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刀刃向內」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九條措施》

2020-12-04 金臺資訊

新聞發布會現場。陳立庚 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11月27日電(陳立庚)11月27日下午,記者從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廣泛徵求意見,《呼和浩特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更好便民利企九條措施》於11月26日正式印發。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後勁,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發布會透露,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結果中,呼和浩特市在全區排名靠後。堅持刀刃向內、突出問題導向,成為出臺《九條措施》和打贏該市營商環境「翻身仗」的初衷。

「《九條措施》明確開展產業投資項目遺留問題手續『清零』專項行動,對2018年以來全市實施的各類產業投資項目手續辦理情況進行摸排梳理,」 呼和浩特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局長韓文相表示,呼和浩特市將在2020年12月底前形成全市「產業投資項目遺留問題手續未辦結臺帳」。

韓文相表示,本次措施出臺針對企業和辦事群眾反映的痛點和堵點問題,相信對提高審批效率和人民群眾辦事方面會有所提升。呼和浩特為推動首府營商環境「走在前、做表率」,把「提效率、強服務、樹誠信、治頑疾」當作《九項措施》出臺的關鍵詞。

《九項措施》中還明確了責任地區、解決措施和時限要求。同時,圍繞政府拖欠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帳款、全市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項目停工停產、招商引資政策未兌現未落實3個方面的問題,制定臺帳清單,全面開展清理,逐項推動解決。

附:

《呼和浩特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更好便民利企九條措施》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決策部署,著力解決當前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持續推進首府營商環境提升優化、辦事效率大幅提高、工作作風加快轉變,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提出以下措施:

一、強化投資項目服務保障

開展產業投資項目遺留問題手續「清零」專項行動,對2018年以來全市實施的各類產業投資項目手續辦理情況進行摸排梳理,2020年12月底前形成全市「產業投資項目遺留問題手續未辦結臺帳」(涉法涉訴項目除外)。按照分類對待、精準施策的原則,制定全市產業投資項目遺留問題手續清零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門逐項明確解決辦法,專班調度、專人盯辦、限時辦結,在2021年6月底前實現產業投資項目遺留問題手續「清零」。(牽頭單位: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住建局、工信局、農牧局、生態環境局等)

二、簡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

對簡易低風險項目推行「極簡」審批,符合產業政策、規劃且在核准目錄外的,免予辦理環評備案、開展水土保持、設計方案審查、節能審查事項,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用地規劃許可和工程規劃許可辦理時限由27個工作日壓縮至6個工作日;在2個工作日內發放施工許可;通過聯合驗收將竣工驗收時限由25個工作日壓縮至4個工作日。對適用環評承諾的工業投資項目和不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市政工程項目,推行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告知承諾制,項目單位在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審核手續後,向審批部門提交規劃設計方案並承諾按照規劃指標進行建設,即可開展基坑開挖及基坑支護。對社會投資房屋建設項目,進一步壓縮消防設計審查和聯合竣工驗收時限,全流程審批時間由73個工作日壓縮至70個工作日以內。對政府投資房屋建設項目,進一步壓縮立項用地規劃許可、施工許可、聯合驗收時限,全流程審批時間由85個工作日壓縮至78個工作日以內。(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住建局;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人防辦等)

三、提高水電氣暖報裝效率

大幅提升電力報裝網辦率,高壓單電源客戶、雙電源客戶辦電時限分別由38個、53個工作日壓縮至22個、32個工作日。將低壓報裝平均接電時限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對接入容量160千伏安以下的低壓小微企業,2020年底前實現客戶零投資接電。全面推行用水用氣用暖報裝「網上辦」,不涉及外線工程的項目用水接通由2個工作日壓減至1.5個工作日,涉及外線工程的項目用水接通由8個工作日壓減至6個工作日,供熱供氣報裝受理在1個工作日辦結。對基礎設施配套費實行清單化管理並主動向社會公開。(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呼和浩特供電局;責任單位:城發公司、春華水務公司、富泰熱力公司、中燃公司等)

簡化「破路破綠」項目審批方式,根據年度項目建設安排提前制定「破路破綠」施工計劃,在規劃設計方案聯合審查時,向業主提供報裝方案並確定規劃路由,通過一表申請、並聯審批,將「破路」審批時限由7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將「破綠」審批時限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對未列入年度「破路破綠」施工計劃的項目,在取得規劃路由後,審批部門同步開展方案審查、現場勘驗等工作,5個工作日內出具審批結果。(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城管執法局、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交管支隊)

四、規範中介服務「網上超市」運行

在工程建設領域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基礎上,建設全市統一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為採購人購買中介服務、中介服務機構承接項目提供線上交易場所,實現全市中介服務「採購申請網上發布、採購邀請網上推送、報名競價網上操作、競爭結果網上確認、服務質量網上評議、運行效能網上監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形成健康有序的中介服務市場。(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

