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商務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於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國深圳舉行。遠大集團副總裁兼遠大芯建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賢銘出席「未來科技峰會」交流會並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最後一個分享,分享完之後就是你們的晚餐時間。我簡單的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張賢銘,我的職業是一個建築師。今天我們下午的論壇探討的大多數是高科技對於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那麼我今天就代表一個傳統產業。在一周以前我在上海有一個美國大學的校友會。在這個校友會上,大概有300多位校友,這些學弟、學姐、學長90%都是搞人工智慧的。所以我說「我來自人類最落後的一個產業,也是人類最原始的一個產業」。就是建築產業,因為這是和人類文明齊步的。我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我們遠大在過去3年研發的一個新科技,我們把它稱之為一種底層創新。我知道大家都在探討科技的時候,都聽說過底層創新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最困難的。但是真的有那麼多底層創新嗎?所以我們建了一個沙盤,我和遊戲工程師及一些數學家一起做了一個模擬的城市。然後把它和我們的服務對象,比如說萬科、中交、中建、碧桂園進行交流。比如湖南省建工,這些傳統的大量依賴手工勞動者創造他們產業的巨頭。中建每一年都是3萬億的交易額,哪怕是湖南省的一個省建工集團都是在2000多億。所以這麼巨大的產業怎麼去升級,怎麼顛覆,又什麼樣去創新呢?這個沙盤可以想像成是一個水晶球,你可以問很多問題。比如有一個客戶問,這個城市能不能創造9萬人的就業。我們模擬城市就會創造9萬人的就業,這些就業來自我們芯板可以幹的所有的事情,它是一個建築材料,我們有90%的時候都處在建築裡面。如果不是建築裡面,就是處於一棟建築到另外一棟建築距離裡面。關於芯板材料我們也和一些企業在交換領域創新,因為輕量化。除了數位化的創新以外,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底層科技或者底層創新,你們之後可以決定,以你的理解是不是底層創新。在這個時代下只有數位化才是底層創新,還是有其他的也能帶來同樣經濟倍數或者是顛覆的一個方式。我在1年前去了雄安,對於這座城市我們還可以問,雄安是千年大都,怎麼才能建一座1000年的建築呢?我們的傳統建築平均壽命是30年。與此同時,什麼是循環經濟?一座城市可減少9億多的垃圾。前一段時間上海在倡導減少垃圾,以我的理解建築垃圾佔比最大,中國是基建狂魔,我們做的最高建築是97層樓,只用了13天的時間就完成了。
回到這個材料,所以基於芯板材料我們今天在共創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包含了信息系統,工具系統。這個系統包含了我們的自然系統,同時這個系統還包含了我們最重要的城市系統。在過去幾個月我們和1000多位來自全球的建築師,用開源的方法設計很多芯板材料可以應用的一些案例。如果你們想去學習的話可以上SHYCITY官方網站看這些設計方案。為什麼我們要在這個材料的問題上面進行底層的創新?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今天在澳大利亞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看到森林火災,因為氣候變化。可能下一個月北極或者是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會溶化的更多。這是在1973年一群科學家做的模擬沙盒,他模擬了地球上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自然資源。決策在1913年人們會出現大規模的死亡,這是70年代。結果沒有發生,我們現在已經進入2019天。所以羅馬俱樂部,就是這個報告的編寫者,把這本書叫做《增長極限》。什麼原因我們沒有在2013年崩塌呢?科學家說是因為我們對於資源的效率的使用進行了成倍的提升。70年代我們需要3倍的油跑同樣100公裡的距離。但是今天我們效率提高的,我們各個方面,包括剛剛分享者說通過AI,通過大數據,通過雲可以讓發電廠,讓製造業的效率提高。同樣我們需要一場城市底層系統的提高。那麼來到循環經濟的問題,現在歐洲已經有這樣一個非常強行的戰略。就是說在未來30年整個歐洲要實現一個循環經濟,就是在內部增長。怎麼讓一個經濟體,當然我們中國還是在一個發展中過程,怎麼讓一個經濟體不需要外部。我們人類在今年剛剛經歷了沙子的頂崩期。大概兩年前我們經歷過(英文),世界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汽車的生產量下降,包括石油也到了一個巔峰。現在人類的沙子,是一個非常不可持續的一種資源。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很多沙子,但是不能用來造房子,大部分都是來自河床。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子進口國。在這樣一個時間上我們怎麼找到可替代的未來建築材料?未來城市的材料呢?中國的基建狂魔任何地方看上去,我們看的都是混凝土。
所以這個材料是在1000度的真空環境由氫去溶解這個管子與兩個芯板之間的銅。這個風是1000公裡,是高鐵的速度,100米/秒,將近300公裡,在這中間把這些零散的不鏽鋼的薄片焊接成一個整體。最開始是用在太空飛船上面,但是遠大一直是聚焦於熱力學。因為我們開始做空調,流體力學。所以用同樣的經驗我們創造非常便宜的不鏽鋼芯板,像蜂窩一樣,我們希望可以給人類未來帶來很多的希望。下面這個建築是我們的工廠,在湖南。
最後我們認為共創是很重要的,傳統產業固然重要,信息技術的產業固然重要,傳統的產業畢竟才是根基。如果這兩股力量合在一起的話,我們可以創造奇蹟。這個材料是通過機器人和人一起創造出來的,我們的工廠裡面全部都是機器人。剛才講的AI技術、雲技術全部使用到了。剛才給大家看模擬的沙盤,我們設想未來和AI結合在一起,可以全方位的管理一個城市的效率,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時刻所做出的決定是否可以更優化。這個材料我們剛剛在湖南遠大城的總部創造出一個用傳統建築材料無法實現的一個12米的懸挑。因為科技真的是力量。感謝各位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