方面。」研究負責人、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的博士生Edmund Chong說。「例如,在面部識別中,大腦可以根據視覺線索(比如眼睛)來識別人,即使看不到人的鼻子和耳朵。」Chong說,「但是大腦記錄下的每種氣味的特徵還沒有被發現。」

目前的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19日的《科學》雜誌網絡版上,主要關注動物和人類鼻子後面的嗅球。過去的研究表明,空氣中與氣味有關的分子會觸發排列在鼻子裡的感受器細胞,將電信號發送到叫做腎小球的神經末梢束,然後發送到腦細胞(神經元)。

研究人員說,每種氣味的腎小球激活的時間和順序都是獨一無二的,信號隨後會被傳輸到大腦皮層,而大腦皮層控制著動物感知、反應和記憶氣味的方式。但是,由於氣味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並與其他氣味混合在一起,迄今為止,科學家們一直難以通過幾種類型的神經元精確地追蹤單一氣味的特徵。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設計的實驗是基於另一個實驗室對小鼠進行基因改造,使它們的腦細胞能被照射在它們身上的光激活,這種技術被稱為光遺傳學。接下來,他們訓練小鼠識別由6個光激活的腎小球所產生的信號——這種信號與氣味所誘發的模式相似——只有當它們感覺到正確的「氣味」並推動一個槓桿時,才給予它們水作為獎勵。

如果小鼠在激活一組不同的腎小球(模擬不同的氣味)後再推槓桿,它們就得不到水。利用這個模型,研究人員改變了激活腎小球的時間和混合激活,注意到每一個改變如何影響小鼠的感知,反映在一個行為上:它對合成氣味信號的反應的準確性以獲得獎勵。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改變每一組氣味中最先被激活的腎小球,會使小鼠正確感知氣味信號並獲得水的能力下降30%。每組中最後一個腎小球的變化只導致嗅覺準確度下降5%。

研究人員說,腎小球激活的時間「就像旋律中的音符」一起工作,早期「音符」的延遲或中斷會降低準確性。在他們的模型中,對何時、多少、以及哪些受體和腎小球被激活的嚴格控制,使研究小組能夠篩選許多變量,並確定哪些氣味特徵突出。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模型來分解腎小球激活的時間和順序,我們可以檢查嗅球識別特定氣味所需的最小數量和種類的受體。」研究高級研究員和神經生物學家Dmitry Rinberg博士說。

Rinberg是紐約大學朗格尼分校及其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副教授,他說,人類鼻子已知有大約350種不同的氣味受體,而小鼠的嗅覺則更為特殊,有1200多種。