五、優化企業開辦全流程服務

企業開辦設立登記、申領發票、印章刻制、銀行開戶、員工參保和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事項全部進駐政務服務大廳並提供「一站式」服務,將企業開辦時間從2.5個工作日壓縮至0.5個工作日,申請材料由11件精減至8件。為新開辦企業免費發放印章和稅務稅控設備,免費郵寄登記材料、證照、印章、發票。加快涉企開辦相關部門數據共享,推廣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發票、電子印章應用。探索建立強制出清制度,完善企業撤銷登記程序。簡易註銷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至20天,對符合簡易註銷登記條件的企業,1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註銷登記。健全破產案件府院聯動機制、破產企業信用修復機制和破產案件繁簡分流制度,進一步壓減收回債務所需時間、降低收回債務所需成本。(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中級人民法院、住建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稅務局,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六、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化改革

推出「一件事一次辦」套餐服務,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出生、入學、就業、婚育、退休等高頻事項實現「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窗受理、一次辦成」,從每個部門「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轉變。進一步擴大呼包鄂烏四地「互辦互認」事項範圍,提升城市群之間政務服務便捷化水平。(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責任單位:市公安局、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等)

七、提升產權登記便利度

推行信息、流程、人員「三集成」和「網際網路 不動產登記」,不動產複雜登記業務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一般登記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簡單登記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註銷登記1小時內辦結。全面加快房地產項目遺留問題產權分戶登記,在穩定運行5個不動產登記大廳、40個不動產駐社區遺留項目分戶受理站和15個不動產駐稅務遺留項目受理站的基礎上,將登記範圍階段性延伸至項目企業、項目小區,進一步增加社區辦理網點,切實解決群眾「辦證難」「辦證慢」問題。推動水電氣暖等便民服務全部入駐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實現「不動產登記 水電氣暖過戶」一體化聯辦。(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住建局、呼和浩特供電局、春華水務公司等)

八、推動政府履約踐諾

全面梳理「三個清單」、開展「三個清理」,對政府拖欠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帳款及原因進行全面排查並形成清單臺帳,制定清償計劃、逐筆進行清理。對全市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項目停工停產情況及原因進行全面梳理並形成清單臺帳,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制定解決和幫扶方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對全市招商引資政策未兌現未落實情況進行系統梳理、分析原因、形成清單臺帳,逐項研究推動清理解決。(責任單位: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財政局、工信局、區域經濟合作局等)

九、加強監督保障

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提高知曉率和覆蓋面,積極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對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構建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輿論氛圍。將工作落實成效納入各單位年度績效考評內容,作為領導幹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在「12345」為民服務熱線平臺設立營商環境投訴專席,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實行專項督辦。加強執紀問責力度,對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對影響全市營商環境整體形象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相關焦點

