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2020-07-04 理說萬物

要香菜或不要香菜,這是大夥吃飯時都會碰到的一個問題。喜歡吃香菜的人,愛它的味道和口感;討厭香菜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避而遠之。這兩種人似乎永遠不能和解,這其中也存在一個嚴肅棘手的科學問題:大腦如何將氣味化學反應轉化為嗅覺感知的。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我們所有人對氣味都有一個共同的參考,你和我都認為檸檬和酸橙聞起來很相似,也同意它們聞起來和比薩餅不同,但直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大腦是如何組織這種信息的,這一現象在許多方面對科學家來說仍然是不透明的。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大腦處理氣味方式的最新進展

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學家的一項研究為氣味之謎提供了新的見解。在7月1日的《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不同氣味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在負責處理氣味的大腦皮層中編碼的。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研究小組通過精心挑選的分子結構傳遞氣味,並分析清醒老鼠的神經活動,發現大腦皮層嗅覺的神經元表徵反映出氣味之間的化學相似性,從而使大腦能夠將氣味分類。此外,這些表徵可以通過感官體驗重新組合。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研究結果表明,一種神經生物學機制可以解釋為什麼個體對氣味有共同但高度個性化的體驗。這些結果為更好地理解大腦如何將氣味化學信息轉化為嗅覺感知開闢了新的研究途徑。HMS布拉瓦特尼克研究所神經生物學副教授Datta說:「這是第一次演示嗅覺皮層是如何編碼與它所負責的東西有關的信息,氣味化學是嗅覺的基本感覺線索。」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重要突破——「計算」氣味

嗅覺使動物能夠識別周圍世界的化學性質。鼻子中的感覺神經元檢測氣味分子並將信號傳遞給嗅球,嗅球是前腦中最初進行氣味處理的結構。嗅球主要將信息傳遞到梨狀皮質,梨狀皮質是嗅覺皮層的主要結構,進行更全面的處理。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與光或聲音不同,刺激很容易通過調節頻率和波長等特性來控制,很難探究大腦是如何建立傳遞氣味的小分子的神經表達的。通常,細微的化學變化——這裡的幾個碳原子或那裡的氧原子——會導致嗅覺上的顯著差異。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Datta和研究的第一作者Stan Pashkovski以及他的同事們通過關注大腦如何識別相關但不同的氣味這一問題來應對這一挑戰。Datta說:「事實上,我們都認為檸檬和酸橙氣味相似,這意味著它們的化學成分一定會在我們的大腦中喚起相似或相關的神經表達。」為了進行研究,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定量比較氣味化學物質的方法,類似於如何使用波長差異來定量比較光的顏色。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他們利用機器學習來觀察數千種已知有氣味的化學結構,並分析了每種結構的數千種不同特徵,如原子數、分子量、電化學性質等等。綜合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可以系統地計算出任何氣味與另一種氣味的相似或不同程度。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從這個氣味庫中,研究小組設計了三組氣味:一組具有高多樣性;一組具有中等多樣性,氣味被劃分為相關的簇;一組低多樣性,其結構僅隨著碳鏈長度的增加而變化。然後,他們把老鼠暴露在不同氣味組合中,並用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梨狀皮質和嗅球的神經活動模式。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氣味預測

實驗表明,氣味化學的相似性反映了神經活動的相似性。相關氣味在梨狀皮質和嗅球產生相關的神經元模式,通過神經元活動的重疊來測量。相比之下,弱相關氣味則產生弱相關的活動模式。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在大腦皮層,與嗅球相比,相關的氣味會導致更強烈的神經活動聚集模式。這一觀察結果適用於單個老鼠。氣味關係的皮層表徵非常相關,因此可以根據在另一隻老鼠身上所做的測量,來預測一隻老鼠身上所發出氣味的特徵。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另外的分析還發現了一系列不同的化學特徵,如分子量和某些電化學性質,它們與神經活動的模式有關。從這些特徵中收集到的信息足夠可靠,可以預測一種動物的大腦皮層對一種氣味的反應,這是基於對另一種動物的一組單獨氣味的實驗。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神經表達是靈活的。反覆給老鼠混合兩種氣味,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皮層中這些氣味的相應神經模式變得更加緊密相關。即使這兩種氣味的化學結構不同,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大腦皮層的適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神經元網絡產生的,這些神經網絡有選擇性地重塑氣味關係。當這些網絡的正常活動被阻斷時,大腦皮層編碼的氣味更像嗅球。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Datta說:「我們展示了兩種氣味,就好像它們來自同一個來源,並觀察到大腦可以自我重組,以反映被動嗅覺體驗。檸檬和酸橙的氣味相似,部分原因可能是同一物種的動物有相似的基因組,因此在嗅覺上也有相似之處。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腦皮層的可塑性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氣味一方面在個體之間是不變的,但又取決於我們獨特的體驗而定製。」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結語