「我們的研究結果首次確認了大腦如何將感覺信息轉化為對某種東西的感知,在這個例子中是氣味。」 Rinberg補充道,「這讓我們更接近於回答我們研究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即大腦是如何提取感官信息來激發行為的。」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scientists-decode-brain.html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7/eaba2357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解碼大腦嗅覺
    科學家進一步解釋了哺乳動物的大腦如何感知氣味,並將一種氣味與其他數千種氣味區分開。在老鼠的實驗中,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創建了一種電信號,即使該氣味不存在,它也會在大腦的氣味處理中心即嗅球中被視為一種氣味。
  • 不僅能聞氣味,狗鼻子還能感知微弱熱輻射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狗鼻子不僅比人類鼻子靈敏1億倍,而且還能感知微弱的熱輻射——哺乳動物獵物的體熱。這一發現有助解釋為什麼視力、聽覺或嗅覺受損的犬類仍能成功狩獵。        據科學家目前所知,僅有少數動物——黑火甲蟲、某些蛇和一種哺乳動物(即普通的吸血蝙蝠)能感知微弱的熱輻射,這些動物藉助這一能力來捕食獵物。
  • 科普|不僅能聞氣味,狗鼻子還能感知微弱熱輻射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狗鼻子不僅比人類鼻子靈敏1億倍,而且還能感知微弱的熱輻射——哺乳動物獵物的體熱。這一發現有助解釋為什麼視力、聽覺或嗅覺受損的犬類仍能成功狩獵。據科學家目前所知,僅有少數動物——黑火甲蟲、某些蛇和一種哺乳動物(即普通的吸血蝙蝠)能感知微弱的熱輻射,這些動物藉助這一能力來捕食獵物。
  • 假肢能被感知成手嗎?假肢使用者的大腦解碼|腦科學頂刊導讀51期
    頂刊導讀目錄 1,獎勵增強了初級視覺皮層中刺激特異性表徵2,在無創且可逆的剝奪過程中,成人初級視覺皮層的快速地形重組 3,通過生成反饋解釋視見圖像和心理圖像的不同大腦活動編碼 4,假肢能被感知成手嗎?
  • 眼睛感知危險的能力比大腦強
    最近研究發現,眼球細胞能在沒有大腦的協助下警告我們物體的靠近。這一能力可被理解為為快速逃避掠食動物之用。最近研究發現,眼球細胞能在沒有大腦的協助下警告我們物體的靠近。這一能力可被理解為為快速逃避掠食動物之用。在哺乳動物的視網膜中,已經發現了能夠感知水平和垂直運動的神經元,而對物體的靠近敏感的細胞僅在大腦中發現過。在位於瑞士巴塞爾的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博通德·羅斯卡同他的同事發現在被測試的小白鼠眼細胞中,有一種細胞通常都會對運動產生反應。
  • 解碼大腦電路是如何控制你的行為的
    小鼠大腦含有大約8000萬個神經元,全部被裝入一個大約榛子大小的空間。這些細胞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大小,它們之間的聯繫至少數十億。大腦依靠這個電路來解釋有關世界的信息,從經驗中學習並控制運動。神經細胞在這個狹窄的空間中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 - 這讓科學家很難理解哪些細胞負責哪些任務。現在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究出兩種類型的混合神經細胞如何將勞動力分配到計劃和啟動動作。通過整合逐個細胞分析神經元的形狀,基因活動和功能,該團隊已經弄清楚哪些腦細胞負責這些獨特但密切相關的工作。結合如此廣泛的分析代表了一項重大的技術壯舉。他說,這是了解大腦功能的新方法。
  • 產生一種新型的氣味分子需要什麼條件?
    氣味沒改變,但判斷改變了。顯然,這些判斷都是後天學來的。我們如何感知氣味?但是,後天習得不是事情的全部。嗅覺作為一種感覺自然有其客觀性。這就需要我們去了解嗅覺是如何工作的。我們的鼻子裡有大約400種不同的氣味感受器。
  •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這兩種人似乎永遠不能和解,這其中也存在一個嚴肅棘手的科學問題:大腦如何將氣味化學反應轉化為嗅覺感知的。,你和我都認為檸檬和酸橙聞起來很相似,也同意它們聞起來和比薩餅不同,但直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大腦是如何組織這種信息的,這一現象在許多方面對科學家來說仍然是不透明的。
  • 大腦對時間的彈性感知,竟和強化學習中的獎勵有關
    上月《自然神經科學》的論文,來自以色列惠特曼研究院的三名科學家,發現了「什麼決定了我們大腦對時間的彈性感受」。他們的發現,證實了長久以來的懷疑:大腦的時間感和大腦的獎懲學習機制有關。該發現還證明了大腦對時間的感受,受到大腦持續的對將要發生什麼的預期影響。