  • 我市出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便民利企九條措施
    為有效解決當前全市營商環境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我市研究制定了《呼和浩特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更好便民利企九條措施》(以下簡稱《九條措施》)。經過廣泛徵求意見,於2020年11月26日正式印發。
  • 內蒙古呼和浩特「自曝家醜」出臺《九條措施》提升辦事效率
    王營盈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7日電 (記者 李愛平)「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結果中,呼和浩特市排名靠後。」27日,韓文相在此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自揭家醜」說。韓文相是呼和浩特市政府副秘書長、呼和浩特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局長。他說,「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呼和浩特市推出了《九條措施》。」
  • 呼和浩特市《九條措施》重磅發布!
    為有效解決當前全市營商環境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按照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指示要求,市政府辦公室根據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經過廣泛徵求意見,於2020年11月26日正式印發《呼和浩特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便民利企九條措施
  • 推出優化營商環境方案「3.0版」 廈門市市場監管局詳解37條措施
    推出優化營商環境方案「3.0版」 市市場監管局詳細解讀37條措施  企業一次性填報 執照發票印章全搞定  廈門網5月22日訊(廈門日報記者黃璜、通訊員邵碧蓉、葉旭)昨日,《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全面提升營商環境工作計劃》
  • 對標國內外一流,湖北出臺優化營商環境「30條」,武漢圍繞「三個第...
    5月13日,我省印發《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全面對標國際國內一流營商環境,出臺30條重點攻堅任務和硬措施,推動我省營商環境整體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努力把湖北打造成為發展環境最優,投資吸引力、地區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 21條措施對標最優最好,佛山禪城以系統集成工程提升營商環境
    疫情之下,企業爭相增資擴產,不僅出於對禪城的信心,更因為感受到當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暖意。《佛山市禪城區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日前正式印發,由區長掛帥,首次將營商環境作為系統集成的工程在全區全面推進。禪城今年提出打造精品城區、精品產業、首善之區,營商環境正是重要一環。
  • 天津全面深化「一制三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新華社天津10月27日電題:天津全面深化「一制三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新華社記者宋瑞、慄雅婷優化提升「一站式」服務功能、推行「一套標準辦審批」、開發「政務一網通」平臺……天津自2018年9月開始「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升級。釐清政府治理的邊界,刀刃向內自我革命,這是「一制三化」改革的出發點。
  • 優化營商環境,要解決這些突出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要解決這些突出問題 2018-11-12 13:20:08 海外網 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短板和突出問題,這一點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 對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堅決亮劍說「不」!武漢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建設
    抓營商環境就是講政治、就是謀發展、就是惠民生。1月12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發布《關於集中治理庸懶散慢亂浮現象 促進幹部擔當作為的實施意見》。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出席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落實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打造「比肩國際、全國最優」的營商環境,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紮實基礎,讓廣大企業和市民在武漢創新創業和生活更舒心、放心、安心。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主持會議並講話。
  • 案案都是營商環境試金石
    該負責人表示,他十分關注剛剛召開的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案件能及時得到糾正,正是湖北下決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具體體現。讓審判工作成為湖北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起問題案例說明,需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要在全面衡量各方當事人利益基礎上,採取對被保全人權益造成限制或損害最小的財產保全措施。
  • 榕江:優化營商環境 釋放發展潛能
    梳理榕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邏輯,不難發現,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樸實無華的工作作風是其中的關鍵,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營商環境持續向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縣委書記、縣長親自調度,親自安排,要求嚴格,部署精準,並提出具體辦法、路徑,抓牢抓實.2018年以來持續出臺規範政府政務行為和公務人員服務行為的系列文件,有《榕江縣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方案》《榕江縣優化營商環境六條規定》《榕江縣營商環境提升年工作實施意見》《榕江縣大力營造發展環境推動市場主體發展的辦法》等。
  • 北京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措施 形成「9+N」政策體系
    營商環境大優化 百姓滿滿獲得感  本報訊(記者 林豔)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北京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昨天本市再出臺「9+N」營商優化政策,9項主要政策及N項配套措施「禮包」,市發改委聯合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務委、市工商局、市金融局等多個部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優化營商環境倒計時
    5月以來,海南工商先後多次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措施,推出辦結提速、登報承諾即辦、清算功能執照等具體措施。「制度突破方面,允許註冊資本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冠名海南自貿區;下放權限方面,繼續將一些原由省級註冊權限的下放到市縣。」海南省工商局企業註冊局副局長唐小旺說。  同時,海南在洋浦經濟開發區開展「證照分離」試點。
  • 從營商環境建設三大關鍵詞解析成都成華區「環境優區」戰略
    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是一場不進則退的持久競逐賽。賽程越往後,越發考驗城市突破創新的能力。在《2020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發展評估報告》中,成都被評為「2020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成績背後,是這座城市改革主體的持續發力——僅兩年時間,成都就已完成營商環境1.0、2.0,再到如今3.0全面深化。
  • 遼寧:優化營商環境 積蓄髮展能量
    本報訊 7月10日出版的《光明日報》聚焦遼寧經濟發展和改革成就,其中以《遼寧:優化營商環境 積蓄髮展能量》為題的報導重點關注遼寧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系列舉措和顯著成效。報導指出,遼寧通過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促進民營企業規範健康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等,進一步激活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助力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報導稱,活躍在遼寧全省的8300多個項目管家,已覆蓋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全部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項目。
  • 產業鏈聚合發展,引領優化營商環境「新趨勢」
    各級政府非常重視,紛紛出臺了各級地方政府的營商環境條例。在這樣的整體環境下,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11月26日,在「2020環球趨勢大會」上,30餘位發言嘉賓圍繞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投資者如何應對國際格局變化,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做好「十四五」開局,聚焦自身發展方向,從以下四個緯度來解讀這次內容。
  • 「營商環境」成高頻詞 年內7次「現身」國常會
    原標題:「營商環境」成高頻詞 年內7次「現身」國常會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劉琪近年來,我國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屢創新高。同時,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更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優化營商環境的本質在於為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建設一個公平公正、民主法治、誠實守信、安定有序的社會發展環境。」
  • 【熱點】優化營商環境在行動丨推出「異地辦」「便捷辦」「網上辦...
    【熱點】優化營商環境在行動丨推出「異地辦」「便捷辦」「網上辦」等舉措 2020-11-25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年縣:打好組合拳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萬年縣財政局根據全縣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質年」活動工作部署,從幫助企業瘦身減負、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增強財政服務企業本領、打造作風過硬幹部隊伍四方面發力,打好營商環境「組合拳」,進一步增強財政系統服務全縣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水平,助力萬年打造全國營商環境百佳示範縣市。  一、落實減稅降費,幫助企業瘦身減負。
  • 調研報告範文: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6篇
    實現企業註冊開辦業務3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業務5個工作日內辦結,抵押登記業務2個工作日內辦結,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30個工作日內。(二)提升政務環境,在服務內容上做好「加法」。認真貫徹落實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紮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執行年」活動,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