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來,市自然資源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優化營商環境和加強招商引資的工作部署,牢固樹立「乙方思維」,堅持以企業為中心、以服務為重點,制訂自然資源優化營商環境三年實施方案 65 項任務,已出臺措施3 批共 33 條,全面梳理印發自然資源支持產業發展政策20 類共 173 個文件,一體化統籌用地用海用礦,多維度打造高效服務平臺,全鏈條優化自然資源營商環境,為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和優質服務。
理順管理機制,試點經驗獲省宣傳推廣
為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市自然資源局組建全省第一個規劃技術聯盟,搭建全市規劃「一張圖」,為項目落地提供精準服務,為全市產業布局提供科學決策參考。
在具體工作中,該局嚴格落實控規單元管理,推進土地規劃、徵收、供應、建設、登記全流程規範化,做到補邊補角盤活存量、項目策劃優化增量、統籌指標精準投放,將原本空間無序、權屬複雜、利用低效的土地重新規劃整合,提高利用效率。同時,健全土地徵收補償機制,規範土地徵收程序,有效避免徵地可能引發的矛盾糾紛,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土地供應,增強了揭陽在全省的土地競爭優勢,提升招商引資吸引力。我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經驗第一個獲省宣傳推廣。
深化審批改革,項目審批效率刷新紀錄
服務再提升,審批再提速。在推進「多規合一」「多證合一」「多門合一」「多測合一」「多審合一」過程中,市自然資源局突出抓好「三減一高」(減申報材料、減辦理環節、減審批時限,高效率服務),公布推出 33 條措施,涵蓋用地用海用礦、建設工程審批、不動產登記等方面,包括實現容缺機制、承諾制、豁免、並聯審核審批等。
經過改革,建設項目測量次數從 11 次減至 3 次。項目報建環節的審查提前到土地出讓,推行帶方案出讓,工程項目報建辦理時限從 20 個工作日縮減至 5 個工作日以內,工業項目實現「出讓即報建」。不動產登記全面實施「網際網路+」,全市實現一窗受理同城通辦,全面實現一般登記 3 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 1 個工作日內辦結,登記服務窗口延伸至銀行、企業和個人,實現一站式辦理,新開發小區實現「交房即領證」。
去年,為迅速做好揭惠鐵路用地預審與選址,該局提前做好溝通協調和申報材料相關工作,2 天完成內部會審,4 天將申報材料報送至省廳窗口,27 天同步完成永久基本農田調整、土規調整、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核發工作,刷新了我市大型項目審批效率最高紀錄。
強化要素保障,全方位滿足項目需求
緊緊圍繞優質項目落地建設,市自然資源局多渠道爭取國家及省支持,全力抓好用地用海用礦保障和服務工作,高效率服務產業引進。
用地保障方面,爭取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預下達建設用地規模達到 133.5 萬畝,新增 18 萬畝,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市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2020年爭取應急規模 5000 畝,解決近期重要項目的建設需求,助力企業復工復產。2020 年共爭得新增建設用地 10848畝,其中市級 3540 畝指標,為近幾年最多,使用國家及省指標 7308 畝;全市共徵收補償 14720 畝,形成一大批可報批的土地儲備;全市供應土地 163 宗,面積 9914 畝,截止去年年底,我市可以整合使用已批未供的儲備土地 3.7萬畝,為重大產業、重點項目、民生工程等提供用地保障。
用海保障方面,爭取國家和省在海岸線修測和海洋生態紅線劃定方面予以支持,滿足重大項目用海需求,主動做好用海審核審批,中石油廣東石化變更工程用海、國電投海上風電於 2020 年 8 月、9 月獲國務院、省政府用海批准,國電投前詹通用碼頭、惠來電廠、神泉示範性漁港等用海需求得到省政府支持,我市「陽光用海」得到上級部門和企業好評,在全省系統作為典型推廣。
用礦保障方面,向縣級下放普通砂石土類採礦權出讓、登記權限;全市採石場指標增加到 47 個,屬粵東地區最多,新增選址 5 個,可有效保障建設的砂石需求;獲省批准作為海沙利用試點城市,多渠道為項目落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
同時,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該局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建設,制訂分類處置指導意見,切實推進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整治,積極探索推進問題樓盤的解決,構建健康有序的土地使用市場。2020 年全市共查處違法用地案件 557 宗,拆除違法用地 56 宗面積 265 畝,拆除違法建(構)築物 91490 平方米,落實復耕 1575 畝;推進低效閒置土地管控收回,促進土地再整理再開發再利用,階段來收回建設用地 26 宗 面積1150 畝,整合形成 9 個可招商可出讓地塊,其中佳兆業未來城、中駿世界城、青峰四季裡等地塊已公開出讓並開發建設;規範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制訂建設指引,下放管理權限,指導農村有序建設。
市自然資源局表示,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為項目落地用海、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要素保障,為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做出自然資源應有的貢獻。
【來源:揭陽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