  • 日媒:哺乳動物與昆蟲有共同祖先?大腦迴路相似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東京大學副教授伊藤啟等人通過仔細研究果蠅發現,昆蟲將觸覺傳遞迴大腦的神經迴路結構與人類等哺乳動物的非常相似。迄今為止的研究顯示,兩者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中,觸覺外的四感的神經迴路結構都相同。
  • 氣味會觸發情緒化的回憶?嗅覺連接大腦的方式獨一無二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日發表題為《為什麼氣味會觸發強烈的回憶?》的文章稱,氣味時常會觸發強烈的回憶,尤其是情緒化的回憶,是因為大腦處理氣味、記憶和情緒的區域很大程度上相互交織在一起。氣味粒子通常會讓早已被遺忘的記憶復活。那麼,為什麼氣味時常會觸發強烈的回憶,尤其是情緒化的回憶呢?簡短的回答是,大腦處理氣味、記憶和情緒的區域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事實上,你的嗅覺連接到你大腦的方式在你的各種感官中是獨一無二的。
  • 經濟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大腦如何感知價值與回報
    當人們商店購物或在網上交易的時候,消費者如何感知和確定有價值的東西?是大腦中的哪些區域在起作用?大腦的這些區域是如何參與了做出關於價值和回報的選擇?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這樣的既通常但又非常重要的問題,以闡明如此潛在的經濟行為的神經科學。世界著名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一批科學家一直在對上述課題進行大量的研究。
  • Science:人類「大腦計劃」研究獲重大突破!SCAPE技術有望在3D模式...
    2020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神經性疾病和卒中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創新性的工具,其能幫助研究人員在3D模式下觀察並分析大腦的神經活性。
  • 大腦如何識別不同的氣味?移植幹細胞可修復大鼠中風受損的大腦
    2,我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止血針,有效解決組織穿刺後出血!在此,華中科技大學張春、朱錦濤、張連斌等人提出了一種簡便而有效的製備止血針的方法,即在注射器針頭表面塗覆一層機械和化學性能經過精心優化的海藻酸鈉-氯化鈣水凝膠,可以有效地防止組織穿刺後出血。 3,Science挑戰傳統觀點:大腦如何識別這麼多不同的氣味?
  • SCAPE技術有望在3D模式下觀察分析人類大腦神經...
    2020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神經性疾病和卒中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創新性的工具,其能幫助研究人員在3D模式下觀察並分析大腦的神經活性。
  • 神秘氣味能夠觸發特定記憶
    書的開頭有一個特別場景,描述了瑪德琳蛋糕的氣味和口感,這是一種小松糕,人們將松糕浸入茶中細細品味,這種美味會讓人們想起童年記憶,之後敘述者講述著自己的故事,這個場景是該書中最難忘、最著名的場景之一。普魯斯特對記憶的描寫入木三分,以及氣味、視覺和觸覺是如何意外地觸發記憶,打開了心理學家和神經生物學家的想像空間,他們稱之為「普魯斯特效應」。普魯斯特效應如何發揮作用?
  • 科學家創造出能嗅出炸藥氣味的半機器人蝗蟲,能通過手機顯示信息
    據多家外媒2020年8月14日報導,美國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能夠嗅出炸藥氣味的機器人蝗蟲,有朝一日可以用它來幫助人類搜尋炸彈科學家們的研究首次展示了生物嗅覺系統如何被人類用傳感器加計算機的形式截獲,從而開發出一種機器人化學傳感方法。研究小組將電極植入了這種生物大腦中接收嗅覺的區域——觸角葉,以使人們能夠看到它聞到了什麼氣味。
  • 美研究稱:氣味感知基因決定人對氣味的不同感受
    美國杜克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人員16日發表報告稱,人體的一種氣味感知基因決定著人們對人體汗液氣味的「看法」。人類對氣味的感受為何會存在個體差異的謎團就此揭開。  最新突破  這項研究結果於16日在《自然》雜誌網站上公布。
  • 大腦的這種感知失真讓科學家撓頭
    大腦的這種感知失真讓科學家撓頭  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可能是一切經驗和行為的基礎,但這種感覺卻是一種不穩定的主觀感受,甚至會像海綿一樣膨脹或收縮。情緒、音樂、周圍發生的事情以及注意力的轉移,都會改變我們對時間的感覺,讓我們覺得時間加快或變慢了。例如,比起面對沒有表情的臉,我們在看到憤怒的臉時會覺得時間變慢了;越著急鍋裡的水就越燒不開,而愉快的時光卻總是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