總之,這項研究的結果首次證明了大腦是如何對氣味之間的關係進行編碼的。與相對了解的視覺和聽覺皮層相比,嗅覺皮層如何將氣味化學信息轉化為嗅覺感知,目前還不清楚。根據作者的說法,識別嗅覺皮層如何映射相似的氣味,為理解和潛在地控制嗅覺提供了新的見解。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Datta說:「我們還不完全了解化學如何轉化為感知。」沒有一種計算機算法或機器可以獲取一種化學結構,並告訴我們這種化學物質的氣味。要真正製造出這種機器,並有一天能夠為一個人創造一個可控的、虛擬的嗅覺世界,我們需要了解大腦是如何編碼氣味信息的。我們希望我們的發現是朝著這條道路前進的一步。」

科學家首次揭開嗅覺產生之謎,驚訝於大腦也會「編碼」

我是理說萬物,你的私人科普顧問,每日更新科學知識,注重科學中的人文和精神關懷,讓「人」的意義凸顯,尋找生命意義。喜歡就來關注我哦,在這個魔幻而又現實的世界裡,一起加油吧!

相關焦點

  • 為何睡覺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亂七八糟的夢?科學家:或與記憶有關
    噩夢會讓人感到恐懼科學家表示,這與人類大腦裡面一個叫做「海馬區域」的大腦功能區有關,這個大腦功能區是人類用來儲存記憶的,人類發現很多失憶的人都因為大腦海馬功能區受損引起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在人處於清晰的狀態的時候,人類的大腦會高速運轉,這個時候大腦的各個功能區都會被激活,包括視覺功能區、語言功能區、嗅覺功能區還有記憶功能區
  • 科學家解碼大腦嗅覺
    科學家進一步解釋了哺乳動物的大腦如何感知氣味,並將一種氣味與其他數千種氣味區分開。在老鼠的實驗中,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創建了一種電信號,即使該氣味不存在,它也會在大腦的氣味處理中心即嗅球中被視為一種氣味。
  • 科學家揭開動物自帶導航之謎
    1993年,科學家們從常用的實驗植物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中文正式名為鼠耳芥)中,第一次獲得了編碼藍光受體的基因。被發現的藍光受體被命名為隱花色素(cryptochromes,CRY)。之所以叫這個名稱,是因為之前人們認為這類蛋白可以幫助諸如藻類、苔蘚類等不開花的植物(隱花植物)吸收藍光之用。
  •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關於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可怕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僅僅是人類對自身的迷惑。人類身體上很多的難解之謎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大腦是一個讓人感到迷惑的器官,尤其是在有關生與死、意識、睡眠、幻覺、記憶等問題,一直困惑著人們,讓我們共同走進人類的大腦,一起探索人類大腦的未解之謎!
  • 科學家採用基因編碼方法,終於揭開真相?
    科學家採用基因編碼方法,終於揭開真相?有關於尼斯湖水怪的傳聞已經存在了一千五百年之久。雖然人類至今還沒有親眼看到尼斯湖水怪的真實面目。但是大多數人卻相信尼斯湖水怪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一直藏在湖底深處,不被人所發現而已。
  • 世界未解之謎,人類至今無法揭開的11大謎團...
    地球是個神秘的地方,在這裡存在著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多都無法得到科學的解答,這些都被稱為世界未解之謎?>——— 江西廬山無蟑螂也是一個難解之謎,因為廬山腳下的九江的蟑螂特別多。已有不少科學家對廬山無蟑螂之謎做了考察和研究,但仍沒有將謎底揭開。生物學家認為,廬山上可能存在著一種蟑螂的天敵;植物學家則認為,廬山上可能長有一種或多種使蟑螂無法生存的植物.
  • 大腦的未解之謎,一直到現在謎底都未被揭開,你猜答案會是什麼?
    自古以來,我們人類就對周遭的一切很感興趣,尤其是對那些奇妙的自然之謎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正是這股好奇,將我們人類不斷地往前推動,於是我們才有了現在的輝煌。而在這些自然謎團中,包括了我們對大腦的探索。我們的思維和意識是這些自然之謎中最困難的謎。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大腦的高級功能,但對於它們具體的運作方式,我們還不怎麼了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周遭環境的刺激不斷地作用於每個個體,但是這些刺激大多數都沒有引起人們的感知。
  • 科學家揭開北極地區原始居民之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科學家揭開北極地區原始居民之謎 2008-06-03 13:08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克萊夫•庫克森(Clive
  • 摩擦生熱我懂,但是它居然還能產生嗅覺?
    摩擦會產生什麼?每一個物理及格的人都會說:摩擦生熱!不過,要是告訴你摩擦還能產生嗅覺,會不會有黑科技的感覺?人工嗅覺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基於以上原理,研究團隊設計了閉環可穿戴系統,實現了人工嗅覺感知。簡單來說,可穿戴的電子嗅覺傳感器可以模擬嗅覺上皮組織的運作過程,該裝置通過產生摩擦感應信號來檢測揮發性化學物質(氣味分子如硫化氫,氨氣,酒精等),並將檢測到的氣體信息傳送到大腦。大腦控制身體做出特定的行為,例如逃離有毒的氣體。
