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總有某種植物或動物突然躥紅,主要是因為它們身上有某種特點。這些特點正好擊中了人們的需求,所以被某些人無限放大,然後進行炒作,使得價格一路飆漲,於是從中牟利,比如鐵皮石斛、肉蓯蓉等。結果就是這些擁有一定藥用價值的草藥被瘋狂採挖,當神話破滅之後,價格就開始暴跌。
除了鐵皮石斛、肉蓯蓉,淫羊藿也是其中一種。說起淫羊藿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覺得不雅,為何唯有這個名字,這裡面有一個小故事。南北朝時期,一位羊倌在放羊的時候,發現公羊在吃了一種怪草之後,與母羊交配的次數也會比之前多很多次,而且時間也會更長。一次偶然的機會,著名的醫學家陶弘景在草採藥的過程中遇到了這位老羊倌,知悉了這件事。
對藥材非常敏銳的陶弘景得知此事之後,立刻察覺到這種草可能不一般。於是,陶弘景親自與考察,發現這種草確實有獨特的功效,並且賦予了這種草名字,也就是「淫羊藿」,主要是根據草的特點而來。藥典中便記載道:「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蓋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
對於淫羊藿,《本草綱目》也有相關記述:「淫羊藿味甘氣香,性溫不寒,能益精氣,乃手足陽明、三焦、命門藥也。此藥助火益陽,雖補命門,然香燥之品,極易傷陰,較巴戟蓯蓉過之,真陰不足者慎之。蓋因氣味甘溫,則能補火助陽,兼有辛香,則冷可除而風可散耳。」儘管淫羊藿有著某種特殊功效,但是知道的人其實並不多。
然而,近些年人們的相關需求大增,一些商人嗅到了商機,便開始大肆炒作,將淫羊藿的作用無限放大,幾乎變成了「神藥」。淫羊藿的價格也是迅速上漲,一度賣到了幾百元一斤。正因為如此,不少人開始到野外採挖淫羊藿,導致這種草藥的數量急劇減少。與此同時,另一些人開始推廣人工栽培的淫羊藿,不少農民加入進來。
種植淫羊藿的這些農民,以為能夠賺到錢。不曾想的是,淫羊藿的神話很快破滅,所謂的獨特功效並不是宣傳的那樣,再加上產量迅速提升,隨之而來的是價格暴跌。目前,淫羊藿的價格已經跌至20元一斤,與之前形成了鮮明對比。