  • 人類大腦的十大未解之謎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生活科學」網站報導,人類身體上很多的難解之謎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大腦是一個讓人感到迷惑的器官,尤其是在有關生與死、意識、睡眠等問題上。下面就是有關人類大腦的十大未解之謎。
  • 百慕達水晶金字塔之謎揭開,科學家稱是多維度時空?
    百慕達水晶金字塔之謎揭開,科學家稱是多維度時空?位於地球上的百慕達三角,一直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詭異地帶,在過去的100年中,大量的飛機還有船在這裡相繼失蹤,這就讓很多人開始猜測,所以,在百慕達三角這裡,一直讓科學家研究了幾十年。至今還沒有更大的突破。
  • 科學家首次證實蜻蜓也有嗅覺
    原標題:科學家首次證實蜻蜓也有嗅覺   科學家曾經認為長葉異痣蟌(Ischnura elegans)不具備嗅覺,現在在其觸鬚內發現了有助於追蹤獵物的嗅球。儘管它們缺乏具備正常嗅覺所需的腦結構,但一項新研究發現,蜻蜓可能利用氣味捕食。   人類鼻子裡有很多嗅覺感受器,每一個嗅覺感受器能精準地辨別某個特殊的氣味分子。當某種氣味飄蕩至人類鼻子裡,這些嗅覺感受器會將神經信號傳送至被稱為嗅小球的感覺中轉站。科學家一直認為,大多數陸地哺乳動物和昆蟲都具備的嗅小球是辨彆氣味的唯一器官。
  • 揭秘做夢是否有味覺、嗅覺之謎
    每個人一生當中如果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睡眠,假若享年為70歲的話,用在睡眠上的時間大 約是27年,這27年的睡眠當中用於做夢的時間至少要有五六年之久。這麼長的做夢時間,看似是一個時間上的浪費,事實上做夢是健康人體的生理需要,能起到不少的積極作 用。 ** 主要有以下幾點:** 有助於腦功能的恢復和加強:幾乎所有的人在熟睡時都會有夢境出現。
  • 科學家揭開冰水遊泳者不怕凍的超能之謎(圖)
    當人們還在火爐邊取暖時,戈登·普已經縱身跳入南極洲的海洋中,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樣是及其危險的  【搜狐科學消息】據新科學家網站報導,冬泳愛好者劉易斯·戈登·普(Lewis Gordon Pugh )在冰水中能夠長距離長時間地遊泳,科學家經過多年對他跟蹤研究,終於發現他有別於常人的能力
  • 科普:與嗅覺記憶有關的秘密!
    杏仁核主要負責產生情緒,尤其處理負面感覺和情緒,如驚恐,焦慮,急躁,而活化海馬迴則關聯著你當前情景形成記憶送至大腦儲存區。一般記憶形成的過程是,先將你的經歷形成電子脈衝,在神經細胞之間,透過彼此相連的突觸中專門神經遞質去互相聯繫,信息會在短期記憶區停留幾秒至幾分鐘,然後轉移到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迴,再送到腦內各個儲存區域。
  • 揭開英語難說之謎:中國人大腦語言區與老外不同
    我科學家揭開中國人難說英語之謎——     現在很多中國人學了多年英語,考試分數可能很高,卻一句英語都說不利索,人謂「啞巴英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對於這一問題,專家們提出了各種觀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我們之所以沒有學成英語,是因為我們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習它。那麼,為什麼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就不能學好英語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始終沒有揭開。
  • 瑞典美國科學家共同揭開酶複製基因之謎
    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揭開了酶複製基因之謎。  科學家已繪製出人類及其他生物體的基因組,但對於基因是如何被精確有效地複製和修復的卻知之甚少。這些過程總涉及一種執行新基因實際生長任務的所謂的DNA聚合酶。基因由兩條DNA鏈組成,但科學家不知道是什麼聚合酶複製這兩條DNA鏈。
  • 北大謝燦課題組發現磁感應蛋白:或揭開「第六感」之謎
    【導讀】2015年11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謝燦課題組在Nature Materials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一個全新的磁受體蛋白(MagR),該突破性進展或將揭開被稱為生物「第六感」的磁覺之謎,並推動整個生物磁感受能力研究領域的發展。
  • 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現已被揭開!真相甚是驚人!
    英媒稱,通過對這具遺骨的還原,或許能幫助人們揭開「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    據英國《每日郵報》18日報導,義大利一支考古隊日前宣布,在佛羅倫斯的聖厄休拉修道院挖掘到「蒙娜麗莎」的遺骸,並向人們揭開「蒙娜麗莎」本人的身世。原來,為達·文西不朽畫作《蒙娜麗莎》擔當模特的這名女士叫麗莎·格拉迪尼,曾經是佛羅倫斯絲綢富商弗朗西斯科的妻子。據史料記載,這名女子在丈夫死後就做了修女,並在聖厄休拉修道院度過餘生。
  • 能量通道——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鑰匙
    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隨著人類對太陽的了解不斷加深,一些太陽問題的答案卻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引得科學家們競相追逐。 現在,這些問題的謎之面紗被漸漸揭開,讓我們看看科學家們是如何探索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